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麻黄是常用中药,性温、味辛、微苦,具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麻黄碱(ephedrine,E)、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PE)和甲基麻黄碱(methylephedrine,ME)为麻黄药材中3种有效成分。麻黄碱具有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兴奋作用,其发汗平喘、利胆、升血压、收缩血管等作用都比较强;伪麻黄碱具有很强的抗炎和利尿作用,对鼻黏膜肿胀引起的鼻塞症方面疗效确定;甲基麻黄碱对气管平滑肌的扩张作用及镇咳作用与麻黄碱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在平喘作用效果与机制方面的差异。方法 取麻黄碱、伪麻黄碱和草麻黄提取物供试样品,分别在分子细胞受体、离体器官及整体动物水平进行实验,比较其作用效果。结果 麻黄碱、伪麻黄碱以及草麻黄提取物均可以激动β2肾上腺素受体,并且麻黄碱的激动效果 (EC50) 优于伪麻黄碱 (EC50);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实验中,麻黄碱对乙酰胆碱 (Ach) 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的解痉作用优于同浓度的伪麻黄碱;麻黄碱可以延长组胺致喘豚鼠的引喘潜伏期,其作用效果优于同浓度伪麻黄碱的作用,且草麻黄提取物亦有此相同作用。结论 草麻黄提取物含有麻黄碱及伪麻黄碱,麻黄碱在平喘效果上优于伪麻黄碱,并且草麻黄中麻黄碱的量高于伪麻黄碱,草麻黄中主要由麻黄碱起到平喘作用,伪麻黄碱具有辅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麻黄及其麻黄碱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麻黄是一种常用中药,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根茎。麻黄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麻黄类生物碱,即:麻黄碱(E)、伪麻黄碱(PE)、去甲基麻黄碱(NE)、去甲基伪麻黄碱(NPE)、甲基麻黄碱(ME)等。麻黄类生物碱具有松弛平滑肌、收缩血管、抗炎及解热发汗、抗菌、抗病毒、镇咳平喘等作用,属剧药类。为评价药品品质,保证用药安全,研究们在麻黄及其麻黄碱制剂中化学成分测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已报  相似文献   

4.
麻黄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黄是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及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的功效,主要用于感冒风寒,肺气不宣的喘咳症及水肿有表证的治疗。麻黄的有效成分为麻黄碱及伪麻黄碱,为确定麻黄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本试验采用正交试验,以麻黄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麻黄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甘肃不同采收期人工种植及野生麻黄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含量进行分析,为甘肃麻黄药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Luna C18(250mm×4.6 mm,5 μm),流动相为V(乙腈):V(0.2%磷酸水溶液)=4:96,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0 nm。结果甘肃不同产区、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采收月份的麻黄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含量不同、比例不同。草麻黄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含量比在1.14:1-7.83:1之间,1年生中麻黄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含量比镇远为0.60:1,古浪为0.16:1。麻黄碱与伪麻黄碱总含量均以9月中旬采收品为最高。结论对甘肃麻黄进行了生物碱组分分析,将对甘肃麻黄药材的质量评价及标准化种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麻黄汤煎液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GC-MS定量方法,测定麻黄汤及麻黄与其它各味中药配伍后构成的组方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煎出量,并考查其煎出量的变化。方法 GC-MS选用特征离子定量法进行测定。结果 该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麻黄单煎液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溶出量较与杏仁合煎液中显著减少,较与桂枝合煎液中显著增多,较与甘草合煎液中无明显变化。结论 该法准确、可靠,可作为麻黄汤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定量方法,并为麻黄方剂药动学研究与治疗药物的进一步监测提供了质控依据。  相似文献   

7.
麻黄是我国重要的天然药物,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其主要成分为麻黄碱(ephedrine,E)和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PE),许多学者对麻黄碱争伪麻黄碱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就从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化学结构、提取方法、生理活性和测定方法这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研究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麻黄在美国     
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含生物碱0.5%~2.5%,主要为麻黄碱(ephedrine)、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等。草麻黄作为传统药物已有2干年的合理使用历史,但人们对其用法、毒性及功效等仍有争议。FDA已批准麻黄碱及其盐类可以用于伤风、感冒、呼吸道过敏以及气喘等外卖药(OTC)中的有效成分。美国有很多含草麻黄或其提放物的制品用作各种用途,如肌肉痛、关节炎、浮肿及能量补充剂和饮食产品,但其大部分用途并未得到FDA的批准。人们对麻黄的功效、安全性的关注和从其中分得生物碱的作用机制的模糊认识迫切需要有强有力的法…  相似文献   

9.
<正>麻黄与麻黄根麻黄与麻黄根均来源于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麻黄为草质茎,麻黄根为其根及根茎。麻黄又名龙沙、卑相,每年8耀10月间割取绿色细枝,或连根拔起,去净泥土及根部,放通风处晾干即可入药。其性温,味辛苦,入肺、膀胱经。据测定,其含有生物碱,其中90豫为麻黄碱,其次为伪麻黄碱及微量的甲基麻黄碱等,具有发汗、平喘、利水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  相似文献   

10.
内蒙草麻黄中生物碱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HPLC法研究了内蒙草麻黄主产区5种麻黄生物碱的动态变化。5种麻黄生物碱为:麻黄碱(E)、伪麻黄碱(PE)、去甲基麻黄碱(NE)、去甲基伪麻黄碱(NPE)和甲基麻黄碱(ME)。研究结果表明:内蒙东部的草麻黄生长期中E占优势,而在西部PE和E平行或PE高于E,总生物碱在7月中旬和9~10月达高峰。因此影响含量的主要因素是物侯期、降雨量和湿度。对地理位置、气象情况和退化现象等因素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麻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的影响,为阐明麻黄在葛根汤治疗原发性痛经中的作用积累实验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缩宫素诱导的原发性痛经小鼠模型,以扭体反应次数和扭体潜伏期为主要观测指标,考察麻黄碱(Ephedrine)与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的镇痛作用。通过检测血清环磷酸腺苷(c AMP)和钙离子(Ca2+)的含量以及子宫组织中环氧合酶(COX-2)蛋白的表达,初步探讨麻黄碱与伪麻黄碱抑制小鼠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机制。结果麻黄碱中剂量组(6 mg/kg),高剂量组(12 mg/kg)和伪麻黄碱中剂量组(6 mg/kg),高剂量组(12 mg/kg)均能显著抑制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麻黄碱高剂量组能显著延长扭体反应潜伏期;麻黄碱中、高剂量组和伪麻黄碱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加血清c AMP含量,降低Ca2+的含量;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下调COX-2蛋白的表达。结论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剂量依赖性地缓解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的疼痛反应,其发挥镇痛作用可能与参与调节Ca2+水平和抗炎作用有关,为进一步阐明麻黄在葛根汤治疗原发性痛经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急咳停颗粒为中药复方制剂,由黄芩、柴胡、蜜炙麻黄等10多味中药经特殊工艺加适量赋形剂研制而成,具有疏风清热、宣肺降气的功能,用于急性支气管炎等症的治疗。为了较全面控制制剂质量,除方中君药有定量指标外,本实验旨在再增加一味药的含量测定指标,麻黄为方中佐药,具有一定的功效,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其主要有效成分,因此选为测定成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麻黄碱为目标产物,探讨氮离子(N )注入介导麻黄基因组DNA在酵母菌中的转化。方法通过N 注入介导蓝麻黄基因组DNA分别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中随机转化,转化后的酵母菌经BTB指示性辅助筛选、斜面传代和液体培养后,用铜铬盐定性检识和RP-HPLC方法,检测重组酵母菌胞外和胞内麻黄碱的量。结果获得了遗传稳定的以葡萄糖为碳源、NaNO3为氮源生物合成麻黄碱和(或)伪麻黄碱的重组酵母菌9株。液体培养72 h,RP-HPLC测试胞外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最高量分别为18.85和2.88 mg/L;胞内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最高量分别为4.29和22.16 mg/g干细胞。结论采用离子注入介导麻黄基因组DNA大分子转化技术,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可获得易于人工培养的产生麻黄碱等次生代谢产物的微生物工程菌株。  相似文献   

14.
麻黄是中医汤液疗法中重要的生药,主要用于发汗、解热、镇咳、利尿。但是若解析一下中医所用含麻黄处方,可以看出麻黄还有抗炎症作用。过去的研究指出,其主要抗炎活性成份是伪麻黄碱。作为研究麻黄的品质评价的一环,本文作者平行测定了20种麻黄的抗炎活性和伪麻黄碱及麻黄碱含量。实验方法:首先将各种麻黄用甲醇提取,浓缩干燥制成甲醇浸膏后,再分离出生物碱部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伪麻黄碱及麻  相似文献   

15.
麻黄碱及伪麻黄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麻黄资源 ,广泛分布于东北、内蒙古、甘肃、新疆以及宁夏。麻黄是我国重要的天然药物 ,汉朝的《神农本草经》即有麻黄能“止咳逆上气”的记载[1]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是麻黄的两种主要成分 ,分子量相同 ,化学结构互为差向异构体。两药药理作用相当广泛 ,作用机制复杂 ,而且存在快速耐受性 ,快速耐受性产生的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 ,为此 ,本文对近年来麻黄碱和伪麻黄的研究情况进行综合介绍 ,为进一步认识、研究、开发和应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提供参考。1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1.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1.1 对心脏的影响 :麻…  相似文献   

16.
麻黄碱类药物构效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离体豚鼠右心室乳头肌,测定6种麻黄碱类药物的累积量-效曲线。d-硫酸去甲伪麻黄碱,l-盐酸麻黄碱,d-盐酸麻黄碱和d-盐酸伪麻黄碱对乳头肌的收缩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增强,PD2值分别为578,558,527和529。l-盐酸甲基麻黄碱,氨基甲酰伪麻黄碱对乳头肌的收缩呈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87×10-5mol/L和1.26×10-5mol/L。由等效法求得普萘洛尔和l-盐酸甲基麻黄碱拮抗硫酸异丙肾上腺素反应的pA2值分别为786和429,l-盐酸甲基麻黄碱拮抗-硫酸去甲伪黄碱反应的pD′2值为55,结果提示麻黄碱类药物由于其侧链结构不同,其内在活性有量与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其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矮麻黄(分布四川、西藏、云南)、丽江麻黄(分布云南、四川)、膜果麻黄(分布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双穗麻黄(分布东北、新疆)等的草质茎,亦作麻黄使用,但未载入中国药典。草麻黄茎含生物碱1%~2%,其中40%~90%为麻黄碱(Ephedrine),其次为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麻黄碱的含量常作为评价药材品质、保证用药安全及制剂质量标准的主要指标,近10年来国内对麻黄碱的分离测定方法的研究有了较大进步,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31批麻黄饮片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初步建立麻黄饮片的等级质量标准。[方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31批次麻黄饮片的浸出物、灰分、水分进行检测;采用HPLC测定31批麻黄饮片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含量;通过建立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和偏最小二判别分析(PLS-DA)多种化学模式识别模型对麻黄进行等级分类研究。[结果] 31批麻黄饮片的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在13.05%~28.11%;总灰分为5.84%~8.94%;平均含水量为3.75%。麻黄碱及伪麻黄碱含量为1.21%~3.35%。[结论]该实验初步将麻黄饮片分为优等、统货两个等级,为其他中药饮片数据化和标准化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非水毛细管电泳(NACE)法对麻黄中各生物碱类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中各组份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50mmol/L醋酸铵的甲醇溶液,未加入任何其他添加剂,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 各组份在8min内达基线分离。伪麻黄碱在9.8~147.0μg/mL,去甲基麻黄碱在6.8~102.0μg/mL,麻黄碱在9.4~141.0μg/mL,去甲基伪麻黄碱在4.8~72.0μg/mL,甲基麻黄碱在6.8~102.0μg/mL分别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各麻黄碱类回收率在95.0%~100.4%。结论 为麻黄中各生物碱类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和灵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麻黄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现代研究认为其主要成分为麻黄碱、伪麻黄碱(右旋麻黄碱)、挥发油等。麻黄碱具有肾上腺素能的效应,其作用是通过β-受体增加c-AMP,解除β-肾上腺素能阻断剂的状态,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有平喘作用;还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麻黄不仅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为辛温解表要药。而且其相关药物也被临床广泛使用,现将其应用现状综述如下:1呼吸系统疾病杨慧云等选择用药疗效不佳的顽固性反复发作支气管哮喘患者37例;除1例4岁男孩和1例5岁女孩外,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