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耀兰 《医药与保健》2010,19(10):68-68
<正>腹泻是一种最常见的病症,而秋季发生腹泻的病人最多,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感染性腹泻又分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婴幼儿秋季腹泻就是一种病毒感染性腹泻。据调查,这种腹泻有80%~90%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中医从为:小儿脾常不足,胃肠虚弱,大量液体进入体内,造成中阳不振,健运失司,致寒湿内盛,气机受阻,故腹胀、泄泻。若素体热盛或湿邪久郁化热,则湿热蕴于体内,脾运化功能失司,传化失常而致泄泻。火热之性  相似文献   

2.
福州市婴幼儿腹泻三种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福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V)、诺瓦克样病毒(NLV)及肠道腺病毒(EAdV)感染状况及其型别特点,我们对1997年12月至2002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门诊或住院的295例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进行这三种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1.材料与方法: (1)标本来源:295例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采自福建省立医院因腹泻病住院或门诊的患儿,诊断标准按1993年10月修订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将收集的粪便标本以  相似文献   

3.
调查腹泻患儿918例,有121例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13.17%。其中志贺氏菌检出率9.59%,空肠弯曲菌检出率2.29%,ETEC检出率0.76%,沙门氏菌检出率0.44%,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0.22%,邻单胞菌、气单胞菌、EPEC检出率同为0.11%。志贺氏菌中B群已成为本区婴幼儿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4.
全国各地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导致腹泻以及各种炎症,一度呈上升趋势,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正>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有病原学研究表明,婴幼儿腹泻病例的40.00%~60.00%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其中婴幼儿死亡有6.00%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为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腹泻中RV的感染情况,为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参考。本文就2010—2011年来本院就诊的2 546例腹泻患儿RV检测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为了预防突如其来的腹泻,在家中自备多种药物,但需要用时却不知该如何选择,下面四点希望有所帮助。脱水,首选补液盐。腹泻时,肠道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如果不及时补充,会引起血容量不足,从而导致乏力、头晕甚至休克。因此,腹泻时可喝些淡盐水,有条件的首选补液盐。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为了解本县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的感染现状,避免或减少在医院和社区的传播,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治疗,我们于2008—2009年对绍兴县的腹泻婴幼儿病例应用胶体金法对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抗原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V)腹泻并发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采用胶体金法检测RV抗原;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及致病菌性大肠埃希菌等腹泻致病菌的菌种鉴定,同时对肠道菌群失调状态进行分析.结果 采集婴幼儿腹泻病例377例,其中RV阳性组125例,占33.2%;有23例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为6.1%,在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状态的患儿中,<1岁婴幼儿有14例,占60.9%,>1岁有9例,占39.1%;RV阳性组发生肠道菌群失调9例,发生率为7.2%;RV阴性组发生肠道菌群失调14例,发生率为5.6%,阳性组的发生率高于阴性组(x2 =4.979,P=0.0252).结论 RV阳性组和<1岁婴幼儿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更高,建议临床医师对婴幼儿腹泻,包括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常规进行粪便细菌培养,以早期发现肠道菌群失调状态,避免造成婴幼儿腹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与肠道腺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腹泻患儿粪便轮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抗原,并分析不同年龄和不同季度患儿粪便检测阳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某院2016年收治的198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轮状病毒阳性28例,阳性率为14.14%;检出肠道腺病毒检出阳性13例,阳性率为6.57%,无合并感染患儿,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P0.01)。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组患儿病毒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腺病毒和轮状病毒是引起患儿腹泻的常见病毒,临床上应及时进行早期鉴别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孙国仙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3):3265-326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8例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32例,用葛根黄芩黄连汤灌肠+双歧因子治疗;对照组116例,给予消旋卡多曲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都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临床改善及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加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不仅疗效高,而且有利于保护肠道菌群生态,增强婴幼儿抵抗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婴幼儿病毒感染与腹泻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24例5岁以下腹泻患儿血液和粪便进行常规检测,采用免疫金层析技术检测粪便标本的轮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粪便标本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及诺如病毒的表达水平,对结果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4例腹泻患儿中免疫金层析技术和RT-PCR检测轮状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7.9%和46.0%;RT-PCR检测星状病毒、腺病毒及诺如病毒感染率分别为41.10%、19.40%和15.32%;重叠感染91例,其中轮状病毒与星状病毒重叠感染28例最为常见;急性胃肠炎患儿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胃肠功能紊乱患儿(P<0.05);病毒感染在1岁以下腹泻患儿更常见(P<0.05),病毒感染腹泻患儿粪便性状常见水样;胃肠功能紊乱患儿血液C-反应蛋白(CRP)>10、白细胞(WBC)>10×109/L和粪便WBC阳性比例均明显高于急性胃肠炎患儿(P<0.05)。结论 RT-PCR可以提高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检出率,轮状病毒为腹泻患儿特别是<1岁患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毒性因素,病毒性感染引起的腹泻以水样便更常见,胃肠功能紊乱患儿血像变化比急性胃肠炎患儿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我院收治的456例非感染性腹泻婴幼儿的治疗情况分阶段进行随访,通过这456例患儿的具体护理情况来分析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的具体原因,以此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RV)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于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在江苏省苏州市和安徽省马鞍山市各选择一所医院建立临床监测哨点,以临床就诊的<5岁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V抗原,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RV毒株进行血清型与基因型的鉴定。结果 (1)两地区RV感染均呈现明显的秋冬季节性,但季节高峰有所不同,高峰季节的感染率可达50%~80%;(2)两地区腹泻患儿RV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腹泻患儿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7.28%和30.38%,门诊腹泻患儿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8.39%和14.77%;(3)两地区RV的感染率均表现出年龄分布的不同,以6~35月龄组较高,无性别差异;(4)苏州市的两个流行高峰均以G3型为主,其次是G1型;马鞍山市第一个流行高峰以G1型为主,第二个高峰则以G3型为主;两地区流行株的G/P组合型与国内外有所不同。结论 婴幼儿RV腹泻在地区、时间以及病毒流行株分布等方面各有不同,提示RV感染的监测工作对其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传杰  蔡月莲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4525-4527
[目的]探讨夏季婴幼儿腹泻流行特点及其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7年6~9月我院儿科住院腹泻患儿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结果]103例住院腹泻患儿中感染性腹泻82例、非感染性腹泻腹泻21例,医院感染性腹泻占17.46%(18/103)。腹泻病例病原学检查阳性34例,检出率33.01%(34/103),主要病原体依次为A群轮状病毒(15株)、福氏志贺菌(6株)、白色假丝酵母菌(5株)和粪肠球菌(3株)。15例A群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均为男性,年龄3~11个月,7月份和8月份各占46.67%(7/15)呈夏季流行趋势。88例非A群轮状病毒腹泻中3~12个月年龄段共76例,男性占72.73%(64/88)。医院感染性腹泻中A群轮状病毒腹泻占38.89%(7/18),表现为夏季院内流行趋势(7月份4例、8月份3例)。[结论]A群轮状病毒腹泻可在夏季局部范围内流行,健康教育、手卫生和消毒隔离、早发现和早治疗是防治夏季婴幼儿腹泻和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建华 《健康文摘》2009,(11):46-46
一提到慢性腹泻.多数人以为只是肠道功能紊乱而已。其实。慢性腹泻不仅仅是肠道的问题,也常常是其他疾病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温州市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疾病中阪崎肠杆菌的感染情况,为腹泻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2013年2月-2013年11月儿科门诊5岁以下婴幼儿感染性腹泻肛拭标本256份,参考GB 4789.40-2010进行检测,采用纸片扩散法对检出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血清学分型和生化分型。结果从256份婴幼儿感染性腹泻中检出3株阪崎肠杆菌,检出率为1.17%。5株阪崎肠杆菌(其中2株为标准菌株)耐药性分析结果,对诺氟沙星、四环素、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氨苄西林、壮观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100%敏感,对红霉素、利福平、新生霉素、头孢噻吩等100%耐药。血清学结果 A1株为01型,A2和A3株为03型。生化分型结果 A1、A2、A3和标准菌株CICC21560全部为阪崎克罗诺杆菌,标准菌株ATCC51329为穆汀斯克罗诺杆菌。结论温州市5岁以下婴幼儿存在阪崎肠杆菌感染,应加强奶粉和腹泻婴幼儿的监测力度,预防和控制阪崎肠杆菌污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  相似文献   

17.
杨胜  李刚 《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1):54-55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病原学研究证实,婴幼儿腹泻病例的40%~60%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其中婴幼儿死亡有6%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为了解湖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我们收集了  相似文献   

18.
泰安市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学研究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泰安市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常规细菌培养,对2005年1月至12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门诊565例婴幼儿腹泻粪便,进行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细菌培养的检测。结果在565例标本中共检出单纯轮状病毒感染162例(28.67%),单纯肠道腺病毒感染42例(7.43%),两者混合感染40例(7.08%),共计244例(43.19%);细菌感染115例(20.35%),其中条件致病菌108例(93.91%);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62例(10.97%)。结论轮状病毒是泰安市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肠道腺病毒和条件致病菌也是重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9.
辅食补充对贫困农村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化辅助食品对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和腹泻两周内患病的影响。方法从甘肃省5个贫困县选取4~12个月的婴幼儿分成两组,所有儿童均在保持其家庭习惯的辅助食品添加的前提下,每天再补充1包不同配方的营养补充物,其中配方1组补充了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每隔6个月对全部儿童补充一次大剂量的维生素A,两组儿童观察到满24个月为止。补充期间,每3个月进行一次体格测量,记录此期间儿童患呼吸系统疾病和腹泻的情况。结果补充12个月随访调查时,儿童近两周呼吸系统疾病和腹泻患病率下降明显,与基线调查比较,呼吸系统疾病和腹泻患病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同一次调查两配方组儿童疾病患病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配方1组婴幼儿每次患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程逐渐下降。呼吸系统疾病和腹泻总的医疗费是明显下降的。结论补充营养素强化的辅食和大剂量维生素A,可以降低儿童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危险因素,为婴幼儿腹泻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对照研究方法,对玉溪市2015年哨点医院收治的5岁以下病毒性腹泻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因素。结果 112例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87∶1,平均年龄(13.72±6.25)个月,最小为45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种疫苗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保护因素,餐具没有消毒(OR=3.52,95%CI:3.07,6.40)、婴幼儿饭前没有洗手(OR=1.67,95%CI:1.18,2.33)、婴幼儿便后没有洗手(OR=1.14,95%CI:1.09,2.60)以及室内有苍蝇(OR=3.40,95%CI:1.38,6.41)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危险因素。结论接种疫苗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保护因素,不良卫生习惯、较差生活环境增加了婴幼儿病毒性腹泻发生的危险性。为有效控制婴幼儿腹泻的发病率,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接种疫苗,养成良好卫生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