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方法在骨髓移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利弊,探讨对骨髓移植病人最有利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方法:颈内静脉置管组23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组27例,股静脉置管组32例,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颈内静脉置管组为100%,锁骨下静脉为96%,股静脉组为97%,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三组没有明显差异。并发症发生率:颈内静脉置管组为4%,锁骨下静脉为15%,股静脉组为34%,0.01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6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6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3种不同途径深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80例患者按穿刺途径的不同分为3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组(S组,60例)、颈内静脉置管纽(J组,60例)及股静脉置管纽(G纽,60例)。对比三种置管途径在首次穿刺失败率、导管置留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导管留置时间、穿刺失败率、堵管、心律失常及血气胸的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脱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及清醒患者评价舒适度由高至低依次为股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灵活选用穿刺途径,可有效减少深静脉穿刺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周达碧 《吉林医学》2011,(36):7686-7686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对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影响分析。方法:将165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中心静脉置管途径不同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结果:颈内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最长;三种置管途径在误入动脉、出血和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锁骨下静脉置管易引发血气胸,股静脉置管方式易形成血栓。结论:临床上应以颈内静脉置管方式为中心静脉置管途径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肠外营养长期输液解决静脉通道问题。方法:开始多用颈外静脉切开插管,后来改为锁骨下静脉置管。近几年一直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结果:颈外静脉切开插管61例,导管感染5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339例,发生气胸7例。颈内静脉穿刺2087例,导管感染20例,误人动脉25例,输液不畅17例。结论:经上腔静脉穿刺插管,为需要肠外营养支持或需长期输液的病人提供了静脉通道,方便快捷,并发症少,其中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容易操作,并发症最少,优点较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彩超引导下穿刺锁骨下静脉的可行性及成功率,并与锁骨下传统盲插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法进行比较。方法50例拟行胃癌、直肠癌等较大手术患者,按穿刺方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A组:在彩超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B组:锁骨下盲插法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结果①A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P〈0.05);(参两种方法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比较,A组并发症显著少于B组(P〈0.01)。结论在彩超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上肢静脉置管和颈外静脉置管方法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保留时间。方法: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分别从上肢静脉(A组:108例)和颈外静脉(B组:72例)穿刺置管,同时用同样方法对导管进行维护。结果:A组置管成功率为98.1%,B组置管成功率97.2%,两组置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有9例发生静脉炎,4例导管堵塞,3例脱出,低热1例,拔管后体温正常,B组5例导管脱落,两组总的并发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导管保留时间大于3个月病例的百分比分别为62.96%和19.44%。结论:上肢静脉置管,使用时间较长,并发症高;颈外静脉置管,静脉炎发生率低,导管容易脱落。PICC置管为肿瘤病人提供了一条创伤小的治疗途径。穿刺留置导管后,需要全面细致的护理,否则导管会因各种并发症而拔管,导致留置导管失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常规经验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5月-2007年6月本院实施经验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失败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采取锁骨下入路,观察组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实施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经验性盲穿在穿刺失败的相应的对侧再次实施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所应用的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35.7%)(P〈O.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总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经验性锁骨下穿刺置管术失败患者再次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其效果明显优于再次经验性盲穿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相似文献   

9.
韩芳  张武奎  孟明哲   《中国医学工程》2012,(5):49+51-49,51
目的比较3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原因。方法对颈内静脉置管(中间径路)、锁骨下静脉置管及股静脉置管分别出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 Related Sepsis,CRS)、误伤动脉及气胸的病例进行统计,比较发生率。结果 (1)CRS的发生率: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2)误伤动脉的发生率: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3)气胸的发生率: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结论根据情况选择最优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熟练操作技巧,严格无菌操作程序和护理常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6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6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斜角肌-锁骨间隙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可行性及其特点。方法选择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n=60):实验组采用前斜角肌-锁骨间隙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穿刺置管的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完成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总成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完成时间及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斜角肌-锁骨间隙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一种高效、安全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置管方法在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所选择导管类型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各60倒,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ICC组显著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均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发生严重感染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PICC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3.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3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手术及临床治疗中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有详细记录的各类中心静脉穿刺置管380例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病种、不同入路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室病人心血管手术及急、危重大手术颈内穿刺1次成功率分别为76.0%、78.4%,锁骨下穿刺1次成功率分别为100.0%、75.0%;手术室病人中行中心静脉置管误刺动脉19例(6.48%),血肿3例(1.02%)。临床科室病人中急、危重病人及输液困难病人颈内穿刺1次成功率分别为58.3%、70.7%,锁骨下穿刺1次成功率分别为100.0%、75.0%,临床科室病人行中心静脉置管误刺动脉5例(5.74%)。结论:中心静脉穿刺可在不同的医疗环境内进行,熟悉解剖学知识,按解剖关系准确定位,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和规范的技术操作是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关键,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护理质量的提高能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24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其中颈内静脉110例,股静脉116例,锁骨下静脉5例,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9例。结果:股静脉置管的导管感染发生率较颈内静脉置管明显高(P<0.05),肝素 抗生素封管,2例配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使导管感染得到完全控制。采用穿刺部位不切开皮肤直接扩皮置入导管,熟练仔细操作可明显降低局部渗血和血肿的发生率。以尿激酶封管治疗导管梗阻效果明显。结论:颈内静脉置管和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是血液透析患者较理想的血管通路。肝素 抗生素封管或配合全身抗感治疗中心静脉留置手管感染的方法,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两种静脉置管术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液,比较两组穿刺禁忌证、一次置管成功率、完成穿刺所需时间、输液效果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5.0%、57.0%)、完成置管所需时间[分别为(6±10)、(36±13)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穿刺禁忌证占12.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8.57%,观察组无穿刺禁忌证,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穿刺禁忌证和严重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能监测中心静脉压,对照组可监测中心静脉压。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输液无穿刺禁忌证限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一条适用范围广、安全的输液通道;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完成穿刺所需时间短,能较迅速地建立静脉通道,为快速抢救病人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6.
采用颈动脉旁高位以皮颈内静穿刺,置入导引纲丝,通过导引纲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319例,成功93.4%,此方法与作者435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相比较具有安全性高,无严重并发症,提高穿刺成功率主尖熟悉内静脉解剖,穿刺定位要准确,心脏手术麻醉中中心静脉置管应首选颈内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急诊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72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穿刺体会、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次穿刺成功率94.5%(824/872),24例再次穿刺成功,总成功率97.2%(848/872),另有24例改行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成功;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2%,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抢救急诊常见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规范操作可将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理想范围。  相似文献   

18.
王文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313-2315
目的:通过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观察,寻求更适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静脉置管方法。方法观察比较2010年12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术化疗的60例患者和6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ICC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5%,锁骨下静脉置管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平均(111±18)d,锁骨下组留置时间平均(28±6)d,锁骨下穿刺组留置时间明显少于PICC组(P〈0.01);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化疗药物渗透、感染及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而且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保留时间长,是一种可靠有效的静脉治疗途径,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欧阳文瑞 《中外医疗》2011,30(21):30-31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3种深静脉置管对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将我院透析治疗中心2009年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行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分析比较3组临床效果。结果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3种置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0.00%、95.00%、97.50%,组间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22.50%、22.50%,经统计学处理,锁骨下静脉置管与其他2组比较,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是进行血液透析慢性肾衰患者临时血管通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颈内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经验,并与股静脉置管血液净化治疗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穿刺置管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Ⅰ组) 184例,股静脉置管组(Ⅱ组)92例,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深静脉置管术的1针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误穿动脉率、导管相关感染率及导管栓塞率和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治疗时的血液流量等情况.结果 Ⅰ组1针穿刺成功率较Ⅱ组高,导管相关感染率、误穿动脉率及导管栓塞率较Ⅱ组低,Ⅰ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且血液净化治疗时的血液流量不足率(血液流量少于180.mL/min)较低,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静脉置管术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导管留置时间长的特点,可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