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一种简易的颈外静脉穿刺测压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使用Y形静脉留置针、一次性输血器、三通接头、塑料尺等简单物品行颈外静脉穿刺测压,测压的同时使用颈外静脉通路输液和给药,术中根据颈外静脉压变化情况判断患者心功能和血容量情况。结果临床应用简易颈外静脉压监测,在直接输液的同时可以替代中心静脉压监测,以指导右心功能评估和液体治疗。结论此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器材和测压可靠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粗大的表浅静脉,压迫其近心端静脉充盈后直径可达一公分。所以,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被用做输液、输血、采血及测量中心静脉压的途径。作者于1983年10月~1984年5月行颈外静脉穿刺插管78例,用于术中、术后补液、补血,效果良好,深受患者的欢迎。以往的颈外静脉穿刺法,在穿刺过程中发现两个问题:其一,由于穿刺针较粗,在穿刺时针管内液体易进入皮下,影响静脉暴露而使穿刺失败。其二,穿刺虽成功了,但插管容易失败。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我对本组病例进行了以下改进: (一)穿刺时应用10毫升注射器,不装液体  相似文献   

3.
颈静脉怒张和肝颈返流阳性是诊断右心功能不全的体征。近年来观察了105例(肺心病53例、冠心病21例,风心病16例,充血性心肌病9例,心肌炎6例)肝颈返流阳性的右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了腹部加压试验也都呈阳性结果。为了研究压迫肝脏和腹部加压试验对右心室压力的影响,对4例伴有右心功能不全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患者在进行右心导管肺动脉压力监测时,进行了压迫肝脏和压迫腹部前后的右心室舒张末压(RVEDP)变化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对我校1417名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了颈外静脉充盈水平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在半卧位30°时,颈外静脉充盈水平不超过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处;在半卧位45°时,不超过胸骨角水平线上3cm;而坐位则看不到颈外静脉充盈。超过上述水平者,为颈静脉充盈异常,如充盈且突出皮肤表面者,则为颈静脉怒张。  相似文献   

5.
对我校1417名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了颈外静脉充盈水平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在半卧位30°时,颈外静脉充盈水平不超过锁骨上缘至下凳角距离的下2/3处;在半卧位45°时,不超过胸骨角水平线上3cm;而坐位则看不到颈外静脉充盈。超过上述水平,为颈静脉充盈异常,如充盈且突出皮肤表面,则为颈静脉怒张。  相似文献   

6.
我科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5月对 2 0例重度烧伤患者行颈外静脉套管针穿刺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患者 ,男 11例 ,女 9例 ,最大年龄 5 0岁 ,最小年龄 9个月 ,总计颈外静脉穿刺 34次 ,应用套管时间 3~10d。2 方法首先要做好患者思想工作 ,取得合作 ,穿刺时患者头转向对侧 ,操作者站在穿刺点对侧肩旁 ,左手固定头部 ,右手用示指压迫颈外静脉的近心端 ,使颈外静脉充盈 ,如充盈不佳 ,嘱患者屏气或咳嗽 ,如果是小儿使之哭闹 ,见颈外静脉充盈 ,头后仰 15°角 ,常规消毒 ,操作者必须在严格无菌操作下 ,右手持预先选好的套…  相似文献   

7.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管径粗、暴露明显、穿刺可在直视下进行,操作简便易行,既安全又可迅速刺入静脉,并发症少,所以颈外静脉穿刺为需大量补液而周围静脉使用困难的患者、静脉内高营养治疗、应用具有血管刺激性抗癌药物、中心静脉压测定等,开辟了一个简便安全的途径[1 ̄3]。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04年4月至12月我院外科患者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16 ̄68岁。1.2操作方法选用美国进口一次性静脉导管,进针点选在左、右侧颈外充盈的静脉。患者取仰卧位,头后仰15度角,亦可在肩下置枕垫,头转向置管对侧。选择患者左侧或者右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压(EJVP)监测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35例行TUR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外静脉留置针测压监测组(EJVP组),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测压监测组〔中心静脉压(CVP)组〕和不监测静脉压力即对照组,每组45例。对EJVP组和CVP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和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静脉压升高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同时对3组患者的TURS发生率及手术前后血钠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静脉给液量及灌洗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JVP组与CVP组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与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EJVP组和CVP组静脉压升高分别有9例和10例;对照组TURS发生率较CVP组和EJVP组高(P<0.05);术后对照组血钠明显低于CVP组和EJVP组(P<0.05)。结论 EJVP和CVP监测结果均可有效预防TURS的发生,但EJVP操作简便,对患者创伤小,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9.
颈外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为手术过程中维持体液平衡、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于2003年5月~2004年3月对烧伤手术33例实施了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烧伤手术共33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6~69岁。1·2材料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浅静脉套管针(16~22号)。1·3方法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头偏向一侧。操作者站在床头,选择颈外静脉,用左手食指触摸暴露的静脉有无搏动;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及操作者左手手指,右手取适宜套管针,嘱助手按压颈外静脉向心部位三角处,使其充盈显…  相似文献   

10.
颈外静脉插管到上腔静脉长度的回归方程与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颈外静脉穿刺插管到上腔静脉用于长期静脉内高营养治疗、中心静脉压测定和介入治疗等,已广泛被临床使用。在穿刺插管前,首先要计算出颈外静脉(即甲状软骨上缘)到上腔静脉的距离。本在40具成人尸体上,根据颈外静脉回流情况的分型(Ⅰ型回流到颈内静脉,Ⅱ型回流到静脉角,Ⅲ型回流到锁骨下静脉),测出颈外静脉到上腔静脉长度,与胸骨颈静脉切迹到剑胸结合处的距离作相关回归分析,旨在为临床盲探颈外静脉插管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 颈外静脉属于颈部浅静脉,位于颈外侧皮下,该静脉表浅,易暴露,故临床常用颈外静脉穿刺作为诊断及治疗上的手段,尤其是在儿科常用于静脉采血,因人体颈部的外侧中段颈动脉分叉处有一膨大部分,壁内有特殊的感觉神经未梢为压力感受器,当它受到血管内外的压力作用(如压力升高,外力压迫颈部等)就产生  相似文献   

12.
颈外静脉留置导管是重症监护中最常用的操作技术,是危重、大手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输液、输血、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由于其具有操作方法简便,病人损伤小,易于保留且不影响患者休息,必要时输液速度快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我院监护病房,但如果置管后护理不当,不但影响导管的继续使用,而且也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及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颈外静脉穿刺抽血引起呼吸停止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 ,2岁 ,因发热原因待查收入住院。患儿一般情况可 ,畏寒高热 ,T39.5C以上。入院后对症处理控制感染。因四肢浅静脉穿刺困难而选入颈外静脉穿刺抽血 ,常规消毒 ,一针见血 ,抽血量 2ml。抽血过程中患儿哭闹 ,拔针后嘱其陪人用无菌棉球压紧针眼止血 ,患儿突然停止哭闹 ,头偏向一侧 ,面色苍白 ,口唇紫绀 ,呼吸停止 ,四肢冰冷 ,意识丧失。此时立即停止压迫针眼 ,并速行胸外心脏按摩 ,口对口人工呼吸 ,吸氧 ,经抢救患儿恢复了呼吸 ,意识逐渐清醒。讨论颈外静脉穿刺抽血是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但出现呼吸停止却是罕见的。 (1 )压迫针眼…  相似文献   

14.
颈外静脉直接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具有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输液种类广泛、便捷等优,用于静脉穿刺困难、静脉高营养、大手术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心静脉压的监测等。笔者在本院开展颈外静脉直接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45例。实践表明优于锁骨下及颈内静脉置管,在某些抢救病人中也优于静脉切开,现介绍如下:1颈外静脉的解剖特点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起源于面总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的一部分结合构成胸锁乳突肌表面下行于锁骨下静脉,直接注入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颈外静脉外观表浅、粗大、直、弹性好,只要掌握要领成功率高易普及。2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及静脉给药是医院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如何及时、准确地为病人建立静脉通路是护理人员重要技术操作之一。特别在抢救失血性休克、复合伤患者需建立2组甚至3组静脉通路。因此我科对各种创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四肢骨折、复合伤及末梢血管不充盈等患者。采取了颈外静脉置管,为抢救危重病人赢得了时间、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重建用于评估髂静脉压迫病变受压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收集2019 年6月至2021年8月台州学院附属市立医院收治的经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初步筛选为髂静脉压迫病变患者72例,进一步经股静脉穿刺行二维DSA和三维DSA重建评估髂静脉压迫情况,依据二维DSA下髂静脉压迫程度将其分成三个亚组(<50%、50%~70%、>70%),比较两种造影方式对髂静脉压迫病变显示的效果,并初步探索三维DSA重建用于反映髂静脉压迫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结果:随着髂静脉压迫狭窄程度的加重,三维DSA下反映髂静脉压迫的压迫位点,侧枝显影和髂静脉压迹等占比都上升。以髂静脉狭窄率为因变量行有序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侧髂静脉显影和髂外静脉压迹对髂静脉压迫狭窄严重程度有影响,对侧髂静脉显影反映髂静脉压迫严重度是不显影的16.66倍(P =0.003),髂外静脉压迹显影反映髂静脉压迫严重度是不显影的19.13倍(P <0.001),对侧髂静脉有显影和髂外静脉有压迹的患者髂静脉压迫越严重。结论:三维DSA重建可以更好地反映髂静脉压迫病变的信息,其中侧枝显影和髂静脉压迹可以有效反映髂静脉受压严重程度,有望作为评估髂静脉压迫严重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7.
我院外科自1973年以来,采用颈外静脉切开插入导管法行上腔静脉输液救治重危患者共27人次。通过临床实践,感到此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尚未发生严重合并症,今介绍如下:操作方法:病人仰卧,头偏向对侧,以显露颈外静脉,如难以辨认血管方向时,术者可用手指沿锁骨中点上缘压迫颈外静脉近心端或让病人轻径咳嗽,则可见充盈的颈外静脉。为操作准  相似文献   

18.
颈外静脉置管失败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颈外静脉的行径、汇入点、夹角的阐述 ,分析了导致置管失败的原因。在置管过程中引导丝折向颈前静脉、肩胛上静脉时的处理。插管遇阻力处理的方法有 :利用外套管探寻血管路径、推注生理盐水 ,使血管充盈而使置管成功  相似文献   

19.
颈外静脉直接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具有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输液种类广泛、便捷等优点,用于静脉穿刺困难、静脉高营养、大手术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心静脉压的监测等。笔者在本院开展颈外静脉直接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45例。实践表明优于锁骨下及颈内静脉置管,在某些抢救病人中也优于静脉切开,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颈外静脉直接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具有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输液种类广泛、便捷等优,用于静脉穿刺困难、静脉高营养、大手术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心静脉压的监测等。笔者在本院开展颈外静脉直接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45例。实践表明优于锁骨下及颈内静脉置管,在某些抢救病人中也优于静脉切开,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