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球周皮细胞瘤(glomangiopericy tomar)即球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中间型或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其同义词有鼻窦血管外皮瘤、鼻窦型血管外皮瘤、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等,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鼻腔球周皮细胞瘤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因"左侧鼻腔新生物"入院。患者入院前半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鼻塞,鼻腔偶有疼痛,  相似文献   

2.
鼻腔鼻窦几种少见肿瘤(摘要)谭国林,李舜农,孙虹,张敏1985~1993年我科收治鼻腔鼻窦化学感受器瘤、嗅神经母细胞瘤各2例,血管外皮瘤、血管内皮瘤、纤维瘤、平滑肌瘤各1例。国内外文献对这几种鼻腔鼻窦肿瘤报道不多,且对其临床处理和病理学特征有争议。本...  相似文献   

3.
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是一非常少见的的肿瘤,为了更好的了解和认识此病的临床特点,我们总结了1975年至2005年收治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 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鼻窦血管外皮瘤的临床特点。结果 9例资料完整,5例失访。从完整的9例资料显示预后与病理的分级密切相关。高度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明显高于中间性和低度恶性的患者;低度恶性的预后又和肿瘤大小和血供相关,肿瘤大于6cm,血供丰富容易复发,预后差。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主。结论 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的临床行为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临床医师要重视组织病理学的描述。  相似文献   

4.
血管外皮瘤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血管外皮细胞的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则属罕见。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因左侧间歇性鼻塞伴涕中带血1年余于2006年12月入院。无头痛,无耳闷胀。鼻内镜检  相似文献   

5.
鼻腔、鼻窦血管球瘤十分少见,鼻腔、鼻窦恶性血管球瘤更为罕见,其临床表现类似鼻息肉,早期诊断甚难,通常用于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后才明确诊断。本文结合综述者按期对一例鼻腔、鼻窦恶性血管球瘤的诊治体会,对鼻腔、鼻窦血管球瘤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治病和预后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鼻腔、鼻窦血管球瘤十分少见 ,鼻腔、鼻窦恶性血管球瘤更为罕见 ,其临床表现类似鼻息肉 ,早期诊断甚难 ,通常于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后才明确诊断。本文结合综述者近期对一例鼻腔、鼻窦恶性血管球瘤的诊治体会 ,对鼻腔、鼻窦血管球瘤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诊断、病理、治疗和预后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鼻腔鼻窦血管球瘤与恶性血管球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腔、鼻窦血管球瘤十分少见,鼻腔、鼻窦恶性血管球瘤更为罕见,其临床表现类似鼻息肉,早期诊断甚难,通常于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后才明确诊断.本文结合综述者近期对一例鼻腔、鼻窦恶性血管球瘤的诊治体会,对鼻腔、鼻窦血管球瘤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诊断、病理、治疗和预后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血管外皮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 ,多属良性 ,但鼻腔鼻窦低恶性血管外皮瘤则属罕见。我科 1 997年 1 2月收治 1例 ,现报道如下。患者 ,男 ,57岁。左鼻腔进行性阻塞 1 0年 ,伴头昏头痛 7个月。1 0年前曾在当地职工医院行左鼻腔肿物摘除术 ,术后病理诊断为鼻息肉。术后数月又出现鼻塞。 7个月前 ,头昏头痛明显而到我院就诊。专科检查 :左鼻腔充满灰白色肿物 ,表面光滑 ,有弹性 ,不活动 ,推压鼻中隔及中鼻甲向对侧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鼻窦 X线摄片示左鼻腔密度1广元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四川广元 ,6 2 80 0 0 )增高影 ,上颌窦、筛窦窦腔消失。…  相似文献   

9.
48例鼻腔鼻窦肉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鼻腔鼻窦肉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鼻腔鼻窦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鼻腔鼻窦纤维肉瘤4例,恶性纤维性组织细胞瘤3例,脂肪肉瘤4例,平滑肌肉瘤5例,横纹肌肉瘤5例,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3例,恶性黑色素瘤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浆细胞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膜瘤5例,嗅神经母细胞瘤5例,血管肉瘤3例,综合治疗后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46.7%,35.7%。结论:鼻腔鼻窦肉瘤不易明确诊断,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对肿瘤易复发及全身转移者,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细胞瘤临床特点,为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1例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并通过文献复习以往所报道病例,以是否复发分为两组,未复发组17例和复发组15例,未复发组系随访3年以上未复发者,观察和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 未复发病例组男12例,女5例,年龄1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Fasc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2例鼻腔鳞状细胞癌及1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标本中Fascin的表达水平,计数CD34标记的肿瘤MVD。结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ascin的表达分别为56.6%和83.3%,均显著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20.0%(均P<0.01)。CD34标记的MVD值在下鼻甲、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腔鳞状细胞癌分别为23.64±2.74、45.10±5.45、74.76±7.3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ascin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Fascin的高表达以及血管生成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Fasc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Fascin可能与血管生成在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低温等离子射频(temperature-controlled radiofrequency)是近年来应用于耳鼻咽喉科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逐渐开始应用于鼻部手术。我科收治1例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并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下鼻腔血管外皮细胞瘤切除术,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鼻内镜或鼻内镜辅助下切除鼻腔鼻窦低度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8例鼻腔鼻窦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资料,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 16例,低度恶性骨肉瘤 1例,腺样囊性癌5例,低度间叶组织肿瘤2例,血管外皮瘤 3例,鼻腔混合瘤恶变1例.均在鼻内镜下或鼻内镜辅助下切除肿瘤.术后19例加放射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4年以上的24例无局部复发;1例低度间叶组织肿瘤,3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1~2年后出现鼻腔复发,再次行同类手术,术后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出现广泛脑膜侵犯死亡.结论 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内镜或内镜辅助下可以切除部分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且创伤小,避免了颜面部瘢痕,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血管周细胞瘤,又称血管外皮细胞瘤,是较为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它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无明显性别及年龄差异,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鼻腔鼻窦血管周细胞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鼻腔鼻窦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间叶组织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总结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6例鼻腔鼻窦间叶组织恶性肿瘤,15例行手术广泛切除,1例在鼻内镜下切除上颌窦肿瘤和部分鼻腔外侧壁;14例在术后接受放疗和化疗。结果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和血管肉瘤各4例,恶性血管外皮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纤维肉瘤各1例。12例随访完整,生存期最短2个月,最长8年。4例在治疗后2年内、5例在治疗后第2~5年期间因肿瘤复发死亡,3例超过5年存活期。结论鼻腔鼻窦间叶组织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切片结合免疫组化可确诊,手术加放疗和化疗为基本的治疗模式,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并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报告张满,邢海涛,邵洪武,王琪患者,女,58岁。曾因右侧及左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分别于13年前和11年前在外院行右侧及左侧鼻侧切开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近两年右侧鼻塞逐渐...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与性激素受体的关系,采用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ra-dioligandbindingassayofrecepors,RBAR)测定25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组织,10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组织,31例鼻息肉组织,12例正常鼻粘膜中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含量。结果显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组织中ER和PR含量高于乳头状瘤、鼻息肉和正常鼻粘膜内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与ER、PR可能有一定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8.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属于上皮源性肿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鼻腔鼻窦良性肿瘤,治疗首选外科手术。传统的手术方式多采取鼻侧切开术,手术创伤大且面部留有瘢痕。近几年随着鼻内镜手术器械及技术的提高和完善,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已广泛推广。我院1996年10月~2006年10月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较少见,不易根治,且易癌变。1980~1991年收治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74例,其中16例癌变,16例全部单侧发病,平均年龄53.3岁,恶变率21.6%,作者认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放疗及反复多次手术是NIP恶变的诱发因素,手术治疗采用上颌骨部分及全部切除术,累及眶内应一并行眶内容物剜除,术中应将肿瘤尽量彻底切除,并认为术中术腔内应给予液氮短时多次冷冻治疗。术后给予放射治疗,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0.
4例鼻腔鼻窦血管肉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腔鼻窦血管肉瘤是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或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的一种非常少见的恶性肿瘤,占全部软组织肉瘤的0.9%^[1]。与其他大多数软组织肉瘤易发生于深层软组织的特点相比,血管肉瘤则常发生于头面部、乳腺等皮肤或皮下组织内。尽管鼻腔鼻窦富有血管,但发生于鼻腔鼻窦的血管肉瘤却十分少见。1993~2003年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鼻腔鼻窦血管肉瘤4例,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报告如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