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鼠嗅鞘细胞的培养和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可行的培养和纯化嗅鞘细胞的方法以对其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显微外科技术 ,从新生大鼠脑中取出嗅球的嗅神经组织 ,去除脑膜和微血管 ,消化后细胞以 1× 10 6个细胞 /ml接种在含有 10 %的DMEM/F12 ( 1∶1)培养液中于体外进行培养 ,利用阿糖胞苷Arac和Thy1.1单抗去除成纤维细胞 ,胰酶传代时通过仔细的监测将星形胶质细胞去掉 ,通过纯化获得大量的嗅鞘细胞。结果 嗅鞘细胞较容易培养 ,其增殖速度较快 ,污染的星形胶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可有效地被去除 ,显微镜下嗅鞘细胞有卵圆形的胞体和长的、细的突触 ,为双级或多级的细胞 ;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具有锯齿状的核 ,伴有大块染色体和电子密度的胞浆及散在的纤维。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显示我们获得了较纯的细胞。结论 所建立的培养方法可行 ,适宜从新生大鼠中获得嗅鞘细胞。  相似文献   

2.
大鼠嗅球成鞘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大鼠嗅球成鞘细胞(Olfactory cnsheating cells,OECs)分离与培养的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嗅球置于少量人工脑脊液中,用眼科镊子直接将嗅球撕烂、挤压,得片状组织块,胰酶消化,吹打,细胞悬液进行培养。结果:本方法分离、培养的OECs具有双极或多极突起,且突起十分细长,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呈阳性。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为深入研究OECs神经生物学特性、阐明促进中枢神经元轴突生长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嗅球嗅鞘细胞(OECs)的体外培养和纯化方法,为研究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获得丰富OECs来源奠定基础。方法 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嗅球OECs,比较p75抗体吸附、阿糖胞苷抑制、差速贴壁三种方法的纯化效果,根据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统计所得OECs的纯度,同时在相差显微镜下对不同培养时期的OECs的形态进行观察。结果 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嗅球OECs主要为双极或三级细胞,其突起细长。未经纯化的OECs则成纤维细胞生长迅速而占优势,三种纯化方法均能使接种14d后的OECs纯度均值大于75%。p75抗体吸附法和阿糖胞苷抑制法的纯化率均值略高于差速贴壁法。结论 新生大鼠嗅球OECS的原代培养中细胞纯化是必要的;在脊髓损伤再生研究中,较之p75抗体吸附法和阿糖胞苷抑制法,差速贴壁法是一种简单、经济、实用的OECs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4.
成年大鼠嗅球成鞘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嗅球成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OECs)的分离培养方法并观察其形态。方法:采用差时贴壁和阿糖胞苷(Ara—c)抑制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嗅鞘细胞,并在不同阶段进行观察和行NGFRp75和GFAP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结果:成功培养出高纯度的嗅鞘细胞,胞体呈梭形、多突起形及油煎蛋形3种类型,突起细长编织成网状。结论:差时贴壁和Ara—c抑制相结合的纯化培养方法是一种简单而又有实效的嗅鞘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嗅鞘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嗅球中的嗅鞘细胞,联合应用差速贴壁法和阿糖胞苷抑制法进行纯化,NGFRp^75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细胞。结果可获得较高纯度的嗅鞘细胞,其形态主要为双极、多极和无突起的“油煎蛋”形,细胞突起细长并交织成网状。结论该方法步骤简便,可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可行的体外培养和纯化嗅鞘细胞(OECs)的方法.方法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从新生大鼠脑中取出嗅球的嗅神经组织,去除脑膜和微血管,消化后细胞接种在含有10%的DMEM/F12(1:1)培养液中于体外进行培养,应用含血小板凝集抑制素、牛垂体提取液的DMEM/F12培养液,将这些细胞接种于p75包被的培养皿中纯化培养.用P75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OECs,计算纯化度.结果OECs的外形主要以突起细长的双极和三极为主,随时间延长细胞生长排列呈现一定方向性.P75抗体免疫组化呈阳性.此方法获得的OECs纯度可达90%以上.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培养方法可行,适宜从新生大鼠中获得嗅鞘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嗅黏膜中嗅鞘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取成年大鼠嗅黏膜,采用差速贴壁法获得较高纯度的嗅鞘细胞,并采用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与形态学观察.结果:通过差速贴壁法纯化,可获得纯度约为80%的嗅鞘细胞,并通过GFAP免疫荧光及P75和hoechst双重免疫荧光鉴定;相差显微镜下细胞形态以梭形、双极及三极细胞为主,有少量的多极细胞.结论:从成年大鼠嗅黏膜中成功分离培养出嗅鞘细胞,为从人鼻腔嗅黏膜中培养嗅鞘细胞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仅行脊髓损伤,B组脊髓损伤1d后移植OECs,C组脊髓损伤7d后移植OECs,移植后8周进行组织学观察、电生理检查,并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测定以及BBB评分。结果伊红-苏木精染色可见B组和C组脊髓大量细胞增生,瘢痕组织及空洞明显少于A组;A组结构恢复不明显。A组大鼠的运动诱发电位波幅明显降低,B组和C组大鼠运动诱发电位较A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49,P<0.05,)。B组、C组BDNF、NGF、NT-3、VEGF蛋白表达量较A组明显增高,C组较B组各蛋白表达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31778.000,P<0.05)。大鼠脊髓损伤后BBB评分明显下降,OECs移植后时间的长短、组别的不同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OECs移植后脊髓损伤大鼠的BBB评分均有显著影响(F时间=188.494,F组别=183.919,F交互=50.332,P<0.05)。结论 OECs移植治疗能够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和加速微血管再生改善微环境,促使大鼠损伤的轴突再生和部分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大鼠嗅黏膜(olfactory mucosa,OM)和嗅球(olfactory bulb,OB)的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cells,OECs)在体外分离培养中增殖和分化以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取SD大鼠OM和OB用差速贴壁法在体外分离培养OECs,扫描电镜观察两组OECs的形态,并用S-100和p75NGFR免疫荧光抗体双标记检测两组OECs在体外增殖和分化的情况。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到OM OECs以双极样为主;OB OECs有双极样、三极样和扁圆形3种形态,其中以双极样为主。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OM和OB组均有较多的S-100和p75NGFR双标阳性细胞,OM OECs胞体多为梭形,突起细长;OB OECs的形态多样,有双极样、三极样和扁圆形,胞体呈长梭形、圆形或三角形。两组OECs胞体面积和细胞周长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M OECs与OB OECs一样都能在体外分离培养与增殖。OM OECs与OB OECs分化成熟后的细胞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成年大鼠嗅鞘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经济实用的获得成年大鼠嗅鞘细胞的方法.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2.5月龄的SD大鼠嗅球最外二层,经分散后将细胞种植于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采用差速贴壁和阿糖胞苷抑制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定期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摄片.在培养第14 d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p75)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并计算嗅鞘细胞的纯度.结果 培养的嗅鞘细胞呈双极、多突起形、扁圆形三种,其中扁圆形较少,嗅鞘细胞的纯度在90%以上.结论 差速贴壁和阿糖胞苷化学抑制相结合进行成年大鼠嗅鞘细胞原代培养是一种简便经济实用的方法,可获得高纯度的嗅鞘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阿尔茨海默(AD)大鼠嗅球p38MAPK的表达,探讨p38MAPK在AD病理改变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侧脑室注射Aβ25-35建立AD动物模型,Y迷宫实验测定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建模后4 d、7 d和14 d时AD组、生理盐水组、抑制剂组和抑制剂对照组p38MAPK在大鼠嗅球中的表达.结果 ①建模后7 d、14 d AD组大鼠行为学测试出现明显改变,学会训练次数(N)、完成所有反应中错误反应的次数(EN)及全天总反应时间(TRT)均较生理盐水组增加(P<0.05),抑制剂组较AD组N、EN和TRT均有明显改善.②AD组在建模后4 d,嗅球出现明显的p38MAPK表达,且随时间的延长表达增加(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AD组p38MAPK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抑制效组p38MAPK的表达在3个时间点,较AD组、抑制剂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Aβ25-35可激活痴呆大鼠嗅觉中枢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p38MAPK可能参与了AD早期嗅觉障碍的形成过程.p38MAPK抑制剂SB203580能部分减弱A1325-35的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原代培养大鼠滑膜细胞的方法。方法:取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用酶消化法分离细胞,用RPMI-1640培养液进行培养并传代,观察滑膜细胞生长状况。结果:用酶消化法培养滑膜细胞,方法简单,细胞形态典型。结论:单一的胶原酶消化法是一种有效的滑膜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细胞凋亡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其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横断SD大鼠T10节段脊髓,建立脊髓全横断损伤动物模型.在无菌条件下取家兔双侧嗅球,制备成细胞悬液及微囊化的细胞悬液.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A组)仅打开椎管,暴露脊髓;损伤组(B组)仅用明胶海绵填塞脊髓损伤腔隙;细胞悬液组(C组)用明胶海绵吸附的兔嗅球组织细胞悬液植入;微囊组(D组)植入明胶海绵吸附的微囊化兔嗅球组织细胞悬液.实验大鼠分别于术后12 h、1 d、3 d、7 d、21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BBB法)评分评价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并行TUNEL染色,观察凋亡细胞的数量及分布变化.结果 A组少见凋亡细胞;B组凋亡细胞最多,并于损伤后1d、7d形成两个高峰;C组凋亡细胞数量较B组有所减少,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C组BBB评分较B组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别(P<0.05);D组凋亡细胞数量较B组明显减少,差别非常显著(P<0.01),较C组有所减少,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D组BBB评分较B组明显提高,差别非常显著(P<0.01),较C组有所增加,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异种嗅球组织细胞悬液移植能够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功能恢复,用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细胞移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参照Kamada介绍的方法,对大鼠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吻合方法作了进一步改进,减少了吻合口出血,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供肝热缺血时间2.5~3.5min,安装袖套时间约2min,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平均为8.5min,供肝冷缺血时间23.0~30.5min,无肝期9.0~12.0min,1周存活率88%。  相似文献   

15.
SD乳鼠海马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求一种简单、廉价的原代SD乳鼠海马神经细胞培养方法.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制备游离海马神经细胞悬液,进行培养.结果 通过多次探索、观察、成功的进行了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培养.结论 本方法适合一般实验室开展海马神经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16.
暗紫贝母鳞茎培养中培养基的选择和简化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为川贝母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我国特有的中药材,以地下鳞茎入药。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由于川贝母对生长环境要求极苛刻,喜寒凉气候,野生分布于海拔3200~4500 m的高山高原草地上,低于海拔3000 m就不能生长,因此很难人工引种栽  相似文献   

17.
大鼠肝移植技术改进及免疫排斥初步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大鼠肝移植模型进行技术改进,并观察将SD大鼠肝脏移植至Wistar大鼠时免疫斥发生的规律,方法:将“二袖套法”肝称植技术在袖套管制作,受体麻醉,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吻合等方面进行,行供肝取自SD大鼠的Wistar大鼠肝移植30例,并随机分为环孢霉素(CsA,2mg/kg,术后第1天至第7天皮下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情况,结果: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6.5-10.0mg/kg,术后第1天到第7天皮下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情况,结果: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6.5-10.0min,无肝期为8.5-12.0min,93%以上的移植大鼠生存超过7天,对照组大鼠术后9-13天全部死亡,组织病理学提示有典型的免疫排斥,而CsAI治疗组到目前为止生存良好,结论:对大鼠肝移技术进行了可明显提高移植大鼠的生存率,SD大鼠移植对Wistar大鼠的肝移植组合为高排异组合,是较理想的研究肝移植排斥及移植免疫耐受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