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于原文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的认识,迄今为止,历代注家对此多避重就轻,阐发未能得其真要.少阴病阳衰阴盛,而遣方用药却没有针对少阴病的心肾虚衰,而仅以温胃散寒,降逆止呕的吴茱萸汤主之,这绝非偶然.笔者认为,本条所论少阴病属于寒化重证,标本俱急,且标急难以救本,故以"吴茱萸汤主之",属权宜治法.对此,贸然提出以下认识,以求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2.
3.
《伤寒论》第306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原文第306条所述的“少阴病”,本病证候危重,并未采用四逆之类的回阳救急之方,却采用桃花汤治疗,其意并非治疗少阴病本证,而是针对“下利,便脓血”的主要症状,实为救急治标之法,体现了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思想。条文中桃花汤方的应用,实为权宜之计治标之法。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对病情的预后,多处用“可治”、“难治”、“不治”等词来描述,明确记载“难治”病证治条共有8条,其中太阳病篇3条;阳明病篇1条;少阴病篇1条;厥阴病篇3条,现不揣浅陋,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少阴病篇吴茱萸汤证历代伤寒注家认识不同,为历来研究者所困惑。笔者以《伤寒论》辨证论治思想为基础,探讨少阴病病机及少阴病用吴茱萸汤的机制,以示先贤审证用药之妙。  相似文献   

6.
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第279条桂枝加芍药汤和桂枝加大黄汤中芍药的阐发多以白芍论之,通过分析这种观点的原因,结合《伤寒论》中的其他条文,认为此处芍药应以赤芍为妥。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少阴病吴茱萸汤证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少阴病吴茱萸汤证论析李心机(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250014)关键词:伤寒论;少阴病;吴茱萸汤(伤寒论》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本条历来是伤寒论研究和教学的难点之一。首先,把本条所述之证归属于少阴病,为...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第319条猪苓汤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历代医家的认识,探讨《伤寒论》第319条猪苓汤证的发病机理,并对本方证的证候进行分析。认为猪苓汤证病机为少阴阴虚水停,水热互结,临床以小便不利,口渴,脉细数而弦,舌工而苔反水白为辨证要点,阐述了在肾主水的过程中,肾阴的气化所起的关键作用,联系临床实践进行研究,探讨肾阴亏损失于主水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报》2019,(11):2299-2302
《伤寒论》第73条强调了鉴别诊断的意义,看似以"渴"与"不渴"的证候来鉴别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证,实则蕴含着中医辨证思维与临床鉴别诊断思维,从病位、证候、方药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疾病。五苓散适用于有具体的脱水史,可明确诊断病位在三焦,证候并见上、下二焦证候的患者;茯苓甘草汤适用于素体胃阳虚弱,可明确诊断病位在中焦脾胃,证候未见上、下二焦证候的患者。当临床不能明确区分五苓散证与茯苓甘草汤证时,可先予五苓散以试探之,若"汗出"与"渴"同时出现,则选用五苓散;若不同时出现,或者出现"不渴"时,选取茯苓甘草汤。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第137条曰:"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水气病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伤寒论》有关水气病的论述进行了分析整理,着重探讨其治疗机理。其形成主要与肺、脾、肾3脏功能失常有关;临床表现主要有3个方面,即由水气病邪本身引起的症状、阳气失于敷布引起的症状、水气与它邪互结引起的症状。水气之病,既指有形之水肿,又指无形之水气,尤以后者为主。水气病的常用治法有:温阳利水法、育阴利水法、化气利水法、调畅气机法、散结逐水法、解表利水法等。论中法中有法,内容详备,应用灵活,且诸多治法均具有重视气机畅通、治水不忘护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从《伤寒论》证治看“卫出下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卫出下焦”,“卫出上焦”的不同观点,通过对《伤寒论》中卫气失常病理机制及治疗思路的分析,从发病学,病理学及治疗学角度为“卫出下焦”理论找到了赖以成立的依据,反证了《内经》“卫出下焦”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温疫论》中下法运用的分析,总结出下法的适应症及下后诸证的治疗思路。对临床下法的应用,当取之"证"与"体",把握适度的原则是关键。在临床中一定要仔细辨证,以保证临床攻下方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的版本一向为学者所注意,但因年代久远,汉唐之时,书籍皆靠手抄传授而无刻版印刷,难以广为流传.通过对近10年《伤寒论》版本研究的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归纳总结《伤寒论》版本研究的成果和现况.近年来,对于《伤寒论》版本研究的成果并不特别突出,《伤寒论》在版本研究方面,多数认同以宋本和成注本为权威版本.《伤寒论》版本的研究者中以钱超尘教授为首,其对宋本《伤寒论》的研究最为透彻,对张仲景本人及宋本《伤寒论》的流传演变研究颇为详细.另有其他学者亦对宋本《伤寒论》及其他版本的《伤寒论》进行了版本研究,但研究不够深入且不具有系统性.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阳主阴从的阴阳观强调阳气的主导重要性.少阴寒化、厥阴失合引起阳用障碍而致急危重症,《伤寒论》虽精于汤液调节阴阳,但其恐缓不济急,故欲急温其阳,应舍药取灸以发其燎原回阳之效.少阴寒化重症灼灸以通阳复脉、助阳抑阴、温阳补阴;厥阴失合危症施灸以升阳救逆、通阳外达、扶阳固脱.《伤寒论》之灸法回阳施治救急,始终贯穿于阳主阴从的阴阳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16.
甘草性味甘平,通行十二经,其直接、间接功效颇多,是一味常用药,在《伤寒论》中甘草应用广泛,通过不同的配伍及用法,表现为不同的功用。文章仅就甘草在《伤寒论》的运用规律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7.
标、本、中见理论可以指导研究六淫发病规律及指导治疗用药。仲景在《伤寒论》中发展了内经标本中见理论,即任何一经的发病,都有“从本”、“从标”、“从中”三者,从而创建了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景岳全书·伤寒典》的研读 ,发现张介宾从诊法、证候、治法和方药诸方面均对《伤寒论》进行了补充 ,尤其对虚证 (阴证 )伤寒的证候及辨治内容 ,大大丰富和充实了《伤寒论》 ,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科生《伤寒论》PBL教学法的开展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本科生《伤寒论》PBL教学法教案的准备与实施方法。开展PBL教学法的4点体会是:其一,案例选择的恰当与否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要从三方面选择,以达到举一例而通数例的作用;其二,给学生思考、提问、探讨的空间,教师的职责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学习的线索、问题的引导、方法的示范;其三,教师的引导作用相当重要,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质量;其四,开展PBL教学,教师先要练好内功。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厥阴病的位次、实质、提纲及主症为千古疑案,争论不息,终无定论。经查考论证,厥阴病的位置当位于六经之末,326条原文可以作为厥阴病的提纲,其实质为寒热错杂,其主症为寒热错杂证,赞同寒温统一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