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CT特点,提高皮质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本院完整病例103例,多数病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眼底动脉硬化或老年痴呆,特征为进行性智力减退,不同程度偏瘫、失语、头昏、眼花、恶心、手足麻木等,结合临床及CT加以分析.结果本病常见于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逐渐增高,CT表现为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及半卵圆中心白质中呈对称性低密度影[1],病变边缘模糊不规则,两侧侧脑室扩大,脑池、脑沟增深并增宽.脑白质CT值降低,可并发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熟悉掌握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CT特点,对提高本病的CT诊断准确率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主要CT诊断征象及临床表现,加深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CT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表现及临床症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颅脑CT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及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对称性月晕状低密度灶.位于侧脑室体旁150例,半卵圆中心138例,放射冠126例,侧脑室前后角周围186例,呈对称性分布.本组病例中,脑萎缩161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175例,高血压病168例,糖尿病26例,进行性痴呆及精神障碍52例,构音不清或失语33例,肢体无力或偏瘫42例.结论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病理改变是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或脑血流灌注不足所致的脑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乃至脑组织缺氧引起脑白质受损.CT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以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临床及头部CT诊断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结果  (1 )均有 5~ 4 4年不等的高血压病史 ,部分伴有多年吸烟史或伴Ⅱ型糖尿病史者病情较重 ;(2 )脑CT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白质疏松 (LA)及深部白质软化灶、侧脑室扩大。结论 Binswanger(BD)病的直接病因即是高血压。对有长期高血压和进展性痴呆 ,伴有多发性腔隙卒中者 ,结合脑CT改变可考虑本病诊断 ,应强调智能障碍 ,而不应过分强调痴呆。及时给予治疗 ,可延缓病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理变化及主要CT诊断征象。加深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认识。方法:60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CT表现,并结合该病的病理学基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颅脑CT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及脑室周围白质区月晕状低密度。位于侧脑室体旁30例,半卵圆中心28例,侧脑室前后角周围45例,呈对称性分布。本组病例中,脑萎缩37例,合并腔隙脑梗塞者40例,高血压者48例,糖尿病者10例。进行性痴呆及精神障碍22例,构音不清或失语13例,肢体无力或偏瘫16例。结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病理改变是高血压、动脉硬化或脑血流灌注不足所致的脑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乃至脑组织缺氧引起脑白质受损。CT诊断主要依据是双侧基底节区、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对称性低密度改变,多数伴发脑萎缩、腔隙性梗塞等表现。  相似文献   

5.
回顾分析临床及脑CT诊断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 32例 ,结果均为 5 5岁以上患者 ,有多年高血压病史 ,部分有多年糖尿病史 ,反复脑卒中 ,智能渐衰退 ;脑CT表现为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白质大致对称的弥漫性低密度改变 ,边缘模糊 ,并存多发性腔隙性梗塞。提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直接病因为高血压病 ,对反复卒中、智能减退病人 ,脑CT改变者可考虑本病 ,及时给予治疗可延缓病程 ,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T诊断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探讨其病因、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主要CT表现为:①脑深部对称性的低密度灶;②腔隙性脑梗死灶;③脑萎缩。结论结合临床资料CT能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MRI表现以及病理基础和诊断分析。方法搜集具有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病例76例,分析其B超、CT及MRI表现并作出对比分析。结果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在CT上表现为侧脑室周围白质呈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模糊。MRI上表现为侧脑室旁、两侧半卵圆中心、深部脑白质之对称或不对称的长T1长信号效应,部分患者脑萎缩。结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MRI表现更优于CT表现,其能显示较小、较早期的病灶。  相似文献   

8.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脑CT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28例经临床和脑CT诊断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有6~40年不等的高血压痛史,伴有多年吸烟史或糖尿病史,脑CT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白质疏松及脑梗塞。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直接病因是高血压,对有长期高血压和进展性痴呆,伴多发性腔隙性卒中者,结合脑CT改变可考虑本病诊断,给予及时治疗,可延缓病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CT诊断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探讨其病因、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主要CT表现为:①脑深部对称性的低密度灶;②腔隙性脑梗死灶;③脑萎缩。结论 结合临床资料CT能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赵素琴  李红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3):2504-2505
目的:探讨CT在诊断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经CT检查结合临床诊断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72例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CT平扫均见双侧侧脑室前后角及体部旁或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大小不等斑片状不规则的大致对称的低密度影,发生在侧脑室前角周围62例,后角周围53例,侧脑室体旁38例,半卵圆区19例,伴有腔隙性脑梗死41例.结论:对于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CT能够早期发现病灶,对于本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理、临床特点及CT影像特点,旨在提高诊断水平。方法:选择经头颅CT检查结合临床症状明确诊断的相关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常见于60岁以上人群,CT特点为两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脑白质等对称性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可伴发脑萎缩或腔隙性脑梗死,有的可伴发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结合临床资料,头颅CT检查等可以对该病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2.
分析60例颅CT诊断的BinsWanger's病,47例符合DaVid诊断标准,13例不符。建议CT医师在诊断该病时最好结合临床。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皮质下白质低密度;;脑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在诊断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经CT检查结合临床诊断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 72例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2例患者 CT平扫均见双侧侧脑室前后角及体部旁或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大小不等斑片状不规则的大致对称的低密度影 ,发生在侧脑室前角周围 6 2例 ,后角周围 5 3例 ,侧脑室体旁 38例 ,半卵圆区 19例 ,伴有腔隙性脑梗死 4 1例。结论 :对于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CT能够早期发现病灶 ,对于本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院自1990~1994经CT证实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病发病机理主要是脑深部白质深穿支动脉硬化引起血液准流量减少,导致深部白质缺血性脱髓鞘和微梗塞。智能障碍往往为首发症状,CT、MRI是本病诊断理想方法,控制和预防高血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MRI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4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与MRI表现.相互比较。结果:该病CT表现侧脑室前后角旁对称性白质低密度;MRI表现侧脑室前后角及体部周围对称性月晕状长T1长T2信号。临床分析高血压占90.7%,痴呆占40.7%,多发性脑梗死占75.9%。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具有较典型的CT及MRI表现和临床特点,CT与MRI为诊断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葛仪龙 《中外医疗》2008,27(14):110-110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又称Binswanger's病,是一种发生于脑动脉硬化基础上的老年性脑血管丧病,主要病因为高血压.临床上以脑深部小动脉硬化,皮质下白质变性,进行性痴呆为特征.1894年Binswanger首先报道该病例,过去的诊断均依赖于病理学检查,故认为是一种少见病.随着CI、MRI的广泛应用,临床对此病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目前认为该病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本文就46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CT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头部CT变化。方法:对30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头部CT进行分析。结果: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大多有高血压病史。其头部CT特征主要是脑室周围白质的低密度灶,按其低密度灶分布部位将其分为前角型(40%),后角型(33.3%),前后角型(16.7%),周围型(10%),结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均有脑动脉硬化病史,有一定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其典型CT改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82例老年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CT、MRI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进行了分析。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又称(Binswanger’s病),是大脑皮层下白质广泛缺血性脱髓鞘病变。其CT表现为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白质区基本对称性低密度影,常合并多发性腔隙性梗塞,并伴有不同脑室扩大、脑萎缩。在MRIT_2加权橡上损害呈明显高信号,1_1加权像为低信号。本文对老年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强调其影像诊断须结合发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脑病(SAE)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与CT、MRI的关系。方法:对32例经临床及CT、MRI诊断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多有高血压病史和/或反复卒中史,脑CT、MRI有不同程度的白质软化灶及侧脑室扩大。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的长期作用是导致SAE的主要原因。指出对SAE的诊断,应强调存在智能障碍,而不应过分强调痴呆。  相似文献   

20.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0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和CT表现,方法:对10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病因以小动脉硬化为本病病因,临床表现以精神症状为首先症状的唯一症状,最常见为进记忆障碍,反复发生的精神系统局灶体现,甚至痴呆,CT特点为脑白质内片状低密度影,以侧脑室周转最为明显,特别是侧脑室额角、枕角周围受昆最先且较重,其次始发于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严重者脑各叶白质全部明显累及。结论:本质以往只能靠病理资料证实,现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临床表现和CT检查可明确诊断,且为无创伤性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