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分析载药微球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验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CL SM)可否作为研究微球结构的工具 ,并用以获取微球内部结构的信息。方法 微球用复凝聚法制备 ,牛血清白蛋白 (BSA)为模型蛋白药物和聚合物 (明胶与阿拉伯胶 )为成球材料 ,在制备微球前均共价标记了荧光物。应用 CL SM将微球在不同荧光通道下呈像 ,并将微球切割成一系列平行切面分别成像 ,对微球进行三维重建和图像分析。结果 在 CL SM下微球中 BSA与聚合物均呈均匀分布 ,加入BSA不影响聚合物的分布。结论  CL SM可观察载药微球的内部结构 ,而不需事先破坏样品即可获得被包裹药物的定位和成球材料所构成微球的结构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低频超声对无机空心纳米微球携载药物释放的影响,并探讨无机空心纳米载体用作超声靶向药物治疗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以植酸为调控剂,钙盐和亚硒酸盐为反应物,在水热条件下制备无机空心纳米微球。然后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载入无机空心纳米微球中,并给予低频超声刺激,测定BSA的释放量。结果 水热条件下成功制备了分散性良好的无机空心纳米微球,低频超声刺激下有利于加速纳米空心微球中BSA的释放,且BSA的释放率随低频超声功率的增加而加快。结论 本方法制备无机纳米空心微球简单、快速,且制备的微球分散良好。低频超声刺激有利于加速无机空心纳米微球中的药物释放速率。该微球有望用作低频超声靶向药物治疗载体。  相似文献   

3.
卵磷脂改性对壳聚糖微球及缓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卵磷脂对微球的载药能力以及对药物缓释的影响。方法以BSA作为模式药物,采用超声乳化法制作微球,分别用微球吸附和包埋BSA。将载药微球分别进行体外释放、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释放,每隔一段时间测定溶出的蛋白量。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溶出的BSA稳定性。结果超声乳化法制作的两种微球中,卵磷脂改性壳聚糖微球包埋BSA和吸附BSA载药率分别为55.1%和22.0%,包埋率分别为61.8%和33.7%。壳聚糖微球包埋BSA和吸附BSA载药率分别为44.8%和23.9%,包埋率分别为50.6%和32.8%。载药微球在体外释放的释放率均小于75%,在人工肠液中的释放率高于人工胃液中的释放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能检测到完整的BSA条带。结论卵磷脂改性壳聚糖微球的载药率高,缓释效果好,模型药物BSA在制作微球过程中没有降解。  相似文献   

4.
采用U型管电泳法研究作为药物载体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球的电学特性。研究表明: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球荷负电;其表面动电位与稳定剂浓度和pH值呈正相关;和载体材料的加量呈负相关;稳定剂和表面活性剂种类对表面动电位有影响;离子强度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而实验条件下电解质的影响不明显;模型药物(庆大霉素)的加入可使表面动电位下降。本研究为载药毫微球制备工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制备磷酸川芎嗪载药壳聚糖微球及其体外性质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具有多种治疗作用的磷酸川芎嗪为模型药物,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壳聚糖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交联固化法制备磷酸川芎嗪壳聚糖微球。结果显示,磷酸川芎嗪壳聚糖微球载药量为(8.26±1.23)%,包封率为(81.67±0.97)%,显微镜下观察微球的形状良好,呈圆球形,平均粒径为25μm,粒径跨度为0.76。采用动态膜透析法测定含药微球的体外释药曲线,磷酸川芎嗪壳聚糖微球在体外缓慢释放药物,在第8天时释药量达到总药量的82%,说明磷酸川芎嗪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药物控制释放载体与组织工程载体的制备方法与结构形态。方法 用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oly(hydroxybutyrate-hydroxyvalerate) PHBV]、聚己内酯[poly(ε-caprolatone), PCL]及其共混物为基材,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不同结构形态微球。结果 平均粒径为30.5μm,粒径分布较窄(跨距SPAN=1.18),呈正态曲线分布。扫描电镜观察, PHBV微球表面呈不规则多孔皱缩结构形态; PCL微球表面光滑,无孔洞;PCL/PHBV共混微球呈有规则多孔洞形态结构,随着基材中PCL成分增加,微球孔洞大小与数目也随之增加。结论 通过选择不同生物材料及共混方法,改变微球的结构形态,以满足不同药物释放系统与组织工程对载体性能与形态的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7.
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和体外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制备新型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缓释系统,并对其载药、体外释药及降解特性进行检测,评估应用生物可降解壳聚糖微球作为TGF-β1控制释放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应用三聚磷酸钠(TPP)作为交联剂,以乳化交联法制备具有控制释放功能的负载TGF-β1的壳聚糖微球;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模板蛋白,应用相同的方法制备负载。BSA的微球。应用扫描电镜、微镜粒度分、药物包封率测定、体外药物释放动力学检测等方法分析微球的特性。【结果】制备的微球球形良好,球体表面光滑,具有较高的TGF-β1包封效率90.1%)。持续7d的药物释放试验表明,BSA与TGF-β1两种蛋白均可以从微球中缓慢释放,其中TGF-β1的释放率低于BSA的释放率。溶菌酶溶液降解作用下,4周的体外降解过程中,可见微球质量持续下降并伴有明显的微球形貌改变。【结论】应用乳化交联法可制备负载TGF-β1的壳聚糖缓释微球。这种新型药物控制释放系统在细胞因子的控制释放及软骨组织工程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手性药物左旋萘普生(S-naproxen)为模板分子,四乙烯基吡啶(4-VPy)为功能单体,采用表面印迹法,以介孔材料SBA-15为载体合成了能选择性识别S-naproxen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扫描电镜及孔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具有粒径均匀、孔径分布窄、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同时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载体表面形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层,Scatchard分析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自组装过程中存在两类结合位点,聚合物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最大表观结合容量分别为Qmax1=2.504 μmol/g,Qmax2=16.680 μmol/g;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可以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金刚烷甲酸(Ad)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以BSA为荧光剂,Ad为猝灭剂,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圆二色性光谱等方法研究在生理条件下Ad与BSA的相互作用。结果 Ad与BSA二者间的结合常数为7.83×104L.mol-1(291 K),1.59×104L.mol-1(301K);Ad与BSA相互结合时,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距离为r=3.12 nm,结合位点数n=1;BSA的α-螺旋由22.4%降低为19.6%,β-折叠分别由30.2%上升为43.6%。结论 Ad对BSA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荧光猝灭;紫外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性光谱数据证实Ad与BSA相互作用后,BSA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0.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球的电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U型管电泳地研究作为药物载体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球的电学特性,研究表明,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球荷;其表现动电位与稳定剂深度和PH值呈正相关;和载体材料一呈负相关,稳定剂和表面活性剂种类对表面动电位有影响;离了强度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而实验条件下电解质的影响不明显;模型药物的加入可使表面动电位下降。本研究为经毫微球制备工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多氨基酸共聚法,将L-天冬氨酸、L-谷氨酸、L-酪氨酸和L-苯丙氨酸合成低舂子的聚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将抗溃疡性结肠炎(IBD)药物5-氨基水杨酸(5-ASA)同聚合物制成控释剂微球。控释剂药物的释放对溶液的pH值有强烈的信赖性。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在酸性条件下,6h内,仅有不到10%的5-ASA被释放出来。当pH7.2时,在3h内,约有94%的药物被释放出来。实验结果显示,控释剂微球对抗IBD具有  相似文献   

12.
离子交换型栓塞微球及其载平阳霉素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离子交换型聚乙烯醇-丙烯酸微球(PVA-AA-Ms)的制备方法及其理化性质和载药性能。方法: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PVA-AA-Ms,以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形态、测定粒径大小,以红外光谱法考察微球聚合物的结构,以化学滴定法测定离子交换官能团羧基的含量,以物性测定仪测量微球的抗压弹性。采用平阳霉素为模型药物,制备PVA-AA-Ms载药微球,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累积释放百分数。结果:所制备的PVA-AA-Ms圆整,粒径范围为150~1 000 μm,平均粒径为500 μm。红外光谱确证了聚乙烯醇与丙烯酸的聚合交联,微球的羧基含量为8.905 mmol/g,微球具有较好的抗压弹性。微球载药量为30 g/L,包封率为99.4%,药物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缓慢释放,24 h累积释放率为88.3%,药物累积释放50%的时间(t50)为2.19 h。结论:PVA-AA-Ms的理化性质达到了栓塞治疗的要求,并且由于其羧基含量较高,具有交换载入阳离子药物(如含氨基的药物)的能力,可望为栓塞化疗提供一种新型的药物输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刚红  李健 《中华实用医学》2005,7(4):126-126
微球作为载体是制各生物分子长效注射剂的一种常用手段,微球骨架或膜材料一般由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组成,如:淀粉、明胶、白蛋白、聚乳酸等,其中PLA与PLGA最为常用。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长效注射剂一般采用微球(Wicrosphere)或毫微球(Nanosphere)为载体,药物被包裹在其中。微球直径在1-250μm之间,毫微球直径小于1μm,注入人体内后,药物可以通过扩散、溶蚀等机制从载体释放出来。第一个上市的长效微球注射剂为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控释微球剂。用于治疗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前列腺癌、性早熟、子宫内膜移位等。  相似文献   

14.
聚α—氨基酸黄体酮微球的制备及释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黄体酮微球的制备和体外释药进行研究。方法 阴离子聚合法合成聚谷氨酸苄酯-谷氨酸甲酯共聚物(PBMG),溶剂挥发法制备PBMG为载体的微球并考察了黄体酮微球的释药特性。结果 油水相之比,乳化速度和乳化时间是影响粒径大小的主要因素。聚合物组成和释药介质均影响药物微球的释药速率。结论 PBMG为载体的微球可达到缓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span-80为表面活性剂,石蜡为油相(O),魔芋胶溶液为水相(W),采用W/O乳化法,在中性条件下添加硫酸钠制备魔芋胶微球。研究表明:在85 ℃反应5 h,当油水体积比(O/W)处于6~10时,微球粒径为0.120~0.330 mm;增加O/W比,可减小微球粒径;增加反应物浓度,可减少微球的溶胀度。对包裹牛血清蛋白(BSA)的微球进行体外释放表明,增加微球粒径、反应物浓度可以减缓药物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16.
以鸡蛋的卵清蛋白作为蛋白质药物模板、生物可降解材料聚己内酯(PCL)为药物载体模板,采用同轴电喷法制备PCL-蛋清体系的复合微球。研究了电导率、黏度对于电喷微球成型的影响。核壳溶液推进速率比、电压、溶液质量分数和接收距离等对于所得微球表面形态和结构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微球的表面形态,用荧光显微镜表征了微球的包覆模式。结果表明:同轴电喷法可以制备PCL-蛋清体系的复合结构微胶囊,其中推进速率比对微球形貌、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比较明显,当PCL与蛋清溶液推进速率比大于10时,将出现具有包覆结构的微球。  相似文献   

17.
采用Berthold法制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壳聚糖微球,并测定微球的一些基本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微球粒径主要分布在 1. 2~3. 5 μm内,载药量为 4500 U/mg,包封率为 95. 4%。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壳聚糖微球具有显著的缓释作用,是生物大分子药物很好的载体。TNFα壳聚糖微球能显著减轻小鼠瘤重,延长小鼠存活期,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与空白组及TNFα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意义(均为产P<0.01)。  相似文献   

18.
荧光素三元共聚纳米微粒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成苯乙烯(St)、丙烯酰胺(AAm)和丙烯酸(AA)三元共聚荧光高分子微球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三元共聚荧光微球.利用正交设计表L18(3^7)考察温度、搅拌速度、pH值、离子强度和反应时间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用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微球形态及其分布,并测定其粒径大小.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荧光性质.结果:在75℃,搅拌速度300r/min,pH7.5,0.5g NaCl,反应4h时合成的胶乳呈单分散性,稳定性高,荧光性能好,其荧光最大激发波长为551.7nm,发射波长为554.2nm.当pH值为6.0时荧光微球的荧光强度最强.荧光素缓释实验显示胶乳在4℃下比25℃更稳定.结论:荧光素三元共聚纳米微粒的荧光性质良好.  相似文献   

19.
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和体外检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通过制备新型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缓释系统,并对其载药、体外释药及降解特性进行检测,评估应用生物可降解壳聚糖微球作为TGF-β1控制释放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应用三聚磷酸钠(TPP)作为交联剂,以乳化交联法制备具有控制释放功能的负载TGF-β1的壳聚糖微球;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模板蛋白,应用相同的方法制备负载BSA的微球.应用扫描电镜、微镜粒度分、药物包封率测定、体外药物释放动力学检测等方法分析微球的特性.[结果]制备的微球球形良好,球体表面光滑,具有较高的TGF-β1包封效率90.1%).持续7 d的药物释放试验表明,BSA与TGF-β1两种蛋白均可以从微球中缓慢释放,其中TGF-β1的释放率低于BSA的释放率.溶菌酶溶液降解作用下,4周的体外降解过程中,可见微球质量持续下降并伴有明显的微球形貌改变.[结论]应用乳化交联法可制备负载TGF-β1的壳聚糖缓释微球.这种新型药物控制释放系统在细胞因子的控制释放及软骨组织工程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以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酯为载体、以安定为模药的缓释微球,讨论了药物与载体之比对药物含量与包封率的影响,以及制备微球条件对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微球平均粒径为30~40μm,粒径分布在1~1.5之间,最大载药量为19.51%;最高包封率为67.11%;体外累积释放曲线呈“两相”释放特征并拌随初始的“突释效应”。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呈皱缩表观形态结构,微球内部横断面具有孔道与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