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新社 《北京中医》2008,(7):561-562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胃主受纳、消磨水谷。足太阴经与足阳明经相互络属于脾胃,脾和胃相为表里。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依赖于气血津液,而气血津液有赖于脾胃的运化和输布。在许多疾病的发展与转归中,脾胃也起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治病勿忘理脾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新社 《北京中医药》2008,27(7):561-562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胃主受纳、消磨水谷.足太阴经与足阳明经相互络属于脾胃,脾和胃相为表里.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依赖于气血津液,而气血津液有赖于脾胃的运化和输布.在许多疾病的发展与转归中,脾胃也起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回顾和梳理古代相关著作对“脾胃为后天之本”理论的贡献,就其起源和发展,分奠基、运用、孕育、诞生与发展4个阶段展开了探讨,以期对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脾胃是运化饮食和水谷的脏器,脾胃强则气血生化有常,气血旺盛,所以才能吃嘛嘛香。如果脾胃虚弱,就会变得不思饮食,面色萎黄,消瘦,气短乏力,胃脘隐痛,腹胀,大便溏泻。所以古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养护脾胃是防病、保健的根本,而自我按摩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一:双手叠加,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摩揉腹部各10遍。  相似文献   

5.
小议脾胃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基于<内经>,立户于东垣,发扬于诸家,兴盛于当代.  相似文献   

6.
浅述脾胃病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秉脾胃之气以生息。因此脾胃发生病变,必然影响到其他脏腑引起疾病。脾胃在整体中具有重要地位,善治脾胃者可以调五脏。如何掌握脾胃用药规律,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脾主升,胃主降,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二者互为表里,一纳一运,共司食物之消化、吸收以及水谷精气的输布.内而脏腑经络,外而肌肤皮毛皆赖其养.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从“脾胃后天之本”论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腹泻是艾滋病患者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艾滋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之一。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对腹泻的影响意义深远。从调理"脾胃后天之本"的角度出发来防治艾滋病相关性腹泻是中医学"治病求本"思想的体现,也是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相结合的反映。深入研究调理"脾胃后天之本"在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防治中的作用,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脾胃为后天之本"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涵,对后世医家的医学思想和医疗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探明这一学术思想之所以形成的理论基础,对于认识这一学术思想本身必然具有重要的裨益。  相似文献   

10.
人之所以发病不外正虚与邪胜两个方面,而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脾胃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脾胃的生理病理及其与其他脏腑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分析了脾胃在多种病因所致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指出了调养脾胃、培护正气对于防治疾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辛军 《陕西中医》2007,28(12):1703-1704
脾胃同居中州,属土,为后天之本,主受纳水谷,化生气血,营养五脏,通降浊物。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病理情况相互影响,但是临证之时,务必分清脾病与胃病,或脾病及胃、或胃病及脾,才能使治疗井然有序。  相似文献   

12.
胃变与变胃     
张鸣钟 《中医研究》2013,(11):F0003-F0004
脾胃属土,同居中焦,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若其纳与化、升与降、燥与湿功能失调,则诸病生焉。调治之法,当用“刚中柔剂,能变胃而不受胃变”,健运和中,以复其常。  相似文献   

13.
历代医家对脾胃的作用进行了经典论述,脾胃对于机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医家李中梓《医宗必读》:“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者,仓禀之官,脾胃纳运相协、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能够运化饮食物,化生气血,输送于机体,为“气血生化之源”;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特色,在“脾胃为后天之本”的基础上探究治未病思想对脾胃病及相关病证治疗的指导意义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正李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在临床上他十分强调脾胃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在《内经》"人以胃气为本""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对于内伤虚损性疾病,多从脾胃入手,强调以调治脾胃为中心的治疗原则,因此他也被称作"补土派"。其代表作《脾胃论》中,阐述了脾胃生理特性、病理变化,提出了以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等为主要  相似文献   

15.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气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输至脏腑经络。病后调护脾胃,乃是东垣《脾胃论》的精华之一。  相似文献   

16.
脾胃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是对这一理论的高度概括。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形成与结构变化、生理病理及在防治疾病方面都与中医的脾胃理论相似相通。通过对脾胃理论与肠道微生物菌群之间联系的分析与探讨,我们认为肠道微生物菌群可称之为西医理论的“后天之本”,而这2种“后天之本”是不同医学体系下对其理论的高度概括。中医学的发展,需要借鉴西医学的研究方法与成果,从而来阐释中医学的理论与机制,并加以创新。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651-1653
脾胃五行属土,同居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为后天之本。本文从气血化生之源、与他脏的关联及气机升降方面,论述脾胃为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18.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脏腑之一。脾胃有病常可影响它脏,它脏有病亦可通过调理脾胃而获效,故研究脾胃病的特点及治法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脾胃病的主要特点一、脾病多虚,胃病多实《素问·太阴阳明论》说:“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指出了阳明病多实,太阴病多虚,及其病因。《伤寒论》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实则阳明以“胃家实”为纲;虚则太阴,以“腹满,食不下,自利”为纲。李东  相似文献   

19.
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运化起到的是人体枢纽的作用,是水谷精微的集散地。  相似文献   

20.
吐酸病是指患者自觉有酸水自胃脘上泛于食管、咽喉或口腔的病症,临床上常伴有烧心、胸骨后烧灼痛,反酸或泛吐清水,嗳气反流,脘腹胀满,隐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是消化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历代医家认为其寒热并存,病机以肝胃不和为主。文章着重论述“脾胃”在吐酸病中的地位,从后天脾胃论治吐酸病,指出本病多因宿食、湿痰、热郁、停饮等所致,突出“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的病机特点,同时强调肝、肺协同致病的作用。并指出吐酸病的治疗应遵循“升清降浊、甘淡和胃”的原则,注意调理脾胃,辨证施治,采用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以及适当的中医调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