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并对其相关程度做出评价。方法:分别采集3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体检健康者的血脂、血糖、血清hs-CRP样本进行常规检测,对比分析成分差异,关注血清hs-CR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影响程度的大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较正常水平高(P<0.05),hs-CRP的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血糖、收缩压及年龄的增长呈正比(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的增长呈反比(P<0.05)。结论: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程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将117例ACMP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轻度51例、中度37例、重度29例.入院后第2天所有患者测定he-CRP水平.结果 3组患者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0-3 mg/L),病情越重.hs-CRP水平越高(P<0.01).结论 he-CRP水平的高低与ACMP中毒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以往血清铁蛋白多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研究.近年来,研究[1]发现其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亦起着重要作用.超敏C反应蛋白(highly sensitive C reaction protein,hs-CRP)作为重要的炎性标志物,其与脑梗死的关系亦为人们所重视[2].作者测定了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及hs-CRP水平,探讨二者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牙周炎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取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78例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接受体检为健康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参照组,均给予其血清HS-CRP检测,对其检测水平进行分析;将研究组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观察不同程度的牙周炎血清HS-CRP水平;给予研究组患者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的牙周炎血清HS-CRP水平。结果对比两组血清HS-CRP检测结果发现,研究组高于参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不同程度牙周炎血清HSCRP水平发现,轻度<中度<重度,两两比较组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研究组治疗前后的牙周炎血清HS-CRP水平发现,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与血清HS-CRP的关系密切,其可作为牙周炎临床诊断、病情划分及疗效判定的参照指标,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的关系及其与其他脑梗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检测44例急性脑梗患者和33例对照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结果急性脑梗组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3.10±4.1)mg/dl高于对照组(0.42±0.5)mg/dl,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r=0.902(P=0.002)。结论急性脑梗发作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并可作为判断脑梗预后的一个灵敏指标。急性脑梗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王菲菲  姜丹  白璐 《安徽医学》2018,39(9):1133-1135
目的 探讨血清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急性脑梗死组和非急性脑梗死组,每组各67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血压、PA、ALB及hsCRP的数值水平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PA、ALB数值水平低于非急性梗死组,hsCRP水平高于非急性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PA的OR=0.984(P<0.05)、ALB的OR=0.648(P<0.001),hsCRP的OR=1.818(P<0.001)。结论 PA、ALB为急性脑梗死的独立保护性因素,hsCRP可能为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血清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敏感的急性相反应蛋白,由于普通CRP检测方法敏感性不好,不能检测低密度CRP。故采用超敏感检测技术,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方法代替进行检测。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方法对诸多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进行前沿性研究发现,hs—CRP对冠心病的发生有很强的预告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ACI)的相关性。方法:对ACI患者85例,对照组85例,进行hs—CRP测定并比较两组病人的hs-CRP,ACI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有斑块组与无斑决组的hs—CRP。结果:ACI组与对照组hs—CRP分别为7.53±1.9和1.86±1.52mg/L,有显著差异(P〈0.01);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分别为8.54±3.58和4.16±2.52mg/L,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hs-CRP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讨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检测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挑选了4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再选择2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记录实验组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和对照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实验组治疗前后及复发等各个阶段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2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实验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复发时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仅略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及复发诊断有较好的辅助判断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庆军 《中外医疗》2010,29(36):52-53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并探讨hs-CRP的浓度变化与ACS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组90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7例;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抽取各组空腹肘静脉血采用液相免疫沉淀散射比浊终点测定法检测hs-CRP含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s-CRP在AMI、UAP、健康体检者血中的含量分别是:(20.41±13.64)、(5.33±5.12)、(0.79±0.13)mg/L;观察组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AMI组与UAP组相比,AMI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UA组(P〈0.05)。结论 hs-CRP含量与AC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hs-CRP水平可反映心肌损害程度,可作为ACS临床诊断、预后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曾凡源  杨平珍 《河北医学》2005,11(5):428-430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散射光比浊法检测了58例冠心病患者(14例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3例稳定型心绞痛)及30例非冠心病对照组的CRP的水平。结果:血清CRP在急性心肌梗死组(16.14±1.82)mg/L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2.25±3.82)m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4.73±3.63)mg/L和非冠心病组(2.53±1.26)mg/L(P均<0.01)。且ACS出现心脏事件CRP浓度显著高于同组无并发症者(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CRP显著升高,CRP水平与ACS临床过程的严重性显著相关,可以作为评判ACS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轻症及重症不同分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64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每组分为轻症、重症各18例,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1)治疗前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均降低,以治疗组降低最为明显,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88%(31/32),对照组有效率为87.50%(28/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重症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2.85%)明显高于对照组(71.40%)(P0.05)。3)治疗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复常时间以及胰腺水肿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可改善各项指标,降低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和改善各种临床症状、体征,经济方便,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3.
邓斌  杜小鹏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77-78,8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设立为梗死组,另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比较分析两组不同病灶及不同程度的Hcy、hs—CRP、DD的含量。其中Hcy、hs—CRP采用日本东芝TBA-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的110例患者血清中Hcv、hs—CRP、DD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大梗死病灶患者的Hcy、hs—CRP、DD的含量明显高于中小梗死病灶的含量(P〈0.05)。③重度梗死病灶患者的Hcv、hs-CRP、DD的含量明显高于轻度、中度梗死病灶的含量(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Hcy、hs-CRP、D-二聚体关系密切,上述各指标将逐渐成为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检测指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上述各指标的检测,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从而起到重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清前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血清前白蛋白检测,评价血清前白蛋白在临床多范围应用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血清前白蛋白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C-反应蛋白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结果: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结果为(105.0±86.4)mg/L,较正常对照组偏低,和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为(41.2±36.8)mg/L,较正常对照组偏高,和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结论:血清前白蛋白含量在肝病、肾病、脑外伤、急性炎症感染等患者中明显降低,C-反应蛋白的含量明显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在指导临床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是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对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进行动态观察,分别在发病后第1、7、14 d测定.并与8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从发病后第1 d开始升高,1周达高峰,随后下降,其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CRP可能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动态测定血清CRP可作为估计脑梗死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感染患者血清PCT及CR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7例,按照病情分为COPD缓解组(缓解组)以及COPD急性加重组(加重组),其中COPD急性加重组按照患者有无感染的情况再分为COPD急性加重并发感染(感染组)以及COPD急性加重未并发感染(无感染组),感染组再根据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分级.比较各分组以及分级之间的血清PCT以及CRP的水平以及变化.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PCT及CRP的水平均较COPD稳定期显著升高(P<0.05).COPD感染组的PCT及CRP水平较非感染组的PCT及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急性加重期并发感染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在肺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患者中,呈逐渐上升趋势,且不同分级之间统计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感染患者的血清PCT及CRP水平显著升高,且随着肺功能的恶化,血清PCT及CRP水平升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血清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坤 《河北医学》2007,13(12):1255-1257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肾病(d iabetic nephropathy,DN)发展的关系。方法:120例DN患者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测定血清CRP、血甘油三脂(TG)、肌酐(Cr),并以4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DN各组CRP、TG、Cr郡高于对照组,DN各组间CR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RP与DN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124例AIS患者于入院后第2天(发病后72h内)、第7天和第14天分别抽血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hsCRP浓度。结果完全性AIS组与进展性AIS组在发病后72h内及1周血清hsCR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发病后不同时期血清hsCRP浓度均明显高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水平与患者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的B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5、0.40,P均0.01)。结论 AI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随发病后的时间而变化。因此,炎性反应可能在AIS的病理机制起重要作用,检测hs-CRP水平有望成为脑梗死评估病情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D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肌钙蛋白T(cTnT)及超敏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选取76例经确诊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ICU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化西医基础治疗,缬沙坦组在标准治疗方式上加用缬沙坦,每次80 mg,每日1次,4周1疗程.观察患者ICU住院期间患者病死率、心力衰竭恶化率和反复次数、心功能分级及指标的改变、住院总天数等疗效指标,同时检测cTnT、CRP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缬沙坦组ADHF患者病死率、心力衰竭恶化率、不良反应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缬沙坦组ICU住院总天数、心力衰竭反复次数则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与心功能指标(包括LVESd、LVEDd和LVEF)均已明显改善,且缬沙坦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TnT及CRP含量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缬沙坦组cTnT及CRP下降的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基础治疗方式上加用缬沙坦可有效缩短ADHF患者的住院总天数,减少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心功能,其药理作用的方式可能是通过血清cTnT、CRP水平的降低而实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降钙素原(PCI)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至2016年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108例,分为病毒感染组43例与细菌感染组65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的CRP、PCI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PA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病毒感染组CRP、PC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PA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以PCT>5ng/mL、CRP>50mg/L、PA<180mg/L为标准统计阳性率,细菌感染组患者阳性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PCT、CRP与PA指标均可以用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可以作为感染病原菌的区分,但联合检测方法的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