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筛检处理方法对我校入学新生肺结核检出及在校生发病情况的影响,为高校制定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9年我们对入校新生首先进行胸部透视筛检,2010-2013年改为胸部透视与结核病菌素(PPD)试验两种方法同时进行,对胸部异常者进行拍摄胸片及痰结核菌检查,确诊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进行规范抗结核治疗,对 PPD 试验强阳性且胸透无异常者实施预防性治疗。结果2010-2013年新生肺结核平均检出率(0.22%)高于2006-2009年(0.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 〉0.05),在校生结核病发病率2006-2009年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2013年呈逐年下降趋势,更改筛检方法后近4年肺结核总发病率(0.05%)明显低于前4年(0.1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56,P 〈0.01)。结论高校新生结核病筛检最好胸部透视与 PPD 试验两种方法同时进行,预防性治疗应列入结核病防治策略之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入学新生结核感染及患病情况,为学校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8年西城区中小学入学新生开展结核病筛查。所有学生均进行肺结核密切接触史和肺结核可疑症状调查,对全部高中生和住宿初中生以及有肺结核密切接触史或肺结核可疑症状的小学生和非住宿初中生开展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试验),对PPD试验强阳性者或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进行X 线胸片检查。结果 138所学校的35 437名新生完成了肺结核可疑症状及接触史调查,6 111人进行了PPD试验,163人进行了胸部X线检查,未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其中PPD阳性955人,阳性率15.63%(955/6 111)。在进行PPD试验的学生中,小学组的PPD阳性率为14.28%(1/7),初中组的PPD阳性率为19.94%(64/321),高中组的PPD阳性率为15.39%(890/5 783);结核感染者458人,结核感染比例为7.49%(458/6 111),其中小学组未发现结核感染者,初中组的结核感染比例为10.28%(33/321),高中组的结核感染比例为7.35%(425/5 783);PPD强阳性158人,PPD强阳性率2.59% (158/6 111),小学组未发现PPD强阳性者,初中组的PPD强阳性率为1.87%(6/321),高中组的PPD强阳性率为2.63%(152/5 783);PPD阳性率、强阳性率、结核感染比例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开展入学新生结核病筛查可以及早发现结核感染者,是落实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收集2007-2010年某高校13 360名新生入学时的结核菌素试验(PPD)和胸片资料,在新生中检出结核病25例(患病率0.18%),PPD强阳性组1 790例(13.40%).将X线胸片无异常、PPD强阳组的学生,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分为两组,治疗组(814例)予以预防性抗结核治疗,非治疗组(976例)不予干预.4届学生在校4年期间共检出结核病34例,患病率0.25%.除2008年学生外,各年级不同PPD结果组学生患病率均为强阳组明显高于阳性组和阴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23.20、10.58、18.80,P<0.05).提示PPD试验、胸片仍是新生结核病筛查的重要手段,高校对PPD强阳性者采取预防性治疗,定期健康体检是控制学校结核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对其强阳性者采用预防性化疗,降低结核高危人群发病率。方法 对PPD试验强阳性者采用预防性化疗3个月。结果1.PPD试验有卡痕者结核菌感染率比无卡痕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实验组PPD试验强阳性者采用预防性化疗后其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PD试验强阳性人群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对其试行预防性化疗是干预其发展为临床结核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崔哲哲  冯启明  刘飞鹰  林玫  区进 《重庆医学》2014,(27):3611-3613
目的:了解学校结核菌素(PPD)试验开展情况、结核病发病水平及强阳性结果相关影响因素,为广西学生结核病体检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参与调查学生开展PPD筛查;对所有PPD试验强阳性学生及有肺结核可疑症状学生、疑似病例进行胸部X线片及痰涂片检查;对PPD强阳性与非强阳性学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PPD筛查学生53217例,阳性率5.74%(3055例),强阳性率1.46%(775例);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0.03%(15例)。经过χ2及Logistic逐步回归统计分析,年龄与地区分布是PPD试验强阳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通过PPD初筛,再行胸部X线片及痰涂片检查是在学校及结核病防治门诊发现结核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应加强结核病高疫情地区的学校,特别是大专院校学生的结核病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6.
刘琨 《广州医药》2005,36(6):61-63
目的探讨吸毒肺结核患者PPD皮试及血清中结核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比两组结核病类型分布、结核抗体及PPD皮试结果,统计学处理用SPSS11.0软件,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吸毒组PPD皮试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结核病类型分布和结核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清的结核抗体在吸毒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中和非吸毒者具有同样的临床意义.当普查时吸毒者皮试PPD阴性,建议常规行胸透及痰涂片检查.  相似文献   

7.
高校新生结核病专项检测及PPD试验强阳性预防性服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志静  董春玲  骞美芳 《吉林医学》2011,(29):6160-6161
目的:了解高校新生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和结核菌感染预防性服药效果。方法:现场问卷调查入校新生的结核病知识,同时实施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无症状强阳性者经胸透排除肺内病灶,进行预防性服药治疗。结果:2008年~2010年新生对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观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预防性服药三届新生均无结核病新发病例。结论:随着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加强,高校新生对结核病知识知晓率明显增高;通过PPD试验筛查结核菌感染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性服药治疗,可有效控制结核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马兴兰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1):354-355
目的了解我县中小学生结核菌感染情况,制定今后结核病防治措施。方法使用专用注射器和针头,在受试对象左前臂掌侧中上部1/3处常规消毒,皮内注射PPD试验液0.1ml,72h后观察结果。结果本次调查3018人,阳性率为38.50%,强阳性率为1.66%;男女生PPD试验阳性率、强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城乡学生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初中生与小学生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PD试验对诊断结核病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根据试验结果可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结核病在校园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早期建立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FN-γ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检测技术,以及结核菌素皮肤试验评价痰涂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中结核菌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Elispot技术检测1 242例痰涂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外周血结核菌特异性IFN-γ水平,同时平行进行PPD皮试.结果 Elispot在密切接触者以及接触者中家属,朋友的阳性率分别是30%,34.25%和22.1%,PPD相应的结果是13.2%,15.57%和8.9%;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opt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均高于PPD,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47例确诊肺结核患者(发病率达3.78%)中,其中Elispot阳性34例(72.34%),PPD强阳性12例(25.53%);两者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PPD比较利用Elispot诊断结核潜伏感染有较高辅助诊断价值.利用Elispot监测结核密切接触者,有利于早期发现结核病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岗区学校结核病健康体检结果,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在深圳市龙岗区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体检,小学和非寄宿制初中新生先进行肺结核密切接触史和肺结核可疑症状调查,对有肺结核密切接触史者开展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PPD)。高中和寄宿制初中新生先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和PPD试验,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和PPD试验强阳性者进行胸部X光片(或DR)检查。高二学生进行胸部X光片检查。结果 2021年深圳市龙岗区209所学校完成结核病健康体检工作。问卷调查107 248人,肺结核密切接触史者5人,可疑症状率为5.51‰。PPD试验20 153人,强阳性率为0.36%。按年龄分层,小学、初中、大学合并为一组,高中单为一组,两组的强阳性率分别为0.05%和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5,P=0.023);公办和民办学校的PPD试验强阳性率分别为0.38%和0.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PPD试验强阳性率(0.54%)高于女生(0.16%),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梧州市大中专新生结素试验(PPD试验)强阳性人群的特征,为制定大中专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与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梧州市2010-2015年大中专新生进行PPD试验,一年后对强阳性者(排除当年确诊结核者)进行X胸片复查,同时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上监测有无发病,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生PPD试验强阳性率为3.51%,各年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308,P0.05),发病率为22.57/10万。未在监测的强阳性学生中发现肺结核病例,近6年来梧州市大中专学校未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结论 大中专学校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建立学校结核病预警,对重点学生群加强监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旺苍县中小学生结核菌的感染情况以及卡介苗接种情况,为中小学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县78所中小学校56154名学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72小时后观察结果,皮肤硬结≥5mm为阳性,≥20mm或局部有水疱、坏死、淋巴管炎均为强阳性.结果全县中小学生PPD试验阳性为650名,其中强阳性355名,阳性率为1.157%(650/56154),强阳性率为0.632%(355/56154);区域组、性别组的PPD阳性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年级组的PPD阳性率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高中生、初中生PPD阳性率高于小学生;区域组、年级组的PPD强阳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农村学校PPD强阳性率高于城市学校,高中生、初中生PPD强阳性率高于小学生;但不同性别学生的PPD强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PPD试验是发现结核病的重要方法,根据PPD试验结果采取不同措施,可有效控制结核病在学校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13.
赵磊  薛剑  杜君晓  王瑜玲  王伟 《重庆医学》2015,(11):1484-1486
目的:评价4种诊断方法对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结核病(TB)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2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TB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未感染HIV的TB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痰结核菌培养、结核抗体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进行诊断。结果对照组患者PPD试验、痰结核菌培养和结核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GRA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RA阳性明显高于PPD试验、痰结核菌培养和结核抗体阳性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观察组患者IGRA阴性发生率明显高于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RA是诊断HIV感染合并TB的敏感方法,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能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在高中生及大学新生中结核病筛查效果,为今后做好学校结核病筛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6年随机抽取一所高中和大学,对高一、高二2 884名学生和大学4 591名入学新生按班级随机使用5IU BCG-PPD和2IU TB-PPD进行皮肤试验, 72 h查验结果,对BCG-PPD和TB-PPD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不同剂型PPD阳性率在高中组和大学新生组、同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种剂型PPD阳性率高中组与大学新生组、同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不同剂型、同性间PPD强阳性率在高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学新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剂型、同性间,BCG-PPD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PPD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2IU TB-PPD 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低于5IU BCG-PPD,2IU TB-PPD更适用于大规模学校结核病的初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贵港市中学生结核菌感染及肺结核患病情况。为做好学生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贵港市区11所中小学的11 204名新生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并对硬结直径/20mm或有水泡者进行X线摄片检查,对胸片异常者做痰抗酸杆菌涂片检查。结果 PPD试验阴性率为57.11%,阳性率为37.58%,强阳性率为5.30%。发现活动性肺结核18例,占0.16%,患病率为160.66/10万,其中涂阳3例,占0.03%,涂阳患病率为26.78/10万。结论贵港市中小学生PPD阳性率、强阳性率较高,中学生肺结核患病率也较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结核病在校园内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PPD)及抗脂肪阿拉伯酸甘露聚糖抗体(LAM-IgG)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66例结核病患儿血清抗LAM-IgG和PPD试验,并与30例非结核病患儿进行对照。结果:小儿结核病PPD试验阳性率为59.1%,抗LAM-IgG阳性率为69.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PPD试验对非重症结核病阳性率(79.5%)明显高于重症结核(18.2%)(P<0.005);而抗LAM-IgG重症结核病阳性率(70.5%)与非重症结核病(68.2%)相近(P>0.05)。PPD试验对非结核病患儿的假阳性率(36.7%)明显高于抗LAM-IgG试验(3.3%)(P<0.01)。结论:PPD试验对非重症结核病诊断价值优于重症结核病;抗LAM-IgG检测对重症结核病的诊断优于PPD试验,对非结核病的假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黄宝杨  韦概龙 《右江医学》2022,(10):790-793
目的 了解柳州市入学新生结核菌感染、结核病检出及学生结核病发病情况并进行分析,为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理2016—2020年柳州市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筛查结果,收集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学生结核病疫情资料,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2016—2020年柳州市累计报告学生结核病患者50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95/10万,不同年份学生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3,P<0.05)。2016—2020年共597 179名新生开展入学体检,其中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试验)有220 269人,PPD试验强阳性率为1.70%,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年均检出率为15.74/10万;不同年份新生PPD试验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97,P<0.05),呈逐年上升趋势(χ■=131.43,P<0.05);初中和高中新生PPD试验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9,P<0.05);不同年级新生结核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肺结核病感染状况,方法:采用结核菌素(PPD)试验的方法,对包头铁路地区8所中小学校9796名学生进行筛选后,对103名强阳性者作了X线胸片检查,结果:PPD试验阳性率为47.46%,女性高于男生(P<0.01);强阳性率为1.05%,卡疤阳性率为62.92%,肺结核患病率0.51‰。结论:加强结核病人的发现和提高结核病人的治愈率,对于防止结核病传播,减少慢性传染源,最终控制结核病在校园内流行乃至根除结核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武汉某高校新生结核菌感染和肺结核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华中科技大学校本部2004级10833名新生免费实施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表明,新生结核菌感染率为53·2%,PPD强阳性反应率为9·5%;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212·3/10万,现患病例发现率为39·1%。有卡痕新生结核菌感染率、PPD强阳性率比无卡痕新生高,研究生结核菌感染率、PPD强阳性率比本科生高。  相似文献   

20.
徐庆斌 《中外医疗》2013,32(21):139-140
目的了解2006—2010年许昌市某高专新生结核菌感染、结核病发病的流行趋势和特征。方法对许昌市某高专2006—2010年入学新生进行结核病普查,分析结核菌感染、结核病发病情况。结果 2006—2010年21865名新生:总漏检率1.2%,各年之间的漏检率和普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D试验总阳性率37.3%,阴性率62.8%,总阳性率和阴性率在性别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病5年总发病率为59/10万,各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校新生结核菌感染率和结核病发病率较高,仍需做好该校结核病的普查和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