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岩  王琦 《新中医》2009,(3):1-2
湿热体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随着全球自然环境变化,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湿热体质成为人类常见的体质类型之一,这一体质类型在众多“文明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湿热体质的认识存在概念内涵不准确、标准不一、体证研究混淆等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概念明朗化、涵义全面化、标准规范化三个方面着手,才能正确把握湿热体质的研究方向,挖掘湿热体质的特质,为临床提供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湿热体质与疾病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热体质是以中医湿热证如胸满痞闷、身重体倦、身热缠绵、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等临床表现为主,缠绵难愈为特点,发生相关疾病的一种病理体质类型。明代医家陆晋生明确提出湿热体质的观点,他在《鲆溪医论选》中依据病邪的从化规律,从病情的湿、燥、寒、热角度,将体质分为湿热、燥热、寒湿、寒燥四种类型。近年来,在中医体质分类研究中,大都认为有湿热体质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当代人多饮食不节且运动减少,加上长时间处于湿热环境中,导致脾胃功能受损,久而形成湿热体质。文章从理论、实验、临床入手,通过对近10年来中医湿热体质相关性论文进行整理,总结该体质的流调特征、实验指标、湿热质与疾病的关系及干预方法,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和思考,以期更好地指导湿热体质的临床治疗和预防,为今后关于偏颇体质的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防治糖尿病已成为我国慢病防治的重中之重,研究发现湿热体质正逐渐成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主要偏颇体质类型,且更早出现氧化应激和糖脂代谢异常。由此,基于糖尿病前期病因、病位、病机及与湿热体质间的关系探析糖尿病前期的防治,提出对正常糖耐量湿热质人群,可通过调理湿热体质改善患者整体状态,做到未病先防;对已出现糖稳态早期失衡湿热质人群,应采用中医药及早干预,防止其发展为2型糖尿病,做到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三仁汤加减对湿热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湿热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三仁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四妙丸治疗,2组均给予湿热体质的常规中医体质调理方案,共观察12周。治疗结束后结合湿热体质转化分、躯体和心理健康报告表(SPHERE量表)及血清自由基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在湿热体质转化分、躯体和心理健康报告表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改善(P <0.05或P <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自由基代谢指标SOD、GSH-Px及CAT均有提高(P <0.01);脂质过氧化指标MDA和LPO的含量均降低(P <0.01);治疗后,观察组自由基代谢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结论 三仁汤加减对于湿热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四妙丸,可明显改善患者湿热质体征,降低SPHERE量表积分,纠正自由基代谢紊乱,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躯体和心理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认为中医体质与健康状态密切相关,体质类型决定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所产生疾病类型的倾向性。研究表明湿热体质现患率居偏颇体质的第二位,并且与痤疮、湿疹、便秘、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等疾病密切相关。因此了解湿热体质的危险因素,对于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的防治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医体质学理论研究,结合中医古籍和现代研究等文献,探讨湿热体质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饮食结构、运动锻炼和睡眠时间等是影响湿热体质的主要因素。因此,通过体质的判定来指导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以调理湿热体质的偏颇状态,有利于亚健康状态和相关疾病的防治,促进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湿热、痰瘀体质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质的形成受先天遗传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后天获得性可使体质呈现趋同性.现今我们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给湿热体质和痰瘀体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与背景,使得这二种体质在体质致病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体质决定了对疾病的易感性,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二种体质的成因,可以帮助我们较准确地掌握某些特定疾病的易感人群,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古医籍医案中湿热体质的辨识与诊疗模式,为现代临床湿热体质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文献依据。方法:运用中医文献学方法及数据挖掘技术,对医案中体质、病名、证候、诊疗模式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1)在古医籍医案中,共发现有体质医案1 474则,湿热体质医案76则,占体质医案总数的5.15%;2)湿热体质医案中涉及疾病48种、证候6种;3)在诊疗模式统计中,以单纯辨体论治所占比例最大,为77.63%,其他为辨体结合辨病和(或)辨证论治者。结论:1)湿热体质医案在古医籍医案中占有一定比例,虽然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已发生变化,但对湿热体质的研究依然十分重要。2)证实湿热体质是痢疾、痹证、淋证等多种疾病"异病同治"的病理基础。3)湿热体质医案中存在多种诊疗模式,以辨体论治为主,也有结合辨病及辨证论治者。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地区地理环境独特,喜食辛辣盐卤、肥甘厚腻,是本地区居民湿热体质形成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中医学体质理论角度,探讨了川派中医谭万初教授,执简驭繁,以三焦辨证为主,从湿热论治疾病的机理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王琦教授"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的体质理论,痤疮的发病与湿热体质密切相关,痤疮的临床表现符合湿热体质特征,痤疮的病机要点以湿热体质为本,毒瘀痰结为标,主张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文章在分析痤疮的临床特征、发病的病因病机与湿热体质相关性的基础上,佐以王琦教授从清热利湿干预湿热体质论治痤疮的病例加以说明,从而显示出辨体论治在治疗痤疮中的临床优越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归纳、总结近年来关于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方面的理论及临床研究,了解和掌握目前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的研究现状。分别从痤疮的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现代医家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的理论探讨、痤疮治疗的临床研究及方药的使用方面进行总结。从而得出,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具有重要理论基础和临床优势。这为痤疮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从体质角度根治痤疮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杂合以治”法干预湿热体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湿热体质人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常规给予加减连朴饮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刮痧、针刺、刺络拔罐、体质护理、体质科普等多种方法“杂合以治”。70d后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进行判定,统计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症状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面垢油光、舌苔黄腻、口苦异味、身重困倦、小便短赤症状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杂合以治”法可以显著改善湿热体质人群的临床症状,对湿热体质人群有较好的调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尿路感染是指尿路内大量微生物繁殖而引起尿路炎症,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中以女性多见。中医学认为,其病在膀胱和肾,且与肝、脾有关,病机主要是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其中血瘀及湿热也是病情迁延的重要原因。湿热是中医临床最为常见的一大证型,可见于心、肺、脾胃、肝胆、肾、膀胱及全身关节等多个脏器和部位的多种病变中,尤其是胃肠疾病、肝胆疾病、肾病等都与湿热有关,而出现湿热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长期在潮汕地区居住人群的体质。方法:调查方法采用入户、门诊就诊的方式,采用中医九种体质分类量表,对800例样本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平和质:28例,占27.25%,8种偏颇体质总的分布状况是,湿热质比例最高187例,占23.37%,其次为气虚质(86例)、阳虚质(84例)、痰湿质(68例)、阴虚质(64例)、气郁质(42例)、瘀血质(33例)。结论:湿热质是长期在本地区居住人群的主要的偏颇体质。  相似文献   

15.
王晖主任医师业医四十余载,在研究中医体质学说方面经验独到,认为治病不忘体质,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兹介绍王师辨治阴虚湿热体质病证的经验. 1 病因病机 王师认为,所谓阴虚湿热体质,是指患者具有阴液亏损的潜在病理,又存在湿热蕴盛的外在病症,既矛盾对立又同存一体.其成因可有以下五种情况:一是过食肥甘厚味,摄入多而运动少,水谷精微过度积累,蓄积体内则为湿邪,湿邪郁久化热,热盛久又必伤及阴液,故易为阴虚湿热;二是工作紧张,精神压力过大,五志过极而化火伤阴,复因饮食助湿,久而形成阴虚湿热体质;三是人体气血循环是一个天人相应的过程,白天卫气行于阳经,卫外而为固;夜间卫气行于阴经及五脏,人则卧床休息,睡眠是一个养阴的过程,睡眠时间短,故阴分易伤,又因饮食伤脾生湿,而形成阴虚湿热体质;四是房事不节,纵欲伤精而为阴虚火旺,再因饮食失节,湿困脾胃而成阴虚湿热体质;五是可因感受湿热毒邪伤阴,也可由湿热误治伤阴而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甘草泻心汤临证的特点和机理。方法:运用中医学"体质学说"的理论,分析甘草泻心汤证的治疗机理,明确其临证应用的指征和辨证特点。结果:甘草泻心汤能够调节湿热内蕴患者的体质,对体质学说分类的"湿热质"患者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有较好的效果。结论:湿热质是甘草泻心汤临证应用的主要体质,掌握甘草泻心汤临证应用的指征和辨证特点能够提高其临床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五运六气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与气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不仅影响着出生生命的状态,也在不同的年份对生命状态有相应影响。湿热体质是王琦九体学说中的一种偏颇体质,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文章归纳近年来各学者通过临床、书籍等研究得出的湿热体质相关疾病与五运六气之间的关系,总结五运六气与湿热体质的相关性。出生、发病岁运中的土运太过与不及、木运太过与不及、金运太过与不及等均可能成为湿热体质形成的原因,司天在泉为少阴君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厥阴风木以及少阳相火的年份也可能与湿热体质的形成有关。五运六气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体质及发病倾向。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探讨铜砭刮痧对亚健康湿热体质人群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6 月接受诊治的 120 例亚健康湿热体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 例。对照组采取健康宣教 方法,调整生活方式,主要是饮食、运动、养生保健方面,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铜砭刮痧治疗。铜砭刮痧治疗 12 次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 93.30 %,高于对照组 81.70 %,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后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湿热体质改善总有 效率 90.00 %,高于对照组 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铜砭刮痧对湿热体质具有明显的干预 效果,能够改善湿热体质的胸满痞闷、身重困倦、易疲劳、食欲不振、口渴不欲饮水、小便短赤、大便黏滞不畅等症状。  相似文献   

19.
<正>湿热体质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相关研究表明:流行性感冒、肠炎、湿疹等疾病都与湿热有关而出现湿热的临床表现[1]。故通过早期体质辨识、体质干预、体质管理可以一定程度预防或降低湿热类疾病的发病率。笔者采用循经刮痧、普通针刺及刺血拔罐等多种针灸方法"杂合以治",综合干预湿热体质获得了满意疗效[2],现就临床应用"杂合以治"法治疗湿热体质疾病如痤疮、慢性阑尾炎等临证心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广西地区湿热体质人群的生活饮食习惯,探讨湿热体质形成的部分相关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健康调养原则。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对166名18~60岁的广西常住人群实施问卷调查,收集到湿热体质组72例,平和体质组94例,重点了解人群的饮食生活习惯、社会人口学情况;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进行体质评分,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对部分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按P0.10,入选了7个因素,按标准化回归系数绝对值判断影响程度大小,依次是:运动频率、喜甘甜、喜酸、喜内脏、喜凉食、晚睡早起。结论:广西人群湿热体质形成与喜食甘甜、内脏、生冷冻物、运动少、睡眠时间少、不规律等后天饮食起居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提倡合理的饮食结构,培养科学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为改善湿热体质、预防易患疾病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