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结核药物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各种药物的副反应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996—2006年在汕头市结核病防治所就诊的628肺结核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副反应患者201例,占肺结核患者32%,55~76岁组药物副反应明显高于15~54岁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5例经护肝、抗过敏等对症处理,各种副反应消失,继续原方案化疗,占药物副反应患者的17.4%;因药物副反应而改变最佳治疗方案者113例,占副反应患者56.2%,占就诊肺结核患者18.0%;中断治疗者53例,占副反应患者26.4%,占就诊肺结核患者8.4%。结论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各种副反应较常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副反应,合理用药,可提高治愈率,有助于控制结核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45例住院肺结核病人抗结核治疗皮肤副反应,以EMB、RFP引起者最多。其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搔痒,7例发现严重的剥脱性皮炎。皮疹出现时间因药物种类而异,一般2~4周左右。  相似文献   

3.
45例住院肺结核病人抗结核治疗皮肤副反应,以EMB、RFP引起者最多,其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搔痒,7例发现严重的剥脱性皮炎,皮疹出现时间因药物种类而异,一般2-4周左右。  相似文献   

4.
1600例抗结核药物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600例抗结核药物的副反应。方法 记录住院病人的药物副反应,并进行有关检查。结果 42例有各种不同之副反应,平均12.7天出现,8.2%因副反应而终止治疗。结论 抗结核治疗中应重视副反应尤以肝损害。  相似文献   

5.
张艳玲  张燕 《中国防痨杂志》2003,25(Z1):137-138
抗结核药物毒副反应以肝功能受损较为常见,重症毒副反应偶有报道,现将我中心近1年发生的5例重症毒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85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对抗结核药物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社会老年化 ,老年结核病相对增多 ,老年肺结核患者在抗痨中的副反应出现早且相对严重。为进一步明确其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 ,本文对 85例 6 0岁以上患者与 82例 6 0岁以下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进行对比分析。1 方法病例选取 6 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患者住院 1个月以上、无肝炎、无肿瘤及重症感染 ,首次入院肝功正常者共 85例作为分析对象 ,其中男性 6 1例 ,女性 2 4例 ,平均年龄 6 7.9岁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结核病患者 ,年龄 2 0~ 5 9岁符合上述条件者 92例作为对照 ,其中男性 6 9例 ,女性 73例 ,平均年龄 37.6岁。2 结果观察组 85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云南省抗结核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统一设计调查表由云南省16个地州129个县CDC结防人员对2007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治疗管理的结核病人治疗中出现毒副反应的病例进行填报,共收集调查表2724份。结果副反应发生率占10.3%。毒副反应的发生男女比例为:1.69:1;平均年龄:42.7岁,青壮年多见,年龄≥60岁者占20.78%;文盲至初中文化程度占90.71%;出现毒副反应的初治涂阳肺结核占67.73%、继发性肺结核占93.39%,病变范围在两个肺野及以上的2203例;从开始治疗到发生毒副反应的时间平均为:25.3天,≤60天者占91.89%;多见的毒副反应依次为:恶心、纳差、呕吐、腹胀、腹泻、头痛、眩晕、发热、皮肤瘙痒、乏力、记忆力减退、关节痛等;副反应的处理:对症治疗占86%;药物减量占14.9%;药物停用221例,换用其他药物23例。处理结果:副反应减轻占63.65%,副反应消失占29.44%。结论毒副反应的发生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多见于文化程度低,生活条件差的病人,毒副反应以胃肠道症状多见,多发生于开始用药2月内,对症治疗可缓解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结核病治疗过程中,引起皮肤副反应并不少见。皮肤副反应的临床经过有时表现凶险,处理不及时,措施不力可引起死亡。现就我院以皮肤副反应为主的30例进行临床分析,提出对策以供同道参考。病例与方法一、选例标准 1.有典型结核病临床经过;2.住院期X线诊断肺结核;3.实验室检查痰菌阳性;4.皮肤反应时正值抗结核药物治疗,除外当时伴用的其他  相似文献   

9.
了解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二线药物耐药情况,评价BACTEC MGIT960系统在抗结核二线药敏试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的痰培养阳性、经菌种鉴定和一线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确定为耐多药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采用BACTEC MGIT960对4种二线药氧氟沙星(OFLX)、左氧氟沙星(LVFX)、阿米卡星(AMK)和卷曲霉素(CPM)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与改良 L-J罗氏培养法相比较。结果 (1)2008年10月-2009年4月,70例MDR-TB分离到的菌株,包括初治病例26例、复治病例44例,对四种药的总耐药率为61.4%(43/70)。对OFLX、LVFX、AMK和CPM耐药率分别为48.6%、40.0%、17.1%、7.1%。初治耐药率为57.7%(15/26),复治耐药率达63.6%(28/44)。符合XDR-TB诊断者5例(7.1%),包括初治者1例(1.4%),复治者4例(5.7%)。(2)BACTEC MGIT960二线药物敏感试验与改良L-J法相比,平均报告时间仅10.2天,明显短于L-J法,符合率在90%以上。结论 (1) 在住院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对这四种抗结核二线药物的耐药率已经到了一个较高水平;同时,当地存在XDR-TB,应该引起重视。(2)BACTEC MGIT960系统可以准确而快速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二线药物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的化疗药物都有一定的副反应,但某些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内分泌紊乱,很少报导。兹报告二例。 例一:男性,45岁,车辆钳工。住院号141280。患者63年患右上浸润型肺结核,眼INH后全愈。84年3月出现咳嗽、咯痰、低热伴右侧胸痛,诊断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HS抗痨及抽胸水,胸水吸收出院。84年5月,加用PAS 8.0/日口服。眼后即感低热、胃纳不佳、乏力。坚持服药一周后出现咳嗽、咯痰、腰酸、体温升高达38~39.5℃。拟诊“上感”并出现全身皮疹及肉眼血尿。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体温38.8℃。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颈部、耳后、躯干、四肢可见1-2mm鲜红和暗红丘疹,部分融合成片状似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皮疹的临床特点及停药指征.方法 对1998-2005年收治的3 082例住院结核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皮疹296例病人进行分析.结果 变态反应总发生率为10.3%,皮疹发生率为9.6%(296例),其中单纯皮疹88例,占2.9%,皮疹伴其他系统表现一种或一种以上者208例,占6.7%;无皮疹者22例,占0.7%.皮疹病例总停药率为61.5%.结论 抗结核药物所致过敏反应多为全身性,发生过敏反应后,绝大多数单纯皮疹病人经过抗过敏处理后仍可维持原方案继续治疗,而皮疹伴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心律失常、关节痛和过敏性休克者均需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物,并且避免再次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皮疹的临床特点及停药指征。方法对1998—2005年收治的3 082例住院结核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皮疹296例病人进行分析。结果变态反应总发生率为10.3%,皮疹发生率为9.6%(296例),其中单纯皮疹88例,占2.9%,皮疹伴其他系统表现一种或一种以上者208例,占6.7%;无皮疹者22例,占0.7%。皮疹病例总停药率为61.5%。结论抗结核药物所致过敏反应多为全身性,发生过敏反应后,绝大多数单纯皮疹病人经过抗过敏处理后仍可维持原方案继续治疗,而皮疹伴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心律失常、关节痛和过敏性休克者均需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物,并且避免再次使用。  相似文献   

13.
抗结核药物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结核病的治疗效果,但药物引起的皮肤副反应亦较常见,由于缺乏认识,可发展为严重的剥脱性皮炎。现总结我院1985年1月~1998年12月间因抗结核药物所致皮肤副反应64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1资料和方法1.1选例标准:结核病诊断明确。皮疹出现正值抗结核治疗时,并排除其他药物引起皮疹的可能。经重复试用明确所致药物。1.2一般情况:64例中男53例,女11例,年龄16~66岁,平均49.1岁。17例有既往药物过敏史,占26.6%,对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过敏的11例中,有过敏史…  相似文献   

14.
抗结核药物副反应对老年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年肺结核患也在逐年的增多。在抗结核的治疗中,由于老年人多种疾病并存和多种药物同时使用,致使药物毒副反应相对增加,导致老年肺结核患服药依从性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热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临床应用中出现药物热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热,多出现于用药后2个月以内,占96.4%(27/28),其中以链霉素最常见。结论 在结核病人的化疗过程中尤其是用药后2个月内出现发热的患者,应考虑到药物热的可能,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6.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热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临床应用中出现药物热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热,多出现于用药后2个月以内,占96.4% (2728),其中以链霉素最常见。结论 在结核病人的化疗过程中尤其是用药后2个月内出现发热的患者,应考虑到药物热的可能,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7.
702例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结核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由结核科专业医师提供病程记录、医嘱单、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222例住院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702例(57.4%),共25种。287例合并多种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为1097例次。其中332例(332/1222,27.17%)因不良反应严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最多见的不良反应为血尿酸增高,占所有不良反应的37.28%(409/1097)。96%的不良反应发生在60d之内。结论应重视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对患者的宣教,对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采取个体化治疗并密切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各种不良反应,需进一步完善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呈报系统。  相似文献   

18.
702例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结核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由结核科专业医师提供病程记录,医嘱单,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 222例住院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702例(57.4%),共25种。287例合并多种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为1 097例次。其中332例(332/1 222,27.17%)因不良反应严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最多见的不良反应为血尿酸增高,占所有不良反应的37.28%(409/1 097)。96%的不良反应发生在60 d之内。结论应重视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对患者的宣教,对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采取个体化治疗并密切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各种不良反应,需进一步完善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呈报系统。  相似文献   

19.
抗结核药物肝损害49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肝损害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49例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病史、症状、肝功能异常情况及治疗措施和效果。结果肝损害大多发生在化疗前期2个月之内,以中毒性为多见。有肝病史或老年、营养不良、酗酒、缺氧性肺结核等患者抗结核化疗时易发生肝损害。根据肝损害程度采取相应措施,保肝治疗大多效好。结论预防、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对预后很重要,化疗中要严密观察、定期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20.
702例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结核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由结核科专业医师提供病程记录,医嘱单,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 222例住院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702例(57.4%),共25种。287例合并多种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为1 097例次。其中332例(332/1 222,27.17%)因不良反应严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最多见的不良反应为血尿酸增高,占所有不良反应的37.28%(409/1 097)。96%的不良反应发生在60 d之内。结论应重视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对患者的宣教,对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采取个体化治疗并密切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各种不良反应,需进一步完善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呈报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