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肩胛盂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自1997年6月至2003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17例肩胛盂骨折患,1例肩盂前唇骨折采用前方入路,其余病例均采用后方入路。结果 17例患中1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9~72个月,甲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6周;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不稳定的肩胛盂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后方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适合应用于Ideberg分型Ⅰ型以上的骨折。  相似文献   

2.
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指征及疗效。方法回顾肩胛骨骨折患者32例,其中涉及肩胛盂骨折19例。根据Ideberg分类系统进行分类,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3例,Ⅳ型5例,Ⅴ型2例。其中4例为“浮肩”,1例合并完全性臂丛神经损伤。根据骨折的类型,3例选择前入路,其余均为后入路。利用重建钢板结合螺钉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患者平均随访26个月,对双肩均予以Constant评分,根据患肩占正常侧功能的百分比计算,患肩平均分数为92.6%,肩关节平均前屈度数达152°,外展度达87°,外旋度达35°。结论对于肩胛骨波及肩胛盂的骨折除了遵循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原则外,同时应考虑是否影响肩关节稳定性。手术指征选择恰当,固定可靠,结合完善的术后康复,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手术治疗不稳定肩胛盂骨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自1999年4月~2003年12月共手术治疗不稳定肩胛孟骨折2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肩胛盂骨折较少见,常继发于高能量创伤,多伴有其他危及生命的损伤.多发性创伤首诊时常注意一些严重损伤,肩胛盂骨折往往被漏诊.肩胛盂骨折经非手术治疗大多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对关节内及移位明显的骨折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并提高功能恢复.该文就肩胛盂骨折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肩胛盂骨折的分型、手术治疗指征和方法。方法对8例肩胛盂骨折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改良Idebery肩胛盂骨折分型:Ⅰ型3例,Ⅱ型1例,Ⅲ型2例,Ⅴ型2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和拉力螺钉固定。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1个月,平均14.2个月。根据美国肩肘协会评分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分,为55~100分,平均85.6分,优5例,良1例,可1例,差1例。结论肩胛骨盂缘骨折块移位≥1 cm、前缘骨折块≥25%、后缘骨折块≥33%,或盂窝骨折肩关节面不平整≥5 mm及盂肱关节不稳定均需手术治疗。对肩胛盂骨折采用改良Idebery分型,有利于指导临床手术治疗,且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肩胛盂骨折常由高能量损伤导致,骨折约占肩胛骨骨折的10%,多伴有严重的复合伤.肩胛盂骨折处理不当可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以往多采用非手术治疗,目前对移位明显的肩胛盂骨折多主张行手术内固定治疗.本院2006年3月~2012年2月手术治疗12例肩胛盂骨折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肩胛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2例肩胛盂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螺钉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11周。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外展60°~170°(135°±5.6°)。根据Herscvici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例,良8例,可2例。结论手术治疗肩胛盂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8):1643-1647
[目的]探讨累及肩胛盂的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6年6月累及肩胛盂的肩胛骨骨折患者24例。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23~65岁,平均(40.38±12.17)岁。根据国际通用的Ideberg[1-2]进行分型,ⅠB型2例,Ⅱ型4例,Ⅲ型8例,Ⅳ型6例,Ⅴ型4例。分别经前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Judet入路或改良Judet和肩胛骨外侧缘入路,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加螺钉固定。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分(ASES)和上肢残障评分(DASH)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患侧肩胛骨周围软组织感染1例,经换药愈合,其余患者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接受12~70个月[平均(36.38±13.47)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43~100分,平均(90.89±7.83)分;DASH评分0.93~30.24分,平均(12.21±6.95)分。患者自我满意度:非常满意14例,满意6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2例。末次随访时,4例存在肩关节的慢性疼痛或外展受限,1例轻度异位骨化。[结论]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给予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可获得良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肩胛盂骨折相对比较少见,多伴有较为严重的多发伤,常常延迟肩胛盂骨折的诊断,使骨折的治疗更加复杂和困难。自1998年8月~2003年9月,我院通过对14例肩胛盂骨折的临床资料分析,进一步探讨肩胛盂骨折临床治疗的分型、手术指征和影响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肩胛盂移位性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Jdet人路为主的多种组合手术人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22例肩胛盂移位性关节内骨折,对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和肩关节前屈、内旋、内收及外展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有18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16个月,1例随访患者X线片显示创伤性关节炎,其余患者x线片下肩胛骨骨折骨性愈合良好,复位关节面平整未发生明显移位,内固定物无松动及脱出现象。根据Schandelmaier等肩关节功能标准评定,优14例,良3例,可1例。结论对于肩胛盂移位性关节内骨折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月,26例33足后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经可延长的外侧“L”形入路行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内固定治疗。Essex—Lopresti分类:舌形骨折18足,关节压缩骨折15足;Sanders分类:Ⅱ型骨折21足,Ⅲ型骨折12足。13例合并身体其他部位骨折。骨折后平均8.3d(4~15d)接受手术。结果所有患者获得8~44个月(平均24.3个月)随访,切口均愈合良好,无皮瓣坏死及局部感染,骨折复位满意。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18足,良10足,中4足,差1足,优良率84.8%。结论经跟骨外侧“L”形入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是一种值得信赖的治疗移位跟骨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40例(46足).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16足,Ⅲ型19足,Ⅳ型11足,总结评定其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13~28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优21足,良16足,可6足,差3足,优良率82.6%.优良率在不同骨折类型中分别为:Ⅱ型93.8%(15/16),Ⅲ型84.2%(16/19),1V型54.5%(6/11);伤后至手术时间≤14 d组和>14d组分别为87.2%(34/38)和42.9%(3/8);在术后B0hler角<15°组和≥15°组分别为37.5%(2/9)和89.5%(35/37);关节面复位质量≤2 mm组和>2 mm组分别为91.2%(32/33)和45.5%(5/13).对各因素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效果好.骨折类型、伤后至手术时间、术后Bohler角的恢复程度、关节内骨折的复位质量为影响其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骨盆损伤中移位骶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骨盆损伤中移位骶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0年9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33例伴有骶骨骨折的骨盆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根据AO/OTA的分型方法,骨盆B型损伤5例,C型28例.根据Denis的分型方法,骶骨I型骨折13例、Ⅱ型11例、Ⅲ型9例.其中早期合并原发性神经损伤23例.骶骨骨折应用张力带钢板固定1例;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经骨盆后方沿双侧髂嵴横向固定10例,经L_(4,5)或L_5S_1及双侧髂嵴后方纵向固定16例;骶髂螺钉固定3例;骶骨棒固定2例;骶髂螺钉联合骶骨棒固定1例.术中间期行椎板切除、马尾神经减压11例,二期行神经松解、骶前孔扩大术2例.结果 术后随访12~82个月,平均27.3个月.根据Majeed疗效标准,优17例、良7例、可2例、差7例.骶骨I型骨折疗效优良率为92.3%、Ⅱ型为72.7%、Ⅲ型为44.4%.神经损伤恢复情况在手术治疗组中优6例、良4例、无变化3例;在非手术治疗组中优6例、良1例、无变化3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腰骶部切口深部感染2例,腰骶僵硬不适2例.神经损伤一过性加重4例,迟发性骶神经损伤3例.结论 手术治疗是改善骶骨骨折复位质量的重要途径,骨盆前、后环损伤的联合制动是提高骨折内同定强度的有效方法.对手术指征明确的骶神经损伤,早期定位减压有助于其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老年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老年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指征。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24例26足,男18例18足,女6例8足;年龄60~75岁,平均67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13足,Ⅲ型12足,Ⅳ型1足。术前和术后测量跟骨结节关节角(B?hler角)和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结果:24例26足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4个月。B?hler角术前平均(10.4±8.2)°,术后平均(27.8±7.4)°;Gissane角术前平均(136.5±10.3)°,术后平均(124.3±4.2)°;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功能优5 足,良16 足,中4足,差1足。术后12足出现并发症,其中3足皮肤坏死,2足创口感染,1足腓肠神经损伤和6足创伤性距下关节炎。结论:老年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只要全身情况允许,老年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5.
有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有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骨折类型采用Sanders骨折分型法,62例有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62例患者中,57例获得随访(91.9%),平均随访时间23个月。结果 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中优16例(28.1%),良21例(36.8%),一般13例(22.8%),差7例(12.3%),优良率64.9%。结论 有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应考虑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跟骨的外形与力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9月至2009年10月采用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72例,男61例,女11例;年龄19~54岁,平均39.7岁;病程1~17d,平均9.7d。术前术后行X线片和CT检查。根据Sanders分型:Ⅲ型40例,Ⅳ型32例,均采用外侧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取自体髂骨植骨填充骨缺损。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跟骨骨折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72例均获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38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跟骨骨折的评分标准:优14例,良38例,中9例,差11例。切口不愈合5例,距下关节炎3例。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以使距下后关节面得到良好复位,是治疗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方法:手术治疗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9例11足,其中按Sanders分类ⅡA型4足,ⅢAB型4足,ⅢAC型1足,均予切开复位内固定,IV型2足,予距下后关节融合,其中7足进行植骨,结果:全部病例经16-37月(平均22月)随访,优7例,良3例,差1例。结论: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恢复跟骨关节面平整,跟骨宽度和高度,疗效肯定,CT检查可以明确骨折情况,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18.
手术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32足)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行跟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26例予以植骨。结果2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0个门,平均13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参照跟骨关节内骨折评分标准:优15例,良9例,可2例。术后创口局部渗液5例,皮缘局限性坏死1例,经换药后治愈。结论跟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术是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