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 2 % ,由于跟骨特殊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治疗方法选择不当 ,可有较高的致残率。跟骨骨折传统的治疗是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目前国内撬拔复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开展比较广泛 ,但很少有人对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作过比较[1,2 ] 。本文目的是比较本院自 1992~ 1997年以来 8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85例的有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 ,其中男 67例 ,女 18例 ;年龄 18~ 67岁 ,平均37.4岁。详见表 1。跟骨关节内骨折按Essex Lo presti及Soeur和Rem…  相似文献   

3.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view the urine products of bone breakdown as markers of bone resorption and usefulness of urinary hydroxyproline.Data Related researches published in 1985 -2000 were systematically reviewed.Results Bone markers could be used for early diagnosis of bone metabolic diseases. Biochemical markers of bone resorption that reflect osteoclast activity and/or collagen degradation provide a new and potentially important clinical tool for the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of bone metabolism.Assessment of bone resorption can be achieved with measurement of urinary hydroxylysine glycosides, urinary excretion of the collagen pyridinium cross-links, urinary excretion of type Ⅰ collagen telopeptide breakdown products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and urinary hydroxyproline.Conclusion Urinary hydroxyproline has been in use as a marker of bone resorption, but it lacks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t is a modified aminoacid that is a metabolic product of collagen breakdown.Hydroxyproline may be released either free or with fragments of the collagen molecule attached during bone resorption, and it is also liberated by the breakdown of complement and nonskeletal collagen.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过程中,常需要对骨、骨密度或骨钙进行定量测定。新鲜骨经干燥处理后,可通过直接称重测得骨重量,用于骨的宏观检查。骨量的测定多用间接测定法,通过骨密度、骨钙的测量来反映骨量的多少。骨密度是反映骨无机盐即骨矿物质的多少,以往一般是通过X线摄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病灶刮除联合不同材料填充对肢体骨巨细胞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21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肢体骨巨细胞瘤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治疗采用骨水泥加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填充方式,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骨水泥加同种异体骨填充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软骨下骨层厚度、关节疼痛、功能状况及活动。并评估患者术后宿主骨与植骨愈合情况、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软骨下骨层厚度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对照组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MSTS、IKDC评分较术前均升高,其中观察组MSTS、IKDC评分水平更高(P<0.05);观察组宿主骨与植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但两组术后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加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填充应用于肢体骨巨细胞瘤,能很好地减轻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活骨植骨在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方法,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19例感染性骨不连采取活骨植骨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一次性清创活骨植骨手术成功率达89·5%(17/19)。结论活骨植骨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对45只大耳白兔行左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术。动物被分成3组。其中A组保留骨内外膜;B组环形切除截骨端上下部分骨外膜;C组截骨后刮除截骨端上下部分骨髓及内膜组织。所有动物延长速度为1mm/d。结果发现A组延长区新骨形成和塑形快,质量好,愈合后新骨的力学性能强;B组延长区新骨形成慢,新骨的力学性能差;C组延长早期成骨受一定影响,后期新骨的组织形态与力学性能均接近A组。骨膜随缓慢牵拉同步增长,成骨十  相似文献   

8.
应用选择性骨牵引和跟骨夹联合治疗跟骨骨折17例18足。随访4个月至4年疗效评定,“优”者11足,“良”4足,疗效“差”者3足(均有严重损伤)认为,此疗法对骨折积极复位,有效弹性固定,早期进行关节模造和功能练习均有良好的作用,且有操作简便,副损伤小的优点,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9.
应用^99mTc-MDP骨显像技术对1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检测,并结合X线,以探讨骨显像对肾性骨营养不良的诊断价值。在其中确诊的14例肾性骨营养不良患者中,骨显像结果全部为异常。X线检查只有4例为阳性。这种方法明显优于X线检查。作者对肾性骨营养不良的骨显像机理及特点作了初步探讨,认为^99mTc-MDP骨显像可以作为肾性骨营养不良早期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及预后判定的一种无创伤、无痛苦、可  相似文献   

10.
HA/FDFB修复兔胫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羟基磷灰石(Hydroxylapatite,HA)和冻干胚胎骨粉(Freeze-Dried Fetal Bone,FDFB)混合材料骨内植入后的成骨潜能,方法:在16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双侧胫骨缺损内分别植入HA和HA/FDFB,术后1,4,12,24周分期处死动物,标本行放射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HA侧术后各期均无明显新骨形成,24周时仅有植入材料-宿主骨界面见少量新骨,其科大部分为纤维结缔组织充填。HA/FDFB侧术后4周新骨开始形成,12周时HA间隙大部分新生骨组织充填,纤维成份减少,无FDFB残余。24周时植入材料内完全为成熟板层骨。结论:HA/FDFB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成骨活性,能促进骨愈合进程,是较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1.
借助单能光子骨密度仪测定了2002名宁夏汉、回族健康人尺、桡骨骨矿含量(BMC)、骨宽度(BW)及骨密度(BMD)。经统计学处理:(1)民族之间(分男女两性)均无显著差异。(2)性别之间(分汉、回两族)均有显著差异。(3)BWC、BW、BMD随年龄逐渐增加,于30~39岁之间达到高峰,平均每年BMC增加约5.0%,BW约增3.0%、BMD约增4.0%。40岁以后逐年下降,每10年,男性BMD减少0.03g/cm~2,女性减少0.06g/cm~2,两者间差异极显著(P<0.001)。(4)两性体力劳动者各项测定值均显著地高于脑力劳动者,P<0.01。(5)妇女每绝经1年,BMC平均递减0.0128g/cm,速度为1.76%;BMD平均递减0.0132g/cm~2,速度为2.09%。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受体基因敲除小鼠(GIPR-/-小鼠)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动态改变.[方法]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不同月龄(1月龄、3月龄和5月龄)的雌性GIPR-/-小鼠和野生型对照C57BL/6小鼠不同部位(全身、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和骨骼面积.[结果]1月龄、3月龄和5月龄GIPR-/-小鼠的全身BMD、BMC和骨骼面积以及1月龄和3月龄GIPR-/-小鼠的股骨BMD均低于对照小鼠相应值,而1月龄GIPR-/-小鼠的腰椎BMD则高于对照小鼠相应值(P均<0.05).5月龄与3月龄相比,GIPR-/-小鼠上述部位的BMD、BMC和骨骼面积无显著变化,而在对照小鼠仍有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与对照小鼠相比,GIPR-/-小鼠的BMD、BMC和骨骼面积均有明显改变,并与部位和月龄相关,提示GIP对小鼠骨转换有一定的作用.进一步提示在营养物的获得和骨代谢之间,除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轴外,还存在着"肠-骨轴",即肠道与营养代谢相关激素对骨代谢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老年妇女骨矿含量的影响因素和骨质疏松发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单光子骨矿含量测量仪,检测了重庆地区40~88岁1060例妇女挠骨骨矿物质含量(简称BMC)。40岁以上中老年妇女骨矿含量随年龄老化呈持续性减少,绝经加速了骨矿的丢失。骨矿含量与年龄、绝经年限呈显著性负相关(r=-0.537、-0.456.P均<0.01).与身高、体重、孕次、产次无相关性。职业对BMC无显著影响,运动是BMC的保护因素。本地区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发病率为38.8%,其中未绝经组发病率仅为3.6%,而绝经后骨质疏松则为43.5%,70~88岁的老年妇女85%存在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4.
昆明地区2156例正常人骨矿物质含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昆明地区1—91岁2156例正常人(男1079人,女1077人)尺桡骨矿含量(BMC)调查,结果:(1)BMC 30岁前上升,30—39岁在高峰,40岁后下降,尺、桡骨矿水平无显著差异。(2)从16岁开始,女性BMC显著低于男性,50岁以后两性差异更显。(3)青春期骨矿加速增长,女早于男,平均年增7.38%,男后来居上,年增10.69%。(4)女性绝经以后骨盐丢失加快,平均每年丢失0.83%,是男性0.27%的三倍。(5)75岁以后,女性保留骨量占峰值的74.78%,男性保留占89.14%%,差异非常显著.(6)BMC与身高、体重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海南地区成年人椎体骨密度(BMD)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建立各年龄段BMD均值和与设备自带同性别BMD峰值比较的标准差(T-Score)均值,以及了解本地区各年龄段骨质疏松症(OP)的发生情况.方法 使用定量CT(QCT)对海南省人民医院2006年7月至2016年12月的1080例健康成年人体检者进行腰椎BMD检测,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BMD值和T-Score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OP发生率进行χ2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 60~69岁、70~79岁男女间的BMD和T-Score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男性组及女性组中,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BMD和T-Score值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在男性和女性组中,不同年龄段及同年龄段男女之间的O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OP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r男=0.527,r女=0.797).结论 男、女各年龄段的BMD和T-Score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男、女各年龄段的OP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尿钙氟锰镁和羟脯氨酸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人骨密度的因素及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的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两所高等院校 2 86例 5 0岁以上老人进行骨密度及尿钙、氟、锰、镁 ,羟脯氨酸调查研究。结果 本研究表明女性骨矿物质含量和骨矿物质密度显著低于男性 (P <0 .0 1) ,女性尿钙含量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5 ) ,女性尿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男性 (P <0 .0 1) ,而尿氟含量差别不明显。尿钙、锰、羟脯氨酸与骨矿物含量和骨密度呈现显著性负相关 ,尿氟与尺骨骨矿物含量和骨密度呈现显著性正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提示尿钙、氟、锰、羟脯氨酸均可影响骨代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臂骨密度(BMD)与骨代谢指标对绝经后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骨质疏松(OP)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96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和25例绝经后健康女性对照者的前臂BMD、骨矿含量(BMC),并收集、测定其年龄、BMI、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血清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水平等骨代谢指标,分析BMD与实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RA组前臂BMD及BMC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组骨代谢指标PINP为(79.01±44.72)μg/L,β-CTX为(0.51±0.35)μg/L;对照组PINP为(96.74±50.92)μg/L,β-CTX为(0.37±0.26)μ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RA组β-CTX与BMD、BMC呈负相关(r=-0.259,P=0.011;r=-0.300,P=0.003);年龄与BMD、BMC呈负相关(r=-0.706,P<0.001;r=-0.743,P<0.001);DAS28与BMD、BMC呈负相关(r=-0.400,P<0.001;r=-0.330,P=0.001);PINP与BMD、BMC呈正相关(r=0.308,P=0.020;r=0.244,P=0.0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CTX为发生OP的危险因素(OR=0.450,95%CI=0.606~0.921,P=0.006;OR=1.008,95%CI=1.002~1.016,P=0.031);PINP为发生OP的保护性因素(OR=1.060,95%CI=1.005~1.118,P=0.003)。结论:绝经后女性RA患者较正常绝经后女性更易发生OP,骨代谢指标β-CTX可能为绝经后女性RA发生O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骨密度(BMD)与骨矿含量(BMC)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DEXA进行腰椎、股骨BMD与BMC检测,同时按年龄、性别分组调查身高、体重、进入MHD时间等资料,进行血生化及IPTH检查。结果不同性别老年组股骨及腰椎BMC、BMD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性别中青年组股骨及腰椎BMC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女性股骨及腰椎BMC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股骨及腰椎BMD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股骨及腰椎BMC、BMD均与年龄及校正总钙、KT/V呈负相关(P<0.05),与身高、体重及透析前血磷呈正相关(P<0.05)。与进入MHD时间及血清IPTH、血镁、血清清蛋白无相关性(P>0.05)。结论女性血液透析患者随增龄骨量丢失较男性明显。低体重、矮身材是骨密度低的危险因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是影响骨密度与骨矿含量的重要相关因素,其特点与健康人群及腹膜透析患者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正常人全身骨量及人体组成变化(附292例DXA测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正常人全身骨量及人体组成变化,分析软组织成分与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92例正常人作为受检者,其中男性140人,女性152人;年龄10~79岁。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全身骨矿含量(bonemineralcontent,BMC)、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肌组织(lean)和脂肪组织(fat)。按10岁为1个年龄组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BMC、BMD、lean、fat峰值分别出现在30~39岁、20~39岁、30~39岁、70~79岁年龄组;女性则分别出现在30~39岁、30~39岁、30~49岁、50~69岁年龄组。男性BMC、BMD、lean峰值高于女性,但BMD差异无显著性(P>0.05)。女性fat峰值高于男性。女性BMC、BMD峰值后下降幅度较男性显著,男性lean峰值后下降幅度较女性显著。男性骨量与lean和体重(weight)呈高、中度相关(P<0.01),女性骨量除与lean、weight呈高、中度相关外(P<0.01),fat与BMC的相关系数r值较男性稍高。结论提供了正常人各年龄组全身骨量及人体组成的正常数据和变化特点,初步探讨了骨量与软组织成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