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虫类中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虫类中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6例血液流变学异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卒中单元模式治疗方案,治疗组加用虫类中药,14d为1疗程;比较两组血液流变性改善情况。结果除红细胞比积外,治疗组其它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虫类中药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方对髋部骨折早期血液流变学的干预作用。方法:将96例髋部骨折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在骨折早期采用西医常规对症处理,中药组48例在骨折早期配合活血化瘀方,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7d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稠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的变化情况。结果:中药组、对照组术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治疗7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治疗7d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组治疗7d后各指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对髋部骨折早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说明在髋部骨折早期活血化瘀方可有效改善血液的高黏、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
刘运林  李日臻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5):524-524,526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配合偏正光理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4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活血化瘀中药及偏正光理疗;疗程均为10d。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化瘀中药配合偏正光理疗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辨证活血化瘀法治疗脑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脑血栓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医辨证活血化瘀法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0%,2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活血化瘀法治疗脑血栓疗效显著,大大提升了治疗总有效率,并且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活血化瘀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NISS评分、B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4%)高于对照组(70.59%)(P0.05);2组NIHSS评分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NIHSS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BI评分治疗后增加(P0.05);治疗组BI评分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严重用药不良反应。结论:活血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明显,且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安全可靠,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中药协同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丹红注射液协同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用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诊断为脑梗死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病灶吸收程度、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指标的差异,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改善水平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异常变化,加快病灶吸收,恢复神经功能,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1月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成2组,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分析治疗后对血液流变学和临床效果情况。结果:对照组显效率为32%,总有效率为78%,好转率为74%;观察组显效率为70%,总有效率为96%,好转率为92%,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另外在血液流变学治疗后两组也有明显差异性(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在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血气等方面无明显变化(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加用活血化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炎症反应、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汤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汤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可提升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探索该药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2组均采用西药阿托伐他汀钙片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再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化瘀方,2组均治疗14 d后,观察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黏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电泳指数及红细胞沉降率K值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仅红细胞变形能力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HDL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86.67%,对照组有效率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且其高黏滞状态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罗霞  ;张剑荣 《中医药研究》2009,(12):1414-1415
目的探讨豁痰祛瘀通络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辨证为痰瘀阻络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豁痰祛瘀通络方法治疗,连续观察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降低(P〈0.01),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豁痰祛瘀通络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血小板活化的演变规律。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1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体内LPA、AP和CD62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阳亢腑实组、痰瘀阻络组、气虚血瘀组CD62P、LPA、A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阳亢腑实组、痰瘀阻络组、气虚血瘀组各组CD62P、LPA、AP水平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各中医证型均表现血小板活化增高,但各证型之间血小板活化水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151例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患者的证、治规律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血瘀证及其兼夹证的演变规律和用药特点.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全部资料完整的151例CHF患者病历,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分析患者的入院时中医证候要素、辨证分型、心功能分级及首剂中药方药,分析CHF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证候要素、血瘀证兼证在不同心功能分级间的分布规律以及中药用药规律.结果:CHF的中医证候要素有气虚、阴虚、阳虚及血瘀、痰浊、水饮,其中出现频数最多的是血瘀(69.54%),血瘀常兼夹气虚、痰浊.CHF血瘀证亚型与心功能的关系:CHF心功能Ⅱ,Ⅲ,Ⅳ级的中医证型均以气虚血瘀证为主,心功能Ⅱ,Ⅲ级还常见痰瘀互阻证,心功能Ⅳ级还常见血瘀水停证和阳虚血瘀证.中药治疗以活血、益气、利水、化痰为主,活血化瘀中药的应用频率依次为:丹参、当归、川芎、益母草等.结论:血瘀证是CHF最常见证候,病程不同时期常兼夹气虚、阴虚、阳虚、痰浊、水饮,活血化瘀中药应用频率最高,常配合益气、温阳、利水、化痰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元活血汤加减外敷联合运动创伤治疗机对运动性软组织扭伤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4月襄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运动性软组织扭伤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组加用复元活血汤加减外敷联合运动创伤治疗机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各组炎性反应因子、神经递质、血液流变学、中医症状积分及远期疗效。结果:完成治疗后2组5-HT、NE、DA、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高切黏度、红细胞比容、FIB、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刚性、全血还原黏度、炎性反应因子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痊愈率、总有效率及红细胞变形性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复元活血汤加减外敷联合运动创伤治疗功能抑制运动性软组织扭伤炎性反应,加速血液循环,改善神经递质,提高痛阈值,改善症状显著,且远期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就现代医学、中医对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认识,以及清热解毒利湿类、疏肝理气类、补肾健脾益气养血类、活血化瘀类复方,有机酸类、生物碱类、环烯醚萜类、黄酮苷、多糖等中药活性成分治疗肝损伤的现状进行阐述,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评价当归川芎药对配伍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冰水浴和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共同复制急性血瘀大鼠模型,通过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和血压积,观察当归川芎配伍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观察当归川芎配伍对血瘀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最后采用权重系数法将所有指标整合为总活血效应值,来评价当归川芎配伍的总活血化瘀效应。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升高;PT、APTT时间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当归、川芎单味药及当归川芎药对1:1和1.5:1的水提物、醇提物和先水提后醇提物给药均能降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对PT和APTT时间有显著延长作用,对FIB含量有显著降低作用。提取方法相同时,当归川芎药对1:1醇提物给药组的总活血效应为最好,且川芎单味药的总活血效应优于当归。配比相同的情况下,醇提给药组的总活血效应优于水提和先水提后醇提给药组。结论当归川芎配伍能明显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异常;为揭示当归川芎药对相使配伍的科学内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具有益肾补气、活血化瘀作用中药复方对脑血流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中药复方由人参、当归、三七、水蛭、红花、黄芪、川芎、丹参、淫羊藿、枸杞子、熟地、山茱萸、益智仁、何首乌组成。给正常纯种 SD 大鼠灌饲中药每天1次,共3天,然后测定脑血流量变化。结果:不同剂量的中药均能增加大鼠脑血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验用中药能增加 SD 大鼠脑血流量,这一作用与方中多种活血化瘀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18.
活血化瘀类中药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目前国内外对于活血化瘀类中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味药或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及靶点,缺少清晰明了的归纳总结。为了明确与活血化瘀中药功效对应的现代药理学作用通路及靶点,文章系统地整理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活血化瘀中药的相关药理学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活血化瘀类中药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西医治疗包括硝酸脂、β受体阻滞剂、他汀及ACEI类,也包括溶栓、抗血小板和抗凝及介入治疗。胸痹病机为本虚标实,在阴、阳、气、血亏虚或心、脾、肝、肾诸脏亏虚基础上,兼有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阻于心脉,使心脉不通,心血瘀阻,不通则痛;临床多虚实夹杂;利用中药多靶点、多环节、全方位特点遣方用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阳活血、益气养阴、健脾化湿、祛风通络,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围手术期应用川芎嗪干预游离皮瓣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皮瓣移植前后血流变及凝血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为活血化瘀中药在显微外科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线索。方法60例需行游离皮瓣移植的患者,随机分成川芎嗪治疗组(治疗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皮瓣成活的情况等,并作血液流变学及凝血4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检查。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对凝血功能4个指标术后24、48、72 h的影响较对照组小(P0.05)。结论传统中药川芎嗪对显微外科游离皮瓣移植的血管危象具有较好疗效,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