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对纤维肉瘤S180瘤株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 本试验选用纤维肉瘤细胞S180株,通过36只雄性昆明种小鼠,建立纤维肉瘤动物模型,随即分成3组对照组、外放疗组、125I粒子内放疗组,每组12只小鼠.外放疗组采用直线加速器照射200 cGy/次,剂量率为210 cGy/分,1次/d,共3次.125I粒子内放疗组通过特制长穿刺针将125I粒子插入小鼠瘤体内,其中6只小鼠植入1个粒子,另外6只小鼠植入2个粒子.外放疗组照射后6、30、54 h取材,内放疗组于粒子植入后4、8 d取材,瘤体标本用甲醛固定,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测定凋亡指数(AI),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结果 (1)对照组未经治疗,也可发生自发性凋亡,但凋亡出现时间较晚,凋亡指数较小.(2)外放疗可以诱导细胞凋亡,且随着时间推移,凋亡指数有所增加.(3)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可以诱导S180纤维肉瘤细胞凋亡,凋亡指数达到峰值的时间在4 d左右,且随着植入粒子的增多,照射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指数也随着增加.2个粒子内照射组与1个粒子内照射组比较,4、8 d P均<0.05.(4)p53免疫组阴性.结论 (1)S180瘤株对放疗敏感性较差,其放疗敏感性与突变型p53状态无关.(2)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和外放疗一样,可诱导纤维肉瘤S180瘤株细胞凋亡,而且随着植入粒子的增多,凋亡指数也随之增加,有显著杀伤作用,其诱导细胞凋亡机制与突变性p53基因状态无关.(3)125I粒子植入照射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旨在采用99mTc-HYNIC-annexinⅤ活体检测放疗后肿瘤的凋亡情况,并初步探讨凋亡与照射剂量及肿瘤敏感性的关系。   方法   将EL4淋巴瘤和S180肉瘤细胞株分别接种于实验小鼠右腋下10 d,随机分成显像组和观察组。显像组不同剂量照射后尾静脉注射99mTc-HYNIC-annexinⅤ,2 h后SPECT显像,取组织称重后分别测量放射性计数,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及T/B、T/M放射性比值,应用TUNEL法检测肿瘤凋亡细胞数。观察组照射后观察2周。   结果   EL4淋巴瘤随照射剂量增加显影逐渐清晰,凋亡细胞数增多,且与%ID/g呈正相关(r=0.892,P < 0.001);S180肉瘤不明显。相同剂量(0 Gy或8 Gy)照射,EL4淋巴瘤放射性分布及凋亡细胞数明显高于S180肉瘤。8 Gy照射后,S180肉瘤仅缩小0.1 cm,EL4淋巴瘤完全消退。   结论   99mTc-HYNIC-annexinⅤ可早期活体检测放疗诱导的肿瘤凋亡。放射诱导的凋亡与疗效呈正相关,检测凋亡有助于判断其对放疗的敏感性,可以作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松生拟层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FP)乙醇提取物Ⅰ号(简称FP-Ⅰ)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乙醇提取FP,获取乙酸乙酯相即为FP-Ⅰ。MTT法检测FP-I体外对小鼠肝癌细胞株H22及小鼠肉瘤细胞株S180增殖的抑制作用;建立S180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检测各组小鼠瘤质量、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外周血白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比例、肿瘤红细胞花环形成率,H-E染色观察FP-Ⅰ对各组S180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心、肝、肾、胸腺和脾脏的组织学变化。结果:50、100、200、400μg/ml FP-Ⅰ对S180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2.35%、32.49%、40.01%和74.01%,对H2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5.19%、51.10%、66.37%和82.40%。25、50、100 mg/kg FP-Ⅰ对小鼠S180移植瘤生长的抑瘤率分别为79.92%、66.18%和78.45%,CTX阳性对照(30 mg/kg)的抑瘤率为84.10%;中、高剂量FP-Ⅰ组S180荷瘤小鼠的淋巴细胞比例、胸腺指数及红细胞花环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或P<0.01);各剂量组的S180移植瘤细胞均出现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变化。结论:松生拟层孔菌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机制与其增强小鼠免疫功能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热疗对纤维肉瘤S180株的抑瘤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方法实验用40只昆明小鼠,接种S180肿瘤细胞株后用加热进行实验干预,标本于实验后6、20、54h取材,原位末断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Bcl-2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热疗可以诱导纤维肉瘤S180株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分布,使发生G1期阻滞,下调Bcl-2基因。结论热疗对纤维肉瘤S180株有抑瘤作用,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基因配合热放疗治疗肿瘤和选择肿瘤放化疗结合时机和化疗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山仙颗粒(SXG)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山仙颗粒抗肿瘤发生和发展的机理。方法:选取昆明小鼠40只,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30只小鼠于左后肢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24小时后随机分为三组:荷瘤对照组(B组),金龙胶囊(JLC)组(C组),山仙颗粒组(D组)。观察出瘤时间,检测移植瘤重,分别计算抑瘤率,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二步法)检测瘤组织中Bax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山仙颗粒组出瘤时间显著延长(P〈0.05),小鼠瘤重减轻(P〈0.05),Bax水平升高(P〈0.05);两用药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山仙颗粒能抑制荷瘤小鼠体内S180肉瘤的生长,其机理可能与上调Bax的表达水平、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25I粒子联合黄连素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和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肝癌HEP—G2细胞移植瘤模型的Balb/c雌性裸鼠2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A组为空白组,给予植入空白粒子并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B组为黄连素组,给予植入空白粒子并按45mg/kg每天灌胃黄连素溶液;C组为^125I粒子组,按治疗计划给予植入^125I粒子(0.8mCi/粒)并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D组联合治疗组,按治疗计划给予^125I粒子(0.8mCi/粒)并按45mg/kg每天灌胃黄连素溶液。观察小鼠的存活情况及瘤体的生长情况,计算抑瘤率,到28d处死,制作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i-67表达、bcl-2/bax的比值。结果:蹦I粒子联合黄连素治疗组肿瘤体积最大抑制率为77.62%,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Ki-67表达、bcl-2/bax比值与其他各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25I粒子联合黄连素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粒子125I对H22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植入诱导H22肝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及影响.方法分别把125I、DDP和两者联合植入荷 H22肝癌小鼠瘤体内28 d,观察肿瘤生长,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离体的H22肝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25I、DDP植入肿瘤组织后,瘤体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两者合用后致肿瘤生长变慢且出现变性坏死.细胞凋亡率125I组为(16.12±1.46)%;DDP组为(10.30±1.96)%;联合组为(6.61±0.56)%,且有较多的死亡细胞.结论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植入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化疗药合用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还可导致肿瘤变性、死亡,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白静  王俊杰  张珊文  顾晋  蔡勇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0):1845-1847
目的:探讨^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对前列腺癌PC-3移植瘤体内抑制作用的疗效,为前列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体内粒子植入模型研究^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对前列腺癌PC-3移植瘤抑制作用。两颗粒子,线性排列,中间无间隔。每颗粒子活度1mCi。粒子植入后不同时间观察前列腺癌PC-3移植瘤体积变化和距离源中心层面不同垂直距离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125I粒子组与假源粒子植入后不同时间测量肿瘤体积。^125I粒子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粒子植入后96h实验组肿瘤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不同时间后,距离粒子中心1.7mm处均有不同程度肿瘤细胞变性坏死,2.8mm处坏死区域明显减少,间质纤维化,增生明显。而空白对照组肿瘤细胞未见明显的变性坏死,周围亦无明显的纤维化。结论:^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对前列腺癌PC-3移植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引起肿瘤组织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125I粒子)植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剂量、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对经病理学确诊的16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均为周围型,腺癌9例,鳞癌7例)予外照射(8MV的X线常规放疗)治疗,60-66Gy/(30-33)次。1-2个月左右复查胸部CT,观察肿瘤退缩情况,并开始应用^125I粒子。术前经三维立体定向^125I粒子植入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根据TPS结果计算所需^125I粒子数和布源方法。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内照射剂量为90-120Gy。术后应用TPS进行剂量验证。结果:^125I粒子植入术后每3个月左右复查胸部CT,肺部肿瘤完全消退者4例,部分退缩者12例。16例病人接受植入术中发生少量气胸者2例;4例出现咳血痰,给予止咳和止血药物后1-2d症状消失。结论:^125I粒子植入联合外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且肺放射性损伤程度低,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裸鼠皮下低分化结肠腺癌移植瘤的敏感性。方法应用人结肠癌HCT116细胞株及雄性BALB/c-nu裸鼠,建立人低分化结肠腺癌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荷瘤鼠随机分为125Ⅰ粒子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4)。每3天观测裸鼠肿瘤生长情况,测量肿瘤长短径,计算肿瘤体积。每7天各处死治疗组及对照组一批裸小鼠,共4批。采用相对定量荧光RT-PCR检测HIF-1αmRNA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FCM)PI单染法检测肿瘤细胞周期的再分布。结果 125Ⅰ粒子治疗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瘤重减轻(P〈0.05)。第7、14、21、28天4个时间点治疗组HIF-1α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对照组HIF-1α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HIF-1α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放射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出现G2/M期细胞阻滞(P〈0.05),G0/G1期、S期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125Ⅰ粒子近距离照射能够抑制HCT-116肿瘤细胞的生长,可能与125Ⅰ粒子近距离照射改变HCT116细胞周期分布并抑制肿瘤血管的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Pictilisib(GDC-0941)对卵巢透明细胞癌的杀伤及抗肿瘤免疫效应的影响。方法:将人卵巢透明细胞癌细胞株ES-2分为对照组、125I粒子组(细胞接受125I粒子照射处理)、GDC-0941组(1 μmol/L GDC-0941培养细胞24 h )及125I+GDC-0941组(细胞接受125I粒子照射处理,并以1 μmol/L GDC-0941培养24 h),按照分组进行处理后,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皮下接种ES-2建立卵巢透明细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25I粒子组(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中心)、GDC-0941组(灌胃125 mg/kg的GDC-0941)及125I+GDC-0941组(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中心并灌胃125 mg/kg的GDC-0941),给药开始后,每隔2 d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21 d后处死裸鼠并取其肿瘤组织,电子天平称重,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内细胞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内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与增殖标记物Ki-67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相较于125I粒子照射和GDC-0941单独处理,125I与GDC-0941联合作用下,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且细胞核浓缩明显,浓染颗粒较多,碎裂现象严重。与125I粒子植入和GDC-0941灌胃的两组裸鼠比较,125I粒子植入联合GDC-0941灌胃的裸鼠,肿瘤生长较为缓慢,肿瘤块变小、质量也减小(P<0.05),肿瘤组织内细胞排列稀疏,Cleaved-caspase-3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Ki-67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此外,外周血中CD3+CD8+T细胞比例增加。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GDC-0941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对卵巢透明细胞癌的杀伤作用,且抑制肿瘤生长并改善移植瘤裸鼠的抗肿瘤免疫功能,两者联合作用效果要优于单独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Egr-1基因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Lewis肺癌模型,治疗组在瘤体内植入2粒表面放射活性为9.25MBq的BT-125-I型^125I籽源,对照组植入2粒无放射活性的空心籽源。治疗21天,记录小鼠的存活率;处死存活小鼠,计算肿瘤体积抑制率。对摘除的肿瘤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瘤组织Egr-1基因的表达。结果:治疗21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88.88%和70.5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体积抑制率为71.12%。病理检查显示治疗组近粒子处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对照组近粒子处可见存活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治疗组caspase-3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1)。RT—PCR结果显示治疗组Egr-1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可以抑制小鼠Lewis肺癌生长,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癌细胞Egr-1和caspase-3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对肝癌细胞及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四唑盐(MTT)法检测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对BEL-740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观察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后肝癌移植瘤的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结果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48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为(16.72±3.23)%,96 h为(36.60±7.14)%.照射48 h后细胞位于G0~G1、S、G2~M期的比率分别为(40.47±0.64 )%、(38.18±0.91)% 和(21.35±0.65)% , 而对照组分别为(54.47±1.17)%、(35.83±0.41)% 和(9.71±1.27)%;照射48 h后细胞凋亡指数为(7.31±1.41)% ,对照组为(0.69±0.14)%.125I粒子植入裸鼠肿瘤近距离照射28 d后抑瘤率为66.72%.结论 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可抑制BEL-7402肿瘤细胞增殖,阻滞细胞于G2~M和S期,促进凋亡,显著延缓肝癌移植瘤生长,可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125I粒子植入对人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雄性BALB/C裸小鼠建立人食管癌Eca-109细胞株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低剂量组(C组,植入7.4×10^6Bq粒子1枚)、中剂量组(D组,植入14.8×10^6Bq粒子1枚)和高剂量组(E组,植入29.6×10^6Bq粒子1枚)。第30天检测各组移植瘤体积,并观察各组移植瘤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C、D、E组瘤体积与A组比较显著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组瘤体积与C组瘤体积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D、E组之间瘤体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组瘤体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植入后30d肿瘤体积抑瘤率分别为71.5%、90.8%、92.1%。结论:^125I粒子对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碘[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人肝癌细胞裸鼠HepG2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20只人肝癌HepG2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3个治疗组分别接受18.5MBq(A组)、29.6MBq(B组)、37MBq(C组)的碘[125I]粒子治疗,对照组(D组)不接受治疗。采用经皮肿瘤组织直接植入的方式分别将不同剂量的碘[125I]粒子植入各治疗组小鼠的瘤体内,每只小鼠瘤体内植入一粒碘[125I]粒子。观察各组小鼠的体重及瘤体体积的变化。至治疗第28d时处死所有小鼠,剥离肿瘤并称重。[结果]各治疗组小鼠瘤体的体积增长速度随碘[125I]粒子的剂量增加而逐渐降低。A、B、C组小鼠与D组小鼠的肿瘤体积相比,抑瘤率分别是41.81%、64.45%和69.69%;A、B、C组小鼠与D组小鼠的肿瘤重量相比,抑瘤率分别是31.11%、62.22%和64.44%。[结论]碘[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可抑制荷HepG2肝癌裸鼠肿瘤的生长,抑瘤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置入^125Ⅰ密封源腔内照射放疗治疗肝外胆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十二指肠镜下胆胰管逆行造影(ERCP)及置管胆汁内引流技术(EMBD)对13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确定胆管癌位置及浸润的范围,将装载放射性^125I的施源器置入病灶靶区进行内照射放疗。结果:13例患者1年生存率100%(11/11),2年生存率80%(4/5),中位生存期18个月,生存期最长31个月,除1例125Ⅰ密封源置入内照射第16个月死于右肝叶脓肿伴右侧脓胸外,其余12例胆管癌患者均健在。未见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及胆管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EMBD引流2周后,总胆红素下降至9.0~36μmol/L。结论:内镜下^125Ⅰ密封源腔内照射治疗胆管癌创伤小,减黄效果确切,肿瘤病灶靶区高剂量照射,控制肿瘤发生、发展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山仙颗粒(SXG)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山仙颗粒抗肿瘤发生和发展的机理。方法:选取昆明小鼠40只,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30只小鼠于左后肢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24小时后随机分为三组:荷瘤对照组(B组),金龙胶囊(JLC)组(C组),山仙颗粒组(D组)。观察出瘤时间,检测移植瘤重,分别计算抑瘤率,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二步法)检测瘤组织中Bax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山仙颗粒组出瘤时间显著延长(P<0.05),小鼠瘤重减轻(P<0.05),Bax水平升高(P<0.05);两用药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山仙颗粒能抑制荷瘤小鼠体内S180肉瘤的生长,其机理可能与上调Bax的表达水平、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简称:核糖核酸Ⅱ)与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联合对肉瘤细胞S180荷瘤小鼠肿瘤抑制作用及对小鼠生存的影响。方法:分别建立肉瘤细胞S180实体移植瘤小鼠模型和腹腔积液瘤小鼠模型。将CTX(25 mg/kg,1次/2 d)单独或联合低剂量(25 mg/kg,1次/d)、中剂量(50 mg/kg...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LMPAB对小鼠S180肉瘤生长的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右后侧腋窝皮下接种S180瘤株后,腹腔分别注射50、100和200mg/(kg&;#8226;d) LMPAB,连续7d,给药结束后24h处死小鼠,称肿瘤重量。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结果与模型组(1.038±0.262)比较,猪苓多糖组(0.704±0.262)和LMPAB高剂量组(0.695±0.096)肿瘤重量明显减轻(P<0.01)。猪苓多糖组、姬松茸粗多糖组、LMPAB低剂量组、LMPAB中剂量组和LMPAB高剂量组对S180肉瘤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32%、23%、9.5%、23%和32%。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猪苓多糖组、姬松茸粗多糖组、LMPAB低剂量组、LMPAB中剂量组和LMPAB高剂量组的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MPAB对S180肉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25Ⅰ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在腹膜后肉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5月-2006年12月7例腹膜后肉瘤切除联合术中在瘤床、肿瘤残存灶内植入125Ⅰ粒子,每颗粒子活度0.5~0.6mCi,共植入125Ⅰ粒子259颗,平均37颗。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出血、感染、胃肠道穿孔、大血管穿孔、粒子移位等并发症。随访4~25个月,7例均存活。结论腹膜后肉瘤切除联合术中125Ⅰ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使手术、放疗同步进行,可明显提高疗效,安全、易操作,是肿瘤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