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PET/CT各代谢参数联合检测对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中老年NSCLC患者50例,患者均进行PET/CT检测及随访,记录患者总生存时间(OS)以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并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以及Cox回归分析法分析PET/CT代谢参数与其预后关系。结果 50例患者的整体中位OS为28.25月,中位PFS为15.25月,1年、2年、3年的OS分别为80.00%、56.00%、36.00%,1年、2年、3年的PFS分别为60.00%、34.00%、18.00%。PET/CT对T、N、M分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00%、94.00%、98.00%;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病灶最大直径、手术、最大标准摄取值、代谢肿瘤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是PFS以及O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TV、TLG是PFS的独立危险因素,TNM分期、MTV、TLG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TV、TLG是影响NSCLC患者PFS及OS的独立危险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对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术后病理确诊胃癌患者根据术前NLR分为低NLR组(2.8,n=165)和高NLR组(≥2.8,n=66),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高NLR组淋巴结转移数多、TNM分期晚、清蛋白低(P0.05)。高NLR组1年、2年及5年OS低于低NLR组(75.8%、60.6%、48.5%vs 87.9%、77.6%、61.2%,P=0.039);高NLR组中位DFS短于低NLR组(16个月vs 49个月,P=0.000)。Cox单因素分析显示:高NLR、浸润深度深、淋巴结转移数多、TNM分期晚、年龄大、低清蛋白是影响OS及DFS的不良预后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0),TNM分期、NLR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0,P=0.024)结论:术前NLR是影响胃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对OS的预后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4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03例胃MALT淋巴瘤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和相关预后因素.结果 患者多起病隐袭,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以腹痛、腹部不适、体重减轻、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Musshoff分期:Ⅰ/Ⅱ期75例(72.8%),Ⅲ/Ⅳ期28例(27.2%).非手术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8.9%和60.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72);非手术治疗组的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52.8%,显著高于手术治疗组(3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91.2%,抗Hp治疗临床有效率达100%.在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4例患者中,5年OS率为75%,5年PFS率为46%.预后相关分析提示:B症状、淋巴结转移、Musshoff分期、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及国际预后指数评分是影响患者OS和PFS的相关因素,而Musshoff-ⅢE/ⅣE期、IPI评分>2分、B症状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不良因素(P<0.05),Musshoff-ⅢE/ⅣE期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不良因素(P =0.027).结论 胃MALT淋巴瘤生存率高,预后良好;建议予以抗Hp治疗为主的非手术治疗,避免手术有创治疗.Musshoff-ⅢE/ⅣE期、B症状或IPI评分>2分是胃MALT淋巴瘤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ratio,NLR)对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术后病理确诊胃癌患者根据术前NLR分为低NLR组(<2.8,n=165)和高NLR组(≥2.8,n=66),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及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l,DFS),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高NLR组淋巴结转移数多、TNM分期晚、清蛋白低(P<0.05)。高NLR组1年、2年及5年OS低于低NLR组(75.8%、60.6%、48.5%vs87.9%、77.6%、61.2%,P=0.039);高NLR组中位DFS短于低NLR组(16个月vs49个月,P=0.000)。Cox单因素分析显示:高NLR、浸润深度深、淋巴结转移数多、TNM分期晚、年龄大、低清蛋白是影响OS及DFS的不良预后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0),TNM分期、NLR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0,P=0.024)。结论:术前NLR是影响胃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对OS的预后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中肿瘤总代谢体积(TMTV)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8年8月于我院接受CHOP联合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并经病理证实为DLBCL的65例患者。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善,治疗前均行18F-FDG PET/CT显像,获得患者的TMTV。绘制ROC曲线获得TMTV截断值,采用卡方检验或连续性校正的卡方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纳入人群的TMTV平均值为158 cm3,TMTV最佳截断值为146 cm3。低TMTV组2年PFS率、OS率分别为43.1%、45.3%,高TMTV组2年PFS率、OS率分别为5.2%、15.3%(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YC与BCL-2是PFS的独立预测指标。MYC是OS的独立预测指标。TMTV是PFS和OS共同的独立预测指标。低TMTV患者较高TMTV患者预后更好。结论:18F-FDG PET/CT显像中的TMTV可作为预测DLBCL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评估合并糖尿病(DM)及治疗过程中发生血糖升高对DLBC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481例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关注其治疗前及治疗中的血糖水平,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评估预后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血糖异常对DLBCL患者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结果82例(17.0%)患者在诊断DLBCL前患DM,88例(18.3%)患者在DLBCL治疗过程中至少发生一次血糖升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nn-Arbor分期、IPI评分、是否合并DM与OS、PFS相关(P值均<0.05)。组间比较显示,合并DM组与治疗过程中血糖升高组的OS和PFS均较无血糖异常组差(OS:P值分别为0.001、0.003,PFS:P值均<0.001),合并DM组与治疗过程中血糖升高组相比OS和PF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57、0.463)。化疗期间血糖控制良好组的OS和PFS优于血糖控制差组(OS:P=0.037,PFS:P=0.007)。结论合并DM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治疗过程中血糖升高与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酶活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共5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并随访患者生存状况,分析患者端粒酶活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肿瘤病理类型、TNM分期、性别、是否吸烟均对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不同TNM分期患者的端粒酶活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Ⅰ期比Ⅱ期:P=0.90;Ⅱ期比Ⅲ期:P=0.24;Ⅰ期比Ⅳ期:P=0.10;Ⅱ期比Ⅲ期:P=0.28;Ⅱ期比Ⅳ期:P=0.12;Ⅲ期比Ⅳ期:P=0.77)。TNM分期与端粒酶活性存在相关性(γ=0.27,P=0.025)。将所有患者按端粒酶活性分为高端粒酶活性组32例及低端粒酶活性组23例,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发现高端粒酶活性组生存时间[(20.65±2.29)个月]低于低端粒酶活性组[(27.54±1.58)个月](P=0.02)。进一步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发现年龄及端粒酶活性是患者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年龄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68例睾丸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靶向测序(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评估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同时进行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68例睾丸DLBCL中,原发睾丸DLBCL患者45例(66.2%),继发睾丸DLBCL患者23例(33.8%)。继发睾丸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Ⅲ~Ⅳ期(P<0.001)、LDH升高(P<0.001)、ECOG评分≥2分(P=0.005)、IPI评分3~5分(P<0.001)的比例高于原发睾丸DLBCL患者。62例(91%)患者接受以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为基础的治疗,54例(79%)患者在化疗前接受睾丸切除术。继发睾丸DLBCL患者的预期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16.5%对68.1%,P<0.001)及预期5年总生存(OS)率(63.4%对74.9%,P=0.008)低于原发睾丸DLBCL患者,继发睾丸DLBC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57%对91%,P=0.003)也低于原发患者。ECOG评分≥2分(PFS:P=0.018;OS:P<0.001)、Ann Arbor分期Ⅲ~Ⅳ期(PFS:P<0.001;OS:P=0.018)、LDH升高(PFS:P=0.015;OS:P=0.006)、多结外受累(PFS:P<0.001;OS:P=0.013)是睾丸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20例睾丸DLBCL患者的靶向测序结果显示,突变频率≥20%的突变基因为PIM1(12例,60%)、MYD88(11例,55%)、CD79B(9例,45%)、CREBBP(5例,25%)、KMT2D(5例,25%)、ATM(4例,20%)、BTG2(4例,20%),继发睾丸DLBCL患者KMT2D突变发生率高于原发睾丸DLBCL患者(66.7%对7.1%,P=0.014),且与睾丸DLBCL患者较低的5年PFS率相关(P=0.019)。结论继发睾丸DLBCL患者的PFS和OS较原发睾丸DLBCL患者更差。ECOG评分≥2分、Ann Arbor分期Ⅲ~Ⅳ期、LDH升高和多结外受累为睾丸DLBCL的不良预后因素。PIM1、MYD88、CD79B、CREBBP、KMT2D、ATM、BTG2是睾丸DLBCL中常见的突变,KMT2D突变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最佳治疗方案及预后因素,以提高对原发性肺NK/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4例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肺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影响总生存(OS)期和疾病无进展生存(PFS)期的预后因素。结果①入组的24例患者中男16例,女8例,中位年龄为49(4~76)岁。②患者初始症状大多为发热(66.7%)、咳嗽、呼吸困难。主要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单侧(45.8%)或双侧(54.2%)肺部浸润、结节或肿块。③24例患者中20例接受放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4例接受姑息治疗。所有患者的中位OS期为9.5(0.1~26.0)个月,1年OS率为45.8%。以门冬酰胺酶为基础化疗方案的总有效率(ORR)为88.2%。④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患者的OS和PFS显著优于年龄>60岁的患者(P值分别为0.002、0.004),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ECOG评分)≤2分患者的OS和PFS显著优于ECOG评分>2分患者(P值分别为0.042、0.00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和ECOG评分>2分与不良OS和PFS相关(OS:P值分别为0.024、0.024;PFS:P值分别为0.035、0.024)。结论原发性肺NK/T细胞淋巴瘤罕见且预后差,以门冬酰胺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疗效显著,年龄>60岁和ECOG评分>2分是患者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177例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初治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预后分析发现,分期Ⅲ-Ⅳ期(P=0.004,P=0.029)、ECOG评分2-4分(P=0.003,P=0.042)、结外受累 1处(P=0.000,P=0.031)、异常升高的LDH值(P=0.000,P=0.046)为影响患者OS与PFS的危险因素;B症状(P=0.020)、异常升高的β2-MG值(P=0.020)仅影响患者OS。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异常升高的β2-MG值(P=0.044)及分期(P=0.046)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期(P=0.029)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因素。年龄调整的IPI(aaIPI)评分2-3分的患者与初治骨髓受累的患者OS(P=0.000,P=0.000)与PFS(P=0.013,P=0.000)更差。结论:异常升高的β2-MG值是影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OS的独立因素,分期是影响患者OS与PFS的独立因素。aaIPI评分2-3分患者与初治骨髓受累的患者OS与PFS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