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中医药古籍分类有着悠久的历史。《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通志·艺文略》、《国史·经籍志》等古代综合性书目对中医古籍的归类和分类方法各不相同,反映了编者对古代医籍内容属性的不同认识。中医药学著作的现代分类方法,仍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回顾曾经使用过的医籍归类和分类方法,可以为今后的中医药图书文献整理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育林  温佳雨  付鹏 《中医学报》2021,36(3):661-664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是我国目前较为全面准确记载中医古籍收藏分布情况的大型中医古籍联合目录,其中著录国家图书馆藏中医古籍1 898种。但经分析发现,《总目》对国家图书馆藏中医古籍信息的著录存在作者信息不全或错误、成书年代不详以及版本记录错讹等问题,尤其体现在版本记录方面,《总目》记载的有,但国家图书馆并无存书或者其官网联机目录暂时检索缺失的医籍版本计351种。国家图书馆能检索到的版本,而《总目》中未载录此版本的医籍计639种。通过对《总目》著录信息与国家图书馆实际藏书信息进行对比,并对相关古籍进行实地勘察及进一步的考证,补充、修正了《总目》著录部分书目的作者信息、成书时间和版本信息。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为基础,参考相关书目工具书及研究论文,对民国时期针灸医籍数量进行详细考证,发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医籍与其收录原则不完全相符.统计民国时期中国针灸医籍的数量时应当注意:时间范围为1912-1949年;应将丛书作为子目各书的一个版本,而不应将二者分别作为2种不同书籍计算;译作及外国人的著作不应计算在内.根据以上原则统计的结果是:民国时期中国针灸医籍数量为201种.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普遍认为:清朝乾隆年间改师立编纂的《医林大观书目》已经散佚。实际上该书一直以稿本存世,2000年被影印出版。作为现存第二早的中医专科目录,《医林大观书目》虽然编次草草,但以其前面分时后面分类的独特著录方式、合理清晰的类目设置及专门设置“经典诸家注”类目等优点在中医目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改师立作为《医宗金鉴》的誊录官,所撰的《医林大观书目》蕴含了《医宗金鉴》的大量信息,对研究《医宗金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宋以前医籍考》汲取历代书目之长,体例严谨,资料丰富,考证细密,分类合理。较全而地反映了宋以前医籍的流传情况,堪称我国宋以前古典医籍著录及考证的集大成者。同时,也为中医文献工作者提供了方法学的范本。该书的成书及出版过程颇为曲折。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的16家北京地区的图书馆中有6 383种中医古籍,占其著录医籍总数的48%,其中国家图书馆有1 898种。经对比,国家图书馆诸医籍的数百种版本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存在区别,究其原因或为《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编纂时统计、记录不准确导致收录不全或错讹;或为国家图书馆信息逐步公开及更新导致。经考察,《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与国家图书馆实际存书,存在作者信息不全、成书年代阙如、卷数记载错讹等问题;整体上国家图书馆的中医古籍利用率较低。国家图书馆应对中医古籍进行专门的普查和著录,更正补充现在登载内容的错讹和缺失,并寻求有效方式提高中医古籍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古籍总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推断,现存古医籍不少于8 000种,占现存古籍的1/25以上。与其他类古籍相比,古医籍具有抄本多、精校本少、隐喻性语言、具有实用价值等特点。医籍种类众多,其中方书占据绝对优势。统观古医籍的发展史,呈现出不同朝代各异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清代藏书家、图书馆学家、校勘学家孙从添的中医古籍藏鉴成就和医学学术思想。[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孙从添《上善堂书目》中的医学书目进行归纳汇总,对《活人精论》《石芝医话》等医学著作进行研读。[结果] 在古医籍方面,孙从添收藏、批点了众多珍稀中医古籍,提出了医学古籍购求和版本鉴藏的思想。在医学理论方面,启蒙了学生叶天士的“络病”学说和沈金鳌的“郁病”诊疗思想,并提出了“脾胃建中”的医学理论。[结论] 孙从添《上善堂书目》中记载中医古籍28种,包含较多珍本、善本、稀有本,《活人精论》《石芝医话》等著作创新了医学理论,促进了医学学术发展,其学术思想有待进一步发掘和整理。  相似文献   

9.
清代医家秦之桢著《伤寒大白》,属"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华医藏》中伤寒金匮类古医籍.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医籍考》等书所载,在国内共存8个版本.经项目组成员实地调研和考证,目前各图书馆所藏实际为6个版本,初刻本为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1714年)陈氏其顺堂本.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是一部全面记载当前中医古籍收藏分布情况的大型中医古籍联合目录。随着古籍普查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过去未经著录的中医古籍被重新发现,可使《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不断得到补充与完善。近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通过古籍寄存与采购的方式,征集到一批中医古籍,其中有5种岭南医籍未被《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本文对此进行补遗。  相似文献   

11.
中医骨伤科历史悠久,疗效独特。虽然古代医籍浩如烟海。但伤科专著极少,市面上仅能见到的有:唐朝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宋金元三代阙如,明朝《跌损妙方》,清朝开始增多,如《伤科补要》、《伤科大成》、《救伤秘旨》等十余本。因此,历代伤科医家和现代伤科同道,在其论著、教材、课题研究中,亦仅能引用上述十余本专著。由于许多伤科专著散存于各地图书馆,形成市场上购不到,图书馆借不出的局面。图书馆几经搬迁,流失不少,残缺被毁不少。为了抢救古籍,为了继承和发扬伤科专业,本课题计划收集、挖掘、整理、研究伤科古医籍。本课题以中医研究院图书馆编著的《中医线装书目》和《全国中医图书目录》为指南,除新疆、西藏、香港、澳门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是国内外学术交流较为活跃的时期,此时期有大量汉方著作引进国内并得到了广泛传播.通过对《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所载民国出版的汉方医籍进行系统整理,考察其存佚情况,并加以补正,最终得到国内现存此类医籍158种.在此基础上对这158种医籍的出版年代和地区分布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从而归纳出此时期汉方医籍在...  相似文献   

13.
类书包括综合性类书与专科性类书。在综合性类书中,一般都包含中医内容。中医类书在中医古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很多亡佚古医籍的内容,通过类书得以保存。本文仅就类书对中医学术的流传与发展作一粗浅探讨。l类书概述类书是我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一般类书取材范围涉及经、史、子、集等全部古籍,内容所及,包括历史事迹、人物小传、事物源流。政区沿革、典章制度、文章诗赋、成语典故、骄词俪语、医卜星相以致于天文地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草木虫鱼等,而且按照一定的方法分类编排。从类书包含的内容上,与百科…  相似文献   

14.
《医学统宗》,明·何柬编撰。何柬,生卒年不详,字文选,号一阳子,海陵(今江苏泰县)人。此书约成于明代晚期(15 6 9年以前) ,最早记载见于明·殷仲春《医藏书目》(16 44年) ,书中记有“《医学统宗》八卷”。明末医家孙一奎(15 2 2年~16 19年)《医旨绪余》亦有论及。而日人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记为“未见”,《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亦未见。此书现存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为百百夏太郎氏寄赠本。目前国内可在郑金生主编《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第四册》中查阅本书。书末的《医学统宗·附杂录》题为“海陵一阳何柬撰”,此部分记载了明代…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陕西中医古籍的历史发展状况做了梳理,并从中医目录书、研究著作、学术论文、课题项目等方面对陕西中医古籍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尚未有从考证学角度对陕西医籍及客陕医家所撰医籍进行全面系统调查考证的研究成果,提出需要进一步从历史学、文献学、社会学等方面对陕西中医古籍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医学六经》一书收录了《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针灸甲乙经》等6部医籍,颇受学界重视。《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医籍大辞典》等著录该丛书为明代顾从德所编纂,由吴勉学刊刻。通过查考原书、梳理相关资料,结果表明此书与吴勉学所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前6部医书内容及版式相同,疑为后人将此6部医书从《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析出,另名《医学六经》。顾从德与吴勉学并非《医学六经》的编纂者与刊刻者,学界考察医籍版本时所说的“六经本”实际上就是“医统正脉本”。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医籍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单介绍了新技术在中医古籍数字化及“张仲景医籍文献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培养中医药人才的过程中,研习中医经典医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历代名医大师都勤于钻研经典,然后在临床的历练中成才.但在目前高等中医教育中,多着眼于运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却忽略了研习经典医籍.笔者从事《针灸医籍选读》教学工作多年,深感研习经典医籍有助于提高针灸推拿专业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医古籍,浩如烟海,但隋唐以前之医籍,得以完整保存至今的,却寥寥无几.诚如马端临所云:"《汉志》所载之书,以《隋志》考之,十已亡其六七,以《宋志》考之,隋唐亦复如是".因此,辑佚工作,无疑有亡羊补牢之功.故自南宋以来,着力于此者,代不乏人.但至今仍有部分珍贵医籍有待辑复.《广济方》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医籍考》《中国医籍通考》《江苏历代医人志》《中医人物词典》《中医人名辞典》《中国医学人名志》《中国分省医籍考》《中国针灸荟萃·现存针灸医籍》等为依据,对宋金元时期的江苏针灸作一全面梳理,考证出见于著录的针灸医籍5部,涉及医家4人。通过对医家医籍的整理研究,概括总结当时江苏针灸发展的特点,以期为进一步探讨江苏针灸医学的发展历史,提高针灸文献研究水平提供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