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泰安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降低发病率,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泰安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泰安市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数分别为187、133、155、289和421例,年平均发病率在4.23/10万左右;全市6个县(市、区)均有病例发生,其中新泰、肥城、泰山区发病率较高;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7月,11-2月为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季节;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19岁。结论泰安市需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监测,积极开展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旗2009年1月~2013年1月患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情况,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由基层专业人员采用个案调查的方法对我旗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我旗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70例;发病病例女性多于男性(P<0.05);在年龄分布上,病例集中分布在4~25岁的人群;幼儿和在校学生为发病高危人群。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加强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麻腮、麻腮风疫苗的接种率;对易感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本地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比较高,应该积极开展免疫接种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旗2009年1月~2013年1月患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情况,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由基层专业人员采用个案调查的方法对我旗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我旗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70例;发病病例女性多于男性(P<0.05);在年龄分布上,病例集中分布在4~25岁的人群;幼儿和在校学生为发病高危人群。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加强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麻腮、麻腮风疫苗的接种率;对易感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本地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比较高,应该积极开展免疫接种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8,(5):383-385
目的了解常德市2006-2016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常德市2006-2016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6年常德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7 162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11.32/10万,发病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季节分布呈双峰特点,主高峰为4~7月,次高峰为11月至次年1月;高发年龄为3~14岁,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75:1;病例数最多的职业为学生,占总病例数的56.65%;全市各区县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1.42,P<0.001)。结论适时调整免疫策略,落实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强化腮腺炎疫苗接种,通过落实综合性措施达到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东海县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分析其流行特征,为控制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东海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3年东海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病例885例,年均发病率为15.3/10万,5~13岁组高发,占76.6%,发病人群以学生为主,占70.3%,最小发病年龄仅1个月,最大发病年龄63岁。男女性别比为2.4∶1。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高峰以4~6月份为主,占43.7%,无死亡病例。发病地区以县城所在地的牛山镇发病最多,占37%。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在该地以学龄前和在校学生好发,流行高峰在4~6月份,流行地区以人口密集、流动性大的牛山镇为主,加强学校和幼托机构的传染病管理,做好腮腺炎疫苗的接种和补种,特别是加强牛山镇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发生和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属于丙类传染病,是近年来危害中小学生健康的主要疾病,常有爆发和流行.2000年9~10月在朝阳区管庄中心小学发生一起流腮爆发疫情,现将该疫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市怀柔区2007—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怀柔区2007—2013年流腮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7—2013年北京市怀柔区共报告435例流腮患者,年均发病率为16.39/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份;城区和平原发病率分别为20.35/10万和18.58/10万,浅山区和深山区分别为13.88/10万和3.11/10万;男性发病率为20.53/10万,女性为11.95/10万;1~15儿童是病例总数的92.93%。结论 男性高于女性,年龄以1~5岁为主,城区和平原发病率高于山区,男性高于女性,年龄以1~5岁为主。学生和托幼儿童是防控重点人群,应高度重视学校等集体,单位流腮散发病例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坪区2004-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高坪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高坪区2004-2009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 317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40.21/10万;4-7月份为发病高峰,占总发病数的60.82%,以学生1 034例(78.51%)为主,4-10岁组占发病总数的88.38%。结论高坪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群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4~7月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2006-2013年百色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13年百色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3年百色市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数共16 312例,平均发病率为57.97/10万;每年的4-7月和10月-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75.43%病例为4~15岁人群,主要集中在学生、散居儿童、幼托儿童;暴发疫情均发生在中小学,并以农村中小学暴发为主。结论 在保持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的基础上,应加强对高发地区、重点人群和学校开展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动态,为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阜新蒙古族自治县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阜新蒙古族自治县2004—2013年报告流行性腮腺炎发病98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3.67/10万。2004—2007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2010年发病率呈骤然上升趋势,有局部学校班级出现暴发疫情;2010—2011年发病率呈平稳下降趋势;2011—2013年发病率呈急剧下降趋势。结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依然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提高重点人群的免疫水平,继续开展宣传教育,强化社会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12.
2005—2009年成都市青白江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都市青白江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青白江区2005—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9年全区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211例,年均发病率为67.885/10万,其中2007—2009年发病率明显上升。全年各月均有疫情报告,以5、6、11月较高,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少年为主。职业分布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结论青白江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建议对局部地区适龄儿童推广使用MMR三联疫苗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莱芜市莱城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莱城区2009-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2年全区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85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71/10万,2012年发病率明显上升。全年各月均有疫情报告,以5-7、12月发病较高,发病多为20岁以下人群,职业分布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结论:莱城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逐年上升,要加强对适龄人群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或其相关联合疫苗如麻腮风(MMR)的查漏补种工作,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26例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属丙类传染病。南京市玄武区2003年报告的26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为探讨其分布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对其作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兴区2005~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09年大兴区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从年份、地区、人群等方面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大兴区报告流行性腮腺炎共1511例,发病率逐年下降;每月均有发病,以4~7月份最多,共581例,占38.45%;发病人群年龄以3~15岁组为主,占80.15%;病例集中在流动人口聚集的乡镇/街道;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结论 学生、幼托儿童是防控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集体单位儿童的疫情监测,规范流腮疫苗接种,开展疫苗接种后及健康人群抗体水品监测等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2005—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性病学方法对宝山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宝山区2005—2009年共报告流腮病例249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7.96/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4-7月为流腮发病高峰。患者男女比例为1.57∶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学生和儿童。职业分布发病以学生和儿童为主。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发生以学生为主,各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建立晨检和疫情报告制度,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等预防措施,做好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接种麻腮风疫苗,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开展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对制定疾病控制策略、评价疫苗免疫预防效果有重要意义.方法 对北京市腮腺炎个案数据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北京市2010年共报告2 935例病例,发病率为16.72/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5~8月份;远郊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近郊,城区最低,与人口流动相一致;发病以小年龄为主,15岁以下病例占总数82.59%;外来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市人口.结论 提高接种率仍是腮腺炎防控的关键,同时应保持和提高对学校等集体单位的监测敏感性,科学评价疫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资料汇编》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分析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997—2006年全省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27779例,年均发病率为16.30/10万,其中2004—2006年的平均发病率水平(26.04/10万)明显高于1997—2003年的平均发病率水平(11.86/10万)(P〈0.05)。全年中5—7月病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1.60%、13.04%和12.95%,明显高于其他月份(P〈0.0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病率为34.34/10万,高于其他地区的平均发病率水平(7.99/10万)(P〈0.01)。83.91%的病例为〈15岁儿童,其中5岁以下病例22353例,占病例总数的17.49%。病例职业为学生的共63012例,占总数的49.31%,其次为幼托和散居儿童,分别占20.91%和15.37%。结论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建议在局部地区对适龄儿童推广使用MMR三联疫苗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19.
2007-2008年绵阳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绵阳市2007-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8年绵阳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08年绵阳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917例,占同期法定传染病报告数的6.99%。全年均有病例报告,4~7月份呈现发病高峰(46.49%),以学生(57.22%)、幼托儿童(20.05%)为主,5~9岁占42.48%。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好发于学生及幼托儿童,春季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1997-2006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资料汇编》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样本率比较的2检验分析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997-2006年全省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27779例,年均发病率为16.30/10万,其中2004-2006年的平均发病率水平(26.04/10万)明显高于1997-2003年的平均发病率水平(11.86/10万)(P<0.05)。全年中5-7月病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1.60%、13.04%和12.95%,明显高于其他月份(P<0.0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病率为34.34/10万,高于其他地区的平均发病率水平(7.99/10万)(P<0.01)。83.91%的病例为<15岁儿童,其中5岁以下病例22353例,占病例总数的17.49%。病例职业为学生的共63012例,占总数的49.31%,其次为幼托和散居儿童,分别占20.91%和15.37%。结论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建议在局部地区对适龄儿童推广使用MMR三联疫苗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