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提高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和减轻焦虑抑郁程度,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阶段针刺联合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运动再学习训练,观察组则在运动再学习训练基础上联合分阶段针刺治疗,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评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FMA评分和FIM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阶段针刺联合运动再学习训练是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运动再学习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联合动式站立床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均接受常规Bobath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悬吊运动联合动式站立床训练,疗程为6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双下肢Berg平衡功能评分、步态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及10m步行速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BBS评分、步态评分、FAC评分、10m MWS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提高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悬吊运动联合动式站立床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治疗对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生存质量、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的效果。方法:6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在运动训练的基础上,观察组增加中医的针灸与按摩。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表(WHOQOL-100)评定患者生存质量,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价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康复治疗前后WHOQOL-100评分、FMA评分、BI评分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1),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1)。结论:在运动训练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与按摩,对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早期康复治疗)与观察组(依达拉奉+早期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依达拉奉、早期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化注意力训练对脑卒中后Pusher综合征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Pusher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ADI训练、执行及解决问题能力训练),强化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使用注意力训练系统软件强化注意力训练,观察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4周、8周、12周、16周,强化组FMA、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注意力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Pusher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中运动和平衡功能的额外荻益至少可持续16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76例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对症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及Brunnstrom分级的变化。结果:经治疗2周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Brunnstrom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予以康复功能训练,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督脉膀胱经中药熏蒸对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康复护理以及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督脉膀胱经中药熏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痉挛程度使用Ashworth评分进行评价,运动功能使用MAS评分进行评价,日常生活能力使用Barthel指数评价。结果:两组治疗结束后上下肢Ashworth评分、MA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情况相对于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 0.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督脉膀胱经中药熏蒸能够显著缓解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痉挛症状,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肩手综合征(SHSA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5例)和对照组(1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及早期康复训练,观察2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SHSAS发生率。结果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SHSAS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SHSAS发病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后带针状态下行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针刺后行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患在针刺带针状态下行康复功能训练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半月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对两组患者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且治疗组BBS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IM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针刺带针状态下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效果优于针刺后行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患者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而对照组仅加用康复治疗。治疗2个月后,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量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运动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BI)指数评定量表(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Fugl-Meyer(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均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传统针灸与现代康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28例,两组患者均行临床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病房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致残率,治疗和护理效果良好,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功能锻炼联合针灸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运动康复功能锻炼和针灸疗法,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肌力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治疗组患者的肌力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功能锻炼联合针灸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肌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25),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床上训练、针灸及物理因子治疗、躯干控制训练、上肢功能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ADL训练),治疗组则配合肌内效贴治疗,隔天1次,单次贴扎维持24h,共2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FMA)、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BI)评分评价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可有效提高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对青年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认知与平衡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2月本院青年脑卒中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应用早期认知与平衡功能训练,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干预。均随访半年,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平衡、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认知、平衡、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年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认知与平衡功能训练的效果更优,更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医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临床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和各项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康复训练知识各项目掌握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三个月,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出院后三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传统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等),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疗程为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水平外展、水平内收范围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范围、FMA-UE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肩关节前屈、后伸、水平外展、水平内收范围及FMA-UE、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改善,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透敷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中药透敷法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联合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行能力、下肢运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均有所增加,联合组患者的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透敷联合针灸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行走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增加关节活动度,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模式、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连云港长寿医院50例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徒手辅助步行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均在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下肢项(FMA)、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法(FAC)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FMA、BBS及FAC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辅助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改善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康复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能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