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Polyphenolic compounds)的内信号分子及代谢物,属于多酚类物质,具有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广谱的药理活性以及较低毒性的特点,并且对于人类心血管,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广泛意义。本文综述了黄酮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拓其应用提供一定的药理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4,自引:0,他引:104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低分子天然植物成分 ,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和药用植物中 ,毒副作用小 ,是目前人们比较关注的一类化合物。这一类化合物有共同的母核C6 C3 C6 。有很多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都是黄酮类 ,包括黄酮 ,异黄酮 ,黄酮醇等 (以下所提到的药物均为黄酮类化合物 )。最初 ,黄酮类的粗制品仅在染料方面应用 ,在上世纪 2 0年代 ,国外把槲皮素 ,芦丁用于临床后 ,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已有数百种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发现。由于这类化合物品种繁多 ,作用广泛 ,故作此综述 ,为今后研究此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黄酮类化合物是多酚化合物的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许多药用植物的根、叶、皮和果实以及水果和蔬菜中,多以苷类形式存在,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目前,黄酮类化合物泛指2个苯环(A与B)通过3个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对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由来已久,大量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感染、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抗心血管疾病、免疫调节等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一直被人们广泛关注。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机制有: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干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的蛋白激酶等。本文就近几年该类化合物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研究中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和药用植物中,其对机体各系统均有作用,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查阅近十年的文献,将黄酮类化合物对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神农香菊黄酮类化合物酶促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神农香菊进行纤维素酶促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并检测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神农香菊加酶提取物与不加酶对照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采用清除邻二氮菲体系羟基自由基实验,与维生素C(Vc)对比来评价其抗氧化性。结果纤维素酶促提取神农香菊黄酮类化合物的产率为10.05%,不加酶对照提取物的黄酮类化合物产率为6.15%;在清除邻二氮菲体系羟基自由基实验中,酶促提取的神农香菊黄酮类化合物浓度为0.175 mg.mL-1时,清除率达56.09%;结论添加纤维素酶进行预处理,能提高神农香菊黄酮类化合物产率;且得到的神农香菊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抗氧化性,相同浓度时清除自由基能力强于Vc,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加、清除自由基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6.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多酚化合物,有极丰富的药理活性。最新研究表明,天然以及人工合成的黄酮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并且一些黄酮组合应用时会引起抗肿瘤效果改变;另外一些天然黄酮及查耳酮衍生物都表现出逆转多药耐药的活性。这些研究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黄酮类化合物也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肿瘤治疗辅助药物。综述近年来天然以及合成的flavopiridol、佩兰素等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机制、多药耐药逆转活性以及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黄酮类化合物是具有C6-C3-C6基本骨架的一大类化合物的总称,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因其多呈黄色,故被称为黄酮类化合物。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4 00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其基本母核是2-苯基色原酮,主要包括黄酮、异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橙酮类等类型以及由它们所衍生的多种衍生物。  相似文献   

8.
黄酮类化合物抗白血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又名生物类黄酮(bioflavonoids),可分为黄酮、黄酮醇、异黄酮、黄烷酮等及其甙类,其结构特点是具有C6-C3-C6的基本骨架,即两个芳香环由一个成环或不成环的C3单元联结起来.它们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花、叶部位,主要存在于芸香科、唇形科、豆科、伞形科、银杏科与菊科中.黄酮类化合物如此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而且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活性[1-4].近年来,许多黄酮类化合物被证实对多种肿瘤细胞尤其对白血病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及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影响其细胞周期的分布或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5-7],而对正常人体细胞低毒或无毒.因此黄酮类化合物被认为是颇有应用前景的抗白血病药物.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抗白血病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黄酮类化合物因具有多种生理活性被广泛应用,从植物中提取和分离得到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也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为了更好地运用传统分离方法以及新方法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现将近些年来有关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进行综述,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戟科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戟科植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根据其化学结构又可分为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醇)类和花色素类等4种结构类型。大戟科黄酮类化合物结构新颖,药用前景广阔,值得深入研究及开发。本文综述了大戟科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其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1.
黄酮类化合物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5年国内外关于黄酮类化合物药动学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介绍了其在体内的测定方法、药动学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情况。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比较复杂,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其在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动力学研究相对还很薄弱。因此,有必要对复方中的黄酮类成分的药动学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对氧化应激、炎症、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本文就黄酮类活性成分的药物代谢及药动学等方面最新进展进行梳理综述,旨在为黄酮类活性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安全、高效的天然抗病毒药物需求的增长,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综述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抗病毒的机制以及构效关系,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在抗病毒领域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酮对许多疾病具有防治作用,揭示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和代谢有利于了解其功效机制.黄酮的吸收和代谢水平依不同细胞而异,但主要受到胞内代谢的水平和它们从细胞中向外转运速度的影响.氧甲基化、硫酸盐、葡萄糖酸苷和氧甲基葡萄糖酸苷复合物是黄酮类化合物在胞内活性最高的几种形态,促氧化作用是黄酮在体内主要的抗癌机制.从胃肠道和肝脏、皮细胞、神经细胞和对癌细胞的作用4个方面综述了黄酮的吸收和代谢作用,为进,一步了解黄酮及其代谢物可能产生的细胞功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甘草的心脏保护作用是由其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甘草酸类化合物引起的。这两类化合物都具有抗心律失常和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其中异甘草素是通过抗氧化、抗炎以及阻滞L型钙电流通道和电压依赖性钾电流通道,而甘草酸类化合物是通过抗氧化、抗炎以及阻滞心血管细胞间缝隙连接,产生抗心律失常和心肌保护作用。临床上已经将甘草酸和甘草酸二铵试用于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和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相似文献   

16.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在许多中草药中含量较为丰富。作为多种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黄酮类化合物因其广泛的生理或药理活性在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草药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现对中草药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不同测定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王亚之  欧喜笑  郑颖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10):1659-1663
黄酮类化合物大量存在于植物界中,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可预防及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口服给药后,大量黄酮类化合物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的现象。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其吸收代谢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肠上皮细胞的ATP-依赖性外排转运体如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和细胞内的Ⅱ相代谢酶(UGT等)是影响黄酮肠吸收的主要因素。综述近年来外排转运体和代谢酶对黄酮类化合物肠吸收影响的研究概况,包括ATP-依赖性外排转运体与代谢酶的协同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对二者功能的调节作用等,以期为提高黄酮的生物利用度和临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蟾酥主要药理作用及相关研究的进展。近5年来对蟾酥药理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强心、镇痛和抗肿瘤作用的分子药理学方面,且十分复杂,涉及多种机制,而蟾酥镇痛的细胞分子学机制尚待研究。对蟾酥有效成分的分子药理学研究将大大加快其临床应用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王首江  邢柏 《海南医学》2016,(7):1129-1131
脓毒症是感染因素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脓毒症时发生免疫状态紊乱,天然免疫组分损害自身细胞组织,密切影响着脓毒症的转归.近年来有关脓毒症免疫状态紊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机制的各个环节.本文就目前机体免疫功能与脓毒症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