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 :对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及单纯高血压患者各 3 0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ABPM )。结果 :两组患者比较 ,昼夜血压节律消失、2 4hSBP、NSBP、SBPload、2 4hMBP、NMBP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高于单纯高血压组 ,有显著性差异 ;而PSBP、2 4hDPB、DDBP、NDBP、DBPload、DMBP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失去正常昼高夜低的血压波动规律 ,尤以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高为明显。 2 4h平稳降压是治疗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有效降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门诊及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对比分析。方法 对 86例门诊治疗及 112例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结果 经降压治疗 ,门诊患者仍有 70 9%血压高于正常 ,只有 2 9 1%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住院患者 5 0 9%血压高于正常。结论 必须重视老年高血压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 2 4h动态血压监测 ,观察 6 5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和 5 0例健康老年人的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的特点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1 资料与方法选择本院 1 999~ 2 0 0 0年门诊和住院老年高血压病人 6 5例 ,年龄 6 3 6 5± 1 0 6岁 ,男 40例 ,女 3 5例。其中高血压Ⅰ级 1 5例 ,Ⅱ级 3 0例 ,Ⅲ级 2 0例。上述病人均为初诊或停用降压药 2周以上的确诊高血压病人。对照组 :血压正常老年人 5 0例 ,年龄 6 0 6 8± 1 1 2 ,其中男 3 0例 ,女 2 0例。所有患者停药 2周后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用德国M…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测量血压的最佳时间和次数。方法:对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与人工定时测压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在同一时血压值差异无显著性;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对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夜问血压的观测及护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722-3723
临床纳入30例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为混合组,另选取同期30例单纯高血压老年患者为高血压组以及30例正常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分别对三组对象进行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混合组患者糖代谢指标FPG、2h PG、Hb Alc以及FINS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高血压组FIN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混合组患者治疗后2h PG、Hb Alc以及FINS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混合组患者治疗后dm SBP、nm SB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仍然高于高血压组(P0.05);而dm DBP与nm DBP治疗前后以及与高血压组均无差异(P0.05)。高血压患者与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对餐后血糖的控制可有助于调节血压,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糖降压汤辅助西医治疗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糖脂代谢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1月收治的75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糖降压汤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压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较对照组75.68%高;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与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糖降压汤辅助西医治疗可提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糖脂代谢水平,同时降低血脂,改善血压,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患者清晨血压水平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有研究表明[1 ,2 ] ,动态血压监测所揭示的 2 4h血压节律性变化紊乱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文探讨经常规降压治疗且偶测血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 ,旨在为进一步控制清晨血压水平降低脑卒中发生率提供依据。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  1998年 3月~ 1999年 3月我院门诊及住院中已确认的 12 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符合WHO/ISH诊断标准 ) ,并符合以下条件 :(1)病程 2~ 2 3年 ;(2 )年龄 30~ 80岁 ,男女不限 ;(3)经常规降压治疗后 ,测非同日 3次坐位右手肱动脉血压 ,其平均收缩压 (SBP) <14 0…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及降压疗效。方法 6 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其中 30例伴高血压 ,30例不伴有高血压 ,原糖尿病治疗不变 ,经洗脱期 (停用所有扩血管药物 2周 )后 ,给氯沙坦5 0~ 10 0mg/d口服干预 ,8周后观察 2 4小时动态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血肌酐 (Cr)、尿素氮 (BUN)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 2 4小时UAER明显下降 (P <0 .0 5 ) ,伴高血压的患者 2 4小时血压下降有显著性 (P <0 .0 5 ) ,血压昼夜下降幅度无显著性 (P >0 .0 5 ) ;不伴高血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下降无显著性。 2 4小时UAER的下降与血压下降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氯沙坦可降低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的尿白蛋白 ,同时降低血压 ,但不能改变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氯沙坦有独立于降压之外的降低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尿白蛋白 ,同时降低血压 ,但不能改变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对不伴有高血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能有效降低尿蛋白 ,而不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洛地平缓释片每日一次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5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舒张压为95~115mmHg,缺血性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者除外,在血糖良性控制下,以非洛地平缓释片单一治疗6月。结果 6月治疗后,病人平均血压下降28.1/18.0mmHg(P<0.001,0.01),总有效率92.4%,24小时平均动脉血压下降22.1/14.7mmHg(P<0.001,0.01),收缩压/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60.4%和65.1%,24小时白蛋白排泄量下降35.6mg,不影响糖代谢。结论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老年糖尿病并轻~中度高血压能有效且易耐受的降压、减少白蛋白尿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龄原发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小英  葛国平 《临床荟萃》2001,16(5):204-204
动态血压监测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ing,ABPM)已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诊断、治疗与科研。现通过ABPM分析揭示不同年龄组血压特征 ,以指导临床用药。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997年 7月至 1999年 7月我院住院及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75例 ,其中男 12 0例 ,女 5 5例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脑病和降压药物干预的前提下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 (Spacelabs,90 2 17) ,设置白天 (6∶ 0 0~ 2 1∶ 0 0 )每2 0分钟 ,夜晚每 6 0分钟自动充气测压并贮存记录 ,2 4小时后于电脑系统中回放。有效血压监测次数 >应测次数的…  相似文献   

11.
董玲  关卫东  张贵林 《中国康复》2003,18(4):216-217,222
目的 :探讨康复干预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3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无创伤性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并采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内皮素 (ET 1)。非药物康复治疗 8周后再次行ABPM及ET 1测定。结果 :38例患者中 ,血压昼夜节律呈非杓型 16例 (4 0 % )。 38例患者平均血浆ET 1水平轻微升高 ,按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后发现 ,ET 1水平在非杓型组明显升高 (P <0 .0 5 )。康复干预治疗 8周后 ,动态血压及非杓型组平均ET 1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综合康复干预可作为轻、中度老年高血压病的初始治疗 ,康复干预后能明显降低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非杓型组血浆ET 1水平。  相似文献   

12.
血压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高血压病102例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从 1992年开始 ,应用Datamini Ⅰ型血压生物反馈仪 ,治疗了 10 2例高血压病患者。受试者共 2 0 4例 ,其中男性 10 0例 ,女性 10 4例 ;年龄最大62岁 ,最小 3 3岁 ,平均 46岁 ;病程最长 16年 ,最短 1个月 ;按1999年WHO新的血压水平与分类[1] ,其中 1级高血压 (轻度 )13 6例 ,2级 (中度 ) 60例 ,3级 (重度 ) 8例。按均衡的原则 ,2 0 4例患者配对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 10 2例。 2组病例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观察组接受血压生物反馈仪治疗 ,治疗期间均停止使用降压药物。治疗时保持环境安静 ,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112例高血压患者停药2周后,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8周,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同时选取56例健康人作对照组观察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结果治疗前原发性高血压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明显比对照明组高(P〈0.05),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与用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苯磺酸氨氯地平在稳定降压的同时可降低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4.
静滴硝酸甘油在治疗39例高血压脑病中的降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硝酸甘油在治疗高血压脑病中降压效果,选择了39例高血压脑病忠者用硝酸甘油(NTG)降压治疗,用药1小时内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小时达到显著水平37例,4小时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我们认为硝酸甘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5.
廖爱能  彭红英  王玉  李晓玫 《临床荟萃》2009,24(19):1698-1701
目的了解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81例CKD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调整降压治疗至少两周后的临床资料,药物治疗情况,诊室血压(CBP)及ABPM资料并分析。根据每日限定剂量数(DDD)计算方法量化患者每日降压药物量。ABPM采用携带式血压监测仪(Mobil-0GRAPH S/N B03441)完成,应用Hypertension Management Softwarefor Window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根据24小时平均血压与CBP测定结果比较,12.4%(10/81)的患者表现为隐性高血压;8.6%(7/81)的患者有白大衣性高血压。在均有夜间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91.4%(74/81)的患者存在血压节律异常;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均高于白天。该组患者利尿剂使用率仅19.8%,显著低于其他种类降压药。结论ABPM能为CKD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的判断及节律观察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探讨他汀类凋脂药对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中的协同降压作用。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2005—04/2007—12飞行人员高血压患者60例。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经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炎症性疾病,血压仍在1级水平者。病程为1~10a。其中男54例,女6例,年龄35~50(41.3±8.1)岁。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氟伐他汀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血压及危险分层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住院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脉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 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脉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建议尽早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降压和降血糖,纠正异常的昼夜血压节律,对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止靶器官的损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尿酸血症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和动态血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和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对已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的老年(61~87岁)高血压患者测定血清尿酸(SUA)、肌酐(SCr)和24h动态血压,以简化MDRD公式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60 ml.min-1.1.73 m-2的45例为肾功能不全组,与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45例GFR≥60 ml.min-1.1.73 m-2患者对照,比较高尿酸血症对患者肾功能和动态血压参数的影响。结果 (1)患者SUA水平与GFR呈负相关,r=-0.377,P<0.01。肾功能不全组SUA明显高于对照组[(413.7±97.5)μmol/L vs(340.8±90.6)μmol/L,P<0.01]。(2)检出高尿酸血症36例(40%),肾功能不全组高尿酸血症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26/45 vs 10/45,χ2=11.852,P<0.01)。(3)患者SUA水平与舒张压(DBP)、夜间DBP(nDBP)呈负相关,r=-0.255、-0.233,均P<0.05;与脉压(PP)、日间PP(dPP)、nPP以及日间SBP负荷呈正相关,分别为r=0.228、0.217、0.220、0.210,均P<0.05;其中DBP、脉压(PP)、nPP为肾功能不全组显著异于对照组的血压参数。结论并有肾功能不全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明显增高,对患者的血压变化和肾功能存在不利影响。降压治疗中注意血清尿酸的变化可能有益于患者的降压疗效和肾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联合替米沙坦(40mg/d)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压晨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均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连湾农村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及血压控制情况,为该血压预防和控制奠定数据依据.方法:①选择2003-01-01/12-31大连市甘井子区大连湾地区医院内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61例,均对检查及调查项目知情同意.②根据高血压危险度将患者分为3组:低危组(n=33):Ⅰ~Ⅱ级,无危险因子,无靶器官损害;中危组(n=77):Ⅰ~Ⅱ级+1~2个危险因子;高危及高危以上组(n=151):Ⅲ级并存有1或3个以上危险因子或靶器官损害和/或糖尿病(并发症);Ⅰ~Ⅱ级伴有心血管并发症.③测量患者血压,测量时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口服药物种类、联合用药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合并症以及吸烟、饮酒史等.行常规心电图、血脂、血糖、肾功能检测.血压控制水平判定标准为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 Hg(1 mm Hg=0.133 kPa),且降至正常范围(≤90 mm Hg)或舒张压下降≥20mm Hg以上],有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 mm Hg,但达到正常或收缩压下降≥20 mm 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用药总例数;控制率=显效例数/用药总例数.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药物应用情况:261例患者中,185例患者进行药物降压治疗,治疗率70.9%;其中联合用药(两种或两种以上)25例(13.5%)和160例(86.5%).高危及高危以上组、中危组、低危组中分别有130例(70.3%),44例(23.8%),11例(5.9%)患者服用降压药物治疗.降压药物中,以复方制剂处方率最高,占76.2%,其中复方降压片117例,降压O号24例;钙拮抗剂24例(13.0%);再次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0例(5.4%);最后为β受体阻滞剂5例(2.7%);另外一些中成药5例(2.7%);185例用药患者中,163例患者使用单一降压药物,两种药物联合应用19例,只有3例应用3种降压药物.②血压控制情况:应用降压药物治疗的185例患者中显效14例(7.6%),有效165例(89.2%),无效6例(3.2%),有效率96.8%,控制率7.6%.结论:大连湾农村地区高血压服药品种比较单一,血压控制率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