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该文主要就给予心肺复苏后患者急诊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进行了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急诊抢救心肺复苏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60例,在心肺复苏之后给予急诊护理模式,就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心肺复苏后的患者急诊护理干预,能够使得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具备有良好的预后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自2017年2—12月收治的78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动脉压、心率水平、护理的总有效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护理前,研究组患者动脉压(6.2±1.3)kpa、心率(41.4±5.5)次/min与对照组(6.3±1.4)kpa、(41.3±5.4)次/min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动脉压(9.3±1.5)kpa、心率(98.3±9.5)次/min明显高于对照组(7.1±1.2)kpa、(85.1±8.2)次/min,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8.7±1.2)d明显短于对照组(11.5±2.0)d,研究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94.9%)明显高于对照组(79.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不仅能促进患者生命体征有效恢复,同时还能缩短其预后康复周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医干预对急诊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医院成功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64例,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将两组患者分为两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康复护理,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最后统计两组患者的心脏指标和心绞痛次数,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康复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价值.方法 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中抽取9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2015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根据护理措施的而不同分为普通组和急诊护理干预组两组.普通组(47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急诊护理干预组(47例)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康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58例心脏骤停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均进行了心肺复苏抢救,所选患者在随机分组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为2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急诊护理,对比患者不同护理后康复情况,以及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护理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抢救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可有效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尽早帮助患者康复,并且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于该情况患者的临床护理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对心肺复苏患者施行优化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8例心肺复苏患者为对照组,选取我院急诊科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50例心肺复苏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就诊流程施行救治,观察组在常规就诊流程救治基础上施行优化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抢救用时情况、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接诊、胸外按压、除颤、建立静脉通路、气管插管、心电图检查用时均短于对照组,由原来的19.82min缩短到12.36min,P <0.05;(2)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由原来的91.67%提高到98%,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施行优化急诊护理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用时。  相似文献   

7.
为了恢复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脑功能并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要对病人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积极的护理。在急性护理期要做好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定时观测生命体征等心肺复苏前后的准备工作,密切观察病人,给予对症处理。在稳定期要做好康复治疗,适当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8.
急诊心肺复苏后转入ICU的患者,在意识清醒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烦躁、挣扎、甚至拔去气管插管、静脉留置针、监测探头和各种插入性管道等较剧烈的情绪变化和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种不同的通气方式在急诊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对复苏效果的影响,总结3种通气方式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急诊过程中进行心肺复苏治疗患者230例分为3组,在心肺复苏时甲组采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乙组采用喉罩-气管插管,丙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比较3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急诊存活率及气道成功开放所用的时间。结果甲组45例心肺复苏成功,存活36例;乙组41例心肺复苏成功,存活32例;丙组27例心肺复苏成功,21例存活。3组心肺复苏效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甲组和乙组气道开放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心跳恢复时间以及意识改善时间均明显低于丙组(P均<0.05),且甲组和乙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复苏后1 h和3 h的p H、p(O2)、p(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和喉罩-气管插管用于心肺复苏通气可取得很好的效果,患者气道成功开放用时短,痛苦减轻,有利于心肺复苏的成功进行。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促进心肺复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寇新霞 《光明中医》2016,(6):880-882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134例,随机分成两个组,观察组67例,对照组67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功能恢复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等临床功能康复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身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急诊护理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例,随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康复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总分为(77.54±11.8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总分(56.05±6.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7%vs 22.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心肺复苏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时期心肺复苏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心肺复苏观察率,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肾上腺素用量、电除颤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心脏按压开始时间、年龄、性别,对影响心肺复苏观察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肾上腺素使用量、电除颤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心脏按压开始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中,显示心脏按压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肾上腺素用量为患者心肺复苏的保护因素。观察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及建立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众多,早期实施电除颤、气管插管、心脏按压,常规使用肾上腺素,能够提升患者心肺复苏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实施紧急气管插管对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以乐昌市中医院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对照组患者由麻醉师行气管插管,观察组患者由急诊医护人员实施紧急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时间、心肺复苏成功率和气管插管成功率。结果:对照组从就诊至插管所用时间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气管插管操作时间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气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3.3%和9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分别为68.3%和48.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人员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紧急气管插管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为抢救患者争取抢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和分析急诊康复干预在恶性血管瘤破裂患者抢救当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从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到该院进行诊治的恶性血管瘤破裂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符合该次纳入标准的86例患者作为该次试验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将这86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的4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的43例患者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急诊康复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抢救效果。结果从抢救效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抢救死亡率为4.65%,血管瘤破裂止血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死亡率为18.60%,血管瘤破裂止血的总有效率为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护理效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67%,并发症发生率为6.98%,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9.07%,并发症发生率为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急诊康复干预应用到恶性血管瘤破裂的抢救当中,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乳腺癌术后进行心理、引流管及切口创面、化疗护理,进行功能锻炼和健康教育。结果: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全部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稳定了患者的情绪,均未出现注射部位肢体坏死、自杀倾向、抑郁症等行为及心理异常现象,上肢淋巴水肿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普通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40例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普通组(P均<0.05)。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5.0%,普通组护理满意度为72.5%,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护理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项指标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护理组改善情况优于普通组(P<0.05)。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心搏骤停是急诊中常见的危重症。心跳停止后。必然存在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当心跳恢复后,自主呼吸不可能即恢复,复苏后呼吸管理的目的是在保证良好的通气基础上尽可能恢复自主呼吸功能,并防治复苏后呼吸并发症。本院1997年3月-2004年3月共收治67例心搏骤停的患者,其中20例经抢救心跳恢复后,加以人工气道的建立及呼吸机应用,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心肺复苏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6例心肺复苏后患者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玲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7):1014-1014
目的为心肺复苏后预防并发症和恢复脑功能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机械、生理、药理学方法以恢复患者的心搏和呼吸,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提供合理有效的措施,预防复苏后的并发症和恢复患者的脑功能。结果中度昏迷状态转为浅昏迷状态3例,清醒2例,死亡1例(住院期间)。结论对心肺复苏后的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的脑功能。  相似文献   

19.
郑帆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0):176-17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血管性痴呆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思维和表达能力训练、环境记忆训练、社交障碍护理、心理护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痴呆验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WM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ADL、WMS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治疗,提高康复效果,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患者整体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脑梗死患者,针对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WHO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进行测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整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前后MBI、FCA、WHOQOL-BREF评定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具有促进患者整体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