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鼠卵巢局部γ射线照射后的骨形态计量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离辐射对性腺的损伤已为人们所知 ,但对其产生的骨代谢远后效应研究甚少。早在 6 0年代 ,有人报道用 4 4Gy与30Gy的X射线局部照射大鼠卵巢 ,导致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1 ,2 ] 。笔者曾以 5 0GyX射线局部照射大鼠卵巢[3] ,观察到卵巢辐射损伤后的骨吸收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 ,笔者用5 0Gyγ射线局部照射大鼠卵巢 ,90d后进行血清雌二醇测定和骨组织病理学变化的观察 ,并与去势雌性大鼠和假手术大鼠进行了比较。一、材料和方法1 实验动物 :雌性SD大鼠 ,5月龄 ,体重 2 6 0~ 2 70g ,由上海必凯实验动物公司提供 (清洁级 ,沪医实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放射性同位素局部照射对自体移植静脉段内膜增生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方法:建立40只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单纯自体静脉移植组),8,18,36Gy组(按不同32P内膜照射剂量),每组10只,2周后取材固定,行HE染色,Verhoeff弹力纤维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测定(SP法),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量移植血管内膜厚度。结果:移植静脉段的内膜平均厚度:对照组与8Gy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高于18,36,Gy组(P<0.05),18Gy组与36Gy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CNA阳性片示,18,36Gy组VSMC增殖较对照组受到明显抑制(P<0.0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8Gy组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适当剂量β射线局部照射可以抑制自体移植静脉的内膜增生及平滑肌细胞(SMC)的增殖,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FL(fit3 ligand)是一种作用于早期造血细胞的生长因子,为进一步研究FL水平与辐射所致造血损伤的相关性,观察了小鼠受γ射线全身照射后FL的表达变化。方法以^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均匀照射所致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小鼠为模型,应用ELISA、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法检测照射前后小鼠外周血、骨髓、胸腺与脾脏中FL的表达变化。结果 小鼠受2~10Gyγ射线照射后24h,血清中FL浓度即有增加,并且随时间推移FL水平逐渐升高;吸收剂量在2~6Gy之间时,FL的水平随剂量增加而增加。6Gyγ射线照射后24h,外周血白细胞膜表面FL的表达增加,但24h后细胞膜表面FL的表达没有升高。6Gyγ射线照射后24h,骨髓、胸腺和脾脏有核细胞膜表面FL的表达明显升高,总蛋白中FL的水平亦明显增加。结论 辐射后早期小鼠FL可溶性与膜结合型蛋白的水平都有升高,而且辐射后血清中FL的水平与受照剂量及照射后时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肺纤维化是临床上一个棘手的疾病。无论急性核辐射事故、放疗、化疗及某些病毒感染等最终都可造成肺纤维化。尽管许多学者对单纯照射或单纯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进行了大量研究[1,2],但对两者同时应用所致肺纤维化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作者在对两者单独使用及同时...  相似文献   

5.
γ射线照射诱导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自噬与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线粒体自噬在细胞损伤后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利用γ射线照射诱导大鼠肝细胞损伤,在亚细胞水平上观察肝细胞的损伤修复情况与线粒体自噬的关系,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DNA凋亡片段的分析和线粒体RNA的RT-PCR分析。结果 受损线粒体清除过程存在线粒体自噬,随着修复过程的进行细胞DNA凋亡程度下降,细胞自噬现象减少,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自噬同时存在于损伤细胞中,通过RT-PCR分析发现肝组织的损伤修复与线粒体自噬后的线粒体再生有关。结论 线粒体自噬可能为组织的损伤修复提供某种分子信号,促使新的线粒体再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软X射线局部照射后大鼠伤口组织细胞周期的时相变化。方法 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BrdU掺入后采用SABC染色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在伤后3-9d,对照侧G0/G1期细胞逐渐减少,S期细胞增加,9d时达到峰值;G2/M期细胞增加,15d时达到峰值。照射侧G0/G1期细胞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在伤后12-22d,照射侧S期细胞逐渐增加,22d时达到峰值,大量的细胞停留在S期。在整个愈合过程中,G2/M期细胞百分数均低于对照侧。BrdU掺入SABC染色阳性细胞主要为成纤维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结论 5.21Gy软X射线局部照射后,细胞发生G1期阻滞和S期延长,G2/M转换障碍,细胞分裂增殖受抑,创伤愈合延迟与细胞周期的紊乱有关,G1期阻滞和S期延长越严重,愈合延长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软X射线局部照射对创伤愈合的影响规律。方法 采用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胶原染色)和图像分析等方法,动态观察不同剂量软X线局部照射后大鼠伤口愈合的过程。结果 0.50、1.01、1.96、3.26、4.00、5.21Gy组照射侧的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侧分别延长了1.6、4.2、5.4、6.6、8.2、9.4d,7.0及10.0Gy组则创面不愈(>40d)。各组的已愈创面百分率在3-9d之间的变化幅度均比对照侧小,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大,变化的幅度亦减小,表明创面愈合速度减慢。照射后伤口组织胶原的合成降低,排列紊乱,肉芽组织的结构不规则。结论 局部软X线照射后,大鼠伤口愈合延迟,在0.50-5.21Gy之间延迟时间随照射剂量的增大而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联合胶原膜对大鼠硬腭软组织缺损病理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30只SPF级健康Wistar大鼠建立硬腭软组织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Bf组、Dd组、Nc组,每组各10只.Bf组大鼠采用结合bFGF/胶原膜修复创面...  相似文献   

9.
纹状体属于端脑基底核内的一个神经核团,在维持正常的肌肉紧张度方面起重要作用,胶质细胞参与纹状体生理及病理过程,S-100是酸性钙结合蛋白,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胶质细胞内表达,S-100具有神经保护功能,它可以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促进胶质细胞伸出神经突起。OX-42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中特异表达,可以将OX-42阳性细胞按形态分为静止形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60)Coγ射线照射后外周血T_μ和T_γ淋巴细胞的改变.辐射剂量分别为4.5和8.5Gy.研究结果指出,大鼠经~(60)Coγ射线全身与局部屏蔽照射4.5和8.5Gy后1、5、10及28天,外周血T_γ淋巴细胞百分数在骨髓严重损伤阶段明显增加,而T_μ淋巴细胞百分数则显著下降,以后随着损伤过程的逐渐减轻,T_γ淋巴细胞百分数的增高与T_μ淋巴细胞百分数的下降也逐渐减弱,最后在基本恢复阶段T_μ和T_γ淋巴细胞百分数基本接近对照水平.文中着重讨论了照射大鼠骨髓造血损伤过程中形态学改变与外周血T_μ和T_γ淋巴细胞改变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川芎嗪促进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修复可能的机理。方法 取 5 6只昆明小鼠 ,随机分为 3组 :正常组、对照组和川芎嗪组。对照组和川芎嗪组进行6 0 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 ,总吸收剂量为 6 0Gy ,吸收剂量率为 0 5 6Gy min ,照射后分别胃饲相同剂量 (2mg 只 ,2次 d)的生理盐水和川芎嗪 ,分别于照射后第 3、7、14天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 (BMNC) ,检测骨髓组织中造血组织面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骨髓单个核细胞PECAM 1的表达水平。结果 川芎嗪组第 3、7、14天BMNC计数及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川芎嗪组VEGF、PECAM 1的表达水平在第 3、7天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第 14天其表达降低并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川芎嗪可能通过增强骨髓中黏附分子PECAM 1和VEGF的表达 ,以促进急性放射损伤后造血细胞和造血微环境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活性氧等自由基与神经变性性疾病、糖尿病、辐射损伤等多种病理过程的发展相关。检测自由基技术在辐射防护和辐射生物效应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该文综述了建立在电子自旋共振(ESR)基础上的各种自由基检测技术,同时介绍了新近建立的利用免疫电子自旋捕捉技术检测DNA和蛋白质大分子自由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电离辐射对大鼠伤口中性粒细胞肌动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从伤口早期中性粒细胞(Neu)肌动蛋白(actin)的变化方面探讨全身γ射线照射后Neu吞噬、趋化功能变化的机理及促愈药康复新(W11-a12)的作用机理。方法 以大鼠6Gy全身照射复合皮肤切割伤为模型,收集伤口细胞。用Fluorescein-鬼笔环肽标记Neu F-actin进行测定和观察。结果 复合伤组NeuF-actin含量先高后低,对FMLP反应性减弱,FMLP刺激后解聚慢,康复新能改善NeuF-actin的功能状态。结论 电离辐射引起Neu肌动蛋白功能异常可能是Neu趋化、吞噬活性降低的重要原因,改善NeuF-actin的功能状态是康复新提高Neu吞噬和趋化功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大鼠大脑照射后海马区细胞凋亡与病理形态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大鼠大脑受电离辐射后早期海马区细胞凋亡、bcl 2表达和病理形态学变化的情况。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细胞的比例与bcl 2蛋白的含量 ,用电镜和光镜分别作形态学变化的观察。结果 受 2 0Gy照射后第 1天起海马中就出现了凋亡细胞并逐步增加 ,至照射后3个月时恢复正常 ,而bcl 2蛋白的含量则呈相反的改变。在 3 0Gy照射后 3个月组中有坏死灶的存在 ,而其他组别中可以看到血管、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等组织的形态学异常。结论 大鼠大脑受辐射后早期海马区可发生神经细胞凋亡、bcl 2表达的下降 ,以及各组织成分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这些变化的程度与照射剂量和观测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5.
辐射可以激发某些材料以及生物样品产生自由基,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仪可以检测到这些自由基信号,而信号的强度与受到电离辐射的剂量相关。利用牙齿的ESR波谱估算核事故的辐射剂量是一种经典的方法。近年来,很多学者研究了指(趾)甲、头发、手机屏幕等易获取材料的ESR波谱与辐射剂量的关系。该文从这些材料的背景信号、剂量学的线性关系、探测下限以及信号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核事故的剂量估算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受照射后大鼠脑海马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与变化。方法 一次全脑2、15和30Gy照射SD大鼠,照射后1周、1和3个月的SD大鼠经体脑微透析技术采集其海马组织的细胞外液,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其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 30Gy照射后1周、1月和15Gy照射后1月3组大鼠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6和2.5倍;而其他组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递质均没有明显改变。结论 大鼠大脑受照射后脑组织内兴奋性氨基酸神经递质有明显的增加,这为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组织细胞的影响及W11-a12促愈作用。方法:小鼠6Gy照射后,于背部造成两个皮肤切口伤,观察伤后伤口截面愈合速度,伤口炎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数量及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单纯创伤组相比,照射后伤口截面愈合速度降低,伤口不同细胞数量均有抑制效应,但效应程度不同,由重到轻依次为炎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显著减少,W11-a12使伤口截中速度加快,细胞数量增加,并使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增加。结论:伤后伤口局部细胞数量减少和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下降是合并放射损伤后创面难愈的重要原因之一,W11-a12对伤口的细胞游走,增殖及表皮细胞分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放射损伤、烧伤及放烧复合伤腹腔灌洗液对骨髓体外造血的影响。方法60 Coγ射线全身照射 1 2Gy、5kW溴钨灯致大鼠背部 30 %TBSAⅢ度烧伤。伤后 3 ,1 2 ,2 4 ,48和 72h无菌抽取腹腔灌洗液 ,按 40 μg ml加入到骨髓红系、粒系培养体系中培养。 结果 伤后 3 ,1 2 ,2 4 ,48和72h,烧伤组和复合伤组的CFU E、BFU E和CFU GM培养集落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且以伤后 2 4h最高 ,烧伤组高达 2 1 5 7%、2 0 2 3 %和 2 4 1 2 % ,复合伤组为 1 88 1 %、1 4 7 7%和2 0 4 6 %。但当加入放射损伤大鼠腹腔灌洗液时 ,仅有很少的CFU E、BFU E和CFU GM集落生长。结论 烧伤与放烧复合伤后的腹腔灌洗液对骨髓红系、粒系造血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照射组则显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暴露剂量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活性和肺组织自由基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SD大鼠在0.3MPa(3ATA)下氧暴露,暴露剂量分别为400、650、850、1000、1100UPTD。然后检测了各暴露组以及对照和N2-O2组肺组织自由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提取的PS的成分和表面张力。结果:肺组织自由基波谱峰值随氧剂量加大逐渐升高。PS各磷脂成分对氧暴露反应不尽相同,卵磷脂、神经鞘磷脂所占比率增加(P<0.01~0.05)而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减少(P<0.01~0.05)。最小表面张力在650UPTD值以上时明显升高,稳定指数呈进行性下降(P<0.01~0.05)。结论:在本实验氧剂量范围内,肺组织自由基量变与氧暴露剂量有关。在一定剂量范围内,ESR波谱峰值随剂量加大逐渐升高,氧暴露剂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对PS的构成磷脂有明显影响,其构成比率改变亦影响了PS的功能活性,其稳定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病人放疗前后多种诱发电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鼻咽癌(NPC)病人放疗,放疗后射线是否会引起多种诱发电位的改变。方法:对48例初次放疗的NPC病人在放疗前与放疗后各阶段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追踪研究。结果:与放疗前对比,本组病人放疗后不同的阶段BAEP、SLSEP、PRVEP某些波的伏期与波间潜伏期均值和放疗前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NPC病人接受放射治疗后,早期即可引起神经系统传导功能障碍,诱发电位技术可以反映这种传导功能障碍的存在,而BAEP、SLSEP、PRVEP3种诱发电位协同应用,可及时发现射线对听感觉、体感觉、视觉传导通路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