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早发性脑血管痉挛(CVS),以降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方法71例经DSA证实有动脉瘤及早发性CVS,全麻下行动脉瘤GDC栓塞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微导管对载瘤痉挛动脉缓慢灌注尼莫地平针剂0.5mg;对照组33例给予除治疗组尼莫地平以外的相同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迟发性CVS发生率、头痛缓解、病死率、并发症、平均住院日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早发性CVS积极地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早发性脑血管痉挛,以降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病死率.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预后。方法58例经DSA证实有动脉瘤及早发性CVS,全麻下行动脉瘤GDC栓塞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采用微导管对载瘤痉挛动脉缓慢灌注尼莫地平针剂0.5mg;随后静脉点滴尼莫地平20mgl/日5~7d;对照组25例给予除治疗组尼莫地平以外的相同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迟发性CVS发生率、头痛缓解、病死率、并发症、平均住院日等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积极地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早发性CVS治疗.可显著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早发性痉挛,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死率及改善其预后.方法 69例经确诊的SAH的患者早期用尼莫地平10~20 mg静滴.结果 经尼莫地平治疗的SAH患者头痛明显缓解,病死率下降,并发症等明显减少.结论 积极常规早期地对SAH患者用尼莫地平,可明显改善症状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血管痉挛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动态检测6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大脑中动脉(MAC)血流速度,结合临床表现诊断脑血管痉挛组(Ⅰ组)34例。无脑血管痉挛(Ⅱ组)27例。结果:Ⅰ组偏瘫Ⅱ例,脑梗死1例,死亡4例。对照组无偏瘫及脑梗死,死亡1例。结论:脑血管痉挛是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吴云龙 《当代医学》2021,27(32):148-149
目的 探讨血管栓塞介入治疗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62例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开颅手术)和研究组(血管栓塞介入),每组31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栓塞介入治疗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手术指标,降低患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7.
脑血管痉挛(VSP)是指局部脑动脉在一段时间内呈异常的收缩状态。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4~14天内最容易引起 VSP,是导致 ASH 恶化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对 SAH 继发 VSP 的有关问题简要介绍如下。1.发病机理可能的发病机理有:①SAH发生溶血,氧合血红蛋白逸出,红细胞直接刺激脑膜和血管引起 VSP。②SAH 后,血小板释放出儿茶酚胺,5-羟色胺等促血管痉挛物质可诱发 VSP。⑤SAH 影响了血管壁的自身营养代谢。④SAH 造成血管壁炎症和免疫反应,使其自身结构发生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云翔  王业忠  赵冬 《农垦医学》2005,27(5):338-340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致死或致残的主要原因,SAH后CVS,为脑底大动脉的一支或多支由于动脉壁平滑肌的收缩或血管损伤引起其管腔狭窄。CVS发生的病因和机理研究已持续了数十年,至今尚未完伞阐明。根据痉挛发生的时间CVS可分为:急性和迟发性,急性脑血管痉挛在SAH后立即出现,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腰椎穿刺放脑脊液预防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血管痉挛 (cerebralvasospasm ,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heamorrhage ,SAH)的严重并发症 ,发生率高达 31 6 %~ 6 6 .0 % [1] 。为降低CVS的发生率 ,我们在常规用药基础上采取腰穿放脑脊液疗法治疗SAH患者 5 2例。1 资料与方法 :收集经临床脑脊液常规检查、CT检查等确诊的SAH患者 5 2例 ,要求其临床和CT表现符合如下标准 :Hunt分级在 1~ 4级 ,FisherCT分级在 2~ 4级[2 ] ,分为对照组 2 6例和腰穿放脑脊液治疗组 2 6例 ,患者一般情况见表 1。表 1  对照组 (A组 )与腰穿放脑脊液治疗组 (B组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组别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36例患者经CT扫描或腰穿检查确诊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改良Fisher分级评估CT,对比经颅多普勒检查及颅内压变化。结果:出现脑血管痉挛13例,其中3例为重度血管痉挛,2例形成缺血性梗死,血管痉挛程度与出血量及部位有关。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引起血管痉挛,从而加重病情,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不同时间点S100B蛋白在基底动脉中的表达,探讨S100B蛋白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关系,进一步阐述SAH后CVS的发生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实验组。根据取材时间不同,又将实验组分为SAH后第1、3、4、7、14天组,病理切片观察基底动脉病理改变;测定S100B蛋白染色含量,并比较不同时间点基底动脉中S100B蛋白的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AH后在第3天时出现明显的血管腔变小;7 d时血管痉挛达高峰;14 d时动脉改变较7 d时有减轻;基底动脉中S100B蛋白主要表达位于平滑肌细胞。SAH后第3天开始表达增强,7 d时表达最强,14 d时减弱。结论SAH后不同时间点S100B蛋白的表达强度不一,随着CVS加重表达越强,在第7天达高峰。S100B蛋白的表达可能与CVS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尼莫地平、马来酸桂哌齐特与尼莫地平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疗程均为14 d.比较三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A组、B组、C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109.12±14.71)cm/s、(104.78±15.11)cm/s、(96.22±11.52)cm/s,均较治疗前的(165.79±25.82)cm/s、(167.35±24.79)cm/s、(166.28±23.96)cm/s明显降低,GCS评分分别为(11.18±2.01)分、(11.24±2.14)分、(13.93±2.94)分,均较治疗前的(7.24±1.81)分、(7.43±1.75)分、(7.34±1.52)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两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6):30-35
目的 探讨早期集体心脏康复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接诊的56例接受择期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接诊的56例接受择期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分为14个小组,每小组4例。均实施同样的早期心脏康复方案,对照组进行单独训练,观察组进行集体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6 min步行距离(6MW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调查简表(SF-36)的评分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出院1个月后电话随访,用退伍军人专项活动问卷(VSAQ)估测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后的运动能力。结果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6MWD[(537.03±39.09)m vs.(519.77±42.48)m]、SF-36 [(95.18±3.39)分vs.(92.57±3.89)分]、治疗依从性(85.7%vs.62.5%)均显著提高,观察组SAS[(42.91±4.18)分vs.(44.95±3.96)分]、SDS[(42.66±3.77)分vs.(45.52±4.19)分]得分均显著降低,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比对照组运动能力METs值[(7.06±1.41)METs vs.(6.12±1.32)METs]显著提高(P0.05)。结论 与传统“一对一”的康复干预相比,早期集体心脏康复训练在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等方面疗效均更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解痉抗凝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38例患者给予常规的硫酸镁治疗,而观察组38例患者给予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胎盘早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结论: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解痉抗凝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能够显著疏通微循环,改善胎盘功能,保护肾功能,改善母婴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冠心病介入治疗前给予曲美他嗪对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条件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阿斯匹林、波立维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前1周始加用曲美他嗪治疗。结果:在介入治疗术后2周,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及心率变异性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可明显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华杰  谭利娜  梁长华 《当代医学》2010,16(23):487-488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38例B型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总结术前、术后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38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死亡率低、成功率高的优点;有效的护理措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8):6-8+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136例,以是否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2例患者均未出现心律失常情况,研究组74例患者均出现心律失常情况。比较两组6个月后的随访情况及心电图电压、开通时间窗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两组的血脂参数情况。结果 住院期间:研究组死亡率为2.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梗死率为4.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死亡率为1.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梗死率为2.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电图电压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开通时间窗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DL-C和T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介入治疗后,还是会发生因再灌注引发的心律失常及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3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及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10例进行疗效及血凝指标的研究。结果 PTCA组和常规治疗组在有可比性的前提下进行比较,PTCA组的死亡率、冠状动脉残余狭窄、并发症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急诊科的治疗,24h后PTCA组和常规治疗组之间血凝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A组的治疗急诊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值得急诊科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荣  张伟光 《吉林医学》2007,28(10):1165-1166
目的:总结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54例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进行总结,梗阻部位位于肝总管32例,胆总管14例,肝内胆管8例,其中左肝管6例、右肝管2例。原发性及继发性肿瘤性狭窄50例,炎性狭窄2例,术后狭窄1例。结果:手术成功率96%(52/54),术后1周观察,其中48例(90%),黄疸减轻或消失。随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延长了生存时间。结论:梗阻性黄疸的介入诊治过程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