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聚合酶链式反应栓测血中柯萨奇病毒B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161例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血中柯萨奇病毒B核酸片段的结果,并与非心肌炎组98例对比研究。结果:阳性检出率心肌炎组57.8%,对照组4.1%(P〈0.01),诊断特异性95.9%。男、女性病人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由于该法能快速、早期、准确检出病毒感染,比检测相应抗体阳性率高而早,特异性高,因此,可作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近期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研究进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解立颖综述刘晶星,陆德源审校小核糖核酸科的肠道病毒如何萨奇病毒B组(CoxsackievirusB,CB)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肠道病毒引起的心肌炎可以是急性的或慢性的,病人可以完全康复、慢性... 相似文献
3.
柯萨奇病毒致病毒性心肌炎分子生物学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萨奇B组病毒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有25%VMC患者的确切病因是由CVB感染所致。根据其对新生乳鼠的致病特点,CVB可分为六个血清型,其中CVB3有很强的噬心肌性,在病变心肌组织中发现的CVB3病毒RNA序列已经证实这一点。通过研究CVB3病毒结构蛋白与疾病发病机理之间的关系,以及重组CVB3嵌合病毒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位点,证实CVB3的5’端非编码区对病毒毒力的重要作用;同时证实除诱导心肌炎的病毒可以直接破坏感染细胞外,宿主的自发性免疫反应则使心肌组织进一步损伤,由于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肥大以及心肌结构重塑,最终导致约15%的VMC患者可逐渐发展成为扩张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4.
119例经血清学与临床诊断为急性柯萨奇病毒B心肌炎的病人,长期随访平均3.5年(4—98月),随访率93.3%。急性期后82%的患者有室性早搏长期间断发作。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昏厥、近乎昏厥、猝死或心电图证实的持久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亦无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X线或超声心动图表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阐明基因检测手段在病毒性心肌炎(VMC)病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地高辛标记CBV3 -cDNA探针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斑点杂交,检测血标本中的柯萨奇病毒B组病毒(CBV)。结果:RT-PCR阳性检出率:心肌炎组为48.33%.对照组4.41%(P<0.01)。斑点杂交阳性率:心肌炎组为51.67%,对照组4.41% (P<0.01)。检测CBV的两种方法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特异性均高,敏感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柯萨奇B4病毒感染与克山病及其病区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柯萨奇B4病毒与克山病及其病区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寡核苷酸探针的原位核酸杂交方法,结合病理学观察,对比研究克山病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异同。结果 克山病与病毒性心肌炎各自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发病区88.89%的病毒性心肌炎出现阳性杂交信号,而且几乎每例的所有心肌细胞均见阳性杂交信号;95.24%的亚急型克山病出现阳性杂交信号,且半数以上的标本几乎所有的心肌细胞内出现阳性杂交信号;阳性信号在病毒性心肌炎和亚急型克山病的心肌细胞内的分布及阳性信号颗粒的形态并无明显区别。结论 柯萨奇B4病毒与克山病及其病区病毒性心肌炎密切相关,其不同的病变特征可能是由于组成病因网的诸因素发生变动所致。 相似文献
8.
9.
陈建森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8,14(6):89-90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s)等直接侵犯心肌,以及对心肌内小血管的损伤,由免疫机制产生的心肌损伤和毒素对心肌的损害。病人常先有发热、全身倦怠即所谓“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浮肿甚至Adams—Stokes综合征。“’心肌活检可在急性期有特有的心肌病变和细胞浸润。心电图可见ST—T改变,R波减低,病理性Q波和各种心律失常。但心肌活检损伤性大,不宜作常规检查;心电图表现必须与心肌梗塞鉴别,因此有必要对其作病原学的追查,以利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我们利… 相似文献
10.
原位逆转录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的柯萨奇B3病毒R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柯萨奇B3病毒感染与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原学关系。方法 应用生物素标记的核苷酸直接掺入法 ,建立了原位逆转录PCR反应技术 ,检测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活检标本及正常心肌的尸检标本中的柯萨奇B3病毒。结果 16例病理学及临床诊断为心肌炎患者的心肌组织中 ,7例检测到柯萨奇B3病毒RNA ;14例病理学及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心肌组织中 ,5例检测到柯萨奇B3病毒RNA ;16例正常心肌标本中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部分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组织中存在柯萨奇B3病毒RNA ,提示柯萨奇B3病毒感染与部分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肌钙蛋白I与柯萨奇病毒特异抗体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固相免疫层析法和ELISA方法动态测定病毒性心肌炎组(VM,n=102)、病毒感染组(VI,n=41)和对照组(n=46)的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柯萨奇病毒特异性抗体(CBV-IgM、IgG).结果①VM组cTnI阳性率70.58%,其中急性期阳性率达到87.93%,明显高于普通心肌酶CK、CK-MB和LDH的15.69%(P<0.01),而VI组与对照组无1例出现cTnI或心肌酶阳性.②VM组CBV-IgM阳性率(67.65%)明显高于VI组(17.07%),P<0.05.③在VM组中,IgM阳性者的cTnI阳性率(73.91%)明显高于IgG阳性者的cTnI阳性率(43.75%),P<0.01;cTnI阳性者中IgM阳性率(83.33%)也明显高于IgG阳性率(41.67%),P<0.01;而VM组中cTnI阴性者IgM阳性率(30.00%)明显低于IgG阳性率(60.00%),P<0.05.说明cTnI对VM的心肌损伤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优于普通心肌酶,对VM急性期心肌损伤的敏感性更高.测定CBV-IgM、IgG有助于VM常见病因和病期的诊断.cTnI和CBV-Ig联合测定可使VM的诊断变得简单和成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 (ACM)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分析法检测 50例ACM患者和 50例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的血浆谷胱甘肽_S_转移酶 (GST)和过氧化脂质 (LPO)值及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和过氧化脂质 (LPO)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ACM患者组的血浆LPO和红细胞LPO平均值显著升高 (P <0 0 1~ 0 0 0 1) ,而血浆GST和红细胞GPX平均值显著降低 (P <0 0 0 1) ;ACM患者随着GST值的降低 ,血浆LPO和红细胞LPO值逐渐升高 (P <0 0 1~ 0 0 0 1) ,而红细胞GPX值逐渐降低 (P <0 0 0 1) ;ACM患者遭受潜在氧化损伤的危险度至少是对照组的 2 2倍 ,而最大可达 139 8倍。结论 ACM患者体内一系列自由基连锁反应加剧 ,从而引起了严重的氧化应激和潜在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3.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克山病与微量元素Se、Zn、Ca、Mg等有关。近年来用原位核酸杂交和套式聚合酶联反应等技术,从各型克山病心肌标本中均发现有柯萨奇B组病毒或肠道病毒RNA的存在,其阳性率从61.5%到90%。证明很多克山病病人确有肠道感染,特别是柯萨奇B组湿病毒感染在克山病发病中的作用。本实验研究了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心肌炎患者血清中Cu、Zn、Ca、Mg等微量元素含量分析。以资在研究克山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中参考。现 相似文献
14.
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自然病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组织病理学观察CVB3感染鼠的自然病程及此过程中IL-2、IL-10的变化。方法对昆明种小鼠采用CVB3腹腔注射染毒后不同时间观察心、肝、脾、肾的病理改变及检测血清中IL-2和IL-10。结果心肌炎小鼠的各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IL-2I、L-10随病程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即接种CVB3后第4天IL-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均值,随着病程的发展IL-2水平呈升高趋势,第9-14天IL-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第10天IL-2水平达高峰,第18天IL-2水平接近正常;随着病程的发展IL-10水平逐渐下降,第9-14天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均值,此时心肌病变程度加重。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类全身感染性疾病,心外器官病变不容忽视,IL-2和IL-10在此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比较困难,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仪对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病人行病毒分离检测,结果表明:心肌炎组血中柯萨奇病毒检出率为60%,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提示:行PCR检测血中病毒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中病毒持续感染及中药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中病毒持续感染与中药干预的相关性。方法:建立急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用定性及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测脾脏白细胞中以及心肌匀浆中的柯萨奇B病毒核糖核酸(CVB-RNA);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病例,用定性的方法定期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CVB-RNA,观察其病毒持续状态以及用原位PCR法检测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活检标本中CVB-RNA,以明确病毒持续感染与扩张型心肌病的意义;观察苦参中抗柯萨奇B病毒的有效成分(SFA)干预的临床价值。结果:18例扩张型心肌病病人有6例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中CVB-RNA(+),占33.3%,有的已持续3年以上,其中13例用原位PCR检测,有6例心肌细胞中CVB-RNA(+),占46.2%,对慢性(270d)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脾脏白细胞及心肌匀浆中定量检测,结果均证明有持续感染的存在,用SFA治疗后,在心肌匀浆中CVB-RNA的清除率为92.77%,脾脏白细胞中CVB-RNA的清除率为89.04%。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与病毒性心肌炎有关性,扩张型心肌病与病毒持续感染有关,SFA能清除CVB-RNA达89%-92%。 相似文献
18.
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脏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脏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受体(CAR)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VMC模型,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病毒组、治疗组和正常组。在感染病毒后第0、3、7、14天,无菌取出小鼠心脏分别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CAR的表达。结果:病毒组的CAR表达高于正常组,CAR表达高峰在柯萨奇病毒3型(CVB3)感染后第7天;黄芪治疗后的CAR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感染CVB3后,心脏组织CAR升高,黄芪可降低CAR的表达,从而减轻CVB3对心肌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心肌炎 (VMC)是以柯萨奇B3 病毒性感染为主的临床常见心脏疾患。近年来 ,国内发病率有所增高。VMC与扩张型心肌病 (DCM )之间的关系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许多资料表明[1] ,通过临床随访 ,确诊为VMC的 10 %~ 5 0 %最终演变为DCM。由于DCM预后不良 ,病人除进行高度心脏移植手术别无其他特效治疗手段 ,故VMC的防治引起临床重视。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国内运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对防治柯萨奇B3 病毒性心肌炎 (CVB3 -VMC)进行了实验和临床研究 ,大量研究证明 ,中医药在防治CVB3 -VMC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文就其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柯萨奇 B4病毒与克山病及其病区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寡核苷酸探针的原位核酸杂交方法 ,结合病理学观察 ,对比研究克山病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异同。结果 克山病与病毒性心肌炎各自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 ;发病区 88.89%的病毒性心肌炎出现阳性杂交信号 ,而且几乎每例的所有心肌细胞均见阳性杂交信号 ;95 .2 4%的亚急型克山病出现阳性杂交信号 ,且半数以上的标本几乎所有的心肌细胞内出现阳性杂交信号 ;阳性信号在病毒性心肌炎和亚急型克山病的心肌细胞内的分布及阳性信号颗粒的形态并无明显区别。结论 柯萨奇 B4病毒与克山病及其病区病毒性心肌炎密切相关 ,其不同的病变特征可能是由于组成病因网的诸因素发生变动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