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全国潜在传染病实验室”专家托马斯·盖斯伯特领导一个团队,选取2组恒河猕猴应用这种试验性药物。美国研究者利用微粒状基因物质干扰埃博拉病毒繁殖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实验室研究表明,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恒河猕猴接受一种试验性药物治疗后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病毒属非细胞型微生物,结构简单,个体微小,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仅能在活细胞中复制繁殖。 病毒可以寄生于人、动物、植物、昆虫以及真菌和细菌体内并引起感染。在人类的传染病中约75%是由病毒引起的,如流行性感冒、麻疹、脊髓灰质炎、  相似文献   

3.
能保护人类防御高致死性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尚未问世,但它们的载体疫苗已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取得成功.载体疫苗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及先存的抗载体免疫力问题是其获批的关键障碍.尽管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疫苗防御作用的免疫机制还不十分明确,但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显示,防御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是可能的,疫苗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获准用于人类.  相似文献   

4.
日本有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美国《细胞一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缺失基因“Broil”会影响造血干细胞生成血液细胞。研究人员对实验鼠进行基因操作,使其失去基因“Bmil”。结果实验鼠本来应该生成红细胞或白细胞的造血干细胞,只生成了特定的淋巴细胞。研究人员认为,没有“Bmil”基因,造血干细胞中平时不发生作用的其他基因开始发挥作用,导致造血干细胞失去多功能性,只生成了淋巴细胞。他们由此判断,  相似文献   

5.
由于病毒基因组编码基因数量少,从病毒中发现药物靶标受到一定限制。最后的研究表明,抑制宿主细胞中某些蛋白的功能可以阻断病毒感染。与病毒基因组相比,人类基因组序列中可能包括更多的病毒繁殖有关的基因。用DNA微阵列技术分析宿主基因表达,是一种从宿主细胞角度发现潜在抗病毒靶标的有效方法。最近报道了有关病毒影响宿主细胞基因表达谱的研究战略,以及通过表达谱分析来发现与病毒复制有关的宿主细胞通路。因此,人类基因组学技术在发现新的抗病毒药物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后期鼻病毒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病毒生命周期中的几个重要事件都基本清晰,并由此产生了许多抗鼻病毒药物作用的分子靶标。鼻病毒蛋白1(VP1)是一种相对保守的衣壳蛋白,它介导病毒的吸附/脱壳过程,是抗鼻病毒药物设计的理想靶标。近年来,针对VP1的抗鼻病毒药物研究非常活跃,新的抑制剂不断出现,分别处于活性测试、Ⅰ~Ⅳ期临床试验阶段。本文综述了作用于VP1的抗鼻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家庭医药》2014,(9):3-3
如何预防和治疗埃博拉病毒?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国际公司网站8月8日发表题为《埃博拉病毒:了解有关这种致命疾病的9件事》一文,文章称:1.为什么埃博拉会令人如此恐惧?无国界医生组织将埃博拉描述为“世界上致命性最高的疾病之一”,该组织称:“这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死亡率可高达90%。”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一种可抑制丙肝病毒、流感病毒等病原体的低分子化合物“ARK”。因为它能抑制对病毒增殖起重要作用的磷酸化酶的活性,从而能同时阻碍多种病毒增殖。动物实验迄今未发现“ARK”这种物质具有毒性。普通的抗病毒药物都是直接作用于病毒本身,只对特定种类的病毒生效,而且不能充分应对病毒的变异,而新方法可以应对多种病毒及病毒的变异。  相似文献   

9.
鱼腥草体外抗巨细胞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鱼腥草体外抗豚鼠巨细胞病毒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金叶败毒和更昔洛韦为对照药物,用细胞病变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 法,检测鱼腥草抗豚鼠巨细胞病毒的最大无毒浓度、最小有效浓度和治疗指数。 结果鱼腥草、金叶败毒和更昔洛韦的最大无毒浓度分别为30,3 mg·mL-1和100 μg·mL-1,最小有效浓度分别为300,30和10 μg·mL-1,治疗指数分别为100,100和10。结论中药鱼腥草在体外具有抗豚鼠巨细胞病毒的作用,且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10.
范刚 《医药世界》2001,(2):54-54
令世界医学界闻之色变的非洲神秘病毒“埃博拉”再度在乌干达现身。这种令感染者七窍流血,心肝肺俱烂的可怕病毒到10月初引起国际卫生组织警惕时,已呈大规模传染之势。  相似文献   

11.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具有高传染性,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出现严重出血热等症状,病死率高达90%。Niemann-Pick C1(NPC1)蛋白是埃博拉病毒感染过程中表达于宿主细胞内体膜上的一个重要受体,其与埃博拉病毒被组织蛋白酶裂解的糖蛋白(GP)的相互作用是病毒感染宿主的关键环节,介导病毒囊膜与内体膜的融合,进而将病毒基因组释放到宿主细胞。近年来,将NPC1蛋白作为广谱抗丝状病毒药物靶点研发的小分子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治疗药物均有突破性进展。本文介绍了NPC1的结构及其在埃博拉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并对靶向NPC1的小分子抑制剂、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基因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基因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和利用高效无毒的基因载体,包裹和传递外源性基因材料到靶细胞。病毒型基因载体包括逆转录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相关病毒和痘病毒,基因传递效率高,但安全性差和基因载量低。非病毒载体包括阳离子聚合物、阳离子多肽和阳离子脂质体,基因传递效率比病毒载体低,但更安全、制备简单、基因包裹率高。  相似文献   

13.
癌症对传统疗法的抵抗性激发了对新疗法的研究。有复制能力的病毒因其在肿瘤中的繁殖和扩散能力而提供了癌症治疗的新前景,而且,这些病毒能够表达外来蛋白,增强其原有的细胞溶解能力。将病毒靶向特定细胞类型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介绍了构建肿瘤特异性病毒和增强其细胞溶解特性的方法,使这些病毒可能用于抗癌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可广泛用于重组蛋白在昆虫细胞中表达。最近,利用哺乳动物细胞启动子构建的杆状病毒载体成功地将外源基因运送到哺乳动物细胞内,试验证明,经修饰的重组杆状病毒可在体内送递基因,与其他常用的病毒载体相反,杆状病毒仅在昆虫细胞中繁殖,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则表现为无病毒产生的不完全复制,生组杆状病毒易于操纵,可大量插入外源DNA,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柴胡注射液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柴湖注射液在细胞培养中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方法:用细胞培养法,采取Vero细胞感染病毒2小时后给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情况。结果:柴胡注射液组与病毒对照组相比,病变程度有显著差异,柴胡注射液抑制RSV的最大无毒浓度,半数有效浓度,最小有效浓度和治疗指数分别为1000μg/ml,500μ/ml,250μg/ml和4。结论柴胡注射液具有明显抑制RSV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选择脊髓灰质炎病毒繁殖的最佳温度,同时观察温度对病毒繁殖及D抗原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25℃、33℃和37℃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株Ⅰ、Ⅱ和Ⅲ型),从24 h开始间隔12 h取样,至细胞完全病变或96 h,用ELISA检测病毒D抗原含量,绘制变化曲线;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感染性滴度,绘制病毒生长曲线。结果   三个型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在25℃均不繁殖;33℃和37℃均适合病毒繁殖。对于Ⅰ和Ⅲ型病毒,33℃的繁殖滴度及D抗原水平比37℃高;Ⅱ型病毒在两种温度下繁殖特性基本一致。结论   温度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繁殖起决定性作用,综合Ⅰ、Ⅱ和Ⅲ型病毒的温度繁殖特点,33℃培养比37℃更适合脊髓灰质炎病毒繁殖。  相似文献   

17.
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24日报道,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宣称找到此次埃博拉病毒大爆发的源头:一名2岁男孩被感染该病毒的果蝠叮咬。17名来自欧洲和非洲的热带疾病研究员、生态学家、人类学家花费3周时间调查埃博拉病毒在几内亚、利比里亚、科特迪瓦以及尼日利亚爆发源头。研究人员在几内亚东部偏远山村Meliandoua附近捕捉蝙蝠和其他生物进行化验,那里是2013年12月份疫情首先爆发地。研究人员认为,一名2岁小男孩被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果蝠叮咬,随后他又将病毒传给母亲,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食蟹猴血清中抗埃博拉病毒单克隆抗体MBS77E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定量测定法,并进行食蟹猴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建立优化一种定量检测食蟹猴血清中抗埃博拉病毒单克隆抗体MBS77E浓度的间接ELISA法,并进行全面验证.4只食蟹猴分为2组,每组2只,分别静脉推注不同剂量的MBS77E(5和100 m...  相似文献   

19.
冻融法控制制药用转基因蓝藻在环境中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 用转基因生物制备重组药物中的1个关键问题就是防止其环境释放。为控制制备抗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用的转vp28基因鱼腥藻7120蓝藻细胞在应用中的生长和繁殖能力,本研究探讨用冻融法在不破坏重组VP28蛋白活性的同时杀灭藻细胞。方法 通过把蓝藻细胞在2种低温环境(-20、-80 ℃)和室温中处理,选取最适温度以多次冻融法破坏藻细胞。用液体和固体培养观察其后续生长,用光学和扫描电镜检测细胞的损伤。结果 -20和-80 ℃与室温处理连用,都可使处理的藻细胞失去生长能力。为操作简便,选用冷冻温度为-20 ℃、反复冻融3次(24 h/次),使蓝藻细胞100%失去繁殖能力,藻细胞在冻融处理后丝状体断裂,细胞遭破坏,固体培养发现无藻细胞生长,蛋白印迹法检测VP28蛋白无丢失。结论 冻融法可控制转基因鱼腥藻在环境中的释放。该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且无次生污染,既保障该药物在应用中的安全性,也可为其他转基因蓝藻在环境中的安全释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不同源IBDV和不同血清亚型IBDV病毒株的变异情况。方法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SDS-PAGE和序列分析等分离生物学方法分析病毒RNA、结构蛋白的变异情况。结果 (1)三种不同源IBDV均由双节段RNA组成,大小基因片段的电泳迁移率在各病毒株间无差异;(2)SDS-PAGE分析表明各IBDV的结构蛋白带谱相同,但各蛋白带的百分含量有差异;(3)序列分析表明JS3、JS4与标准对照病毒株S1 IBDV VP2基因片段的核酸的同源性均为97%,JS_3与JS_4的同源性为99%。推导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JS_3与S_1的同源性为97%,JS4与s1的同源性为96%,JS3与JS4的同源性为98%。结论 我国流行的IBDV病毒株与标准病毒株相比不仅在免疫学反应上有差异,而且在病毒核酸序列上有变异,这种变异是造成疫苗免疫失败或免疫逃避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