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 :研究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患者心肌 β2受体密度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 3H-双氢阿普洛尔 (3H- DHA)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 ,检测 2 0例连续服用选择性β1 受体阻滞剂治疗 4个月以上和 2 0例 4个月内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高血压男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β2 受体密度 ;采用羟甲叔丁肾上腺素 (选择性β2 受体激动剂 ,静脉注射 )药物试验 ,测定上述两组患者心脏 β2 受体的反应性。结果 :外周血淋巴细胞β2 受体最大结合容量 (Bmax)在服用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剂治疗组为 5 2 8± 10 4fmol/10 7cell,与非 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5 71± 98fmol/10 7cell,P>0 .0 5 ) ;羟甲叔丁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后 ,测定增加心率 30次/分的变时剂量 (CD30 )在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剂治疗组为 1.8± 0 .3μg/kg,与非 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比较显著降低 (2 .7±0 .2μg/kg,P<0 .0 0 1)。两组患者注药后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 :β1 受体阻滞剂不改变高血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β2 受体密度 ,但可上调β2 受体的敏感性。这一调节特性可能是临床β受体阻滞剂停药综合征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人体心肌β受体亚型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踏车运动法与羟甲叔丁肾上腺素药物试验,测定20例连续接受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治疗4个月以上的高血压病男性患者,停药后3天峰运动功率心率最大增加值(β1受体反应性)与羟甲叔丁肾上腺素(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增加心率30次/分的变时剂量(CD30,β2受体反应性);20例至少4个月内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高血压病男性患者予以同期测定,以作对照。结果峰运动功率心率最大增加值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治疗组为88.1±10.5次/分,比非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78.5±9.4次/分)无明显差异(P>0.05);静脉注射羟甲叔丁肾上腺素CD30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治疗组为1.8±0.3μg/kg,比非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2.7±0.2μg/kg)显著降低(P<0.001)。结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具有交叉选择性提高心肌β2受体功能的生物学特性,这可能是β受体阻滞剂停药综合征的细胞学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补充甲状腺素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受体)密度及其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受体)基因表达的作用,并评价此疗法的安全性.方法 42例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所致的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左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德国Meck药业产品),初始量12.5μg/d,1周后逐渐增加剂量,维持在25~100μg/d.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分别测定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同位素放射配基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β1.受体基因表达水平,并与健康人对照比较.结果 (1)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分别为(51.3±25.4)和(52.3±.2)fmol/106cells,β1基因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的(69.6±4.2)fmol/106cells;(2)左甲状腺素钠片可上调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两组分别为(51.6±3.4)和(58.3±3.7)fmol/106 cells];(3)小剂量甲状腺素增加CH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1受体基因表达水平.结论 补充小剂量甲状腺素,可增加CH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及其β1受体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CHD-DHF)患者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的变化及美托洛尔对其影响。方法 应用放射性配基-受体结合分析法测定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其中对照组14例,NYHA心功能Ⅰ-Ⅱ级的CHD-DHF患者16例、CHD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者10例。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高于对照组(3926±753 site/cell比3049±684 site/cell,P<0.05);CHD-DHF患者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高于冠心病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者(4490±755 site/cell比3520±863 site/cell,P〈0.05);美托洛尔治疗2周后,CHD-DHF患者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明显降低(从4490±755 site/cell降至3440±752 site/cell,P<0.05),临床症状改善。结论CHD-DHF患者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升高,美托洛尔可降低该类患者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  相似文献   

5.
淋巴细胞β肾上腺素受体特征及β阻滞剂的亲和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β1、β2和β3肾上腺素受体亚型阻滞剂对淋巴细胞β受体的亲和力,采用放射性配基3H-DHA、3H-CGP和125I-pindolol对人外周循环血淋巴细胞进行受体结合分析。结果发现,β2受体亚型阻滞剂的受体拮抗效应最强,β3受体亚型阻滞剂具有一定的受体拮抗效应,β1受体亚型阻滞剂的受体拮抗效应最弱,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的两种对映体S(-)型和R(+)型的受体亲和力相差只有3~10倍。提示淋巴细胞β受体以β2亚型为主,β1亚型较少,而且可能存在β3亚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肾上腺素受体密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112例心衰患者及41例正常人单个核细胞(含90%淋巴细胞),制备淋巴细胞膜,进行受体结合分析,求得平衡解离常数Kd和最大结合量Bmax.受体密度以Bmax表示.结果心衰组β-受体密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心功能Ⅱ级患者β-受体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度心衰心功能Ⅲ、Ⅳ级患者β-受体密度下调更明显(P<0.01).冠心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两组之间Bmax无显著性差异(P=0.99).心衰患者中,美托洛尔治疗组β-受体密度明显高于非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P<0.05),卡维地洛治疗组β-受体密度与非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40).结论心衰时出现了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下调的现象.心衰时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下调与病因无关,下调的幅度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应用美托洛尔能明显上调β-受体密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人体心肌β受体亚型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踏车运动法与羟甲叔丁肾上腺素药物试验测定20例连续受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治疗4个月以上的高血压病男性患者,停药后3天峰运动功率最大增加值(β1受体反应性)与羟甲叔丁肾上腺素(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增加心率30次/分的变时剂量(CD30,β2受体反应性);20例至少4个月内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高血压患者予以同期测定,以作对照,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探讨β受体与冠状动脉痉挛的关系。方法冠状动脉痉挛组21例,为具有胸痛表现,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并经乙酰胆碱试验确诊的患者;稳定型心绞痛组23例,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照组18名,为体检健康者。用放射性配体结合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总β受体及其亚型(β1受体和β2受体)的密度。结果冠状动脉痉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β受体和β2受体密度较对照组低(P<0.05及P<0.01),排除血压及心功能状态影响后,冠状动脉痉挛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β受体和β2受体的密度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P<0.05及P<0.01),三组β受体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下调,β2受体密度改变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β1及β3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A及β3-AA)在缺血性心肌病心衰不同时期的分布特点,及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不同抗体分布特点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60 例为心力衰竭组,健康对照组 50 例。心力衰竭组分别于入院即刻、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后7天、3月测定血浆β1-AA、β3-AA、氮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 ,入院后24 h 内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IDd) 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 出院后1年随访其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 包括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等) 。结果:心衰组β1-AA/β3-AA值小于对照组(1.53±0.33vs1.76±0.68,p<0.05)。心功能Ⅳ级的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发作期患者β1-AA/β3-AA较心功能Ⅲ级患者低(1.51±0.43vs 1.55±0.23,p<0.05)。随着心功能得到改善,β1-AA、β3-AA均有所下降,且二者比值短期内升高,后又有下降趋势(p<0.05)。出院后1年时间内,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相比,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后期β1-AA/β3-AA、服用β受体阻滞剂时间/病史均较低(P < 0. 01) ; 用全模型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后期β1-AA/β3-AA、服用β受体阻滞剂时间/病史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独立预后指标( P < 0. 01) 。结论:β1-AA/β3-AA失调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之间存在联系,可用于临床指导β受体阻滞剂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 (TH)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受体 )密度的影响。 方法 :2 8例扩张型心肌病 (DCM)及特发性心肌病 (ICM)所致的CHF患者随机分为A及B组 (各 14例 ) ,B组在A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服左甲状腺激素钠 (优甲乐 5 0 ,L T50 ) 1个月 ,治疗前后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H水平、同位素放射配基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 β受体密度 ,并与 8例正常人对照。 结果 :CHF患者淋巴细胞 β受体及血清TH密度低于对照者 ,治疗 1个月后 ,B组较A组血清TH水平明显增高 (P<0 .0 1) ,外周血淋巴细胞 β受体增加 (P <0 .0 5 ) ,外周血淋巴细胞 β受体变化与血清TH水平呈正相关。 结论 :TH增加DCM和ICM所致CHF患者血清TH水平 ,上调其外周血淋巴细胞 β受体密度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不同时期β受体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心肌β受体的变化与其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3H-双氢阿普洛尔(3H-dihydroalprenolol)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69例EH不同时期男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β受体密度(与心肌β受体密度呈显著性正相关),并对各期10例患者进行羟甲叔丁肾上腺素药物实验,以测定β受体敏感性。结果Ⅰ、Ⅱ期EH患者β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βMmax)分别较正常人增加30.8%(P<0.01)和56.7%(P<0.001),羟甲叔丁肾上腺素增加心率30次/分的变时剂量(CD30)分别较正常人降低20.7%(P<0.01)和37.9%(P<0.001),其中并发左室肥厚患者上述特征的显著性明显大于元左室肥厚患者(均P<0.001)。Ⅲ期EH患者βmax较正常人降低27.2%,CD30则较正常人增加24.1%(均P<0.01),其中井发心力衰竭患者上述特征的显著性明显大于无衰竭患者(均P<0.001)。结论心肌β受体密度及功能的变化可能与EH及其并发左室肥厚与心力衰竭有关,提示,该参数可作为判断EH患者病情变化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β2受体对心肌梗死(MI)后2~8周心肌细胞钠钙交换电流(INCX)的调控作用。方法雄性健康Wistar大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I后2周、4周、8周组。以结扎心脏左前降支方法制作MI模型。正常对照组进行假手术。采用经典的酶分离心肌细胞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NCX,观察MI后INCX的变化,予以β2受体激动剂salbutamol、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及不同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后INCX的变化。结果MI后8周心肌细胞INCX显著增高(1.07±0.21pA/pFvs0.51±0.12pA/pF,P<0.05)。MI后β2受体激动显著增加心肌细胞INCX(P<0.05),对INCX的调节作用较正常心肌细胞强。MI后选择性β2受体阻滞剂ICI118,551对β受体激动引发的心肌细胞INCX升高的抑制程度增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对上述作用的抑制程度下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对β受体激动引发的正常和MI后心肌细胞上述离子通道电流升高均能明显抑制。结论MI后β2受体对心肌细胞INCX的调节作用增强,提示MI后β2受体在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中的地位可能提高。  相似文献   

13.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具有不同的药理性质,包括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选择性β_1受体阻滞剂及兼有β_2受体部分激动效应的β_2受体阻滞剂(如塞利洛尔)。本文总结了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研究,着重介绍对塞利洛尔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左室构型改变与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构型改变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受体密度的变化特点:方法运用超声心动图与放射性配基(^125I—碘氰化心得静,^125I-ICYP)结合分析,测定60例左室构型改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及20例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单纯左室肥厚组β受体明显增高,左室肥厚伴扩大组和单纯左室扩大组比较β受体显著降低;(2)单纯左室肥厚组中β受体密度与左室质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左室肥厚伴扩大及单纯左室扩大组中β受体密度与左室内径、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构型改变者其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变化有可能作为高血压治疗评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肌组织β1、β2、β3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瓣膜性心脏病接受瓣膜置换术的心衰患者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46.25±12.64)岁;NYHA分级Ⅱ级6例,Ⅲ级13例,Ⅳ级5例),意外伤亡的器官捐献者5例为正常对照组.瓣膜置换术的心衰患者在手术中取黄豆大小左室乳头肌数块,意外伤亡者于死亡后立即取出心肌标本冷藏,4小时内取左室乳头肌数块.用Trizol提取心肌组织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β1、β2、β3受体mRNA表达,凝胶成像系统分析处理,计算β-mRNA与β-actin的灰度比值.结果心衰时β1受体mRNA表达减少,心衰程度越重表达越少(心功能Ⅱ级组0.68±0.07,心功能Ⅲ级组0.50±0.10,心功能Ⅳ级组0.32±0.09,正常组0.84±0.06;P<0.01);β2受体表达在不同程度心衰患者之间改变差异显著性(分别为Ⅱ级0.52±0.09,Ⅲ级0.57±0.10,Ⅳ级0.63±0.09,正常组0.53±0.06;P>0.05);β3受体表达增多,心衰程度越重表达越多(分别为Ⅱ级0.44±0.06,Ⅲ级0.58±0.10,Ⅳ级0.77±0.09,正常组0.30±0.08;P<0.01).结论心衰时β1受体下调,而β3受体上调,心肌组织β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与心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观察17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受体)、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异丙肾上腺素敏感试验ICD25及心功能。结果显示:DCM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数目下降,且与心功能呈正相关,NE及ICD25增高。10例接受近5个月的美托洛尔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上升,心功能改善;血浆NE及ICD25下降。表明:β受体的下调在DCM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中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水平的监测,预测心功能情况,并指导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的临床应用。方法 65例心衰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中β1受体自身抗体水平,据此分为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β1阳性组)30例和β1受体自身抗体阴性组(β1阴性组)35例,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随访半年,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收缩末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结果 (1)β1阳性组卡维地洛靶剂量明显高于β1阴性组[(36.25±14.31)mg/d与(25.97±8.83)mg/d],P〈0.01。(2)治疗前,p1阳性组心率显著高于p1阴性组[(94.19±14.46)次/min与(86.56±15.88)次/min],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1),β1阳性组心率与β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β1阳性组LVEDD显著大于β1阴性组[(66.01±5.47)mm与(63.07±5.64)min],P〈0.05;LVESD大于β1阴性组[(54.24±8.43)mm与(50.72±6.12)min],P=0.052;LVEF显著低于β1阴性组[(32.16±9.00)%与(36.64±8.20)%],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1),LVEF较治疗前提高(P〈0.01)。β1阳性组LVEDD、LVESD和LYEF与β1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β1阳性组治疗后血清中抗心脏β1受体自身抗体滴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119.35与1:72.21),P〈0.01。结论 β1受体自身抗体参与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通过对β1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可以预测患者的临床过程,提示对β1受体抗体阳性患者尽早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于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受益更大。  相似文献   

18.
卡维地洛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及β1受体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及肾上腺素能β1受体密度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均分二组,对照组开胸反复结扎放松左冠状动脉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卡维地洛组于相同手术前5天,每天灌服卡维地洛5 mg/kg、2次/d。术后观察心电图ST段变化和心律失常情况,测血清肌酸激酶和心肌钙含量并采用高选择性β1受体拮抗剂3H-CGP放射配基结合法测定心肌匀浆β1受体密度。结果 卡维地洛组心电图ST1 aVL V3(29.3±5.2)mm,明显低于对照组(33.6±7.6)mm,P=0.0435;每个时间段平均心律失常级别(1.25±0.36)级,低于对照组(1.65±0.62)级,P=0.0171;血清肌酸激酶值(1123.6±323.4)U/L,低于对照组(1452.4±364.2)U/L,P=0.0045;心肌组织钙含量(56.3±9.1)μg/g,低于对照组(68.4±7.5)μg/g,P<0.0001;心肌β1受体密度(245.8±37.0)cpm,低于对照组(295.4±24.6)cpm,P<0.0001。结论 服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心肌β1受体密度,减轻心电图ST段抬高和心律失常,降低心肌钙含量并减少心肌酶的释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界高血压患者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与β阻断剂治疗变化方法:采用Ficoll-hyperque液分离淋巴细胞,125Pindolol作为放射性配基进行受体结合分析,36例临界高血压患者血浆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测定与30例正常人血浆β受体密度测定比较.结果:临界高血压患者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高于正常血压组;β受体阻断剂Atenolol干预后,可使临界高血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下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肾上腺素能β受体膀胱逼尿肌反应性的年龄相关性改变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功能试验来检测10位老年患者逼尿肌细胞对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β受体激动剂)、BRL37344(选择性β3受体激动剂)、forskolin(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和DBcAMP(二丁基环腺苷酸)的反应性.同样用非选择性肾上腺素能β受体配基[3H]-双氢心得舒来进行放射性配基结合测定.并以青年人的膀胱逼尿肌标本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和老年组之间KCl诱导的逼尿肌收缩程度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组对异丙肾上腺素、BRL37344和forskolin的反应性分别下降了15.0%、17.6%和12.6%(P<0.001),异丙肾上腺素和BRL37344的pD2(-IgEC50)值也显著降低;两组间对DBcAMP的反应性并无差别;随年龄增加逼尿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β受体的最大结合部位显著下降,但平衡解离常数却无明显差别.结论老年人膀胱平滑肌存在对肾上腺素能β受体的反应性下降,这可能是造成老年人膀胱顺应性减退的原因.受体密度的降低和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下降导致的cAMP合成减少可能是造成肾上腺素能β受体反应性下降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