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6月92例T2DM患者,随机平分为A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降糖能有效控制T2DM血糖水平,未增加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组,n=30和预混组,n=30,所有患者以二甲双胍作为基础用药,后血糖控制不良者酌情加用瑞格列奈;预混组每日餐前分别注射2~3次诺和锐30。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观察1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及HbA1c较前明显下降、C肽分泌改善(P0.01),甘精组空腹血糖下降更明显(P0.05)、空腹血糖达标时间缩短、低血糖发生率低、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P0.01)并且体重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以二甲双胍为基础治疗措施的T2DM患者联合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糖,空腹血糖控制更低、更快,对体重影响小,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选择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B组予以二甲双胍伍干精胰岛素治疗。结果表明B组,治疗后FBG、P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1,无低血糖发生。表明T2DM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对FBG的控制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对新诊断的55例T2DM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日2次皮下注射甘舒霖30R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结果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均好转,但治疗组BMI无明显增加,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T2DM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8例T2DM患者,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9例,对照组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能够显著增强疗效,安全性高,与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相比患者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将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压(BP)、血糖(PG)、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血脂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BP、PG、BMI、HbA1c及LDL-C下降(P0.05),但B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5),HOMA-IR降低(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用PGZ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降低血压,减轻体重,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IR)。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初发T2DM患者87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44例、B组43例.两组均控制饮食、餐后适当运动,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采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3年.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期间观察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FPG、2 hPG、HbA1c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治疗1、3年与B组同期比较,FPG、2hPG、HbA1c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降低(P<0.05).结论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T2DM患者的血糖、HbA1c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并能减少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及血清氧化应激蛋白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17年3—10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7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注射,研究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MDA水平、hsCRP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相比于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的MDA水平、hs-CRP水平相比于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研究组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TC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较好的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缓解氧化应激程度,改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吕志敏  张荣华 《山东医药》2010,50(21):73-74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初发T2DM患者随机分均为两组,治疗组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FPG、2h PG、HbA1c均降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6.67%、23.33%(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发T2DM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54例OAD但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T2DM患者(HbA1c〉7.5%),随机分为甘精组(n=28)和预混组(n=26),分别采用每晚9点注射甘精加二甲双胍和预混素(诺和灵30R)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治3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无明显差异(P〉0.05)。但甘精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预混组P〈(0.05)。结论甘精联合二甲双胍可使更多的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达标,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30/7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PG、2 h PG及Hb A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AGE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的10.64%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用于治疗T2DM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西京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52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4例,年龄75~89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特胰岛素+门冬胰岛素治疗,通过增加胰岛素用量来控制血糖;二甲双胍组患者在胰岛素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持续用药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糖波动性及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12周后二甲双胍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7.33(6.21,9.25)vs 8.33(6.23,10.89)mmol/L]和餐后2h血糖(2h-PBG)[8.35(7.31,9.80)vs 9.48(8.28,11.40)mmol/L]和对照组的FBG[7.60(6.10,10.10)vs 8.60(6.80,11.80)mmol/L]和2h-PBG[10.32(7.31,11.20)vs 11.62(8.37,13.39)mmol/L]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24 h胰岛素用量、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水平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二甲双胍组患者的Hb A1c、SDBG、MAGE、LAGE、MPPGE水平显著降低,24 h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共发生6例7次低血糖事件,均为症状性低血糖,经进食后缓解,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二甲双胍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9%(2/26)vs 19.23%(5/26),χ2=6.892;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加用二甲双胍,可以有效、稳定地控制血糖,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艾塞那肽或预混胰岛素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新诊断T2DM患者132例,随机分为3组,入院后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平稳后予艾塞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艾塞那肽+甘精胰岛素组,n=48),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艾塞那肽+二甲双胍组,n=32)及预混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组,n=52)。观察12周,比较治疗前后FPG、2hPG、HbA_1c、FC-P、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及低血糖和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各组FPG、HbA_1c和HOMA-IR较治疗前降低(P0.05),HOMA-β较治疗前升高[(42.28±29.10)vs(117.05±64.39),(39.81±21.52)vs(116.00±56.28),(44.25±31.80)vs(112.79±41.78),P0.05],治疗后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02、0.315、1.620、0.062、0.271,P0.05);治疗后预混胰岛素组体重、BMI高于艾塞那肽+甘精胰岛素组和艾塞那肽+二甲双胍组(F=3.246、11.449,P0.05);艾塞那肽+二甲双胍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预混胰岛素组(3.13%vs 21.15%)(χ~2=5.258,P0.05);预混胰岛素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艾塞那肽+甘精胰岛素组和艾塞那肽+二甲双胍组[(0.00%vs 20.83%),(0.00%vs 25.00%)],(χ~2=12.037、14.368,P0.01)。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选择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或基础胰岛素治疗,其降糖效果不劣于预混胰岛素,但体重控制更佳,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4.
选择已确诊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89例,随机分为A组、B组:A组(96例)给予单纯预混胰岛素治疗3月;B组(93例)给予预混胰岛素加用二甲双胍治疗3月。所有患者均无用药禁忌症,分别记录2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反应以及体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变化。结果: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达标时间快、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对体重影响小。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优于其他治疗方案,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Klotho(K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9例健康人为对照组(A组)。87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B组)、格列美脲治疗组(C组)。采用ELISA测定T2DM患者及健康人群KL水平。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后T2DM患者KL水平变化。结果 1T2DM组KL水平低于A组〔(2.62±0.51)vs(5.21±0.72)ng/ml,P<0.01〕;2血清KL水平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白细胞介素(IL)-6、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甘油三酯(TG)呈负相关(r分别为-0.592、-0.616、-0.517、-0.598、-0.526、-0.638、-0.512,P<0.05或P<0.01);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正相关(r=0.523,P<0.05);3经二甲双胍治疗后KL水平明显升高(P<0.05);4HOMA-IR、TNF-α是影响KL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T2DM患者血清KL水平降低。二甲双胍增加T2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增加KL水平。  相似文献   

16.
将136例T2DM患者分随机为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和甘精胰岛素对照组,均晚餐前注射一次联合三餐后服二甲双胍0.5g或拜糖平50mgtid26周。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降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低血糖发生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甘精胰岛素组HbA1c值降低幅度要低于门冬胰岛素30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和甘精胰岛素都具有明显的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以及HbA1c的作用,用门冬胰岛素30方法联合口服药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达到甘精胰岛素方法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予以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片口服,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G、LDL-C和HDL-C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儿,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甘精胰岛素相比,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在改善糖尿病患儿血脂和血糖水平方面更有优势,其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初诊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二甲双胍组、沙格列汀组、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组)及对照组(格列美脲组)。治疗12 w,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变化。结果治疗后,4组的FPG、2 h PG、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均P<0.05),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组的FIN水平较二甲双胍组、沙格列汀组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组与格列美脲组FPG、2 h PG、HbA1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T2DM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新诊断T2DM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和对照组(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12周。结果 治疗FBG、2h BG、Hb 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FC-P及2h C-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降低血糖,逆转受损的β细胞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和(或)二甲双胍治疗肥胖T2DM临床疗效.方法 32例肥胖T2DM患者,在注射预混Ins一段时间后血糖控制不理想情况下,改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和(或)二甲双胍,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BP、FPG、HbA_1c、TC、TG、HDL-C、LDL-C、UA、C-P、UAER变化情况,计算HOMA-IR、HOMA-β.结果 治疗后BMI、FPG、HOMA-IR低于治疗前,而C-P、HOMA-β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和(或)二甲双胍治疗肥胖T2DM,不仅成功控制血糖,且明显改善IR,治疗中无明显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