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进行天茄子(丁香茄Calonyction muricatum的种子)中生物碱成分的分离及其结构研究。方法:天茄子用80%乙醇提取得到浸膏,按照极性大小分为四个组分,组分I(石油醚)、组分Ⅱ(乙醚)、组分Ⅲ(甲醇)和Ⅳ(水)。对组分Ⅱ和组分Ⅲ采用柱层析、薄层层析和HPLC等方面分离其中的生物碱。结果:得到5个生物碱单体。经结构研究,确定为:ipalbidine(W1)、ipalbidinium(W2)、ipalbinium(W3)、isoipomine(W4)和ipomine(W5),这五种生物碱都是中氮茚类生物碱。结论:W3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出,W1、W2和W4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出。  相似文献   

2.
从日本厚朴Magnolia obovata Thunberg叶中分得5个具血小板凝集抑制活性的阿朴啡生物碱:N-乙酰番荔枝碱(1)、N-乙酰基木番荔枝碱(2)、N-甲酰番荔枝碱(3)、鹅掌楸碱(4)和毛叶含笑碱(5)。化合物2和3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5首次从该植物分得。  相似文献   

3.
桑枝是桑科植物桑 Morus alba L.的干燥嫩枝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为祛风湿 ,利关节的常用药 ,用于治疗肩臂关节酸痛麻木。临床应用于关于肿痛、手足麻木、风湿痹痛、瘫痪等多种疾病。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桑属植物中存在多种多羟基生物碱类型化合物 ,从桑白皮、桑叶及桑椹中分得一些多羟基生物碱具有很好的抑制糖苷酶活性 [1~ 3]。国内外对桑枝化学成分的研究较少 ,为了寻找其活性成分 ,我们从桑枝水提物中分得 4个多羟基生物碱及 2个氨基酸 ,它们分别被鉴定为 :l- deoxynojirimycin( )、N- methyl- l- deoxynojirimycin ( )、fago…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千里光属中匍枝千里光的生物碱进行研究。方法使用常压硅胶柱层析法对匍枝千里光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核磁共振(NMR)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匍枝千里光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新的生物碱(人工产物)N-氯甲基-9-当归酰矛蟹甲草裂碱氯化物(P-1)、N-氯甲基瓶草千里光碱氯化物(P-2)、N-氯甲基瓶草千里光新碱氯化物(P-3)和1个已知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9-当归酰阔叶千里光裂碱(P-4)。结论 4个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匍枝千里光中经二氯甲烷处理后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聚花白饭树Flueggea leucopyra的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利用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聚花白饭树叶及嫩枝的总生物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epibubbiadine(1)、布比林仙定(bubbialidine,2)、一叶萩碱(securinine,3)、4-epiphyllanthine(4)、securitinine(5)、(+)-15α-methoxy-14,15-dihydrophyllochrysine(6)、4-hydroxysecurinine(7)、一叶萩醇A(securinol A,8)、一叶萩醇B(securinol B,9)及phyllanthidine(10)。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宁夏野生植物老瓜头生物碱的化学成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老瓜头植物的生物碱组份进行分离,并逐一分离成单一成分进行化学结构测定。方法:运用化学分离方法分离生物碱组份,并进一步通过液相色谱将生物碱分离成单体,并使用IR、MS、UV、H'NMR等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老瓜头植物中分离得到了4个生物碱单体,确定了其中2个生物碱的化学结构,另外2个生物碱确定了其骨架结构,并用四圆X光衍射仪对其中1个生物碱单晶进行分析,证实了这一生物碱的化学分子空间结构。结论:为综合开发老瓜头这一植物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头橐吾中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从菊科植物大头橐吾Ligularia japonica(Thunb.)Less.中分离出多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方法 采用90%乙醇提取,阳离子交换树脂层析和硅胶柱层析及重结晶等方法从菊科植物大头橐吾根中提取分离活性成分。通过波谱及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到4个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分别为:platyphylline(I)、senecionine(Ⅱ)、neopetastitenine(Ⅲ)、clivorine(Ⅳ)。结论 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生物碱senecionine(Ⅱ)、neopetastitenine(Ⅲ)、Clivorine(Ⅳ)为肝脏毒性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其中clivorine(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夹竹桃科云南山橙(Melodinus yunnanensis)果实的生物碱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技术及薄层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云南山橙果实中分离获得21个生物碱类成分,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meloyunnanine D (1),化合物1-21分别鉴定为:meloyunnanine D (1), scandine (2), scandine N-oxide (3), 10-hydroxyscandine (4), tabersonine (5), 11-methoxytabersonine (6), 11-hydroxytabersonine (7), lochnericine (8), pachysiphine(9), 11-hydroxylochnericine(10), 19R-hydroxytabersonine(11), 19R-acetoxytabersonine(12), voaphylline (13), 19S-vindolinine (14), 19R-vindolinine (15), venalstonidine (16), 17α-hydroxyvenalstonine (17), 19R-methoxytubotaiwine(18), kopsiyunnanines F1(19), stemmadenine-N-oxide(20), stemmadenine(21)。结论 系统地认识了云南山橙果实中的生物碱成分,从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4属于单萜喹啉型生物碱,化合物5-19属于白坚木碱型生物碱,化合物20-21属于士的宁碱型生物碱。其中3-4, 7-12, 14-2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胆木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胆木Naucleaofficinalis的生物碱成分。方法95%乙醇提取胆木带皮茎枝的化学成分,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C-18反相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成分,其中9个为吲哚类生物碱,2个喹啉酮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牛眼马钱托林碱(angustoline,Ⅰ)、19-乙氧基牛眼马钱托林碱(19-O-ethylangustoline,Ⅱ)、3-S-3,4-二氢牛眼马钱托林碱(3-S-3,4-dihydroangustoline,Ⅲ)、3-R-3,4-二氢牛眼马钱托林碱(3-R-3,4-dihydroangustoline,Ⅳ)、naucleamide A(Ⅴ)、异长春花苷内酰胺(strictosamide,Ⅵ)、喜果苷(vincosamide,Ⅶ)、6′-异乙酰基长春花苷内酰胺(6′-acetyl-stric-tosamide,Ⅷ)、2′-异乙酰基长春花苷内酰胺(2′-acetyl-strictosamide,Ⅸ)、短小蛇根草苷(pumiloside,Ⅹ)、3-表短小蛇根草苷(3-epi-pumiloside,Ⅺ)。结论化合物Ⅰ~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海洋放线菌 Salinispora pacifica 发酵液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 采用多种常压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运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对海洋放线菌 S pacifica 发酵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从该菌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包括8个生物碱和4个苯环族类。分别鉴定为 N-乙酰色胺(Ⅰ)、3-醛基吲哚生物碱(Ⅱ)、3-醛基-5-羟基-吲哚生物碱(Ⅲ)、胸腺嘧啶(Ⅳ)、甲基酪胺(Ⅴ)、4-羟基-N-甲基苯甲酰胺(Ⅵ)、3-羟基苯乙酰胺(Ⅶ)、苯乙酰胺(Ⅷ)、对羟基桂皮酸(Ⅸ)、苯甲酸(Ⅹ)、对羟基苯甲酸(Ⅺ)和对羟基苯甲醛(ⅩⅡ)。结论 化合物Ⅰ~ⅩⅡ均为首次从本属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从太白米Notholirion bulbuliferum干燥小鳞茎的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甾体生物碱苷,经 IR、13CNMR、MS 等方法分别鉴定为茄次碱-3-O-β-D-吡喃葡萄糖苷(solanidine-3-O-β-D-glucopyranoside,Ⅰ)、茄次碱-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solanidine-3-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Ⅱ)、茄次碱-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solanidine-3-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Ⅲ).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江苏元胡块茎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江苏土元胡Corydalis humosa Migo的块茎中分得15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2个化合物,包括3个曾从该植物中得到的生物碱:普鲁托品(protopine,Ⅰ),(一)-四氢黄连碱(l-tetrahydrocoptisine,Ⅳ)和毕枯枯灵(bicuculline,Ⅶ);8个生物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氢化普鲁托品(hydroprotopine,Ⅱ),dl-四氢黄连碱(dl-tetrahydrocoptisine,Ⅳ_2),dl-四氢小檗碱(dl-tetrahydroberberine,Ⅴ),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noroxyhydrastinine,Ⅵ),隐品碱(cryptopine,Ⅸ),黄连碱(coptisine,Ⅲ),巴马汀(palmatine,Ⅻ)及去氢碎叶紫堇碱(dehydrocheilanthifoline,x);1个为新的天然内酯化合物,命名为元胡内酯(coryhumolide,Ⅷ)。  相似文献   

13.
紫花鄂北贝母Fritillariaebeiensisvar.pur-pureaG.D.YuetP.Li系百合科贝母属植物,原野生于鄂豫交界的桐柏山脉南端,已栽培成功。笔者曾从其总生物碱部分分离得到浙贝甲素(peimine)、浙贝乙素(peiminine)、鄂贝甲素(ebeinine)、鄂贝乙素(ebeinone)、鄂贝新(ebeiesine)和紫鄂贝碱(ziebeimine)等7种生物碱[1,2];在非生物碱部位,又报道了鄂贝缩醛甲(fritillebinideA)、鄂贝缩醛乙(fritillebinideB)、鄂贝醇甲(fritillebinolA)[3]、鄂贝新醇(fritillaziebinol)、ent-kauran-16β,17-diol和ent-kauran-3β,16β,17-diol[4]等化学成分。在对其…  相似文献   

14.
糖苷生物碱是某些植物(特别是茄科植物)产生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现在普遍认为,其主要功能是保护植物免受外界侵害。这类化合物对人和动物有毒性,但是当茄科植物作为药物应用时,糖苷生物碱便是有效成分。研究表明,糖苷生物碱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抗寄生虫等药物活性。综述近年来茄科植物中糖苷生物碱的药物活性和毒性研究工作,并总结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蛇足石杉 H uperzia serratum( Thunb.) Trev.为石杉科石杉属植物 ,自从该植物中分得一个强效胆碱酯酶抑制剂福定碱即石杉碱甲 [1,2 ]以来 ,为进一步寻找生物活性成分 ,笔者又从中分得十几个生物碱成分[3~ 5] 。国内外文献报道及初步药理实验表明 ,具明显生理活性的化合物主要集中在类似 Selagine骨架的结构类型中 [6] 。笔者在继续寻找新的生理活性成分中 ,又分得 2个生物碱单体 (碱 和 ) ,经光谱鉴定分别为马尾杉碱 M和异福定碱 ,这两个化合物均为 Selagine型结构生物碱 ,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初步药理实验表明 ,碱 也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16.
Salim  AA  崔影 《医学教育探索》2005,(6):253-253
对印尼产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 R.Br.树皮中所含生物碱的研究鲜有报道。作者从该植物树皮中分离出1新的吲哚生物碱(1)、1新的糖生物碱(2)和5个已知生物碱(3~7)。并对这7个化合物进行了抗疟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乌头属植物A.pseudo-laeve var.erectum Nakai主要分布于韩国、日本和中国等的高山地区。该植物根作为韩国的传统药物,用作镇痛剂、解痉药,煎剂治疗神经痛、风湿症,其根还治疗普通感冒。该植物根的水提物和甲醇提取物对小鼠的LD50分别为1.23、0.77g/kg。对该植物进行研究,分离得到了2个新的去甲二萜生物碱(2和3)和1新的喹唑啉生物碱(1),以及10个已知化合物。粉碎的该植物根用甲醇在室温下提取7次,合并提取液,减压蒸干溶剂,提取物用3%氨水和氯仿分配,氯仿部位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甲醇-氯仿梯度洗脱得7个部位(~)。从部位分得5个已知化合物:β-…  相似文献   

18.
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L.为豆科槐属植物,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泛。国内近年来对其化学、药理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已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从其全草中提出的苦豆子总生物碱具有消炎[1]、抗癌[2]、抗菌[3]、神经系统及增强免疫功能[4]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已知生物碱中含有15种以上的单一生物碱[5],其中槐果碱、苦参碱、槐胺碱、槐定碱、苦豆碱、氧化槐果碱等均已从该植物中得以分离。目前、对总生物碱和单一生物碱的药理作用、药物动力学方面已有报道,考虑到药物最终的临床效果多取决于药物动力学作用,笔者对其体内测定方法及药动学特…  相似文献   

19.
氧化异阿朴啡型生物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1982年Kunitomo等人从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中分离并鉴定了第一个具有7H-dibcnzo[de, h]quinolin-7-onc新骨架的氧化异阿朴啡(oxojsoaporphincs)型生物碱menisporphine后,中、日学者又先后自该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20.
合欢属植物 Albizia inopinata(Harms)G.P.Lewis 广泛分布于巴西,初步药理实验证明其具有中枢神经系统(CNS)抑制作用。据此作者研究了该植物叶的总生物碱提取部位(FLA)对 CNS 的抑制作用。该植物干叶粉碎后用70%乙醇渗漉,减压除去溶剂,剩余物用常规酸碱处理得FLA。FLA 由3种大环精胺类生物碱组成。作者采用 Swiss 小鼠研究了 FLA 对活动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