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石会娟  梁起保  薛茜  邹玉安 《天津医药》2011,39(10):939-941
目的:观察康脑液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及脑组织中氨基酸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康脑液低、中、高剂量组,依达拉奉组,每组6只。脑缺血2h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血、取脑,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和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Asp、Glu、Gly、GAB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康脑液能够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及脑组织Asp、Glu水平,升高Gly、GAB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脑液能够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可能与其影响血液及脑组织内兴奋性氨基酸及抑制性氨基酸代谢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三七Polygonum amplexicaule D.Don var.sinense Forb.et Hemsl.ex Stew.水煎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假手术组,银杏叶提取物(0.2g/kg)组,血三七水煎液高、中、低剂量(0.3、0.2、0.1 g/kg)组,给药组术前连续ig 14 d,于末次给药60 min后行手术,采用结扎颈外动脉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血三七水煎液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组织质量比、脑含水量、脑组织中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血三七水煎液高、中剂量组,银杏叶提取物组均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障碍,明显降低脑梗死组织质量比、减低脑组织中含水量,升高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NO的量(P<0.05、0.01)。结论血三七水煎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自由基和抑制N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康脑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康脑液低、中、高剂量组,依达拉奉组.用栓线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2h再灌注1h后,断头取脑,用2,4-二硝基氟苯柱前衍生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Glu与γ-GABA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Glu和γ -GABA含量均明显上升,Glu/GABA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康脑液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大鼠脑组织中Glu含量,降低γ-GABA含量,使Glu/GABA趋于正常,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康脑液可能通过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Glu含量及Glu/GABA比值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提取物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SOD,GSH-Px和MDA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 1,2 ,3h皮质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的影响。方法 :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 13组 :假手术组 ;3个缺血对照组 (缺血 2h分别再灌注 1,2 ,3h组 ) ;3个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B(金纳多 )治疗组 (缺血 2h分别再灌注 1,2 ,3h组 ) ;6个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A(杏花雨 )治疗组 (高、低剂量各含缺血 2h分别再灌注 1,2 ,3h组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B治疗各组分别在再灌注前 1h腹腔注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B 5mg·kg- 1;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A治疗各组分别在再灌注前 1h腹腔注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A 5 ,10mg·kg- 1。测定脑组织中SOD ,GSH Px和MDA。结果 :2种注射液在不同的时间点均能明显提高脑组织中GSH Px和SOD(P <0 .0 5 )的活性 ,减少MDA(P <0 .0 5 ) ;2种注射液同等剂量差别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A可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组织总抗氧化活力 ,降低脑组织中MDA含量 ,来保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9,(7):889-895
目的:研究吡拉格雷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地佐环平0.8 mg/kg)和吡拉格雷钠低、中、高剂量组(20、30、45 mg/kg),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大鼠行假手术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大脑中动脉结扎诱导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2 h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6 d,给药间隔均为24 h。再灌注24 h和末次给药后,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姿势反射评分,采用微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评估脑损伤情况(包括全脑、岛状皮层、壳核、纹状体、体细胞皮层、杏仁核、运动皮层)。然后处死大鼠,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后观察脑梗死情况并计算脑梗死体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脑组织中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和谷氨酸(Glu)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24 h和末次给药后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姿势反射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脑缺血再灌注24 h与末次给药后脑组织的SUV、全脑及各不同脑区的右左脑SUV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末次给药后脑梗死体积百分数明显升高(P<0.01),脑组织中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Glu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吡拉格雷钠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吡拉格雷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神经功能有改善作用,这可能与上调脑组织中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和下调Glu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2h,再灌注22h后,测定缺血侧脑组织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结果丹皮酚组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含量较模型组下降,尤以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明显。结论丹皮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七十味珍珠丸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量效关系。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七十味珍珠丸用生理盐水配制成3 mg/m L混悬液,造模后立即ig给药,于脑缺血2、24 h分别检测大鼠脑梗死率、神经行为学、体质量和血液生化指标,并分析给药剂量与脑梗死率之间的量效关系。结果七十味珍珠丸4.17、8.33、16.67、33.34、66.68、133.36 mg/kg组大鼠脑梗死率明显降低(P0.01、0.05),且与药物剂量呈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689),达峰剂量(Dmax)为33.34 mg/kg,最大效应(Emax)即脑梗死率最小为3.02%。七十味珍珠丸对大鼠神经行为学异常、体质量无影响。七十味珍珠丸0.52、1.04、2.08、4.17、33.34 mg/kg组血清丙二醛(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七十味珍珠丸33.34、66.68、133.36 mg/kg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显升高(P0.01、0.05)。结论七十味珍珠丸能降低大鼠脑梗死率,有效剂量4.17~133.36 mg/kg,最大有效剂量33.34 mg/kg,可能与降低MDA水平,升高SOD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法观察大鼠脑组织ICAM-1、VCAM-1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丹皮酚明显降低缺血区脑组织ICAM-1、VCAM-1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论丹皮酚可能通过降低缺血区脑组织黏附分子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肾缺血1 h再灌注24 h,测定血清肌酐(Cr)、肾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结果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与肾脏缺血组相比明显降低MDA含量(P<0.05),明显升高SOD活性(P<0.01),血肌酐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通过抗氧化,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活体实验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及乳酸(Lac)等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采用磁共振波谱技术,观察各实验组缺血再灌后鼠脑组织NAA及Lac等代谢产物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缺血60m in再灌注1,3,6h银杏叶提取物均能有效减少脑缺血后Lac/(PCr+Cr)比值的上升和NAA/(PCr+Cr)比值的下降,与缺血/再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显著的缺血后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银杏叶口服制剂联合常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经济性。方法 从卫生体系角度出发,基于1项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构建长期Markov模型,模拟轻度残疾、中重度残疾、复发及死亡的动态变化。对照组为化学药常规治疗,试验组为银杏叶口服制剂联合化学药常规治疗。运用TreeAge Pro 2019软件构建药物经济学模型并模拟分析。结果 模型模拟13周期后,试验组的成本和产出分别为202 418.71元和5.15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对照组的成本和产出分别为195 982.73元和4.81 QALY。相比对照组,试验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18 519.24元(每个QALY),小于支付意愿阈值。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经济学评价结果稳定。结论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相比化学药常规治疗,银杏叶口服制剂联合化学药常规治疗为具有药物经济学优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60 mg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20 m L加入500 m L生理盐水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51%、89.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显著,可促进神经功能修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益气熄风胶囊防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片(30 mg/kg)组和益气熄风胶囊0.771 8、1.543 5、3.087 0、6.174 0 g/kg组,每个组再分为脑梗死率检测、病理学研究2个亚组。益气熄风胶囊于造模前ig给药,1次/d,连续7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体积均为10 m L/kg。于第7天给药后30 min制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脑中动脉阻断3 h后,进行再灌注。假手术组仅在动脉处备线处理,待给予生理盐水后去线即可。缺血再灌注后24 h后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计算脑梗死率。缺血再灌注24 h时计算脑指数和脑含水量。各组大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苏木素、伊红进行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形态。采用甲苯胺蓝尼氏染色法检测尼氏小体表达情况,观察脑组织尼氏小体数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测定i NOS蛋白的平均吸光度值,观察大鼠脑组织i N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益气熄风胶囊1.543 5、3.087 0 g/kg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引起大鼠脑梗死率增大有明显降低作用(P0.05),而益气熄风胶囊0.771 8、6.174 0 g/kg组大鼠脑梗死率无明显变化。益气熄风胶囊0.771 8、1.543 5、3.087 0、6.174 0 g/kg组大鼠脑指数和脑含水量无明显变化。造模后3 h益气熄风胶囊0.771 8、3.087 0、6.174 0 g/kg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增加(P0.05、0.0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而引起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有改善作用,而益气熄风胶囊1.543 5 g/kg的作用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益气熄风胶囊1.543 5 g/kg组大鼠脑组织的灰质病变、白质病变、脑膜、室管膜病变均明显减轻(P0.01),尼氏染色计数平均吸光度值显著增加(P0.01),脑组织中i NOS蛋白表达水平有降低的趋势,但是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熄风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脑组织病理病变减轻和尼氏小体数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杨娜  梁晗  罗磊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9):1639-1642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商洛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口服坎地沙坦酯片,2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20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 L,糖尿病患者使用生理盐水100 m 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超声心电图指标和6 min步行距离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5.51%、93.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电图指标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钟心脏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均显著升高,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超声心电图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坎地沙坦能逆转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重塑,改善运动功能,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银杏叶及其提取物中33种禁用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开展风险评估研究。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及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136批银杏叶及58批银杏叶提取物进行检测,采用点评估方式计算样品中农药残留的急性和慢性摄入风险,采用英国兽药残留风险排序矩阵计算各农药的风险得分。结果 136批银杏叶中共检出6种禁用农药,总检出率为35.29%,农药检出量为0.002~0.210 mg·kg-1;检出农药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为0.018%~0.620%,急性膳食摄入风险为0.000 1%~0.014 0%,表明银杏叶中农药的膳食暴露风险处于较低水平。58批银杏叶提取物中共检出2种禁用农药,检出率为55.17%,农药检出量为0.002~1.788 mg·kg-1;检出农药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为0.003%~0.143%,急性膳食摄入风险为0.002 4%,其膳食暴露风险也处于较低水平。风险排序结果表明,银杏叶中甲拌磷风险最高,应在生产和安全监管中重点关注。结论 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银杏叶及其提取物中33种禁用农药的检测。测定结果显示,银杏叶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住院急诊脑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中,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7.5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及治疗7、14 d,检测NO和SOD水平,计算水肿体积和血肿体积,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2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O水平、SOD水平、水肿体积、血肿体积均得到改善,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7、14 d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NO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7 d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经过14 d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SOD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水肿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肿体积迅速减少,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CSS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清除自由基,改善微循环,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米诺地尔联合地塞米松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功能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通过ip 1%戊巴比妥钠溶液4 mg/kg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米诺地尔组、米诺地尔联合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不进行肾缺血再灌注处理;模型组术前30 min ip生理盐水1 mL;地塞米松组术前30 min ip 4 mg/k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米诺地尔组术前30 min ip 0.6 mg/kg米诺地尔;米诺地尔联合地塞米松组术前30 min ip 0.3 mg/kg米诺地尔和2 mg/k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考察米诺地尔联合地塞米松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功能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结果地塞米松组、米诺地尔组、米诺地尔联合地塞米松组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值和肾组织丙二醛(MDA)值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0.01),以米诺地尔联合地塞米松组最为显著(P0.01);肾组织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以米诺地尔联合地塞米松组最为显著(P0.01)。结论地塞米松和米诺地尔预处理均可以显著减轻急性肾缺血再灌注的损伤,且两者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总体相近,联合用药预处理的保护作用则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0 只小鼠随机分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补阳还五汤组(BYHWD),依达拉奉组(ED),补阳还五汤+依达拉奉组(BYHWD+ED),每组再分2个亚组:1 d组和7 d 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给药。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率;进一步Western bolt检测大脑皮质缺血区bcl-2 和 bax的蛋白的定量表达。结果 补阳还五汤+依达拉奉组较其他组能更明显地降低神经细胞凋亡指数(P<0.01),且较其他组可更明显地升高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和下调bax的表达 (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与依达拉奉联用能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鼠脑组织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增加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协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SAFI)对脑缺血大鼠急性期用药的可行性,明确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血流的变化及其与远期运动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SAFI (21 mg·kg-1)组。SAFI组根据不同给药时机又分为3个亚组,分别是再灌后立即给药组(SAFI 0周)、再灌后1周给药组(SAFI 1周)、再灌后2周给药组(SAFI 2周),每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ip 7 d,为保持一致性,其余时间均ip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分别ip等量生理盐水。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通过观测大鼠一般状态、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考察SAFI急性期给药的药效作用;利用激光多普勒技术检测大鼠局部脑血流量(rCBF);通过转棒实验和步态实验分析大鼠的运动能力;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评估不同时间点的脑血流变化与远期运动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SAFI 0周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1),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rCBF显著提升(P<0.05、0.01),死亡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SAFI 0周组大鼠在转棒仪上跌落潜伏期显著增加(P<0.05、0.01),SAFI 0周组大鼠在步态仪上运动速度显著增加(P<0.01),四肢的摆动时间、站立时间和步态周期显著下降(P<0.05、0.01),四肢(除左后肢外)的步幅显著增加(P<0.05、0.01)。与SAFI 1、2周组比较,SAFI 0周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死亡率降低,rCBF显著升高(P<0.05、0.01),明显促进了神经行为学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的脑血流恢复与远期运动功能呈线性相关。结论 SAFI在缺血急性期给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脑缺血后梗死周边区域血流恢复对远期运动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优化树脂柱色谱法脱除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银杏酸的最佳工艺。方法 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实验,以体积流量、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洗脱液接收体积为考察因素,以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银杏酸去除率、总黄酮转移率和提取物收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化树脂柱色谱法脱除总银杏酸最佳工艺。结果 最佳工艺参数为体积流量1.2 BV/h,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液接收体积3 BV。结论 本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银杏叶提取物树脂柱色谱脱酸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