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机依赖患者的治疗对策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依赖的临床特点、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对已成功撤机的14例呼吸机依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例全部撤机存活,无1例在1周内因呼吸因素再次插管上机或死亡。影响撤机困难主要原因有营养不良、心、肺功能不全和心理依赖等因素。结论有创机械通气能否成功撤机,依赖于临床医师撤机时机的掌握,与患者基础疾病、营养状态、呼吸功能和其他脏器的功能密切关联。加强病因治疗及有利撤机等综合有效措施,可提高呼吸衰竭治疗的成功率,安全撤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依赖患者撤机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华  王慧 《临床肺科杂志》2004,9(6):705-706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不可缺少的治疗技术。有很多患者,因反复进行机械通气而发生呼吸机依赖.担心撤机后会发生呼吸困难或窒息,因而增加了撤机的难度。由于不能及时撤机可以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我们对32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同时对多例呼吸机依赖患者采取有效措施,在合理撤机的基础上加强监测、排痰、并发症预防、营养支持及心理指导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老年病人在发生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作为现阶段有效的抢救和治疗手段,已经在临床上被普遍认同。但随着呼吸机的大量推广和使用,长期机械通气(15~30 d)的病人容易产生呼吸机依赖[1]。呼吸机依赖是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有研究发现,伴有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机疲劳或萎缩等基础病的病人撤机过早造成撤机失败的死亡率可高达60%[2]。长期机械通气增加了病人的住院时间、死亡率和住院成本,临床研究亦发现越早撤机,对病人的预后越有  相似文献   

4.
王桂红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886-1887
目的探讨引起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根据撤机困难诊断标准判断180例机械通气治疗中撤机困难发生例数,比较撤机成及撤机困难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PACHE评分、机械通气时间、病程、血清白蛋白水平、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80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撤机困难40例(22.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撤机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白蛋白水平低、心理因素,其OR值分别为3.34、3.05、2.98、2.65。结论撤机困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医生应合理调节机械通气方式及各种参数,同时进行有效抗感染、营养支持、呼吸肌功能锻炼、实施心理支持以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治疗COPD患者撤机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38例共45次COPD患者撤机失败、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撤机失败的原因。结果38例45次撤机失败的原因:感染未控制18例次(40.0%);呼吸肌疲劳10例次(22.2%);呼吸机依赖7例次(15.6%);并发症致再次接机6例次(13.3%);误吸致再次接机3例次(6.7%),其他1例次(2.2%)。结论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加强营养支持,防治并发症和注意心理疏导是防止撤机失败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撤机目前仍然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大难题,其中膈肌功能障碍是导致困难撤机或延长撤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准确评估并调整膈肌功能状态可提高撤机成功率,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等并发症,减少困难撤机及延迟撤机现象.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撤机困难的临床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MV)患者撤机困难原因,提高撤机成功率。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间,对我院RICU收住的42例机械通气患者中撤机困难15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5例MV患者中,最后撤机成功13例,其中,合并呼吸机并发症8例,低蛋白血症,营养状态差2例,心理因素导致撤机困难2例;因医源性撤机时机把握不佳导致上机时间延长1例。而15例患者中有2例因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结论机械通气困难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基础病未完全控制、营养状态差和心理障碍等造成。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间断撤机治疗脑干出血呼吸衰竭4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脑干出血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后如何成功撤离呼吸机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45例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首次撤机成功或者失败时的各种指标.结果 15例(33.3%)患者经积极治疗后首次撤机成功;30例(66.7%)撤机失败的患者在积极控制肺部感染、加强营养、间断撤机等治疗3~7 d后成功撤机.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6~35 d.结论 急性脑干出血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首次撤机的成功率低,间断脱机治疗可以用来帮助患者成功撤机.此外,加强营养的摄入、控制肺部感染以及各种并发症,有利于成功撤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性脑病行机械通气撤机后的临床护理及其体会.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收住该类患者采取包括行机械通气的有效措施以及撤机后所采取的各种护理方法.结果 48例患者在撤机后有43例1次性成功撤机,陆续好转出院.未成功1次撤机的5例中有2例发生呼吸肌疲劳、2例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1例出现撤机困难,经再次应用呼吸机治疗后有3例成功脱机,死亡2例.结论 有效的气道管理、正确的自主呼吸试验、早期营养支持、心理疏导、避免镇静剂及肌肉松弛剂的应用等综合处理是肺性脑病撤离呼吸机后的必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在建立人工气道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5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5例)或切开(10例)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基本控制,均有自主呼吸,病情稳定,呼吸机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但撤机困难。改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连接气管导管,呼吸支持治疗,观察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及预后。结果 15例患者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后,pH、PaO2、PaCO2基本正常,13例停用BiPAP,拔除气管导管,封闭气管切口,1例转康复医院继续治疗,1例因再次感染死亡。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可应用于病情稳定,撤机困难的建立人工气道呼吸衰竭患者的序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