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陆娟娟  刘运强  侯佩强 《疾病监测》2008,23(11):680-681
目的 对山东省泰安市2007-2008年流行期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进行分离鉴定及分析,了解泰安市流感流行情况。方法 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用犬肾传代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方法(HA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共检测2所哨点医院ILI咽拭子标本281份,分离到流感病毒94株,阳性分离率为33.45%,经分型鉴定A型H3N2亚型51株,H1N1亚型1株;B型的 Yamagata系39株,Victoria系3株。结论 2007-2008流行季中,泰安市流感病毒流行的优势毒株为A型H3N2亚型和B型Ymagata系,同时有A型H1N1亚型和B型Victoria系毒株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邹明霞  谢昀  熊英  曾艳文  范奕 《疾病监测》2009,24(7):484-486
目的对2004-2007年江西省流行性感冒(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流感病毒的流行趋势,探索流感流行的规律。方法采集国家级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患者的鼻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用常量红细胞凝集抑制法(HI) 鉴定病毒。结果2004-2007年共采集标本456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576株,分离率12.62%。其中A型H1N1亚型118株,占阳性株的20.49%, H3N2 亚型238株,占阳性株的41.32%;B型Victoria系108株, 占18.75%,B型Yamagata系114株, 占19.79%。结论2004-2007年江西省有A型H1N1亚型、 H3N2 亚型和B型Victoria系、Yamagata系流感病毒流行,H3N2 亚型流感病毒为主要流行优势株。  相似文献   

3.
倪刚  倪文玲  李青  丁力  张榕松 《疾病监测》2009,24(7):492-494
目的了解2006-2007年云南省红河州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特点,探讨优势株的变化。方法采集疑似流感患者咽拭子,接种于MDCK细胞于34 ℃ CO2培养箱内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液进行血凝试验,阳性标本进行分型鉴定。结果全年哨点医院共采集咽拭子标本991份,分离得到123株流感病毒,阳性率12.4%,其中H1N1 37株,H3N2 41株,Victoria 42株,Yamagata 1株,待定2株。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集疑似流感患者咽拭子56份,分离得到39株流感病毒,阳性率69.6%。均为B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结论在2006-2007年监测年度中,2006年3-6月以B型Victoria系毒株为主,2006年7-9月以H1N1为主,2007年1-3月以H3N2为主。疑似流感疫情均为B型Victoria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监测广西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状况和流感病毒优势株的变化,探索广西流感流行规律。方法在国家级哨点医院,对流感样病例进行逐日统计,对符合条件的流感样病例进行采样,采用细胞培养法分离鉴定流感病毒。结果2007-2009年广西流感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以春、夏季高峰明显。2007-2009年广西流感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数占门诊总病例数的年平均数分别为11.34%、12.45%和7.10%。2007年分离134株流感病毒,其中B型58株,A型H3N2亚型69株,H1N1亚型7株。2008年分离82株流感病毒,其中B型33株,A型H3N2亚型30株,H1N1亚型19株。2009年分离1737株流感病毒,其中B型192株,A型H3N2亚型176株,H1N1亚型74株,甲型H1N1295株。结论2007-2009年广西流感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全年均有发生,以春、夏季为高发季节。2007、2008年的主要流行株都为H3N2亚型和B型流感毒株,2009年的主要流行株为甲型H1N1流感毒株。  相似文献   

5.
2005年汕头市流感病原学和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和掌握汕头市流感变化特点和流行趋势。方法2005年1~12月采集市区流感样病人的咽拭子标本405人份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共分离出流感病毒33株,分离率为8.15%,其中23株为A(H3N2)亚型,10株为A(H1N1)亚型。采集一般人群血清100人份,采用微量半加敏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A(H1N1)型、A(H3N2)型、B(Victoria系)型、B(Yamagata系)型抗体水平测定。结果阳性率分别是:35.00%、73.00%、16.00%、9.00%。采集职业人群血清90人份进行H5N1抗体水平测定,阳性率为0。结论汕头市人群未受禽流感病毒感染,2005年流行优势株为A(H3N2)亚型,人群对A(H1N1)型和B型流感病毒的免疫力较低,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景德镇市近3年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为流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的咽拭子标本,通过Real-PCR方法对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和分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接种到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以人红细胞凝集及凝集抑制试验对流感病毒进行鉴定分型。结果共采集标本2554份,核酸检测阳性标本265份,分离出流感病毒184株,新甲型H1N1、A(H3N2)亚型和B型毒株均有发现。2013.4-2014.3年以新甲型H1N1和A(H3N2)为流行优势株,B型毒株两个系都有出现,但新甲型H1N1从2014年3月之后就没有再次出现;2014.4-2015.9主要流行株则为A(H3N2及B(Yamagata)少量出现的特点。数核酸阳性A(H3N2)亚型流感的MDCK细胞阳性分离率从85.71%降至59.02%,病毒血凝抑制效价也从1280降低到最低的40;核酸阳性B型流感病毒的MDCK细胞阳性分离率从62.07%上升到90.91%,病毒血凝抑制效价一般都在1280及以上。结论景德镇地区2013年4月-2015年9月期间,流感流行表现为新甲型(H1N1)短暂流行后,夏季主要以A(H3N2)流感为主,冬春季以B(Yamagata)型流感高发;A(H3N2)亚型的分离率逐年降低,B型流感病毒分离率上升;A(H3N2)亚型的抗原性变异较大,而B型的抗原性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江西省儿童医院2006-2010年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病原学及流行特征。方法 2006年4月至2010年3月在本院儿内科门诊、急诊就诊的病例1 833 507例,其中流感样病例(ILI)129 062例。每周采集门诊就诊的ILI鼻咽拭子10~15份送省疾病控制中心作病毒分离鉴定。结果共统计上报ILI 129 062例,采集ILI鼻咽拭子1 796份,分离出流感病毒320株,检出率为17.82%。其中H1N1型51株(15.94%),H3N2型76株(23.75%),B型122株(38.12%),新甲型H1N1型71株(22.19%)。2009-2010年度新甲型H1N1型为流行优势株。结论 4年的流感病原学监测中发现了新的突变株,流感病毒的流行每年都发生了型别的变化。流感样病例就诊无明显季节变化,0~5岁年龄段患儿ILI就诊率高于〉5~15岁年龄段的患儿;就诊的流感患儿由H1N1型、H3N2型、B型、新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北京市西城区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辖区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标本,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核酸检测后用细胞培养方法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的流感毒株进行型别鉴定。 结果 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共报告ILI 17 549例,其就诊百分比平均为2.24%(17 549/784 625)。采集ILI标本905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97件,总阳性率为32.82%,细胞培养病毒分离血凝测定阳性70株,分离阳性率为23.57%,其中甲型H1N1 35株,季节性H3 25株,乙型Victoria 7株,甲未分型3株。 结论 2010-2011年流感流行高峰在12月和1月,存在甲型H1N1、季节性H3和B型3种流感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东莞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感染流行情况.方法 采集门诊疑似流感病人咽拭子分泌物,接种MDCK细胞,于CO2温箱中33.5℃分离培养.培养液血凝试验阳性标本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2004年412例中有42例分离出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10.19%;其中H3N2型24例,B型18例.2005年521例中有19例分离出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3.65%;其中H3N2型10例,H1N1为5例,B型4例.2006年945例中有105例分离出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11.11%;其中H1N1型37例,B型68例.病毒分离阳性率3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42,P<0.01),2004与2006年分离阳性率高于2005年.结论 2006年分离阳性率最高,2005年分离阳性率最低.2004年仅有H3N2与B型,2005年比2004年多了H1N1型,但2006年没有分离到H3N2,仅有H1N1和B型.2004与2005年以H3N2型流感病毒流行为主;2006年则以B型为主,其次为H1N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甘肃省酒泉市2009-2015年流行性感冒(流感)病原学特征和流行动态,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决策。方法 对2009-2015年度国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型别和亚型鉴定,对部分核酸检测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培养、分离和鉴定。结果 2009-2015年共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3332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21.54%,其中各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数及构成比分别是甲型H1N1 277例(38.58%),甲型H3N2 224例(31.20%)和乙型217例(30.22%)。7年间流感病毒检出率依次为28.60%、25.63%、18.25%、21.58%、18.23%、19.44%和20.60%,各年度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5.51,P=0.000);0~、1~、5~、15~、25~和60~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依次为6.90%、15.85%、29.07%、23.96%、21.43%和14.29%,5~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各年龄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4.51,P=0.000)。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10月至次年3月,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占总阳性病例的91.50%;分离到流感病毒105株,其中69株甲型H1N1,14株甲型H3N2,10株乙型B/Victoria,12株乙型B/Yamagata。结论 甘肃省酒泉市流感流行每年有1个高峰期,主要发生在冬春季,5~岁儿童感染率最高,流行毒株在不同时间呈现型别优势且存在年度交替流行的特点。流感防控措施的重点时间在冬春季,建议加强5~岁组儿童的流感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1.
2006-2007年辽宁省儿童流行性感冒病原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辽宁省2006-2007年度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学及流行特征。方法 在流行季节采集咽拭子用鸡胚和细胞分离方法,进行间接血凝抑制试验。结果 共采集儿童标本213份,分离流感毒株41株,分离率为19.25%;其中A型31株(H1亚型14株、H3亚型17株),B型10株,流感的高发年龄主要集中在4~9岁之间。结论 2006-2007年辽宁省内同时有三种亚型的流感病毒在流行,2006年底前优势株是H1亚型,2007年优势株转为H3亚型和B亚型。  相似文献   

12.
孙佰红  于伟  王璐璐  田疆 《疾病监测》2013,28(4):297-299
目的 了解2011-2012年度辽宁省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特征及流感流行优势毒株的分布,为预防控制流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1-2012年度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监测哨点医院的ILI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辽宁省2011-2012年度流感监测哨点医院ILI就诊百分比(ILI%)平均为3.34%, 较上年度有所下降,呈现冬春季流行高峰。全年共分离到流感毒株540株,总阳性率为6.38%,B型为流行株,病原学监测结果呈现多种流感病毒交替流行或混合流行的特点,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株在流行后期发生了变化,由B(Yamagata)亚型流行株逐渐转为季节性H3N2型和B(Victoria)亚型。对ILI%与流感病毒分离率进行秩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648(P结论 辽宁省流感流行呈现冬春季高峰,流行优势毒株随季节变化而出现差异,2012年的下半年辽宁省的流行株可能转变为H3N2型和B(Victoria)亚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2009 -2011年的连续监测,了解北京市西城区乙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西城区两家流感哨点医院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3393份,用犬肾传代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分离阳性的病毒进一步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流感病毒株型别鉴定.结果 从2009年10月到201...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广州市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2006年广州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病例标本来自广州市4家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和暴发疫点现患病例的漱口液或咽拭子,采用犬肾传代细胞进行病毒分离;人群血清标本于3月和10月在其中一家哨点医院按年龄组分层随机抽取健康体检人群进行采集,采用微量半加敏红细胞抑制试验检测各型流感抗体。 结果 1143份哨点医院采集的标本中有95份(8.31%)分离出流感病毒(H1N1型80株,B型15株);接到暴发疫情146起,罹患率0.40%~16.97%。疫情主要发生在3-4月,全市12个区(市)均有报告且全部来自学校。人群血清抗体H3N2、B(维多利亚系)、 B(巴拿马系)型阳性率两次监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但H1N1抗体10月高于3月(sup2/sup=41.94,IP/I0.05)。 结论 广州市2006年流感流行优势毒株为H1N1;暴发疫情的流行高峰出现在3-4月,以局部暴发为主要特征;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流感监测; B型流感病毒在广州地区仍有继续引起局部暴发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5.
2006-2007年江苏省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2006-2007年江苏省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国家级监测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LI)资料、 全省病原学分离检测结果以及流感或ILI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06年和2007年(计1-52周)2年度,徐州、南京、无锡、丹阳4个监测点共登记ILI分别为94 231、102 099例, 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分别为4.67%、4.87%,两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sup2/sup=85.18,IP/I=0.0000),其中徐州、南京、无锡、丹阳市的 ILI%分别为7.18%、5.06%、3.66%、2.00%。2006-2007年流感或ILI暴发中,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的为56起(94.92%),其中流感病毒阳性52起(92.86%)。实验室确诊流感暴发疫情年度分布显示:2006年主要以B型(94.12%)为主,2007年主要以A型H3N2亚型(66.67%)和B型(33.33%)为主,根据月份分布显示:所有暴发疫情均分布在1-5月和9-12月,其中1-3月是流行高峰,共45起(86.54%),病原学显示2006年1-2月全省发生大范围的B 型(Victoria系)流感暴发,2007年1月发生较大规模的H3N2亚型流感暴发。结论 2006-2007年江苏省流感活动相对稳定,但仍存在局部暴发,哨点医院的ILI和暴发疫情的病毒分离均显示A型H3N2亚型、B型Victoria系为优势毒株。流感流行季节的变化趋势及其预警机制的建立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05-2006年度山东省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艺  王玫  王梅  严敏  刘倜  王显军 《疾病监测》2007,22(6):373-375
目的 通过分析山东省2005-2006年度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的流行趋势,为控制山东省流感流行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分析流感监测点流感样病例、病毒分离及血清学监测情况.结果 2005-2006年度山东省4所监测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人就诊百分比10~12月呈递增趋势,1~3月呈递减趋势,但未出现明显的流行高峰.2月底至3月底共发生流感样病例爆发15起.本年度共分离到67株流感病毒,流行优势株为甲1亚型流感病毒.正常人群血清对A/PANAMA,2007/99(H3N2)毒株、B/HONGKONG/330/01-LIKE毒株的抗体阳性率均为100%);对A/NEW CALEDONIA/20/99(H1N1)毒株抗体阳性率最低(65%).结论 流感样病例数与病原学监测结果基本吻合,可以用来反映流感活动的强弱,监测网络的敏感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刘琳琳  韩诗  余晓  李翔  叶国军  方斌 《疾病监测》2020,35(12):1105-1109
  目的  了解2016 — 2019年度湖北省流感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防控政策和风险评估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结合流感网络监测实验室的病原学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湖北省流感监测数据开展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6 — 2019年度湖北省流感样病例(ILI)占门急诊病例总数百分比(ILI%)平均为2.90,其中0~5岁年龄组人群在ILI%中所占比重最大(61.83%),6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所占比重最低(3.69%);3个年度哨点监测标本平均阳性率为14.06%,共分离出4991份毒株,对其中565份毒株进行抗原性分析;新甲型H1N1、季节性甲型H3N2亚型和乙型Victoria系随季节(时间)呈现明显的交替现象;期间共报告343起ILI暴发疫情,疫情报告时间分布主要为每年的冬春季。  结论  2016 — 2019年度湖北省流感病毒的流行规律呈现冬春季高流行峰,夏季低流行峰,各型别交替流行,冬春季易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