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推进医患沟通学课程思政建设,课题组从学科特征展开讨论,结合现实教学及相关政策文件提出医患沟通学课程思政的目标、原则、元素及路径,就课程思政实施、课程考核、评价指标提出顶层框架设计,制定了《医患沟通学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以及相关教学评价指标,为全国医患沟通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针对临床内科学教学现状,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进行了分析及实践,指出传统教学方法结合CBS教学、横向分析讨论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开设医患沟通课程及加强人文教育等多种方法的互补应用,有利于综合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医患沟通学”课程中融入中国叙事医学理念和有关模型及工具,阐述“新医科”与“大健康”语境下中国叙事医学教育与实践的价值,阐明“医患沟通学”课程叙事化转向在学术前沿、社会需求和实践需要三个方面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分析叙事医学作为学科前沿、历史积淀、教育哲学、职业本领为“医患沟通学”课程提供的前、后、上、下四个维度的创新,探索该课程叙事转向可实现的有效路径。以期达到通过教学创新提升学生人文医学技能与素养,实现医教协同、胜任力导向,适应心理、社会之增量,人民、健康之转变,推进医学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郧阳医学院《医学沟通学》课程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沟通学》课程的开设以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为主要目标。医学生沟通能力的构成要件三方面分别是:语言工具的正确使用、一般人际关系的处理及沟通能力、医学诊治信息的医患沟通、医学知识教育的公共沟通、医患纠纷的危机沟通等医患沟通能力;明确“医学沟通学”的内涵,并对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提出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5.
诊断学是医学生从基础到临床的重要桥梁课程之一,医患沟通则始终贯穿患者诊治的全过程。如何在诊断学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本教学团队进行了不断改革,探索了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近年来,通过建设“医患沟通技能学”精品在线课程,努力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与诊断学教学相融通,取得了显著性效果;也为医患沟通与其他临床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融合提供了科学的实践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医患沟通学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医患沟通理念,掌握医患沟通方法,改善和提高医患沟通的技巧和能力。方法:将体验教学运用到医患沟通学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系统多样的医患沟通体验,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现场实践、走进社区等,全方位进行医患沟通训练。结果:学生的医患沟通理念得到了加强和巩固,医患沟通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结论:体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医患沟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关于医患沟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马菊华 《医学教育探索》2010,9(8):1047-1049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医患沟通课程,但在开设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随意,不科学、不严谨,实践教学难以开展,实践流于形式等问题,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差。根本原因是对医患沟通课程教学各环节的研究不够,课程建设不规范,因此应加大对医患沟通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提高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设计以完善和丰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养成理论及实践范式为目标。以本科阶段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与评估为观察视角,以已有的研究为理论基础,遵循教学实践基本规律,认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具有多维内涵。建构方式应采用一门课程为核心、多维学科知识参与的课堂教育与多维化实践训练相结合;建立医学案例沟通培训模型,最后引入评估体系以评价建构效能;建构原则应基于医学的人文本质。  相似文献   

9.
从《医患沟通》课程在医学教育中有着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培养合格医生的需要;是防范医患矛盾,建立信任合作医患关系的需要;是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医患沟通意识的需要的作用出发,分析研究了《医患沟通》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理论知识的灌输与课程较强的实践性不相符;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脱节;缺乏临床教师与医学人文教师的配合;进而提出构建多阶段课程教学体系;探索实践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素质;“一课多师”形式的专题化教学设想,从而促进《医患沟通》课程的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对医学生医患沟通的培养不够重视、课程体系不科学、实践性不强、评价体系单一.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问题: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多方面加强医患沟通课程建设;增强医患关系实践教学建设;发展完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评价体系;加强医学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在健康中...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课程体系,其设置与传统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的设置上有着明显区别,不同专业教学计划不同,其课程设置也不同,改革以后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分专业安排,以便最大限度的使之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指引下,专业群建设成为我国卫生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旨在分析专业群背景下,《人体解剖学》课程的师资队伍配置、教材建设、优质资源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的适切性,以更好的实施双高计划,提升卫生职业院校《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13.
在对检索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本科教学优化方案,指出教学设计应注重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教学过程提倡应以学生为本的高效、丰富的互动交流形式,课程考核应建立多维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中医国际化人才培养,增强中医专业学生的临床交流和接诊能力,创新性地提出构建中医临床对外医患交流实训课程的设想、并付诸实施。系统地介绍了实训课程开设的背景、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PBL教学法。教学实践表明实训课程的开设调动了学生主动性和自主性,树立了对外交流的信心和提高了临床接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结合医药院校管理沟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个体技能、人际技能、沟通技能、团队技能模块为核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探索在知识点、课程任务、练习项目、实验实训中融入思政元素,力求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组织学与胚胎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时数少与教学内容多之间的矛盾是多年来困扰教学工作的难题,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全新的模式,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对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特点和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本学科网络课程建设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并介绍了我们开发的组织胚胎学网络课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能力导向的临床医学专业《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其实践效果。方法通过某医学院2013-2016年毕业生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数据及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选取临床医学专业2016级两个大班各196名和201名学生,随机分为教学改革实验班和传统教学对照班。其中对照班实施传统教学;教学改革实验班,基于能力导向修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改革;对两班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实验班在方法选择和问题分析能力、流行病学调查的设计能力等方面的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班(P < 0.05);实验班在学习兴趣、针对公共卫生问题的流行病学方法选择和问题分析能力、流行病学调查的设计能力、社区交流能力等方面的学习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班(P < 0.05)。结论基于能力导向,针对性进行临床医学专业《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改革,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医学影像计算课程为例,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后作业库建立以及教学效果评价4方面阐述该课程教学过程,结果表明该实践方案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教学参考资源是高校师生日常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源。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教参服务也逐渐成为图书馆教参服务的核心。通过借鉴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教学参考资源服务的理论和实践,制定了适合医学院校图书馆的数字教学参考资源的遴选和集成方案,在严格遵循版权法的基础上,将图书馆的数字教参资源整合到教学管理平台,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适合口腔医学临床教学的医患沟通技巧实践课程培养模式.方法 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录像观摩及现场实践为课程形式,从2010年9月至2014年3月在口腔医学临床教学中开设医患沟通技巧实践课程.在教学实施后,对6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5.3%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了用语言和患者沟通的能力.79.4%的学生认为医患沟通实习课程提高了临床沟通意识,52.9%的学生认为培养了对患者的理解和关爱.95.6%的学生认为课程应选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结论 在口腔医学的临床实践中开展医患沟通技巧实践课程,有助于提高口腔医学临床实践中的医患沟通能力.课程形式应选用包括角色扮演、录像观摩、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