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receptor,uPAR)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12例乳腺癌中TF、uPARmRNA表达.[结果]TF、uPARmRNA在Ⅰ、Ⅱ期乳腺癌中不表达或弱表达.TF、uPARmRNA在乳腺癌Ⅲ、Ⅳ期中呈高表达,明显较Ⅰ、Ⅱ期高.TF、uPARmRNA的表达与乳腺肿瘤恶性程度高度相关.『结论]TF、uPAR是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的良好指标,TF、uPAR共同在乳腺癌的表达为阐明TF促进肿瘤转移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表达的差异,揭示两者与肿瘤侵袭力关系。方法:用RT-PCR法检测两种乳腺癌细胞系中TF和uPAR mRNA,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细胞表面TF和uPAR抗原表达,用改良Bodyen小室法研究细胞侵袭力,t检验差异。结果:MDA-MB231细胞TF、uPAR mRNA和抗原表达明显高于MCF-7细胞,而且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力高于MCF-7,转移数目分别为351·67±3·78和154·66±4·72,t=56·35,P=0·000。结论:TF和uPAR表达与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成正比,可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9):1462-1464  相似文献   

3.
Zhou Q  Liang LJ  Peng BG  Zhen YY 《癌症》2006,25(11):1433-1438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凝血及纤溶因子改变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检测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及其受体(urokinas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receptor,uPAR)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组织中及血浆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细胞癌患者50例及对照组30例非癌患者的血浆TF、uPA和uPAR水平;50例肝癌中随机选取27例取其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以27例非癌患者肝组织为对照,利用RT-PCR法分别检测TF、uPA、uPARmRNA的阳性率及相对表达强度,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肝细胞癌患者血浆TF、uPA及uPAR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409.4±13.0)pg/mlvs.(318.8±69.1)pg/ml,(1.63±0.52)ng/mlvs.(1.20±0.40)ng/ml,(1.36±1.00)ng/mlvs.(0.68±0.28)ng/m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细胞癌患者血浆TF水平在低分化组、肿瘤较大组及合并肝硬化组均显著升高(P<0.05),血浆uPA水平只在合并肝硬化组升高(P<0.05)。肝细胞癌患者血浆TF、uPA和uPAR水平在有淋巴结转移、肝外脏器转移及门脉癌栓组较无转移及无癌栓组升高(P<0.05)。TF、uPA、uPAR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率及相对表达强度分别为62.96%(17/27)、70.37%(19/27)、77.78%(21/27)及0.57±0.27、0.96±0.46、0.78±0.32,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非癌患者肝组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F、uPA、uPARmRNA在有肝内转移及门脉癌栓组的阳性率及相对表达强度均高于无肝内转移及门脉癌栓组(P<0.05)。经Pearson检验,肝细胞癌患者TF、uPA和uPARmRNA表达呈正相关(TF/uPA:r=0.37,P<0.01,TF/uPAR:r=0.53,P<0.01,uPA/uPAR:r=0.36,P<0.01)。经Cox多因素分析三者均为独立预后因素[TF(χ2=6.05,P=0.014),uPA(χ2=4.29,P=0.038),uPAR(χ2=4.40,P=0.036)]。结论:TF、uPA及uPAR可能在肝细胞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协同作用;三者可能与肝癌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增殖抑制基因(HSG)和表皮生长因子(EGF)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来检测 HSG、EGF 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以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HSG 主要在细胞浆中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 HSG 的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而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EGF 主要在胞浆中表达,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乳腺癌组织中 HSG 和 EGF 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组织学分级相关.其中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分化差的乳腺癌中 HSG 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而 EGF 却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HSG 可能具有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和淋巴转移的功能,而 EGF 可能有促进作用,两者表达呈现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MP-9、MMP-14、MMP-2和VEGF-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组织中MMP-2、MMP-9、MMP-14、VEGF-C的表达水平;用D2-40标记淋巴管并计数.[结果]MMP-9、MMP-14、MMP-2与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远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并呈正相关关系(r=-0.27、0.35、0.27、0.26);浸润性乳腺癌VEGF-C阳性表达率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9、MMP-14、MMP-2与VEGF-C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刘军  张晓明 《肿瘤学杂志》2005,11(3):202-204
[目的]探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特异受体(uPA-R)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uPA、uPA-R在57例乳腺癌和15例乳腺良性病变(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较对照组uPA、uPA-R免疫染色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在淋巴结转移病例中,uPA、uPA-R阳性率分别明显高于未转移病例(P<0.05).uPA、uPA-R的表达与TNM分期及肿瘤大小相关(P<0.05),与ER受体、PR受体无关.在病理分级较差分组中,uPA、uPA-R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PA、uPA-R的表达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相关,可能是预测乳腺癌预后的一个强力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 gmma,PPARγ)和第十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人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PTEN与PPARγ的表达情况.结果: PPARγ和PTEN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大小、TNM分期、病理学类型、孕激素受体(PR)及Her-2表达情况无显著相关性(P﹥0.05);肿瘤组织高分化组患者的PPARγ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组(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TEN的表达显著高于≥4个淋巴结转移者(P<0.0125);雌激素受体(ER)阳性者PTEN的表达显著高于ER阴性者(P<0.05);癌旁组织PPARγ和PTEN的表达显著高于癌肿组织(P<0.01);PPARγ与PTEN蛋白在乳腺癌的表达成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人乳腺癌中PPARγ与PTEN蛋白表达相关联,并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与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n, Hcy)是否诱导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 MNC)表达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 T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及其受体-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e receptor, uPAR).方法:用不同浓度Hcy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MNC进行短期培养后,粉碎细胞,ELISA法检测TF、uPA和uPAR的表达.结果:Hcy诱导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MNC呈剂量依赖性表达TF(第1组和第2、3、4、5组比较,P值分别为0.128、0.014、0.000和0.000)、uPA(第1组vs第2、3、4和5组,P值分别为0.487、0.103、0.021、0.003)、uPAR(第1组vs第2、3、4和5组,P值分别为0.446、0.115、0.028和0.009).结论: Hcy诱导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MNC表达TF、uPA和uPAR,可能在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某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和淋巴管密度(LVD)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5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VEGFR-3的表达并计数LVD,分析其与患者年龄、临床病理学分级、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内VEGFR-3的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病理学分级、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癌组织、癌旁组织有淋巴结转移组的LVD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内VEGFR-3的表达与LVD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纤溶酶原蛋白激活物受体(uPAR)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生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42例子宫颈癌ⅠB~ⅡA期患者的术前血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30例健康人血清、3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术前血清及术后子宫颈组织采用EHSA法进行uPAR测定.结果 子宫颈癌患者血清中uPAR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及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uPAR含量;子宫颈癌患者血清中uPAR含量与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子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uPAR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中uPAR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而与肿瘤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密切相关性.结论 子宫颈癌患者血清中uPAR含量与其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组织中uPAR含量与其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Cath-D、c-erbB-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为对照。观察乳腺癌(有、无淋巴转移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组织切片Cath-D、c-erbB-2阳性表达情况,比较乳腺癌(有、无淋巴转移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分析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Cath-D、c-erbB-2阳性表达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患者的组织切片Cath-D、c-erbB-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χ2=51.796、70.090,P均<0.001);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组织切片Cath-D、c-erbB-2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组患者血清CEA、CA15-3、CA125水平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t=52.270、58.784、76.349,P<0.001);乳腺癌组有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CEA、CA15-3、CA125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16.681、27.880、23.216,P<0.001)。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Cath-D、c-erbB-2阳性表达率与血清CEA、CA15-3、CA125水平正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Cath-D、c-erbB-2阳性表达率较高,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标志物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淋巴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3(VEGFR3)在乳腺癌组织及癌周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患者乳腺癌组织及其癌周组织中淋巴VEGF-C及其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8.6 %,在癌周组织中为54.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R3阳性的脉管数在乳腺癌组织中为7.896±5.565,癌周组织中为10.306±6.5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R3与VEGF-C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66,P<0.05)。VEGF-C在乳腺癌微转移阳性组为87.5 %,在阴性组为71.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R3在淋巴转移阳性组为12.484±6.505,阴性组为8.471±6.0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EGF-C主要表达于乳腺癌组织肿瘤细胞中,而VEGFR3则表达于乳腺癌间质和癌周组织的淋巴管内皮细胞;VEGF-C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受体在癌周组织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的微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Galectin-3表达与乳腺癌进展、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galectin-3表达与乳腺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7例浸润性乳腺癌和41例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小叶增生)的galectin-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Galectin-3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61%(99/113)和29.73%(11/37),乳腺癌组galectin-3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01)。乳腺癌中galectin-3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05)、肿瘤低分化(P〈0.05)、ER阴性(P〈0.05)及c-erbB-2阳性表达(P〈0.05)有关,但与TNM分期、患者年龄及PR、E—cadherin表达的关系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中galectin-3表达可能促进肿瘤演进,并可能增加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和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乳腺癌旁正常组织、41例纤维腺瘤组织和74例乳腺癌组织的E-cadherin和Bcl-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乳腺癌患者各病理特征与E-cadherin和Bcl-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旁正常组织和纤维腺瘤组织中E-cadherin阳性率高于乳腺癌组织,Bcl-2阳性率低于乳腺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乳腺癌组织病理分级越高、TNM分期越严重、有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的患者 E-cadherin阳性率低,Bcl-2阳性率高;ER阳性患者E-cadherin阳性率高,Bcl-2阳性率高。组织病理分级低-中分化患者E-cadherin阳性率高于高分化患者,Bcl-2阳性率低于高分化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NM分期Ⅰ+Ⅱ期患者E-cadherin阳性率高于Ⅲ期,Bcl-2阳性率低于Ⅲ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E-cadherin阳性率低于无转移者,Bcl-2阳性率高于无转移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雌激素受体(ER)阴性患者E-cadherin、Bcl-2阳性率低于ER阳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发患者E-cadherin阳性率低于无复发者,Bcl-2阳性率高于无复发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cl-2的表达与E-cadherin的表达存在负相关性(r=-0.638,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降低,Bcl-2表达升高,二者与乳腺癌组织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ER和复发有关,E-cadherin和Bcl-2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国女性乳腺癌激素受体状态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75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5758例患者中,雌激素受体(ER)阳性3692例,阳性率为64.1%;孕激素受体(PR)阳性4044例,阳性率为7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乳腺癌的ER状态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T分期、N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R状态与患者的T分期、N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月经状态、T分期、N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是女性乳腺癌ER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T分期、N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是女性乳腺癌PR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中国乳腺癌ER受体阳性率低于欧美等高发地区.女性乳腺癌的ER状态与月经状态、T分期、N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R状态与T分期、N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sP染色法检测TF和Her-2在134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TF和Her-2表达的关系及二者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TF和Her-2在134例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9%和16.4%。TF蛋白表达阳性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Her-2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TF及Her-2表达阳性与胃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呈正相关。结论:TF和Her-2高表达的胃癌组织病理学恶性程度更高,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癌组织中的变化,初步探讨uPAR与宫颈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uPAR在43例宫颈癌组织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结果将组织标本按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宫颈癌组和正常宫颈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宫颈癌组uPAR阳性表达率为65.12%,而正常宫颈组uPAR未见阳性表达,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患者癌组织uPAR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与正常宫颈组相比,宫颈癌患者癌组织uPAR呈异常高表达。uPAR在宫颈癌的生长、侵袭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测其在组织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cad、Ki-67的表达,探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05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甲乳外科收治的13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病理资料及石蜡组织做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乳腺癌患者组织中E-cad及Ki-67的表达情况;根据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及E-cad和Ki-67表达的关系;Pearson检验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与E-cad、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35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病理证实79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总转移率为58.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E-cad主要定位于细胞膜,Ki-67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或)细胞核。135例乳腺癌患者中E-cad阳性表达率为57.8%,Ki-67阳性表达率为68.1%。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脉管浸润、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分子分型、AR、E-cad及Ki-67等显著相关(P<0.05)。肿瘤大小、脉管浸润、组织学分级、AR、E-cad及Ki-67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检验显示E-cad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476,P=0.000),Ki-67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554,P=0.000)。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cad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Ki-67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E-cad低表达与Ki-67高表达在乳腺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通过检测E-cad及Ki-67表达水平可预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