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同志們: 当你刚离开学校被分配到基层崗位的时候,或是离开上一級的医院到基层去工作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先离开上一級医院的护士,向你們表示衷心的欢迎。我是1961年被分配到高密县人民医院工作的,今年又調到公社医院工作。去公社医院工作之前,我曾有过不少錯誤的想法,除了在生活上不习慣不說,认为在学校里学习了几年,掌握了不少的护理技术,如今去  相似文献   

2.
1972年8月,我到护训队学习。毕业后,我曾一度认为,护理工作无非就是打针、发药,执行医嘱,不出差错就行了。以后的工作实践使我改变了认识,体会到要做好护理工作,既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又要有过硬  相似文献   

3.
每当我打开日记本的时候,扉页上金光闪闪的毛主席画像首先映入眼帘。毛主席那亲切慈祥的面容,使我热流暖全身;毛主席那亲切的声音犹响在我耳边;我仿佛又看到了毛主席在向我们招手。啊,我们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二年了!但毛泽东思想却永放光芒。“护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是毛主席的教导给我指明了方向,使我感到护士工作前途无量。我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部队医院的内科护士,从1954年入护士学校学习,毕业后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在这期间,党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能为党做一点工作的青年;由于党和部队首长的教育培养,由于同志们的热诚帮助,使我在工作中做出了一点成绩。在近七年的护理工作中,我从未发生过差错事故,能较好地完成护理工作。我仅仅尽了我的本分,组织上就组我表扬、奖励,立三等功一次,并选我出席总后勤部四好、五好代表会议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上这些都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  相似文献   

5.
江孝香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副主任护师。她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兄弟姐妹9人中有3个医生4个护士,在家庭熏陶下她也选择了护理专业。毕业时她填写的志愿是:“我坚决服从祖国分配,在到最需要地方去的前题下,可参考本人的志愿到部队去。”到部队的理想终于实现了。1965年9月,她从福建省福安专区卫生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工作。30多年来,她始终坚持在护理第一线,在护理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  相似文献   

6.
1977年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我进入中国医科大学附设卫校护士班。现在,我已毕业并在临床工作一年多了。在实际工作中,我学习并看到了很多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很强,要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必须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及护理技能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一、我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识过程我是1957年毕业的护士,在开始工作的前几年,对临床护理工作认识很差,认为临床护理就是扫扫床,搞搞卫生,给病人做一般的生活护理等,工作轻闲,即使不动脑筋也不会有缺点发生,更不会危害病人,与药疗工作比较起来,思想负担要小得多;认为服错药、打错针、做错治疗能给病人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而临床护理工作做得差一些不可能发生类似的情况。在这样的思想情况之下,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表现得一般化,不主动,不去深入钻研,对待病人不注意方式方法,因而在工作中也发生了一些问题。如一肝脏病患者因注  相似文献   

8.
王夕芳 《当代护士》2007,(11):50-51
在我的心底,一直生长着一个誓言,我要用我的笔写写我的父亲母亲。但我从没有能够好好记述下什么。我不敢直面我的父亲母亲,我不敢往深处去解析痛楚的伤口,在我心里,我一直没有把他们跟“老”联系在一起只觉得,我是孩子,他们就是大人。而父亲母亲突然之间真的老了,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他们已白发苍苍,满脸皱纹,腰背佝偻……  相似文献   

9.
从护士学校毕业后,组织上分配我到一个正常产的产科病室去工作;当时虽然未向上级提出意见,但是满心不高兴,认为正常产科病房的工作单调、平庸,学不到什么新鲜东西;对医疗来说,似乎也没有多大贡献。经过几年的工作和学习,以及见到许多技术熟练、品质优良的老同志们的工作方法和思想作风,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产科护士并不简单,因为他同样需要有高度的业务和思想水平,更重要的是他还要保卫母婴两代的安全。由于这样的认识,因而坚定了自己在产科工作的信心和服务的意念。  相似文献   

10.
母亲是大前年去世,去世时才66岁。她一生照像很少,在我记忆里只有七张。母亲1937年出生在江苏淮安农村,苏北过去是有名的穷地方。童年时她就饱受人生的苦难。一岁没有父亲,八岁没有母亲,兄弟姐妹八人,她最小,人称她“八子”。父母亲去世后她和哥哥姐姐相依为命,互相拉扯长大。常常饭吃不饱,衣服都是拣哥哥姐姐退下来的穿。那样的日子,温饱都不能保证,更不要说是照像。所以,母亲一直到18岁都还没有照过像。  相似文献   

11.
1969年,我从广西医学院护校毕业,和另一名从柳州卫校毕业的医士分配到靠近越南边境的公社卫生院所属的大队医疗站,就我们两人,医生、护士看病出诊,什么都做。后来,我又去参加县里的妇女病普查,到铁路做卫生员,搞中草药展览,真所谓五花八门,无所不做。真正从事护理工作,是从1976年元月开始的,那年我从边境调到了“三线”建设地区,河池县医院,分配到病房当护士。由于多年来,都是“不务正业”,对护士工作,我可以说是生疏的。怎么办?学!向老同志学,凭着极大的工作热情,经过两周的跟班,我就单独上班了。但要搞好护理工作,单凭热情是不成的。一件事使我至今不忘:记得有一次在外科上早班,一位刚做完胃切除手  相似文献   

12.
女友在一个小镇卫生院当护士。想起初识女友,真是件美丽而又尴尬的事。 那是1998年仲夏,我从城郊财政所调到小镇财政所任税管员。卫校护理专业毕业的妮,分配到小镇卫生院工作。时逢农税征收高峰,我到小镇供销社检查农业特产税征缴情况,那天,妮和她的母亲从眼前走过,黑色连衣裙,圆圆的脸;一头飘逸的长发,仿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忍不住回头一望,似曾相识,  相似文献   

13.
似乎只是瞬间,我已到不惑之年,从事护理工作也已有23年了。因为工作需要我们科室招聘了几名新护士,都是高护毕业,已有两年工作经验,来科室后有两天熟悉环境,就开始正式进入病房。小王被安排跟我,负责1—10床。儿科护理现在不好干,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住院竟有四五个陪护,静脉输液如果一针扎上正好,一针扎不上就是触犯了众怒。  相似文献   

14.
白梅 《当代护士》2010,(6):18-19
去年10月,从事护理工作34年的我光荣退休了。为了不让自己沦落为整天围着锅台转的家庭主妇,我立即到本市一家新开张的民营医院应聘。面试那天,我和一帮20来岁的刚毕业的护校生们,在总经理办公室门外静静地等候。当我独自坐在总经理面前的椅子上时,心跳有点加速,  相似文献   

15.
1954年一月,我愉快地服从了組織分配,到北京苏联紅十字医院工作。当时我有兩种不同的想法:首先是要与偉大的国际友人一起工作而感到幸福和高兴,其次是离开学校不久,業务不够熟練,同时又不懂俄文,因此害怕今后工作有困难。但是,侭管心里有矛盾,这並沒有減低我对学習苏联先进經驗的信心。来院后,我被分配到口腔科門診工作。因在学習时从未实習过口腔科的操作,心里很害怕,尤其是在苏联医院工作,怎么能行呢?这个思想一直縈迴在腦海里。到科里后,过去一切的顧虑都忘掉了,因为事实並不像我所想的那样。首先,医院的领导給我們組織了俄文速成学習,使我們能初步掌  相似文献   

16.
无私的奉献在我的白衣生涯中遇到许多应该歌颂的老护士,这些护士的青春在病房里闪光,时光在病房里消逝,几十年的辛苦随着病人的疾苦度过。是她们默默无闻的工作,送走了一批批康复了的患者。有一位护士家住大城市,当兵十年后,又被分配到山区某医院工作。山区的艰苦条件并没有淡漠她那颗无私奉献的心。有一次,科里住进一位年高体弱的老人,患了老年性白内障病,她双目失明了。在护理这位老人时,这位护士却收到家里寄来的电报:“母病重见电速回。”在科里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她给母亲寄了100元钱后,仍然在自己的岗位上,日以继夜地工作。每天,她象侍候自己的母亲那样护理这位病人。老人要喝水,她把水杯端到老人嘴边,上厕所她扶着去,老人衣裤脏了她给洗,老人要吃饺子,她  相似文献   

17.
我是清晨接到弟弟电话的,他告诉我母亲昨晚劳作时,不慎从堆满柴火的货车上摔下来,胸口隐隐痛了一夜。母亲执意不让弟弟告诉我,怕影响我的工作。听完弟弟的叙述,只觉浑身战栗,失神片刻遂又明白自己昨夜为何辗转难眠,心中不免担忧郁结。我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到来,假设着种种可能,思量着该如何安慰伤痛的母亲。可母亲和弟弟站在面前时,又禁不住埋怨母亲的不小心,我喋喋不休,又有几分咄咄逼人,完全就把母亲当成犯错的孩子一般,想好该安慰母亲的话一句也没说。母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从事口腔医学专业的科技人员,1961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口腔系。毕业后被分配到第一军医大学任教,1975年转业到山西运城地区卫校。由于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多年来政治上受歧视,精神上受压抑,有志不能伸,知识无处用。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光辉照耀下,我这棵枯萎的禾苗才重新焕发了革命的青春。七年来,在各级党组织的关怀和  相似文献   

19.
情系无影灯     
宋少雯这辈子似乎是与无影灯结了缘。自1980年从卫校毕业以后就没有离开过手术室,不管过去从在合浦县医院,还是目前在北海市二医院。十年多来,无影灯下,她从一个姑娘成为了母亲,度过了青春又步入了中年,也由一个普通的护士升任护士长,手术室负责人。长期的工作熏陶,使宋少雯对无影灯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其实,手术室的护士并无  相似文献   

20.
我响应党的号召,光荣地被批准第一批到农村工作。四个月来,经过实践的锻炼和考验,不论在思想上或技术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也曾存在过一些思想斗争。到农村去我原在北京市友谊医院工作。当我听到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指示和医院党委书记的动员报告后,心情十分激动,当即给院党委写了决心书,要求批准自己到农村去。可是,当院党委批准了我的要求时,却又产生了思想顾虑。首先,考虑自己一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