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涛  郭斌  谢宁 《西南军医》2012,14(4):604-605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实验室检查方法,了解阴道炎患者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试剂对685例阴道炎患者进行BV检测,同时通过革兰染色油镜下查找"线索细胞",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进行阴道清洁度、霉菌和阴道滴虫的检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快速检测试剂对阴道炎患者BV的检出率为(28.5%),其灵敏度明显高于查找"线索细胞"的检出率(P〈0.05),而"线索细胞"检查特异性(95%)高于快速试剂盒法(75%)。阴道清洁度Ⅰ~ⅣBV的发生率分别为25.0%、37.5.%、25.0%、12.5%。BV患者中,同时伴有念珠菌感染者占12.3%,伴有阴道滴虫感染患者占2.56%。结论阴道炎患者BV发生率高,可单独亦可合并念珠菌和阴道滴虫感染。  相似文献   

2.
阴道分泌物910例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910例正常健康人群妇女体检中阴道分泌物涂片的检验结果分析,了解病原菌检出率、病原菌分布及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情况。方法将91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25~34、35~44、45~54、≥55岁等四组采集阴道分泌物行革兰染色在显微镜下查白假丝酵母菌、滴虫、加德纳菌。结果910例阴道分泌物涂片165例检出病原菌,阳性检出率18.13%;以加德纳菌为主,占14.07%,其次是假丝酵母菌和滴虫分别为3.74%和0.22%。各年龄组(25~34岁组,35~44岁组,45~54岁组,≥55岁组)合计阴道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8.95%(22/76)、45.14%(79/175)、57.60%(216/375)、67.61%(192/284),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45~54岁组最高(16.80%),非特异性阴道炎的发生率≥55岁组最高(52.11%)。清洁度Ⅳ度时病原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Ⅲ度、Ⅱ度,清洁度为Ⅰ度时未检出病原菌。结论细菌性阴道病和非特异性阴道炎是常见阴道感染性疾病,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女性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臭氧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细菌性阴道病患者808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6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细菌性阴道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4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6例。对照组细菌性阴道病选用甲硝唑栓500 mg,1次/d,共7 d。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用3%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外阴及阴道后,在阴道放置硝酸咪康唑栓(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0 mg,1次/d,共7 d。观察、记录患者每天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等),于第8 d进行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结果:通过1 500例临床对比观察,细菌性阴道病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8.27%,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9%,对照组为96.2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好且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细菌性阴道分泌物漏误诊相关因素,以减少漏误诊发生率。方法对2 652例阴道分泌物镜检和生化反应的检测。结果检测阴道分泌物2 652例,其中漏诊79例,误诊41例。结论分析前、中、后每一环节都有造成阴道分泌物漏误诊的可能,临床医生应结合症状给予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本地女性阴道分泌物感染情况,为临床早期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资料.方法 使用阴道分泌物湿片显微镜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223例女性阴道分泌物进行滴虫、霉菌和线索细胞检查,对检出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滴虫总检出率为1.66%,霉菌总检出率为12.86%,线索细胞(细菌性阴道炎)总检出率为25.00%;3种阴道炎(滴虫、霉菌及细菌性阴道炎)发病率以31~40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该年龄段滴虫检出率为2.19%,霉菌检出率为14.81%,线索细胞检出率为31.08%.结论 阴道分泌物湿片显微镜法是诊断阴道炎感染简单、省时、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并可同时进行初步的病原学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郭黎  孙学平 《西南军医》2010,12(6):1128-1129
目的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经唾液酶法检测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的465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细菌性阴道病占我院门诊阴道炎症的34.5%.结论 细菌性阴道病是常见的阴道炎症,有较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阴道加德纳菌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细菌性阴道病(简称BV)患者阴道分泌物中阴道加德纳茵(GV)的分布,探讨阴道加德纳茵(GV)对细菌性阴道病(BV)在临床中诊断价值,采用确诊BV组186例和健康体检妇女对照组60例进行比较。结果186例BV患者GV检出为41.0%,与对照组5.0%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BV患者常见GV感染,GV对BV具有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女性生殖道微生态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正常女性健康体检者及阴道炎就诊患者15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及辅助检查结合的方式对每一位体检者及就诊者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阴道分泌物结果,统计各类阴道炎症的构成比,对阴道微生态进行评价,分析阴道微生态失调检出率,并分析阴道微生态失调与阴道炎的关系。结果参与研究的1500例对象中,1009例出现阴道微生态失调,失调检出率为67.26%;阴道微生态失调1009例对象中,患阴道炎症的对象为880例,无阴道炎症状的对象为129例,感染率为87.21%。880例阴道炎构成情况:VVC单纯感染为323例,占36.70%;BV单纯感染为242例,占27.50%;TV单纯感染为173例,占19.65%;混合感染142例,占16.13%。结论阴道微生态失调与各种阴道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是阴道炎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435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阴道微生态状态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的关系,为NNEDV诊疗提供线索.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活检确诊为NNEDV的435例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结果 435例患者中,阴道微生态正常者占12.4%(54/435);阴道微生态失调者占87.6%(381/435),其中能够明确致病菌诊断者占37.0%(161/435),以细菌性阴道病(BV)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WC)多见,分别占13.1%及10.4%,明显高于其他阴道炎患者(P<0.05).结论 大部分NNEDV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处于失调状态,阴道微生态失衡导致的阴道炎可能与NNEDV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张琴  丁雪婧  赵菊芬  刘娅 《西南军医》2012,14(5):721-722
目的探讨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五项联合测定试剂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870例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常规盐水法检查的同时进行五项联合测定试剂法进行比较。结果 870例阴道分泌物标本经常规盐水检查BV阳性270例,阳性率31.0%,五项联合测定试剂法检出BV阳性390例,阳性率44.8%,两种检查方法结果差异明显,常规检查阳性率低于五项联合测定试剂法。结论五项联合测定试剂法是一种经济,快速,高效的一种检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臭氧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臭氧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设计的方法,收集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72例,其中试验组36例接受臭氧治疗,对照组36例接受甲硝唑栓治疗,于治疗结束后第3天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并运用BV蓝快速诊断试剂检测阴道分泌物.结果 治疗结束后第3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1.1%和63.4%,有效率分别为80.6%和88.9%,症状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3.72天和3.53天,阴道分泌物BV蓝检测阴转率均为1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72例中无不良事件与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臭氧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罗俊华 《人民军医》1998,41(2):99-100
1994年3以来,我院门诊采用0.5%碘伏与高锰酸钾治疗妊娠早期合并滴虫性或真菌性阴道炎,经对比观察发现0.5%碘伏的疗效显著。1对象和方法1.1对象63例中,妊娠6~20周,年龄23~31岁。其中滴虫性阴道炎41例,真菌性阴道炎22例。阴道分泌物镜检均发现滴虫或真菌。均有白带增多。伴外阴瘙痒58例,阴道灼痛23例,尿道刺激症状4例。根据门诊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滴虫性阴道炎25例,真菌性阴道炎13例)和对照组25例(滴虫性阴道炎16例,真菌性阴道炎9例)。两组年龄、妊娠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1.2方法治疗组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反复性自然流产患者下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及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对118例反复性自然流产患者作为实验组及109例有正常妊娠史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下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及解脲支原体感染检测。结果实验组细菌性阴道病感染28例(23.7%),解脲支原体感染49例(41.5%),二者双重感染25例(21.2%);对照组细菌性阴道病感染13例(11.0%),解脲支原体感染22例(20.2%),二者双重感染9例(8.3%),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流产2次患者细菌性阴道病感染16例(21.0%),解脲支原体感染28例(36.8%),二者双重感染15例(19.7%)。自然流产≥3次患者细菌性阴道病感染13例(28.6%),解脲支原体感染21例(50.0%),二者双重感染10例(23.8%)。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解脲支原体感染率上升(P<0.05),细菌性阴道病及二者双重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及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反复性自然流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孕前检查要重视筛查细菌性阴道病及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涂片法与培养法对细菌性和真菌性角膜炎实验室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唐山市眼科医院收治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222例,经确诊68例为细菌性角膜炎,154例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均行涂片法、培养法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细菌性和真菌性角膜炎的检出情况及阳性检出率。结果细菌性角膜炎涂片法的检出率为88.2%(60/68),培养法为70.6%(48/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性角膜炎涂片法检出率为93.5%(144/154),培养法检出率为94.8%(146/15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涂片法、培养法在细菌性、真菌性角膜炎中均具诊断价值,涂片法在细菌性角膜炎中的诊断价值高于培养法,两种方法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 lvaginosis,BV)感染率在15%~50%,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感染性疾病[1]。通常采用染色找线索细胞法为诊断标准,但该方法操作复杂,对试验条件要求严格,影响因素多[2]。笔者采用细菌性阴道病全自动分析仪对我院2014-05至2014-08就诊于妇产科的600例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同时以涂片找线索细胞法为参比  相似文献   

16.
王德琪 《西南军医》2012,14(3):474-474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对56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采用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统计并分析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的相关因素,以期该病得到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1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细菌性阴道病、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并对相关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细菌性阴道病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生活频率、穿纯棉内裤、更换内裤频率、清洗阴道频率与该病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性生活频率和清洗阴道频率与该病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假丝酵母菌病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有性生活、性生活频率、是否非经期使用护垫、是否纯棉内裤、清洗阴道频率与该病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性生活频率和清洗阴道频率与该病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做好该病的预防宣教,促使女性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降低阴道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李宏 《西南军医》2007,9(5):56-56
目的分析假丝酵母菌与滴虫在阴道炎中的感染,探讨对该病的防治方法。方法对817例门诊阴道炎患者及232名健康体检者取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常规培养鉴定。结果817例阴道炎患者中,分别检出假丝酵母菌214例和滴虫54例,检出率分别为26.19%和6.61%;健康体检者232名,分别检出假丝酵母菌28例和滴虫2例,检出率分别为12.cr7%和0,86%;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假丝酵母菌、滴虫是阴道炎常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硝唑阴道片对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60例经镜检确诊为阴道毛滴虫感染病人予替硝唑阴道片200mg阴道上药1/日,7天一疗程。结果 痊愈率70.0%,显效率16.67%,显效率16.67%,总有效率86.67%。结论 替硝唑阴道片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有效安全。是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细菌性阴道病(BV)治疗对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产前检查的孕14~28周以上孕妇320例进行BV筛查,排除滴虫、淋菌、真菌感染者以及子宫、宫颈异常。所有病例均获围生期随访。分析妊娠合并BV与妊娠及分娩并发症以及围产期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320例孕妇中,检出合并BV 104例,应用定君生(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用甲硝唑组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不良妊娠结局明显降低。结论定君生联合甲硝唑治疗妊娠合并BV降低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率,加强孕期BV筛查诊断与适当治疗和复诊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