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期的护理特点。方法:对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期采取系统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加强溶栓期前后的护理,使AMI患者溶栓术后并发症减少,病死率降低。结论:通过系统的溶栓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制定并实施积极全面的观察和护理。结果:通过有效的观察和护理,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愈20例,好转10例,转院1例,死亡1例。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的相应的护理经验.结果:成功的溶栓治疗配以恰当的护理,降低了并发症和死亡率.结论:在溶栓治疗中正确有效的护理是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溶栓期采取系统的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加强溶栓期前后的护理,使AMI患者溶栓术后并发症减少,病死率降低。结论通过系统的溶栓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中的作用和体会。方法:通过对46例溶栓病人的观察护理总结其经验。结果:成功的溶栓治疗配以恰当的护理,降低了并发症和死亡率。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选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配合综合有效护理措施,能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慌心态、配合临床提高治疗效果、通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院外进行静脉药物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目的是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范围、降低急性期死亡率。精心护理对病人的康复及预防并发症均具有重要意义。观察病情必须全面细致,配合抢救必须迅速、熟练、有条不紊,确保病人的途中安全。我中心实行院外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给予溶栓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40例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早期静脉内溶栓治疗,在溶栓前后采用不同的护理对策。结果:经治疗护理、临床治愈36例,死亡4例,有效率占9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溶栓治疗并在溶栓时及溶栓后给予严密监护、仔细观察、专人护理,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病情好转而出院,2例患者因合并心衰死亡.结论:一系列的精心护理和观察,可大大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成功率,使病人顺利度过危险期,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特点进行探讨.方法:观察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症状,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疗效及预后.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溶栓护理、基础护理,加强心理护理,为提高治愈率提供依据.结论:掌握了其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尽量消除发病诱因,提高护理质量,对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措施及体会;方法:对我科2008年10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26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期患者例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随时监测、饮食护理、排便指导和健康教育;结果:肌酸磷酸酶峰前移9例,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消失5例,ST段迅速下降接近基线或下降50%以上6例,胸痛于30min内迅速缓解16例。结论:加强护理人员观察护理的责任心,随时了解患者疾病的变化,通过与患者密切接触,注意观察或无头痛、呕吐、神志改变,以防止脑出血。准备溶栓前治疗和康复后指导,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咨询负责,可以有效地减少溶栓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辛伐他丁、美托洛尔口服,异舒吉静点;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50mL中静点,每日1次。两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显著改善症状(总有效率87.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4.38%),二者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既能抗心肌损伤,又能改善心肌供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支架术前后证候变化进行前瞻性研究,试图发现其中的各证候发生、发展规律,为今后下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符合各项标准的入选病例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症状询问的问卷调查,按要求填写临床观察表。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证候间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结果:血瘀、寒凝、痰阻、阳虚证候支架术后较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表明患者在接受支架术后相关症状有较大改善;气虚、阴虚证候较术前也有加重(P<0.05,t为负值)。结论:通过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术前后的中医证候有一定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西医常规合中医综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西医常规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者(56例)为治疗组,单用西医常规治疗者(4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情况、便秘的发生及缓解情况、因便秘致猝死情况和恐惧紧张心态改善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死亡病例数、便秘发生情况、因排便致猝死情况、恐惧紧张心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西医常规配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AMI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汤治疗急性脑梗塞(气虚血瘀痰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109例急性脑梗塞(气虚血瘀痰阻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益气活血汤组(治疗组A)和益气活血化痰汤组(治疗组B),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治疗组A 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益气活血汤(补阳还五汤原方),治疗组B 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益气活血化痰汤(自拟方,分别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后血黏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A、治疗组B、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92.85%、81.25%(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治疗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B疗效优于治疗组A(P<0.05);治疗组患者血黏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治疗组部分指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汤能够改善脑梗塞(气虚血瘀痰阻型)患者血黏度水平,改善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可有效防治脑梗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因子的影响。 方法 :将96例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基础治疗,同时口服补阳还五汤煎剂,观察组另输注疏血通注射液。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凝血因子的变化情况。 结果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1%,对照组为82.5%,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服组。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因子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Bobath技术加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加用Bobath技术即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加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时间20天.结果:治疗组运动功能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具有较好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bath技术加功能性电刺激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碧血胶囊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麻醉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通心络组、碧血胶囊高、低剂量组、地尔硫卓组。测定用药前后大鼠模型心电图、心律失常、心梗面积以及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结果与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比较,碧血胶囊高剂量组能够明显减少冠脉结扎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P〈0.05)及血中丙二醛、肌酸激酶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急性心肌缺血所致T波的高抬(P〈0.01)。结论碧血胶囊能减轻大鼠心肌梗死时的心肌缺血程度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清肌酸激酶和丙二醛的水平,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芪扶心口服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移植后尾加压素Ⅱ(UⅡ)和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80例发病12h以上错过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最佳时机的住院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予MBMC移植。治疗组在对照组MBMC移植方案基础上加用参芪扶心口服液,MBMC移植前开始服用参芪扶心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移植前及移植后1d、7d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UⅡ和BNP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UⅡ水平在细胞灌注1d后显著升高,和移植前相比均有增加,分别为136%(P0.01)和129%(P0.01),但对照组在细胞移植后7d再次减低,而治疗组在细胞移植后7d无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BNP水平在细胞移植后1d与移植前相比,分别降低到52%和61%,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细胞移植7d后BNP水平为移植前的87%。治疗组患者BNP水平在细胞移植后7d未再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芪扶心口服液有可能通过影响BNP和UⅡ水平而提高细胞移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方法]将2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使用脱水剂及辅助治疗。治疗组10例给予银杏达莫静滴,对照组10例给予冠心宁静滴。观察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14d进行疗效判定。治疗组基本治愈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基本治愈1例,显效2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70.00%。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显著降低血液黏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脑梗塞急性期理想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真心痛饮、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陈旧性心肌梗塞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住院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注射+胰岛素静脉滴注+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组48例真心痛饮加减(丹参15g,赤芍、川芎、降香各10g,红花15g,郁金10g,太子参25g,刺五加粗粉、制首乌各10g,黄芪20g,炙甘草10g),加水1000mL,煎后200mL,2次/d,口服;复方丹参注射液20~40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川芎注射液40mg分别注入内关,心俞穴,交替注射,每次取2穴,1次/d。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心电图、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45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42.8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真心痛饮、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陈旧性心肌梗塞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