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琳  杨慧  王玉琴 《工企医刊》2006,19(3):80-81
我院ICU自2000年以来对177例采用此种手术方法的心脏病人进行监护,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呼吸功能监测术后病人均使用900-C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根据病情、年龄、体重调整呼吸机参数。心脏手术改变了肺顺应性,增加了呼吸道的阻力。病人自主呼吸未恢复时,将呼  相似文献   

2.
李宏艳 《现代保健》2010,(3):111-112
WHO提出,疼痛是继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第五生命体征。手术中的麻醉保证术中患者无痛苦固然重要,但研究表明手术后早期的疼痛才是嗣术期患者的主要痛苦所存。因此,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3.
冯瑞玲 《职业与健康》2007,23(24):2357-2357
随着心脏外科的不断发展,大部分患有先天性心脏缺陷的患儿,能在婴幼儿期实施心脏手术。由于手术复杂,风险大,对心、肺功能都有较大的影响,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入ICU后均需保留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心脏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1例心内直视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观察,表明营养支持对心脏手术的成功和术后患者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营养支持应结合术后各阶段、有无并发症分三期进行,各期供给不同的、足量、合理的热能、蛋白质、电解质及液体量.患者经营养支持后,平均7~10天内呈正氮平衡,体重平均增加1.2千克,血浆总蛋白、白/球、血红蛋白(P值分别为<0.01,0.01和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心内直视术监护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5年1月~1997年7月共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35例,其中5例采用新方法——不主动降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现将监护体会报告如下。1 循环系统的监护1.1 心率及心律的观察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好,不用心脏复跳,病人清醒快,血液动力学稳定。本组无严重心律失常及低心排现象,但在术后1小时~3小时内出现一过性心率增快,成人  相似文献   

6.
<正>心内直视手术后,由于患儿机体重要脏器尚处于不稳定状态,身体不适及与亲人分离的痛苦,导致患儿产生一系列不良行为,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 30例体重 10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呼吸道管理的经验.方法:根据婴幼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按照 心内直视手术后的护理要求,从呼吸机选择、插管的固定、气道的温湿化、拔管时,拔管后气道管理等方面探讨呼吸 道管理的方法和经验.结果:本组无气压伤,无气管插管脱出,无肺高压危象发生, 17例出现拔管后喉头水肿.结论: 全面细致的气道管理有利于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减少和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我科2008年1月-10月收治的78例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呼吸道的温化、湿化、拔管后给予咳嗽训练、鼻导管吸痰、物理疗法及超声雾化等一系列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78例患儿住院平均15~32天,其中10例出现呼吸道并发症,经耐心、细致周到的护理,均顺利康复,无一例死亡发生。结论完善的呼吸道护理方案,行之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之一;可缩短病程,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高婷  李晨笛  方敏 《现代养生》2014,(2):188-188
目的:探讨脑出血术后ICU内临床护理要点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ICU内观察,我院为充分改善患者疾病预后、降低患者术后死亡率、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营养支持、呼吸道护理、引流管护理、术后并发症防控护理、功能锻炼护理等,观察统计护理效果与体会。结果:6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经过系统的、流程化的护理,并发症获得有效控制,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效果良好,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结论: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行系统、全面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以充分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林淑娇 《工企医刊》1998,11(3):76-77
1991年至1994年有70例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出现体温反跳的有9例,经我们严密观察并采取恰当的护理,病人均康复出院。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0例中有9例发生体温反跳,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的5岁。体温反跳发生在术后4小时,肛温高达39℃至40℃。  相似文献   

11.
熊鹰 《现代医院》2011,11(3):84-85
目的总结妇科手术后并发肠瘘的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例妇科手术后并发肠瘘患者治疗护理过程: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联合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等,并予以有效的护理。结果 4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100%。结论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68例复杂性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4∶1含血停跳液和冷晶体停跳液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评价体外循环期间含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的心肌保护价值。方法在68例心内直视手术中分别采用含血停跳液灌注(Ⅰ组)和冷晶体停跳液灌注(Ⅱ组),每组各34例进行心肌保护临床观察。Ⅰ组先用高钾4∶1混血停跳液灌注心脏停跳,以后每隔20~30min用低钾含血停跳液灌注一次。Ⅱ组为应用4℃冷晶体心脏停跳液灌注,每隔20min灌注一次。结果Ⅰ组心脏自动复跳率(94%)明显高于Ⅱ组(76.4%)。术后心低排发生率,Ⅰ组(8.8%)明显低于Ⅱ组(17.6%)。结论4∶1含血心脏停跳液较晶体停跳液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麻术后苏醒期情感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情感障碍特点,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2002年10月~2004年10月入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患者,分析其年龄、麻醉方式、手术部位等对患者术后苏醒期情感障碍的影响。结果全麻术后苏醒期情感障碍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征,患者的年龄、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是主因。结论全麻术后情感障碍常发生在麻醉清醒期,容易引起患者术后的脱管、缝合口出血、坠床等危险,因此全麻术后苏醒期严密观察、综合性治疗、对症护理是解除危险因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脑肿瘤患者术后放疗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永姬 《现代医院》2004,4(6):80-81
目的 探讨脑肿瘤术后放疗患者的护理特点及病情观察方法。方法 对近年来我院术后接受放疗 4 5例脑肿瘤患者 ,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护理、放疗期间的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 ,正确指导病人配合放疗。结果 上述病例均能顺利完成术后放疗 ,且放疗过程中副反应较轻。结论 对脑肿瘤患者实施良好的术后放疗护理 ,对保证放疗顺利完成和减少副反应方面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张思苑 《现代医院》2007,7(Z1):120-121
在儿科开展整体护理,就是以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为目的开展的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有安全感、生理、爱和归属感等各种不同的需要.要满足这些需要,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由于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进行心理护理非常困难,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甚至还会达到相反的结果.为了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我们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希望家长以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吁英 《现代医院》2012,(Z1):67-68
目的通过观察氯吡格雷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作用与益处,以及临床心血管血栓事件,探讨产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原因,为医生提供研究氯吡格雷抵抗的预防、治疗及早期识别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类病例的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方法对临床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使用氯吡格雷300 mg的患者进行用药观察。入选120例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服用负荷量氯吡格雷(CPG)前、服药24 h后采血,利用光比浊法测定血浆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根据PA抑制程度判断CPGR发生率,并根据此分为氯吡格雷抵抗CPGR组和非CPGR组,对发生CPGR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实施临床护理。结果 120例ACS患者中有31例发生CPGR,发生率为25.8%,护士能够针对发生CPGR的原因提供整体护理措施。结论 ACS和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部分患者确实存在CPGR现象,PA水平对CPGR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同时能指导临床整体护理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腹部恶性肿瘤术后胃功能排空障碍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 对13例腹部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病例的各种因素及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长期输出道梗阻、营养不良、手术时间>3小时、术后吻合口瘘或局部积液积脓、心理压力大、年龄>55岁,手术出血量>300 ml,胃瘫的发生率高.结论 胃瘫由多种因素引起,而腹部恶性肿瘤具有其特殊性与以上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其术后胃瘫发生率高,因胃动力恢复时间长,临床上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辅以精心护理是治愈胃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破裂颅内动脉瘤术后主要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锦屏 《现代医院》2007,7(9):93-94
目的探讨影响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疗效的主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对69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早期手术治疗,术后主要并发症:脑血管痉挛、低血压反应、颅内血肿、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采取措施预防,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早正确处理。结果治愈53例(76.81%),其中恢复良好48例(69.57%),残废5例(7.24%);死亡16例(23.19%)。结论破裂颅内动脉瘤术后,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及观察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和正确处理并发症,可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程度。  相似文献   

19.
李友琴 《现代医院》2006,6(2):71-72
目的探讨背驮式肝移植术后在ICU的护理。方法对本院施行的背驮式肝移植10例术后在ICU的护理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死亡2例,8例于ICU监护4~14天后转普通病房,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重点强调术后的监测,特别是生命体征的观察、引流管的护理、感染的预防以及排斥反应的护理、出血的观察、抗凝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镇痛护理对预防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0例.对照组:按甲亢术后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观察、复方碘溶液口服、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等.治疗组:按甲亢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手术后予镇痛护理,通过观察甲状腺危象发生率,探索预防发生术后甲状腺危象的经验.结果 治疗组无甲状腺危象发生,对照组发生6例,发生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甲亢术后镇痛护理可预防甲状腺危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