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分析汶川地震受难者血清电解质紊乱状况,并探讨其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测定400例受难者入院时血清K、Na、Cl、Ca、Mg和P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测的6种电解质在各疾病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关系显示,各组间多个电解质成分的相关系数呈相反变化,但仅挤压综合征非透析者(r=0.066,P=0.546)与透析者(r=-0.433,P=0.044)间Na—Mg的相关系数转变才有显著性差异。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导致受难者发生挤压伤(0R=28.037,P=0.000)和挤压综合征(0R=6.434,P=0.000)风险率最高的电解质成分均是血清K。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诊断为挤压伤特异性(Sp)最高的是K,为98.5%(临界值=5.8mmol/L),敏感度(Se)最高的是Ca,为81.1%(临界值=1.75mmol/L);诊断挤压综合征时血清K、Mg和P的Sp相当,分别是86.6%、87.7%和88.7%,Se最高的是Ca,为75.3%。结论自然灾害发生后,受难者的血清电解质紊乱较常见,早期检测受难者血清电解质水平有利于疾病的正确诊断和严重程度判断。  相似文献   

2.
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SphK-1/S1P信号通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是一种以髓系细胞受累为主的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为探讨SphK-1/S1P信号通路元件在CML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研究P210^bcr/abl是否涉及到SphK-1/S1P信号通路,首先采用RT—PCR检测bcr/abl阳性的K562细胞和bcr/abl阳性的原代CML细胞中SphK-1和S1P受体mRNA的表达.进一步利用P210^bcr/abl特异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处理bcr/abl阳性的K562细胞和CML原代细胞,然后通过^32P-ATP掺入法测定细胞内SphK-1的酶活性。结果表明:K562细胞经2.5μmol/L甲磺酸伊马替尼处理0.5,2,6,24和48小时后,对SphK-1活性抑制强度分别为0.007%、38.9%、34.6%、28.1%和76.1%;CML原代细胞在使用2.5μmol/L甲磺酸伊马替尼处理后SphK-1活性较对照下降(16.8—41.9)%。结论:CML细胞中存在SphK-1和S1P的表达,P210^bcr/abl具有激活SphK-1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新生儿血中的骨源性碱磷酶(BAP),对结果阳性的患儿同时测定血钙(Ca)、血磷(P)、碱磷酶总活性(ALP),用以鉴别佝偻病。[方法]骨源性碱磷酶(BAP):免疫渗滤和全血干化学技术;血钙(Ca)、血磷(P)、碱磷酶总活性(ALP):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结果](1)284例新生儿中151例骨源性碱磷酶活性增高,异常率为53.2%。(2)血钙、血磷、碱磷酶总活性:骨源性碱磷酶增高患儿中,37例血钙降低,异常率为24.5%;53例碱磷酶总活性增高:异常率为35.1%,26例血磷降低:异常率为17.2%,与骨源性碱磷酶异常率相比,后者显著高于前三项(P〈0.01)。[结论]骨源性碱磷酶可敏感反映出新生儿钙营养状况,对鉴别佝偻病有很大帮助。且方法简便、实用,可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4.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及其与误诊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D)临床表现及其与误诊关系。方法;对确诊的所有15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误诊病种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与有无家族史有关,有阳性家族史者误诊率为6.89%,明显低于无家族史者(59.35%)(P〈0.05);(2)以神经系统损害首发者误诊率为32.14%,较非脑病症状首发者为低(P〈0.05);(3)以单个脏器功能损害首发时误诊率为56.92%,较两个或以上多器官功能损害并存时误诊率(4.55%)明显增高(P〈0.05)。结论: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与临床表现的变化多样有关;有阳性家旗史、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多器官损害并存时较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8号染色体三体(8三体)异常的价值及其对CML演进监测的意义。方法联合应用染色体G显带和I-FISH技术对22例(慢性期7例、加速期8例、急变期7例)CML患者8三体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①染色体G显带检测发现8三体8例,疑似6例;I-FISH证实12例患者存在8三体。②综合两项检测结果,均为阳性7例;6例疑似患者中I-FISH证实3例阳性;1例核型无8三体的慢性期患者,I—FISH检测8三体阳性(8.0%);1例无分裂相加速期患者,I—FISH发现同时存在8三体(14.6%)和8四体(80.4%)。结论相比传统细胞遗传学技术,I-FISH检测CML8三体具有显著的优势,能为疾病演进的监测提供早期、敏感和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例表达m型(ela2)bcr/abl融合基因慢性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C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患者骨髓细胞分别用R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RT-PCR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治疗采用羟基脲、阿糖胞苷或羟基脲、HA(高三尖杉酯硷,阿糖胞苷)及干扰素方案。结果2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t(9,22)(q34;q11);免疫分型:CD13、CD15、CD33阳性.其中例2同时表达CD10抗原(34.35%):RT-PCR分析例1初诊时M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b3a21,治疗后M型bcr/abl转阴而m型bcr/abl(ela2)阳性,例2初诊时即为M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而in型bcr/abl(ela21阳性:两例患者骨髓像及临床均表现为慢性期.但例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不显著(15~47×10^9/L),脾脏不肿大。结论 m-bcr/ablCML是罕见的CML分子亚型。具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其发现对于临床诊断和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新生儿血中的骨源性碱磷酶(BAP),对结果阳性的患儿同时测定血钙(Ca)、血磷(P)、碱磷酶总活性(ALP),用以鉴别佝偻病。方法 骨源性碱磷酶(BAP):斑点酶免疫实验,血钙(Ca)、血磷(P)、碱磷酶总活性(ALP):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结果 (1)144例新生儿中71例骨源性碱磷酶活性增高,异常率为49.3%;(2)血钙、血磷、碱磷酶总活性:骨源性碱磷酶增高患儿中,17例血钙降低,异常率为23.9%,25例碱磷酶总活性增高,异常率为35.8%,12例血磷降低,异常率为16.9%,与骨源性碱磷酶异常率相比,后者显著高于前三项(P〈0.01)。结论 骨源性碱磷酶可敏感反映出新生儿钙营养状况,对鉴别佝偻病有很大帮助。且方法简便、实用,可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蛋白定性结果作为危重患者病情、早期肾功能损害及预后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测定入ICU患者24h内最原始尿蛋白定性结果,与同期肾小球滤过率(以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表示)、血肌酐(Scr)比较;并与APACHEIH评分系统进行预后评估比较。结果:40例ICU危重患者中尿蛋白、Ccr、Scr阳性率分别为72.5%,60.0%,25.0%。尿蛋白定性结果与Scr、APACHEⅢ存在正相关关系,同Ccr存在负相关关系。尿蛋白阳性患者同阴性患者在病死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阳性的危重患者随阳性级别增加,其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也增加。结论:对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史的危重患者,尿蛋白定性结果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阳性结果作为监测早期肾功能的指标是可行的;对于尿蛋白阳性的危重患者,随阳性级别增加,其发生MODS及死亡的可能性有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例表达m型(ela2)bcr/abl融合基因慢性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C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患者骨髓细胞分别用R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RT-PCR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治疗采用羟基脲、阿糖胞苷或羟基脲、HA(高三尖杉酯硷,阿糖胞苷)及干扰素方案。结果2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t(9,22)(q34;q11);免疫分型:CD13、CD15、CD33阳性.其中例2同时表达CD10抗原(34.35%):RT-PCR分析例1初诊时M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b3a21,治疗后M型bcr/abl转阴而m型bcr/abl(ela2)阳性,例2初诊时即为M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而in型bcr/abl(ela21阳性:两例患者骨髓像及临床均表现为慢性期.但例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不显著(15~47×10^9/L),脾脏不肿大。结论 m-bcr/ablCML是罕见的CML分子亚型。具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其发现对于临床诊断和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索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在筛查儿科变态反应疾病变应原中的最佳操作方法。方法 对150例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分别采用19种阿罗格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左侧手臂采用传统方法(传统法),右侧手臂采用定量毛细取血管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改良法),比较两种点刺方法各种变应原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改良法各种变应原阳性检出率与传统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定量毛细取血管进行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效果较好,所用的变应原液量少,简化了操作流程,更安全方便。关键词:儿童; 变态反应疾病; 变应原; 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 定量毛细取血管; 改良方法; 阳性检出率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11-0020-02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了解白血病细胞中fgfr3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和临床的关系。应用RT—PCR法检测4个白血病细胞系及96例白血病患者和14例对照者骨髓样本中fgfr3mRNA的表达,并分析了其与临床指标及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96例白血病患者包括36例AML,29例ALL和31例CML。结果表明:fgfr3基因在K562和U937细胞中有表达,而在HL-60和SHI-1细胞中无表达。AL组和CML组fgfr3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46.15%和51.6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和ALL组fgfr3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44.44%和48.28%)均高于对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r3基因的阳性表达与外周血高白细胞计数(≥20×10^9/L)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ALL患者中fgfr3基因的表达与bcr/abl融合基因的异常呈显著正相关(r=0.151,P〈0.05)。而AL患者fgfr3基因的阳性表达与染色体预后分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AL和CML患者均存在fgfr3基因的过表达,提示fgfr3基因可能参与了AL和CML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Bean's肝肾囊肿硬化疗法加以改良,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135例肝肾囊肿在CT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采用Bean's法治疗57例,改良法治疗78例,改良法是在Bean's基础上有两点改进:1,穿刺囊肿内插管。2、用50%葡萄糖代替无水酒精作硬化剂。结果 Bean's法有41例一次完成治疗(71.93%),随访治愈率80.70%,有21例治疗时出现中度以上疼痛。改良组中77例一次完成治疗(98.72%),治愈率100%,病人无任何不适感及并发症。改良组治愈率明显比Bean's组高(P<0.01)。结论 改良法明显优于Bean's,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DNA与病毒免疫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对568份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用ELISA法检测其HBV免疫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和HBc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98.9%;HBsAg、HBcAb和HBe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65.4%;HBsAb、HBcAb和HBe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13.9%;三组间HBV-DNA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1)。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最高,达92.0%;HBsAg与HBV-DNA的符合率最高,为77.6%。结论:检测HBV-DNA含量结合血清病毒标志物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袁青  徐瑞龙 《检验医学》2006,21(5):538-540
目的 评价染色体分析技术、细胞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在鉴别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 直接法制备中期胸腔积液染色体,观察分裂相的数目和结构,以异倍体≥10%,2个以上分裂相出现染色体结构异常为阳性标准;肿瘤标志物使用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仪测定。结果 35例恶性胸腔积液,染色体分析有25例阳性(71.4%),97例良性胸腔积液中未见阳性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细胞学检查:35例恶性胸腔积液中,阳性11例(31.4%),良性胸腔积液中均未找到癌细胞;肿瘤标志物检查:恶性胸腔积液,阳性率为65.7%,良性胸腔积液阳性率4.9%。结论 染色体分析技术在恶性胸腔积液鉴别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度强,投入少,低成本,易在基层医院推广的特点;对于临床上性质难以明确的胸腔积液患者,在进行细胞学检查的同时,联合染色体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大大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eystatin C,CysC)检测对肿瘤患者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乳胶颗粒增强的免疫投射比浊法对37例肿瘤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血清CysC水平进行测定,并与血清肌酐(SCr)、尿酸(UA)、尿素氮(UREA)和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结果相比较。[结果]肾功能轻度损伤组的血清CysC、UA、BUN和β2-MG值均高于对照组,而SCr在中度损伤及以上组其差别与对照组比较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轻度损伤组血清CysC的异常率显著高于SCr和uA的异常率(P〈0.01);血清Cys C对肾功能损伤的检测灵敏度为84.2%,高于UA的灵敏度(P〈0.05);血清CysC特异性为90.9%,与Scr、UA、BUN和β2-MG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 C的测定对肿瘤患者肾功能损伤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泻浊化瘀扶正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伴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未行透析的CRF伴近期急性加重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采用中药内服(由大黄、黄芪、白术、茯苓、当归、丹参、红花、川芎、木香、泽泻、生地、山楂组成)及中药灌肠(由大黄、黄连、黄芩组成)联合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口服爱西特治疗;两组均治疗30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肾功能及C-反应蛋白和血清补体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31.82%)、总有效率(77.2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6.66%和44.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治疗组治疗后倦怠乏力、腰膝酸痛、纳少腹胀、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前3个症状较对照组治疗后也显著下降(P〈O.05或P〈O.01)。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以及血清补体C3、C4、CH50和C-反应蛋白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较对照组改善程度为好,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或P〈O.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泻浊化瘀扶正法能明显减轻CRF急性加重患者恶化的肾功能及炎症反应,从而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伊马替尼在目前被认为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初治的首选治疗药物,但只有少部分患者能获得完全分子学缓解(CMR)。近年来临床和基础研究发现,干扰素联合伊马替尼有可能提高CML疗效。本研究分析多项临床研究结果,以伊马替尼单药治疗的结果为对照,系统评价干扰素联合伊马替尼方案治疗CML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在ClinicalTrial网站和Cochrane协作网检索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并通过PubMed、EM等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对比联合治疗与单药治疗的疗效及不良事件数据。结果表明,共有7项临床研究,相关1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病例总数697例。联合治疗组与单药组比较: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gR)6个月时为58%:42%(P=0.0001),12个月时74%:68%(P=0.004);主要分子学缓解(MMR)6个月时为58%:34%(P=0.0001),12个月时66%:47%(P〈0.0001);CMR6个月时为13%:2%(P=0.0002),12个月时14%:5%(P=0.0009)。联合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乏力、水肿、肌肉疼痛,较单药治疗更易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轻度贫血。结论:干扰素联合伊马替尼治疗CML疗效优于伊马替尼单药治疗,并且能更早获得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缓解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改良鼻饲法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鼻饲饮食在减少腹泻等并发症,提高营养支持治疗效果上的新方法。方法:将42例重型颅脑损伤鼻饲患者按随机分成传统组和改良法组。传统法组采用常规热量、蛋白质量计算和喂养;改良法组经查表计算热量和蛋白质量,选择食物接近患者日常饮食习惯,并对喂食时间、量、体位作了改进。结果:两组腹泻发生率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改良法组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法组:两组营养效果(鼻饲前和鼻饲5天后的上臂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中点周径、上臂肌肉周径)比较也有显著性意义(经t检验,P值均<0.05),改良法组明显优于传统法组。结论:改良鼻饲法,能减少并发症,防止或改善营养不良,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国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不同病期染色体核型及其演变和ber—abl融合基因特点。方法对1193例C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及524例CML患者的ber-abl融合基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染色体的检测采用R显带技术,融合基因检测采用RT-PCR技术。结果在所有病例中,Ph染色体阳性(Ph^+)患者占98.07%,Ph^-患者占1.93%。在Ph^+患者中,95.64%为典型Ph染色体阳性,4.36%为变异型Ph染色体阳性。11.88%的典型Ph^+患者发生染色体核型演变。急变期、加速期和慢性期染色体核型演变的发生率分别为49.04%、27.78%及7.94%。在所有典型Ph^+患者中,发生染色体核型演变后最常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类型为+Ph(14.62%),+8(10.77%)和-21(7.69%)。急变期和加速期最常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类型为+Ph(28.57%),+8(16.67%)和+19(7.14%);慢性期最常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为-21(10.26%),+Ph(8.97%)和+8(8.97%)。附加染色体异常联合出现类型以+Ph与+8的联合最多(3.60%)。在所有524例检测过融合基因的标本中,h3a2(+)为54.01%,b2a2(+)为27.67%。结论国内CML患者染色体的核型及演变可能有着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系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系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急性胆系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50例,西药组(对照组)68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等)和静脉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基本方:柴胡12g,黄芩10g,枳实5g,大黄10-30g,栀子10g,虎杖12g,白芍12g,郁金12g,木香5g,甘草5g,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92.0%和67.6%,有效率分别为96.0%和79.4%,P均<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急性胆系感染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