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克纤胶囊对酒精及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用酒精及四氯化碳造成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然后用克纤胶囊等给药治疗。观察大鼠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克纤胶囊能显降低ALT、AST值(P<0.05),能降低HA,PC-Ⅲ,Ⅳ-C,LN等肝纤维化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克纤胶囊具有保肝降酶,抑制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山茛菪碱对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建立卡介苗与脂多糖(BCG 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计算肝脏、脾脏重量指数,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检查.结果 小鼠腹腔注射山莨菪碱,连用7 d,可显著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水平(P<0.01),使升高的肝指数降低(P<0.05,P<0.01),脾指数也呈降低趋势;山莨菪碱还可明显降低肝匀浆MDA含量,使降低的肝匀浆GSH-px、SOD活性升高(P<0.05,P<0.01),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论 山莨菪碱对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保肝机制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活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桑蒂复肝胶囊对D-半乳糖胺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桑蒂复肝胶囊对D-半乳糖胺(D-GlaN)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D-GlaN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桑蒂复肝胶囊对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水平,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MDA)含量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对比,桑蒂复肝胶囊高、中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 AST水平,提高肝组织匀浆SOD活力,降低MDA含量,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 P <0.05或P <0.01)。结论:桑蒂复肝胶囊对D-GlaN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新建雷公藤多甙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探讨保肝解毒胶囊对该模型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效果和机理。方法:连续5d给小鼠灌服保肝解毒胶囊制剂,而后以雷公藤多甙片造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匀浆中过氧化物(LPO)含量,并取肝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保肝解毒胶囊可以对抗肝损伤,其疗效和剂量有关;保肝解毒胶囊保护肝细胞的机理与对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结论:保肝解毒胶囊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肝损伤与胆结石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肝损伤与胆结石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建立四氯化碳(CCL4)致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加用喂食含胆固醇饲料的方法建立慢性肝损伤胆结石模型,观察各组结石形成率、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并行肝脏组织常规病理检查及电镜观察。结果:慢性肝损伤成石组的结石形成率达到100%,而单纯胆固醇饮食组、慢性肝损伤组成石率分别为46.7%和40.0%,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肝组织病理变化轻重程度不同,各种性质病变相混存在。结论:慢性肝损伤在结石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成石率及结石性质可能与慢性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护肝解毒冲剂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D-半乳糖胺复制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采用改良耐氏法和免疫抑制法测血清ALT、AST活性;取肝组织固定、包埋、切片及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模型组ALT、AST活性明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护肝解毒冲剂大、中、小剂量组和复肝康组ALT、AST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护肝解毒冲剂各剂量组肝细胞坏死及炎细胞浸润均较模型组轻。结论:护肝解毒冲剂对D—GaLN所致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卫辉  蔡川  周扬  刘芳娥  田少华 《医学争鸣》2006,27(18):1665-1667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实验性慢性乙醇肝损伤小鼠脂质过氧化、肝功能和肝脏病理组织的影响.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造模 高浓度MT给药组(C组),造模 低浓度MT给药组(D组).用60 mL/L乙醇制成小鼠慢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活性,切片观察肝脏病理损害程度并评分.结果:MT使慢性乙醇慢性肝损伤小鼠的MDA含量明显下降,有效降低AST和ALT活性,并与剂量呈正相关.MDA:造模 高浓度MT给药组和造模 低浓度MT给药组值均明显较模型组减低(P均<0.05).ALT:造模 低浓度MT给药组活性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造模 高浓度MT给药组活性值明显较造模 低浓度MT给药组减低(P<0.01).AST:造模 低浓度MT给药组活性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造模 高浓度MT给药组活性值明显较造模 低浓度MT给药组减低(P<0.01).病理学形态观察显示,MT能减轻肝脏病理损害程度,与剂量成正相关.病理损害程度评分:造模 低浓度MT给药组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造模 高浓度MT给药组值明显较造模 低浓度MT给药组低(P<0.01).结论:MT对慢性乙醇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硬肝复康对实验性慢性活动性肝炎的防治作用。方法:给小白鼠静脉注射卡介苗(BCG)和细菌脂多糖(LPS)以造成免疫性肝损伤,检测其血清酶、蛋白、过氧化脂质等指标。结果:硬肝复康防治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过氧化脂质(LPO)均低于对照组(P<0.01);碱性灰磷酸酶(ALP)和脾脏指数也呈降低趋势;肝脏指数及血清总蛋白量(TP)则无明显改变。结论:硬肝复康对实验性慢性活动性肝炎具有较好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宝胶囊对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不同的小鼠肝脏损伤实验模型分别观察肝宝胶囊对小鼠血清ALT和AST的影响。结果:肝宝胶囊可显著降低四氯化碳及醋氨酚导致的血清高ALT和AST(P〈0.05,P〈0.01)。结论:肝宝胶囊对小鼠四氯化碳和醋氨酚致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克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克肝胶囊治疗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并与干抗素组(60例)进行对照。结果:中药克肝胶囊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干扰素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能显降低ALT、AST、γ-GT(P<0.01),显升高ALB、A/G(P<0.05),与干扰素组比无显性(P>0.05)。结论:克肝胶囊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  相似文献   

11.
虎杖清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对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虎杖清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纤溶酶原激活系统等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经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兼血瘀证患者92例,治疗组55例予虎杖清肝汤治疗,对照组37例予乙肝清热解毒冲剂,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证候积分显著降低、肝功能改善,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物(PAI-1)含量降低,tPA活性下降,PAI活性增强。结论:虎杖清肝汤对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在年龄、性别和民族方面的内在关联,比较不同HBV基因类型患者的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HBV-DNA载量及肝功能改变。方法:荧光定量PCR仪检测94例行肝活检的CHB患者的HBV-DNA,以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方法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本组94例CHB患者B基因型占74.5%,C基因型占25.5%。HBV基因类型与年龄、性别无关;C基因型中壮族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基因型;C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B基因型患者(P<0.05)。CHB患者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与B、C基因型相关,C基因型在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重组所占的比例高于B基因型(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与肝功能指标相关(P<0.05),但与HBV-DNA水平无关。结论:本组CHB患者HBV基因类型呈B、C 2型,人群分布以B型为主,C型次之,未见其他类型或混合型;汉族患者以B基因型为主,壮族则以C型为主;相对于B基因型,C型患者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重,容易出现严重的肝损害和肝癌等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良恶性肿瘤引起包膜回缩征的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 的50例肝良恶性肿瘤肝包膜回缩征的CT和MRI表现及病理特点。通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观察、比较包膜下肝良恶 性肿瘤形态、大小及肝包膜回缩宽度、深度、边缘情况、肝包膜下是否有积液的异同,显微镜下分析肿瘤内部及周 围结构、分化程度及纤维组织增生量。结果:肝恶性肿瘤44例,良性肿瘤6例。良性肿瘤与高、中、低三个不同分化 等级的恶性肿瘤肝包膜回缩边缘光整或毛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纤维组织增生量不同的肿瘤肝包膜回缩 宽度、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直径大小与肝包膜回缩宽度、深度呈正相关(分别r=0.557,0.309,均 P<0.05)。结论:肝良恶性肿瘤均可出现肝包膜回缩征,但两者形态有差异,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瘤内纤维组织 增生程度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肾衰胶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衰胶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大鼠肾组织的影响。方法 用Wistar大鼠灌服腺嘌呤造模 ,分高、低剂量组及尿毒清组治疗 ,检测肾功能指标 ,观察肾脏病理及超微结构。结果 高剂量组肾功能多项指标的改善与尿毒清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或高度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 <0 0 1) ,显微镜检及电镜检查发现 ,同时能抑制CRF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 ,改善病理状态 ,减轻肾小管 -间质损害。结论 肾衰胶囊能改善CRF大鼠肾功能衰竭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为益肝方联合西药抗病毒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选取10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再加中药益肝方。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常规、尿常规及肾功能没有显著差异,观察组肝功能指标、HBV-DNA的转阴率及血清中的炎性因子的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也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益肝方联合西药抗病毒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协同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6.
落新妇苷通过促进IL-10表达保护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落新妇苷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落新妇苷小剂量(10 mg/kg)干预组和落新妇苷大剂量(40 mg/kg)干预组。缺血前24 h和1 h干预组小鼠腹腔注射分别给予10或40 mg/kg的落新妇苷,建立肝左、中叶70%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小鼠肝脏左叶缺血90 min、再灌注6 h后各实验组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样本。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活性作为肝功能损伤的指标,同时用ELISA检测肝组织中MPO含量。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肝组织中IL-10蛋白含量,半定量RT-PCR检测IL-10 mRNA表达情况。结果:落新妇苷干预能有效降低部分肝脏热缺血再灌注小鼠血清ALT水平,能有效降低缺血肝脏中MPO含量,改善肝组织病理表现。干预组肝组织中IL-10蛋白表达与I/R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渐次升高,与半定量RT-PCR结果相符(小剂量干预组P<0.05;大剂量干预组P<0.01)。结论:落新妇苷干预能减轻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有效改善肝功能和肝脏病理损害;机制可能在于其能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组织中IL-10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季德胜蛇药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蛇药1组、蛇药2组。除正常组外余3组小鼠均经皮下注射40%CCl45ml/kg,蛇药治疗组自造模日起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蛇药干预。实验5周后,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实验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ST)水平,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蛇药组能明显降低CCl4慢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P<0.01)。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水样变性及坏死,有类假小叶形成,蛇药组的肝脏病变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且无类假小叶形成。结论:季德胜蛇药对CCl4所致小鼠慢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小平 《九江医学》2004,19(1):16-17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比色法检测 347例肝病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浓度。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乙肝中度、慢性乙肝重度、肝硬化、肝癌的TBA、A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慢性乙肝轻度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各肝病间比较 ,肝硬化与肝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慢性乙肝重度与肝硬化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其余各肝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结论 :胆汁酸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性损伤的一项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9.
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分为复方甘草酸苷组(治疗组50例。静滴复方甘草酸苷80mL/d,连续60d)和肝安组(对照组50例。静滴肝安250mL/d,连续60d);60d后检测两组肝功能指标及肝脏储备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肝脏储备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显著减轻肝脏损伤程度,提高其储备功能,且耐受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调脂益肝茶治疗血脂异常合并肝功能异常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血脂康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调脂益肝茶治疗,疗程12周。观察血脂及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血脂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肝功能指标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脂益肝茶可以有效调节血脂,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