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2种穿刺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影响,探讨科学的内瘘穿刺法。方法将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6例。观察组26例患者内瘘采用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对照组26例患者内瘘采用动脉端离心方向穿刺法,比较2种穿刺方式的透析效率有无差异及2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种穿刺方式的透析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能保证透析效率,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可选择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组穿刺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影响,探索一种科学的内瘘穿刺方法。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采用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动脉端离心性穿刺法。比较两组穿刺方法的透析效率及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穿刺方法的透析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能保证透析效率,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自体动静脉内瘘可选择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  相似文献   

3.
流程重组影响护理服务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比较2种穿刺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影响,探讨科学的内瘘穿刺法。方法 将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6例。观察组26例患者内瘘采用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对照组26例患者内瘘采用动脉端离心方向穿刺法,比较2种穿刺方式的透析效率有无差异及2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种穿刺方式的透析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能保证透析效率,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可选择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动脉穿刺向心方向和离心方向对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透析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以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提高透析质量。方法将80例糖尿病肾病使用动静脉内瘘规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动脉端离心方向穿刺法,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透析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穿刺方法的透析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内瘘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能保证透析效率,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糖尿病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可选择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  相似文献   

5.
蒋晓珍   《护理与康复》2018,17(10):51-53
目的观察改良扣眼穿刺法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动脉端采用常规的离心方向扣眼穿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动脉端采用离心方向扣眼穿刺形成第1个扣眼、向心方向扣眼穿刺形成第2个扣眼交替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患者半年后透析效果,血液透析半年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血栓形成、内瘘狭窄、假性动脉瘤、渗血、皮下血肿)发生率。结果半年后透析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端采用离心扣眼穿刺与向心扣眼穿刺交替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能够保证透析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两组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探索一种更科学、更合理的内瘘穿刺方法。方法 将70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各35例。将动脉端向心性穿刺为观察组,动脉端离心穿刺(传统法)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向心性内瘘穿刺法较传统穿刺法具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且能保证透析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替代传统的内瘘穿刺法。  相似文献   

7.
向心穿刺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早期使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向心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使用的影响。方法将6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31例选择内瘘血管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处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对照组30例选择距瘘口近侧头静脉作为动脉出路离心方向穿刺。比较两种穿刺方式在内瘘早期启用的血流量达标情况,以及两组患者1年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种穿刺方式在内瘘早期启用的血流量差异无统计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可选择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向心方向穿刺。  相似文献   

8.
刘晓洁 《临床医学》2013,33(7):121-122
目的探讨向心方向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的影响,寻找科学的内瘘穿刺法,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将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选择内瘘血管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对照组25例选择距离瘘口3~4 cm处头静脉作为动脉出路离心方向穿刺,比较两种穿刺方式在内瘘早期启用的血流量达标情况、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两组患者1年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穿刺方法在内瘘早期启用的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及1年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选择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内瘘并发症,保护内瘘和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端绳梯式穿刺法采用逆血流方向穿刺和顺血流方向穿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160例(每例透析病人动脉端穿刺次数为600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动脉端采用顺血流方向穿刺法(80例);对照组动脉端采用逆血流方向穿刺法(80例),所有病人静脉端为向心方向穿刺.观察两组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内瘘狭窄、内瘘阻塞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采用顺血流方向穿刺法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端顺血流方向穿刺能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内瘘狭窄、内瘘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种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前启用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采用顺穿法,对照组采用逆穿法,比较2组动脉出路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及透析2年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X2检验.结果 实验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皮下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透析2年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启用动静脉内瘘可以选择内瘘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沙布卷压迫高弹力松紧带包扎法和沙布卷压迫胶布包扎法对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作用.方法 选择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5例(穿刺1500例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760例次)和对照组37例(740例次),动静脉内瘘穿刺点观察组采用沙布卷压迫高弹力松紧带包扎法,对照组采用沙布卷压迫胶布包扎法.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穿刺点出血和皮下血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患者舒适度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静脉内瘘穿刺点采用沙布卷压迫高弹力松紧带包扎法,可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制复方丹参喜疗妥软膏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2005年6月—2007年1月在血液净化中心使用新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常规处理,即透析结束采用弹力绷带配合指压压迫止血5 min,30 min后解除弹力绷带,指导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结束24 h后行湿热敷和握力器锻炼,每日2~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透析治疗结束24 h后用自制的复方丹参喜疗妥软膏涂抹动静脉内瘘及周围皮肤组织并按摩,每日1次。观察两组内瘘在12个月内发生栓塞、狭窄、动脉瘤、局部血管硬化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动静脉内瘘血管硬化、狭窄、动脉瘤、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喜疗妥软膏能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功能动静脉内瘘肢体固定架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应用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和传统治疗中覆盖胶布固定方法,均在透析开始时应用,观察透析的患者在12个月治疗期间,比较2组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肿、渗血、穿刺针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2血肿/渗血/穿刺针脱出=87.305,140.466,15.153,P=0.000);2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5.45,P〈0.05);结论多功能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对内瘘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明显降低了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喜疗妥软膏联合远红外线照护对血液透析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喜疗妥软膏外涂,观察组采用局部喜疗妥外涂联合远红外线照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在改善内瘘血管弹性、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透析时的血流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局部用喜疗妥外涂联合远红外线照护,效果优于局部单纯用喜疗妥外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便携式肢体固定装置在经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血液净化中心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后用胶布固定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后采用自制的便携式肢体固定装置固定患者穿刺侧腕部尺骨隆凸上方直至血液透析结束解除。就对照组21930次和观察组22140次穿刺治疗中血肿、穿刺针滑出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并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血肿发生率和穿刺针滑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便携式肢体固定装置能够明显减少经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血肿和穿刺针滑出的发生,缓解患者治疗中的压力,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增加,提升了血液透析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血液净化室160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净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实施前后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维护知识的知晓率及健康行为执行率.结果 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实验组在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维护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科学的健康教育,可减少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李红  白琴  文静  谭君  胡兰萍 《当代护士》2016,(11):114-116
目的讨论循证护理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7月~2015年7月进行维持性透析的117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依据循证护理的要求全面准确评估护理问题,系统分析问题发生原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并实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明显减少了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延长了内瘘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关系。方法将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3月的101例患者分为两组:动静脉内瘘狭窄组37例,动静脉非狭窄组64例:分别比较上述两组患者的平均血液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UV)、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肌酐(Scr)、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结果动静脉内瘘狭窄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非狭窄组(P〈0.01),此外,动静脉内瘘狭窄组长期口服叶酸、VitB6例数明显低于动静脉内瘘非狭窄组(P〈0.05),动静脉内瘘狭窄组患者平均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平均动脉压、Scr、TG、CHO、HDL、LDL、TP、ALB、Hb、Hct等与动静脉内瘘非狭窄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与动静脉内瘘狭窄有关,长期口服叶酸、维生素B6能减低动静脉的狭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向心性动静脉内瘘穿刺法预防新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引起内瘘皮下血肿的效果。方法选择九江市中医医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使用新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向心性穿刺法)和对照组(采用离心性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使用新动静脉内瘘发生皮下血肿的机率。结果使用新动静脉内瘘采用向心性穿刺法内瘘皮下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离心性穿刺法。结论向心性穿刺法能够降低新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引起皮下血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徐岭 《天津护理》2011,19(6):318-319
目的:观察护士责任包干制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实施护士责任包干制,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内瘘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内瘘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责任包干制能减少内瘘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