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2.
CHENG Zhi-an HE Wei YANG Bo LIU Dong-bin SHEN Hui-yong LI Jian CHEN Qian QIU Qi-wen 《广东医学》2012,33(12)
目的 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5年广州地区老年脊柱骨折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与住院费用结构,了解老年骨折住院患者基本趋势及其所需要的医疗资源.方法 5年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与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共收治1 808例年龄≥50岁的脊柱骨折患者,其基本情况来源于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回顾分析患者的年龄结构、性别构成、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等.结果 过去5年脊柱骨折的患者住院人数相对稳定,每年的女性患者人数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男女患者总人数比为1:2.35,男性占29.87%,女性占70.13%.患者最大年龄为105岁,平均(72.08±9.92)岁.平均住院时间(20.12±13.92)d,各个年龄段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年龄段中,70~79岁年龄段的患者数最多(41.87%).胸椎与腰椎骨折老年患者50~79岁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而增加,8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胸腰椎骨折的比例为1:1.38.患者的住院总费用平均为6 532.14(443.02,10 637.60)万元,胸腰椎骨折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患者住院总费用为(3.30±2.83)万元,非手术患者(0.82±0.60)万元.住院总费用中,治疗费(含内置物等费用)占43.24%,药费占31.33%,其次为床位费8.16%,检查费5.5%,化验费4.75%,手术费2.89%.以50~59岁年龄段患者住院费用最高,并与年龄段的趋势相反.近5年来总住院费用逐年递增,平均每年增加23.97%,手术患者年增长率为18.93%,非手术患者年增长率为9.51%.结论 脊柱骨折所需医疗费用逐年递增.女性患者占全部患者的2/3以上,而且60~69岁女性患者比例最高,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骨折是防治工作的重点.有效控制内置物以及药费是减少脊柱骨折占用医疗资源,减轻患者与社会经济负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骨折将随着年龄的老化易于发生 ,为引起这方面的重视 ,现对我院 12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骨折资料进行分析 ,并对有关问题加以探讨。1 临床资料我院建院 2 5年收治 30 0余例符合CCMD 2 R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 12例骨折患者。在 1993年以后发生骨折 ,均经X线拍片确诊。1 1 性别与年龄 男 9例 (75 % ) ,女 3例 (2 5 % )。骨折时年龄 2 0~ 2 4岁 1例 ,2 5~ 2 9岁 1例 ,30~ 34岁 1例 ,40~ 44岁 1例 ,45~ 49岁 4例 ,5 5~ 5 9岁 1例 ,6 0~ 6 4岁 1例 ,6 5~ 6 9岁 1例 ,70岁以上 1例。最小 2 3岁 ,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研究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特征和诊断,为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40例腰背疼痛的老年病人和骨折老年病人。其中98例女性患者,42例男性患者。做过手术的患者有42例,包括30例女性患者和12例男性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X线检查,对患者的脊椎正片和侧片进行检查,排除其他骨科疾病,同时判断患者是否有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并对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0例患者中有80例存在一个及以上的椎体骨折(57.1%)。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有20例经检查有两个椎体骨折(14.3%),6例患者的椎体骨折超过两个(4.3%)。在确诊的8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从未进行过诊断和治疗,其余的74例患者平均就诊次数在1~10次之间。74例就诊的患者中有35例(47.3%)被漏诊和误诊。结论根据该次研究发现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容易被漏诊或误诊,需要引起重视。同时,很多患者对自身的症状过于忽视,没有及时就医,要加强该疾病的宣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29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采用KP治疗,观察治疗后局部疼痛、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改善情况。结果15例患者疼痛均在2~48h内明显缓解,伤椎高度基本恢复,后凸畸形大部矫正。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压表现。所有患者均随访6~30个月,平圴12.5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具有微创、止痛效果好、无明显并发症及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但临床应用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脊柱骨质疏松骨折运用椎体成形术和保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脊柱骨质疏松骨折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7.56±0.83)、(7.48±0.8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为(0.38±0.22)分,低于对照组的(0.51±0.4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ODI评分在治疗后1~3个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低于对照组的14.89%,但是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 临床上运用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补肾壮骨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手术、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补肾壮骨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指标、骨密度、骨矿含量、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0.5%(67/74),对照组有效率为74.3%(55/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PACP-5b)、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骨矿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壮骨汤能进一步提高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对骨密度及骨矿含量有明显改善效果,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比较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Jack vertebral dilator-kyphoplasty,DKP)与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balloon-kyphoplasty,B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56例单个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33例患者行DKP手术治疗,23例患者行BKP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测量手术前后病椎高度和Cobb角的改变?结果:56例患者均获随访,其中DKP组随访7~16个月,平均10.7个月;BKP组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 < 0.05),DKP组在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和矫正后凸Cobb角方面优于BKP组(P < 0.05)?DKP组出现1例椎体旁骨水泥少量渗漏(3.0%);BKP组出现5例渗漏(21.7%),均无临床症状?结论:DKP和BKP均可有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DKP在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及矫正后凸Cobb角上效果更显著,且骨水泥的渗漏率更低? 相似文献
13.
14.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一项新的脊柱微创技术,能明显缓解疼痛、维持脊柱稳定性、恢复椎体高度,但是也存在一些并发症.本文就PVP与PKP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分析和总结经PVP与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42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56-88岁,平均74.4岁.应用PVP治疗15例24个椎体,PKP治疗15例18个椎体,术后对患者椎体高度的恢复、疼痛的缓解、活动能力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7个月(3-15个月).PVP组视觉类比评分平均由术前8.68到术后1.74和最后随访1.13.PKP组视觉类比评分平均由术前8.62到术后1.72和最后随访1.21.PVP和PKP均能恢复伤椎前柱高度,PKP组效果更明显,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VP和PKP均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PKP能更好恢复伤椎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实施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4)与参照组(n=43).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B级、C级、D级、E级),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的变化情况、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 两组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SIA损伤分级为D级、E级例数明显多于参照组(P<0.05),即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参照组(P<0.05),且矢状面Cobb角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明显高于经皮椎体成形术,该术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运功功能及感觉功能,增强复位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MRI影像学改变与PKP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s)患者的病历资料34例.依据影像学表现将椎体骨折分为楔型(A组)、凹陷型(B组)、扁平型(C组)3类,记录手术前后VAS值,测量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的变化,测量信号强度,计算信号强度比.比较不同类型椎体骨折疼痛情况、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的变化,探讨椎体信号强度比与疼痛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局部后凸Cobb角在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手术前后Cobb 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椎体平均高度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MRI信号强度比与疼痛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椎体骨折MRI表现对后凸成形术(PKP)疗效具有一定预测性,楔型、扁平型椎体骨折行PKP后椎体高度恢复较凹陷型好.伤椎水肿信号强度与疼痛存在相关性,水肿信号强的椎体骨折对PKP治疗反应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中采用混合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1:1]与单独采用PMMA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X线、CT及MRI检查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及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于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进行诊治的3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采用X线、CT及MRI于术前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后将X线及CT指导下手术患者的穿刺次数、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椎体形态指标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比较。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在骨折线及附件骨折检出率方面明显高于X线及MRI,且CT指导下下进行手术的患者其穿刺次数、手术时间及术后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而椎体形态指标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方面则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CT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及手术治疗中的价值均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