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羚羊角颗粒预防婴幼儿高热惊厥再发作用。方法:将74例高热惊厥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37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联合羚羊角颗粒治疗,连续治疗至患儿体温正常24-48 h停药。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高热惊厥再发作情况(再发次数、再发作体温、脑电图异常、痫样放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结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而其高热惊厥再发生率为8.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1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1%)稍低于对照组(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羚羊角颗粒治疗婴幼儿高热惊厥疗效确定,可明显改善患儿高热、惊厥不适,降低惊厥复发率,且无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小儿肺炎的中医辨证施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4例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7例。甲组患儿给予中医辨证,乙组患儿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儿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 0.05),甲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低于乙组(P 0.05)。结论:使用中医辨证施治小儿肺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急救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调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进行急救护理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8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急救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急救护理方法,共计45例,年龄在6.5个月~3岁之间,平均月龄为(28.3±1.5)月;B组采用单纯性西医急救护理方法,共计40例,年龄在7.0个月~3岁之间,平均月龄为(29.0±2.3)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病情控制情况比较,A组惊厥消失时间(4.13±0.34)min,显著低于B组惊厥消失时间(8.39±0.58)min,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1245.98±3.24)min,明显低于B组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2612.41±2.39)min,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病情控制情况比较,A组惊厥复发2例(4.44%),显著低于B组惊厥复发15例(37.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6.78±0.34)d,明显低于B组住院时间(14.39±0.58)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儿病情,改善预后,临床应用有效。  相似文献   

4.
《四川中医》2021,39(8):73-76
目的:观察清肝定惊汤结合穴位点刺治疗小儿高热惊厥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合计纳入93例高热惊厥患儿,均由我院2018年6月~2020年3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患儿(46例)常规西药治疗,予以观察组患儿(47例)常规西药治疗结合清肝定惊汤及穴位点刺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儿中医症状(高热、惊厥、体虚、倦怠多汗、纳谷不佳、面色不华等)积分变化、两组患儿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惊厥停止时间、神志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情况、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91.30%)(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高热、惊厥、体虚、倦怠多汗、纳谷不佳、面色不华等症状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患儿高热、惊厥、体虚、倦怠多汗、纳谷不佳、面色不华等症状积分均下降,观察组患儿治疗后高热、惊厥、体虚、倦怠多汗、纳谷不佳、面色不华等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惊厥停止时间、神志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出现1例嗜睡(2.13%),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2.17%),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8.70%),P0.05。结论:清肝定惊汤结合穴位点刺治疗小儿高热惊厥临床疗效显著,患儿恢复好,恢复快,且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前循环同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后续脑梗死患者病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南乐县中兴医院92例后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前循环同侧TIA分为甲组(50例,存在前循环同侧TIA)与乙组(42例,不存在前循环同侧TIA)。对比不同组别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患者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及入院1个月患者残疾情况。结果:甲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时不同组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1个月时NIHSS评分均降低,甲组显著低于乙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DL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甲组显著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甲组正常、轻度残疾占比显著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循环同侧TIA可提升后续脑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改善神经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患者51例临床资料,为A组。并随机抽取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同期收治的单纯性急性胃肠炎患儿70例作为对照分析,为B组。对比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实验检测数据,随访3~12月探讨预后效果。结果: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多发于5~35月,男性与女性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多发于秋季与春季,惊厥症状首次发作多在患儿腹泻1~4 d,惊厥频率1~2次,持续时间集中在1~5 min;两组血常规、功能、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A组患儿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与Na+略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患儿惊厥症状未作处理已自行缓解,住院3~8 d后症状改善或痊愈出院,随访中所有患儿神经运动发育和生长发育正常。结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多数属于一过性反应,通过系统全面的对症处理可到达良好预后疗效,无需采取长期性抗惊厥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康复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脑电图异常、心肌酶异常及免疫功能异常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疗效:对照组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有效率为91.1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惊厥发生次数、惊厥好转时间、高热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电图异常率、心肌酶异常率及免疫功能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康复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于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和乙组。对甲组患者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乙组进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中出血量甲组要少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恢复自理能力时间方面,甲组均少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评分甲组要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红蛋白两组差异较小(P0.05)。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情况来看,甲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乙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3%,甲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好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干预措施在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热性惊厥患儿66例,分为对照组(33例)及观察组(33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的急救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的急救与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抽搐持续时间、抽搐发作至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抽搐持续时间、抽搐发作至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9±1.2)min,(8.2±2.6)min,(8.6±0.9)d,15.2%(5/33),观察组分别为(2.3±0.7)min,(4.6±1.4)min,(4.9±1.2)d及3.0%(1/33)。可以发现,观察组利用中医急救及护理措施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小儿热性惊厥患儿,采用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视频脑电图监测对小儿热性惊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黄河三门峡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98例热性惊厥患儿,均行常规脑电图监测、视频脑电图监测,比较常规脑电图监测、视频脑电图监测热性惊厥患儿脑电图正常率、异常率,统计视频脑电图监测临床特点。结果:视频脑电图监测脑电图正常率66.67%低于常规脑电图监测的77.78%,且脑电图异常率33.33%高于常规脑电图监测的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性别之间视频脑电图监测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3岁、体温 38.5°C、监测时间2 h、监测时间12 h、持续时间 10 min、发作次数 3次视频脑电图监测异常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脑电图监测应用于小儿热性惊厥中,脑电图异常率较高,且年龄≤3岁、体温 38.5°C、监测时间2 h和12 h、持续时间 10 min、发作次数 3次视频脑电图监测异常率较高,可结合患儿年龄、体温、发作次数等临床特点,适当延长监测时间,及时明确患儿脑电图异常情况,指导临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促使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高热惊厥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掌握的优良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小儿惊厥的预后,提高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采用定喘汤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8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医辨证属于痰热闭肺)患儿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乙组在甲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定喘汤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PCT、hs-CR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乙组治疗后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甲组,且乙组喘鸣音消失时间、憋喘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医辨证属于痰热闭肺)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定喘汤治疗,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止痉散贴敷佐治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年期间在我院急诊住院的62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给予急诊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止痉散贴敷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退热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抽搐复发率。结果:两组干预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均比干预前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更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的解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抽搐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干预后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ount,WBC)水平低于干预前(P 0.05);观察组干预后WBC、hs-CRP水平低于观察组(P 0.05);而退热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痉散贴敷干预高热惊厥患儿的退热效果更明显,可快速改善患儿的抽搐、高热症状,降低干预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抽搐复发率,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平分为甲组及乙组,甲组采用常规护理,乙组在甲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综合疗效。结果:乙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甲组(P0.05);乙组病房环境、护士服务态度、护士沟通能力、疼痛护理与康复知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甲组(P0.01)。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长,患者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佳,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急性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患儿依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给予咪达唑仑治疗,对照组给予地西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10min内惊厥控制有效率、惊厥发作控制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0min后惊厥反复发作率较对照组低,惊厥反复发作控制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急性惊厥取得的临床效果优于地西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小儿急性腹泻病应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病毒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6例急性腹泻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53例患儿,均给予甲乙两组患儿常规治疗和病毒唑,甲组患儿加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甲乙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止泻时间、退热时间。结果:甲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8.11%)高于乙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86.79%)(x~2=4.867,P=0.027)。甲组患儿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乙组患儿,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t=10.078,P=0.000)。结论:通过喜炎平注射液同病毒唑联合对小儿急性腹泻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有效提高了患儿治疗的有效率,并且明显缩短了患儿的止泻时间以及退热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1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术,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全部手术成功;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8%(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效果满意;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手术治疗前应对其开展系统性的术前评估,以减少诊疗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大柴胡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2月—2018年6月收治的热性惊厥患儿9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针灸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1.84%(45/49),对照组为73.47%(36/49),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神志恢复时间及惊厥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神经因子、CRP、SF、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NSE、NPY、BDNF、CRP、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S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和出院3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0,4.009;P=0.041,0.045)。结论大柴胡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热性惊厥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神经因子、SF、MMP-9水平,加快患儿恢复,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年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20例,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3组。小于3岁的患儿设置为婴幼儿组,共19例;3~6岁(不满6岁)的患儿设置为学龄前组,共65例;6~14岁的患儿设置为学龄组,共36例。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过去一年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P0.05);学龄组患儿每次发作病程显著低于婴幼儿组和学龄前组(P0.05);婴幼儿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学龄前组与学龄组(P0.05);婴幼儿组PLT指标水平较学龄前组与学龄组显著较高,学龄前组较学龄组显著较高(P0.05);婴幼儿组患儿特应体质比例为78.95%,与学龄前组的52.31%及学龄组的50.00%相比显著较高(P0.05);婴幼儿组患者合并肺炎率为68.42%,与学龄前组的38.46%及学龄组的16.67%相比显著较高(P0.05);婴幼儿组和学龄前组患儿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分别为89.47%、89.23%,显著高于学龄组的63.89%(P0.05);学龄组患儿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比例为72.22%,与婴幼儿组的36.84%和学龄前组的49.23%相比显著较高(P0.05)。结论:由于免疫力低且治疗依从性差,患儿年龄越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炎的比例越高,患儿发作次数更频繁,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使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5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性护理,观察组除了必要的基础性护理之外另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治疗效果、主要症状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肛温恢复时间、脑温恢复时间、脑脊液白细胞恢复时间、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加快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并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患儿生活质量的提高、预后的改善以及降低医疗纠纷均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