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黒睛排斥汤在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作用的机理。方法角膜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建立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A组(模型对照),B组(灌服黒睛排斥汤4 g/(kg.d)),C组(灌服黒睛排斥汤4 g/(kg.d)+CsA 10 mg/(kg.d))。行封闭群大鼠SD-Wistar组间同种异体全板层角膜移植,观察植片存活状况;应用流式细胞分析,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等方法对受体局部和全身免疫状态机制进行检测。结果 1.角膜植片存活时间:A组(10.38±1.69)d,B组(13.00±2.03)d,C组(22.50±3.07)d,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外周血淋巴细胞CD4+和CD8+亚群:术后7 d,CD4+,CD8+,CD4+/CD8+各组之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14 d,C组CD4+、CD4+/CD8+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术后21 d,B、C组CD4+、CD4+/CD8+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但各组CD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B组、C组脾T淋巴细胞的增殖被明显抑制,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C组更为明显。结论黒睛排斥汤对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模型大鼠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重度角膜烧伤晚期患者常因角膜和角膜缘干细胞被严重破坏,出现角膜全层混浊并新生血管化而失明,单纯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板层角膜移植或环状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等皆不能同时解决患者角膜混浊和功能失代偿问题。以往对此类患者只能行眼前节重建术(带角膜缘的全角膜移植),但术后并发症和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高,长期效果不佳。为了减少排斥反应,近年来出现了板层角膜移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药菊花决明散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角膜缝线法诱导受体角膜新生血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建立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模型。术后治疗组采用每天菊花决明散方0.1g/2 mL灌胃,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 mL灌胃,观察植片存活状况;应用组织病理学、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流式细胞仪等方法对受体局部和全身免疫状态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组大鼠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14.50±3.55)天,明显长于生理盐水组的(8.25±0.71)天(P<0.01);治疗组术后虹膜铺片Fas、FasL的表达低于对照组;术后14天外周血中CD+4CD+25FOXP3+阳性细胞治疗组[(14.81±2.58)%]高于对照组[(5.11±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房水中IL-2浓度低于对照组而IL-10浓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菊花决明散方对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模型大鼠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糖蛋白对T细胞增殖与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菌制备大鼠脾脏悬浮细胞,分离淋巴细胞,接种后加入黄芪糖蛋白共培养,采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黄芪糖蛋白可显著抑制Con A刺激下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或P〈0.01)。流式检测结果显示中、高剂量黄芪糖蛋白可显著降低淋巴细胞中CD3^+CD54^+细胞的比例(P〈0.01),对CD3^+CD28^+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影响。结论:黄芪糖蛋白可有效抑制T细胞的增殖,同时可通过降低T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抑制T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5.
冬虫夏草抗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实验研究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兔心脏血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角膜厚度计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鸡→兔穿透性异种角膜移植的实验模型进行检测观察。结果:术后3周时,各组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达峰值,冬虫夏草治疗组心脏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为乃.69±1.27,空白对照组为27.32±2.38,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在观察期内,冬虫夏草组植片透明率为62.5%,而对照组植片出现明显排斥反应,植片透明率为零,植片厚度随混浊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电镜下观察冬虫夏草组的Descemet膜内皮细胞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冬虫夏草在角膜移植术后能发挥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并能强化激素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燮痹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 AA)模型,观察各组对大鼠关节肿胀度和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同时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燮痹方各组与模型组、火把花根片组、芬必得组相比。能显著减轻关节肿胀度,明显提高CD3^+、CD4^+、CD8^+细胞数量,显著降低CD54表达量,明显降低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结论:燮痹方能明显调节T细胞亚群失衡,并与其提高抗炎作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大鼠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生长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etcinases-2,MMP-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实验用药后裂隙灯下观察各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MP-2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角膜透明,MMP-2分泌较少;碱烧伤对照组新生血管最多;各时间点Tet治疗组角膜新生血管发展均较碱烧伤对照组轻,MMP-2的表达亦较碱烧伤对照组显著降低。三组各时间段MMP-2的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粉防己碱可能通过抑制MMP-2的表达而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滴眼液对血管化大鼠角膜磷酸化p38(p-p38)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mR 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可能机制。方法:角膜缝线法建立24只大鼠右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分为双氢青蒿素滴眼液组和生理盐水组各12只。术后第7天,测量角膜新生血管长度,并计算新生血管面积;2组各随机选取6只大鼠并摘取角膜检测角膜p-p38的表达及VEGFA mR NA的表达。结果:双氢青蒿素滴眼液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面积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双氢青蒿素滴眼液组大鼠角膜p-p38表达量低于生理盐水组;双氢青蒿素滴眼液组大鼠角膜VEGFA mR NA表达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20mg/L双氢青蒿素滴眼液可能通过抑制p-p38的表达以及VEGFA mRNA的转录,从而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p38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调控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扶正中药复方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肠黏膜CD3^+、CD4‘及CD8^+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香菇多糖片对照组及扶正中药复方大、中、小剂量组,混悬液灌胃给药,免疫组化法测定肠黏膜中的T淋巴细胞(CD3^+、CD4^+、CD8^+)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肠黏膜中的T淋巴细胞(CD3^+、CD4^+、CD8^+)水平出现低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复方可以显著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肠黏膜固有层中CD3^+、CD4^+及CD8^+细胞数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不仅抑制全身免疫系统,而且对肠黏膜免疫功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中药复方通过恢复或者增强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肠黏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二黄胶囊对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velitis,EAE)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NK)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完全弗氏佐剂(CFA)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e protein,MBP)与CFA混合制成抗原.建立EAE大鼠模型,并将其分为模型组、激素组和二黄胶囊组。造模后第7,14,28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第14,28天取大鼠脑和脊髓进行病理观察。结果CFA对照组、模型组、激素组和二黄胶囊组大鼠的CD4^+在发病前期已明显降低,急性期CD8^+也明显降低.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各组NK细胞均有明显升高。恢复期模型组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组,而激素组和二黄胶囊组则恢复正常。NK细胞除CFA对照组外,其他组基本也达到正常水平。病理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大脑和脊髓病变表现为小静脉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形成袖套样改变,核固缩及软化灶。激素组和二黄胶囊组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病灶区域的炎性浸润细胞数较少,袖套样改变少见。结论二黄胶囊能改善EAE大鼠临床症状和评分.缩短病程,减轻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和髓鞘脱失,对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值及NK细胞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故认为二黄胶囊防治EAE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2.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3.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6.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当前舌象仪相关文献的发布情况,总结舌象仪的研究现况。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三大数据库进行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检索式为“舌象仪or舌象分析仪or舌诊仪or舌象采集or数字舌图or舌象分割or舌体分割or舌象分析or舌诊客观化”,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0月。对文献的发表时间、文献作者、第一作者所在地区、第一作者所在机构、期刊情况、资助基金来源、主要研究内容、舌象仪型号及舌象仪研发单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舌象仪相关研究的文献366篇,前期年发文量逐年增长,但近年来年发文量增长缓慢。舌象仪相关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及核心期刊。其主要的资助来源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及各类厅局级项目。舌象仪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图像采集技术、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分析技术、舌象仪的临床应用及舌象仪的实验室应用等内容的研究。目前应用较多的舌象仪有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BOX型舌象仪和DS01舌象仪,DS01舌象仪包括DS01-A和DS01-B两种型号;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发的TDA-1小型舌象仪和DKF-Ⅱ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和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ZBOX-Ⅰ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TP-Ⅰ舌象仪;天津市天中依脉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YM-Ⅲ中医舌象采集仪;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Smart TCM-I舌象仪;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研发的TIAG 舌象仪;天津中医药大学研发的3D舌象仪。结论 舌象仪的相关研究虽然前期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进入平台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方元被定义为组成《伤寒论》中方剂有规律可循的最小方剂单元,既体现了方剂的组方特色,又便于临床灵活化裁。本研究拟通过数据挖掘方法,从方元的角度分析《伤寒论》的用药规律。方法:本研究运用R语言计算不同方剂之间Jaccard相似系数及不同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并使用网络社团结构分析,进行《伤寒论》中方元的识别。结果:《伤寒论》中所有方剂的相似性明显高于《方剂学》教材中方剂的相似性,表明方剂中存在更小的方剂单元。关联规则及社团分析能够识别方元,如2味药方元石膏-甘草、桂枝-当归、栀子-香豉等,以及3味药方元干姜-黄连-人参、当归-细辛-通草、麻黄-桂枝-杏仁等。结论:《伤寒论》中存在2味或3味药构成的方元,未来需要对这些方元进行临床或实验上的验证,以明确方元的功效,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20.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