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发育不全的病因,病理及CT诊断与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本文对15例先天性肺发育不全患者的CT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CT扫描表现为患侧胸腔缩小、纵隔向患侧移位,患肺组织充气不良、胸廓发育良好。健侧肺血管纹理增粗、增多、无实变影。常合并其它畸形。结论:CT扫描直接、全面地显示先天性肺发育不全的表现,对本病的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发育不全的病因,病理及CT诊断与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本文对15例先天性肺发育不全患者的CT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CT扫描表现为患侧胸腔缩小、纵隔向患侧移位,患肺组织充气不良、胸廓发育良好。健侧肺血管纹理增粗、增多、无实变影。常合并其它畸形。结论:CT扫描直接、全面地显示先天性肺发育不全的表现,对本病的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X线CT征象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临床及X线CT表现。结果:X线CT诊断正确者7例,误诊为周围性肺癌4例,结核球3例,球形肺炎1例。结论:全面分析X线CT征象,并结合肺内感染病史能提高肺炎性假瘤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胸部创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32例胸部创伤病例,常规行胸部CT平扫。结果:肺挫伤14例,肺内血肿3例,肺叶和肺段实变各1例,肺不张1例,胸腔积液6例,血胸4例,小量气胸3例,纵隔气肿3例,左侧膈疝1例。肺挫伤表现为肺内斑点状、片絮状、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可弥散于一侧肺野,病变仅显示于肺窗而不能于纵隔窗显示,于伤后数天内迅速吸收,与其病理上为渗出性病变的特点相吻合。结论:CT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和辐面成像能力,在胸部创伤的诊断中具有常规X线摄片不可比拟的优点。胸部CT检查显著提高肺损伤的检出率,并根据CT表现对肺挫伤和肺撕裂伤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下叶肺结核的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准确诊断下叶肺结核,防止误诊。材料与方法:收集下叶肺结核100例,均摄正侧位胸片和部分病例的胸部CT扫描,根据其X线表现,CT片的观察,重点分析100例下叶肺结核影像学表现,X线分型及鉴别诊断。结果:下叶肺结核虽然少见,但根据它的X线表现及CT观察和其他的检查有助于本病的准确诊断。结论:X线、CT片表现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周围性小肺癌的X线、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周围性小肺癌(SPLC)的X线、CT影像表现,提高对SPLC的正确诊断。方法 经X线、CT初步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性小肺癌58例,全部病例均摄胸部正侧片及CT片。结果 (1)X线、CT征象特点:分叶征、边缘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毛玻璃样征及蜂窝征。小空洞及血管集束征为SPLC基本征象。(2)X线、CT表现差异:肿块密度、分叶、毛刺、胸膜凹陷、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观察CT优于胸片。病灶形态、边缘的显示胸片优于CT。(3)CT对SPLC定性诊断的准确性高于X线胸片。结论 X线胸片、CT征象显示3种边缘征象以上的肺周围型肿块应高度提示SPLC。增强扫描对鉴别肿块的良恶性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小儿肺部球形病变是一种较常见的基本病变之一,它包括多种疾病,但由于在X线片上有类似表现,在鉴别诊断上有一定的难度。笔者总结了35年中确诊的250例作一分析。其中除了感染性疾病多见外,其次以先天性疾病鉴别诊断较难。本文着重介绍了各种先天性肺囊肿性疾病.儿童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寄生虫病等的X线表现特点。笔者最后提出除正侧位胸片外,少数复杂病例尚需加做CT,MRI或支气管碘油造影,以便及时明确诊断,争取早治疗早康复。  相似文献   

8.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X线、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PAP)的X线、CT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报道经支纤镜活检及肺泡灌洗术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积症5例,复习文献资料,对PAP的X线、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该病X线表现:两肺对称或不对称分布磨玻璃样阴影,自肺门向外放射呈“蝶翼征”;其中可见弥漫结节样阴影。CT表现:1、双肺弥漫性斑片状阴影与磨玻璃样改变,病灶与正常肺组织间分界清楚,呈地图样分布。2、蝶翼征。3、支气管充气征。4、铺路石征(Crazy-Paving sign)。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具有上述典型的X线、CT表现,结合临床病史综合分析可作出诊断,支纤镜检及肺泡灌洗术是本病确诊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表现,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1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和腹部平片、钡灌肠的X线表现。结果21例腹部平片均表现为肠腔充气扩张,其中有16例低位结肠梗阻;钡灌肠检查18例见典型X线征象:痉挛段,移行段,扩张段;3例不典型X线征象:直肠下段局限性切迹,24h随访均有钡剂潴留。结论钡灌肠检查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直观的方法,对病变的定位及程度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与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分析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与CT表现,探讨X线与CT诊断价值。方法: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长骨骨化性纤维瘤,所有病例均行常规X线检查,其中6例同时采用常规CT平扫,层厚、层距5mm。结合文献,综合分析。结果:病变位于胫骨11例,股骨3例,起自骨干皮质12例.中心者2例。主要X线与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偏心膨胀性生长,粗细不均的骨性间隔,边缘增生硬化及骨化。根据其表现可分为囊状型8例、混合型4例和骨化型2例。结论:X线检查对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有价值的。CT较X线平片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结构及邻近软组织改变。结合CT检查,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部感染的X线与CT表现,旨在提高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本院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摄胸部X线及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3例X线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强,10例出现沿肺纹理分布小斑点状影,7例为斑片及大片状影。CT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毛玻璃影5例,弥漫微小结节影2例,斑片影7例,片状实变影2例,小叶间隔增厚3例。结论:肾移植术后2-4个月X线及CT出现上述征象,结合临床表现,应首先考虑巨细胞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准确诊断肺良性肿瘤,防止误诊,且提出肺良性肿瘤与肺癌的鉴别要点。材料与方法:收集肺良性.肿瘤14例。均摄正侧位胸像及部分病例的胸部CT扫描,根据其X线征象及病理学基础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本文报告的14例最终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良性肿瘤。其中错构瘤6例,支气管腺瘤1例,乳头状腺瘤2例,平滑肌瘤1例,肺畸胎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动静脉瘘1例,多发性肺动脉瘤1例。结论:本病的X线、CT表现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X线和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的X线和CT诊断。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诊治的IPH15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胸片及CT常规检查。其中10例加行HR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X线和CT影像表现。结果 X线表现:9例表现为双肺小片状阴影或(和)磨玻璃样改变。8例表现为肺内弥漫性分布的片絮状阴影,6例表现为肺内弥漫分布网格影,4例表现为双肺散在分布的粟粒状、结节状阴影。CT表现:6例表现为双肺广泛结节及小片状阴影,5例表现为双肺不同程度纤维化。结论 IPH的X线和CT表现多样化,不具有特征性,当l艋床具有反复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和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时,应考虑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先天性肺囊肿的CT表现,以期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搜集经CT检查并经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先天性肺囊肿25例。2例多发性肺囊肿并行支气管造影检查。结果:25例中,单发性肺囊肿23例,多发性肺囊肿2例。全部病例CT发现率100%,23例单发性肺囊肿CT均作出了准确定性诊断,另2例经支气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肺囊肿。结论:CT检查可很好的显示肺囊肿的部位、数目、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单发肺囊肿能够定性诊断,多发性肺囊肿尤其是合并感染时,CT定性诊断有一定困难,需行支气管造影与囊状支气管扩张鉴别。  相似文献   

15.
章华权 《临床医学》2004,24(12):61-61
目的:探讨急性胸部创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近几年收治的经CT检查明确诊断的720例胸部创伤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全组病例经CT检查后,均为临床提供了确切诊断依据,防止了误诊误治。结论:通过本组病例实践,我们认为CT检查较X线胸片检查有诸多优越性,部分病例在临床尚无明显症状之前CT即可显示阳性改变,CT可以显示X线片不能量示的病变,许多CT可以区分的病变而X线平片难以鉴别。因此,我们认为急性胸部创伤病人的诊断应以CT检查做为主要手段,尤其是多部位创伤及危重病人应首选CT检查,可获得确切诊断,防止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膜间皮瘤的X线成像及相关影像表现,为临床提供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依据。不断提高诊断率尽早得到治疗。方法:X线胸片。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后称CT),磁共振成像(后称MRI),电视透视,超声引导下经皮肿块,胸水穿刺。结果:多发性不规则结节,肿块,胸膜增厚并反复胸水的恶性肿瘤7例,占43%,其中肺,纵隔.胸肋骨转移6例。孤立,光整,宽基肿块7例,带蒂2例,9例为良性。全部病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X线在肺包虫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20例肺包虫患者的不典型影像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及相关的包虫生化检查,后经手术病理证实,就其肺包虫不典型影像征象加以分析和讨论。结果20例肺包虫病例中,7例由于X线不典型而误诊,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 普通X线检查应该密切与牧区生活史结合,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做相应的鉴别诊断辅助检查,不难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肺淋巴瘤的影像诊断(X线与CT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肺淋巴瘤的CT与X线表现,以提高对肺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经穿刺或手术证实的肺淋巴瘤29例,均作胸部CT扫描及X线摄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9例肺淋巴瘤患者影像学表现为:结节病灶8例、支气管肺炎表现9例、节段性肺炎表现3例、肺不张1例、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27例、胸腔积液11例、网织状改变4例,其中23例具有上述两种两种以上改变。CT显示肺部病灶,尤其是肺门纵膈淋巴结方面优于X线。结论: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CT是肺淋巴瘤诊断和观察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肺底积液的X线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肺底积液X线诊断与鉴别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X线检查及超声检查确诊的肺底积液25例患者资料。结果:肺底积液的X线表现为立住后前住一侧横膈影升高形成“假膈顶”,可随体住的改变而改变。结论:X线检查对发现肺底积液有很大的价值。结合超声检查诊断肺底积液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叶支气管癌CT诊断的价值。方法做纤支镜活检8例,手术5例,全部病例均摄正侧位胸片及行CT检查。对原发的各种组织类型X线及CT中的表现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其位置、大小、边缘和转移情况。结果10例原发性肺叶支气管癌CT表现示:结节型5例,浸润型2例,结节浸润型3例。结论CT是肺癌时诊断肺门和纵隔侵犯的更佳方法,较X线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