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索双热源全身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94例肿瘤患者应用SRI全身热疗系统行双热源全身热疗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SRI全身热疗系统下行双热源全身热疗的肿瘤患者均能安全完成治疗无明显烫伤,无化疗药物外渗,无呼吸、循环、中枢系统并发症。结论:SRI全身热疗系统行双热源全身热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严格执行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积极的术前术中护理尤其全程的舒适护理是全身热疗安全顺利完成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全身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影响.方法 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选择我科全身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患者88例,采用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8例,对照组40例.对干预组的患者在行常规护理的同时,结合一般状况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对对照组的患者行常规护理,采用焦虑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估,并对比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通过比较心理干预对全身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患者的焦虑量表(SAS)还是抑郁自评量表(SDS),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理干预对提高全身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疗效有意义.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全身热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的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家庭健康》2011,(5):F0004-F0004
据科学证明,肿瘤细胞是发育不成熟的细胞,具有高增殖和高代谢特性.对热损伤比正常组织细胞敏感,全身热疗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却无损伤.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增殖、转移和复发的目的.全身热疗还能激活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攻击,有效杀灭播散入血的癌细胞,控制肿瘤细胞的全身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规范肿瘤患者全身微波热疗时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9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全身热疗护理,贯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加强心理护理,实践优质护理。结果增加了热疗患者的舒适感,及时解决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热疗的顺利完成,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提高了疗效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结论热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的充分程度、热疗中细心的观察和护理及整个过程中的心理指导是保证全身热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全身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影响。方法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选择我科全身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患者88例,采用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8例,对照组40例。对干预组的患者在行常规护理的同时,结合一般状况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对对照组的患者行常规护理,采用焦虑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估,并对比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通过比较心理干预对全身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患者的焦虑量表(SAS)还是抑郁自评量表(SDS),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理干预对提高全身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疗效有意义。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全身热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的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肿瘤全身热疗是利用物理疗法,使组织加热,温度上升到有效治疗温度(40.0℃-42.5℃),并维持一段时间,引起肿瘤细胞生长受阻与死亡.肿瘤热疗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对肿瘤患者的规范化治疗与辅助治疗能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在中深度镇静下行红外线全身热疗的麻醉管理。方法对42例ASAⅠ级恶性肿瘤患者在中深度镇静下行全身热疗86例次治疗,核心温度(参考肛温)40.0Ⅱ级恶性肿瘤患者在中深度镇静下行全身热疗86例次治疗,核心温度(参考肛温)40.041.8℃,维持240 min以上。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其中26例次恒温期使用β2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全部例次使用升压药多巴胺,5例次舌后坠影响通气放置了口咽通气道。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深度镇静用于红外线全身热疗简便易行,患者经济舒适,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身热疗术治疗癌痛效果,并探究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以70例癌痛患者采用全身热疗术治疗前后不同等级疼痛缓解情况比较,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结果:癌痛患者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88.5%,不良反应多为皮肤灼伤、褥疮、恶心、呕吐等。结论:全身热疗术可以缓解疼痛。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治疗时的注意事项,做好治疗前后的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抗癌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高温治疗肿瘤正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它存在与发展的医学依据主要有3点:①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对热的耐受力及散热能力有较大差异,即所谓的热敏感性不同.肿瘤组织一般在42℃~43℃便开始坏死(而正常组织在超过45℃时才发生不可逆转变化),且因肿瘤组织内血窦丰富,血循环较差,散热能力差,导致温升高于周边正常组织.②热疗与放疗化疗结合,具有显著的增敏作用,可以减低放疗化疗剂量,减轻放疗化疗带来的副作用.③热疗对人体基本上没有副效应.热疗装置种类较多,按频率分有超声、射频和微波热疗机;按辐射器形式分有电容式、电感式和环形阵列式等.此外,根据辐射器放置部位,还有腔内、体外之分.射频和微波热疗技术较为成熟,在射频热疗机中,以日本产RF-8 电容式和美国产BSD-2000 环形阵列式为代表.本文介绍BSD-2000热疗系统构造原理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全身热疗期的输液策略及肺水肿情况。方法选择ASAⅡ~Ⅲ级、心肺功能良好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3例,用红外线辐射体表加热技术,在静脉全麻下实施全身热疗26人次。连续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气道压、尿量,定期进行动脉、混合静脉血血气分析和血糖监测,并以此调节输液量和成分。记录热疗各时段输液和肺水肿情况。结果热疗期输液:升温早期为(23.6±3.2)ml/(kg.h),恒温期(19.1±2.9)ml/(kg.h),降温期(9.3±3.6)ml/(kg.h);输液总量:晶体液(5168±578)ml,胶体液(1890±391)ml;热疗期体液呈正平衡约5000 ml;热疗期肺水肿发生率为15.4%,热疗后24 h内有53.8%的患者出现轻度肺水肿,热疗中发生肺水肿者,气道峰压持续升高(>30 cm H2O,1 cm H2O=0.098 kPa),肺氧合各指标明显下降,其输液速率和总量均高于无肺水肿者(P<0.01)。结论热疗期应分时段输液管理,升温期较快、恒温期减慢、降温期控制输液;热疗期肺水肿发生率高,输液过快和过量可能会增加肺水肿的发生,热疗期呼吸力学和肺氧合等监测,对肺水肿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涛 《医疗装备》2011,24(12):34-35
目的:探讨肿瘤全身热疗的安全应用。方法:对43例恶性肿瘤患者行全身热疗,体内控制温度为40.0℃,上体表控制温度为43.0℃,恒温时间为120min,控制射频功率100 W-400W;分析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结果:43例病人中,有2例未做完治疗,约占4.65%,其中1例因病人无法长时间仰卧和呼吸困难,1例病人心率160次/min、意识模糊,而停止治疗。已经做完的41例中,有2例出现烫伤,约占7.32%,1例为背部两侧肩胛区烫伤形成水泡,1例在腰部。结论:大多数肿瘤病人体质较弱,长时间置于高热状态,病人会感到不适甚至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掌握好全身热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临床治疗高温天气引发重症中暑患者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选取2018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12日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治疗的重症中暑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61~96岁,平均年龄(77.1±7.78)岁。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中药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高热持续时间(腋下测量法,≥39℃)、体温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可唤醒并清楚回答问题)、住院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主要脏器功能损害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高热持续时间为(1.6±1.02)h、体温恢复时间为(10.6±8.40)h、意识恢复时间为(1.87±2.07)d,平均住院时间为(8.75±5.90)d;对照组患者高热持续时间为(5.83±2.53)h、体温恢复时间为(20.78±12.35)h、意识恢复时间为(7±5.60)d,平均住院时间为(9.67±9.57)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治疗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治疗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肝功指标、MODS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依据大连地区高温引发的重症中暑的特点,运用清热生津养阴的白虎汤合增液汤加减。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中药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重症中暑,能缩短患者高热持续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主要脏器功能的损害、MODS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The systemic temperature is meticulously regulated to 37-37.5 degrees C. Organ systems (skin, digestive system, muscles) have a considerable potential to regulate the perfusion for thermal regulation, physical activity, or digestion. While the regulation of the systemic temperature (37.5 degrees C) is quite strict, the tolerance and regulation potential with respect to local heat is more variable. Laboratory studies provid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rmal doses and cytotoxic effects. Tissue damage for short-term expositions (in the range of minutes) is only possible for temperatures above 50 degrees C. Radiofrequency radiation is utilized in cancer therapy, inducing local tissue temperatures in the range of 40-45 degrees C for 30-60 min. During local hyperthermia (with heated volumes <1 L)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 (SARs) of 100-200 W kg, reactive perfusions of 20-40 mL/100 g/min, and tumor temperatures of 42-43 degrees C are achieved. Normally no side effects or damage in the normal tissue, such as muscle or skin, have been seen. During regional hyperthermia, SARs of 30-40 W kg are found in heated volumes of 10 L with temperatures of 41-42 degrees C in tumor-related measurement points. Then the reactive average perfusion is 6-9 mL/100 g/min (mean value 8 mL/100 g/min). Local temperatures even for higher SAR are regulated to values of not more than 40-42 degrees C. For these temperatures no damages in normal tissues have been found after regional hyperthermia in hundreds of patients. We conclude that the thermoregulatory potential for the whole body or large body regions is limited by the cardiac output, which can at least double the output from 5 to 10 L min. Even higher is the potential to compensate in smaller volumes. Here the perfusion in muscle can be increased from the basal value of 2-4 mL/100 g/min more than 5-10-fol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暖箱内双面蓝光治疗时体温变化及箱温调控方式,以维持病儿蓝光治疗期间所需体温的恒定水平.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8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蓝光治疗前测量体温1次,当体温<36.5℃时降低暖箱温度1.5℃;体温在36.5℃~37.5℃,降低箱温2.0℃;对照组在蓝光治疗前测体温<36.5℃,降低箱温0.5℃,体温在36.5℃~37.5℃之间,降低箱温1℃,观察两组在蓝光治疗期间体温状况.结果 观察组体温上升幅度为(37.0±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6,P<0.05);观察组发热的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78,P<0.05).结论 早产儿在进行双面蓝光治疗时,根据蓝光治疗前测量的体温调控适宜的箱温,可有效降低早产儿光疗时发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身热疗法临床观察已证实对肿瘤有明显疗效,之所以还不能大力推广就是因为存在加温、测温和控温技术上的难题,本文综合国内外医学工作者的临床经验,结合工作实践,在红外线材料、分部位加温,体内测温胶囊、三维计算机连续监控热温图、热疗仿真体模试验、QA、QC体系及热剂量处方软件等方面,提出了建立满足临床要求的理想化的温控三维体系的新思维。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基于PWM的热疗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一种用于盆腔炎治疗仪的热疗温度控制系统。方法:采用基于单片机的PWM方法控制温度。系统由加热丝加热,在整个周期T内加热丝加热时间随系统温度不同分3个不同阶段:在温度较低时.加热丝加热的占空比为100%;在系统温度进入到一定阶段时,将所需温度和当前温度的差值经PID算法获得一个控制量,由该控制量来决定加热丝加热的占空比.系统温度越是接近所需温度.加热丝加热的占空比越是接近于0;若系统温度超过预定值,则整个周期加热丝不加热。结果:系统温度控制精度达到±0.2℃,超调为±0.3℃,响应时间为500s。结论:本方法温度控制精度高,超调较小,响应时间适中,能满足治疗仪热疗的恒温要求,且简单易行,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和讨论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循证护理的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进行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结果循证护理能避免传统药物对患者机体造成损害,防止患者的局部组织坏死,遏制治疗中的一系列由药物引起的不良临床反应。结论高刺激的药物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而循证护理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