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肝纤维化指标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方法:肝硬化患者52例,按Child-Pugh 分级,A级23例,B级16例,C级13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均检测PA,FIB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结果:肝硬化患者PA,FIB含量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肝纤维化指标HA,IV-C,PC-Ⅲ,LN含量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随着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递增,PA,FIB水平呈进行性下降,在C 级处于最低水平,而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均呈进行性升高, 在C 级均处于最高水平.PA与HA在肝硬化Child-Pugh A级、B级、C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联合检测PA,FIB及肝纤维化指标HA,IV-C,PC-Ⅲ,LN可以较好反映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对于观察病情、估计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观察了7例正常肝组织和23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MMP-2表达的情况。结果在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发现MMP-2主要在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及胆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高表达,表达情况与肝硬化Child-Pugh A、B、C分级相关,随着Child-Pugh分级及纤维化程度增高,MMP-2表达逐渐减少,A、B级患者肝组织中MMP-2表达最多,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A、B级与C级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不同,MMP-2表达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提示MMP-2在肝硬化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意义(附62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关航 《广西医学》2006,28(3):363-36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和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2例肝硬化患者和21例对照组空腹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同时测定其他肝功能指标并作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胆汁酸水平(40.1±28.9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3.6±9.7μmol/L),P<0.01,且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明显升高,A、B、C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可作为肝硬化诊断及判断肝功能损害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CHO)、总胆汁酸(TBA)及前白蛋白(PA)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5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B级、C级,分别测定其血清CHO、TBA及PA的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51例)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肝硬化患者的血清TBA水平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而递增(P<0.01);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HO及P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在Child-Pugh分级中C级显著低于B级和A级.结论 检测血清TBA能灵敏地反映肝硬化严重程度,联合检测CHO及PA则更有助于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铁及转铁蛋白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2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和60例体检正常者血清铁(Fe)、转铁蛋白(TF)浓度;将肝硬化患者分为A级、B级、C级3组,进行Child-Pugh评分,比较3组患者血清Fe及TF水平,分析血清Fe及TF水平变化与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肝硬化程度相关性.结果:体检正常者血清铁、转铁蛋白浓度分别为(34.07±13.74) μg/L、(2.74±0.68)ng/L,12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铁、转铁蛋白浓度分别为(317.28 ±98.42) μg/L、(1.87±0.54) ng/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A级、B级、C级,Child-Pugh评分分别为(4.31 ±1.21)分、(7.87±0.85)分、(11.57±1.23)分,血清铁、转铁蛋白浓度分别为(133.28±42.78) μg/L、(2.11 ±0.37) ng/L、(389.28±101.28) μg/L、(1.95 ±0.51) ng/L、(521.28 ± 112.63) μg/L、(1.67±0.28) ng/L; Child-Pugh B级Fe浓度较A组显著升高,TF浓度较A组显著降低(P<0.01),C级Fe浓度较B组显著升高,TF浓度较B组显著降低(P<0.01),乙肝肝硬化患者Fe与Child-Pugh分级相关(r=0.824,P<0.01),TF与Child-Pugh分级相关(r=-0.728,P<0.01).结论:血清Fe及TF与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肝硬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癌抗原125 (CA125)的变化特征,探讨血清纤维化指标与CA125检测在肝硬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肝硬化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血清胆红素、腹水、血清白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及一般状况等5个指标进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检测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CA125的水平,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且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P<0.05).同一Child-Pugh分级伴有腹水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比无腹水患者明显升高(P<0.05),CA125水平随腹水量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血清CA125的水平能够反映病情的轻重程度,血清CA125还可作为腹水存在与否的实验室常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CA125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变化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肝硬化住院患者86例,根据Child-Pugh积分法分为A级20例、B级38例、C级28例,另设正常对照组50例,均为来我院健康体检者.肝硬化患者静脉采血,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结果 86例肝硬化患者中有72例CA125阳性,正常对照组有2例阳性,肝硬化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hild-Pugh分级中,B级较A级,以及C级较B级血清CA125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升高,其水平可作为评判肝功能损害程度、肝硬化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及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观查7例正常肝组织和23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MMP-2表达的情况。结果在肝硬化患者肝细胞胞浆中、肝窦内皮细胞胞浆中均有MMP-2表达,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增高,MMP-2在肝细胞中的表达逐渐增强。A、B级患者肝组织与对照组,A、B级与C级间MMP-2表达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2参与了肝硬化的形成,在肝硬化患者肝细胞胞桨中表达与肝功能分级相关,提示MMP-2在肝硬化发病机理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建波  石睿  马欢  张丽丽  邹宇 《西部医学》2022,34(7):1006-1010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胆碱酯酶(CHE)和总胆汁酸(TBA)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205例肝硬化患者,采用Child-Pugh评分按肝功能不同分级分为A级(A组,n=54)、B级(B组,n=86)、C级(C组,n=65),另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8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A、CHE和TBA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病情相关性。随访1年,根据肝硬化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血清PA、CHE和TBA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清PA、CHE水平比较:C组<B组<A组<对照组,TBA水平比较:C组>B组>A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CHE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呈负相关,血清TBA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PA、CHE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血清TBA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显示联合检测AUC值、特异度明显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总胆汁酸水平可较为敏感的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与肝功能分级以及预后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更好的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情况,有望成为监测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以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门脉高压与内皮素及纤维化指标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内内皮素(ET-1)、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在肝纤维形成中的作用及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52例肝硬化患者和28例慢性肝炎对照者血清ET-1、HA、PCⅢ及ⅣC水平。结果 实验组血清ET-1血清浓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ET-1、HA、PCⅢ、ⅣC水平随着Child-Pugh分级及纤维化程度增加而增高;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血清ET-1、HA、PCⅢ、ⅣC水平明显高于无静脉曲张者(P〈0.01)。结论 ET-1、HA、PCⅢ.ⅣC可能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